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袁思亮近现代
人物简介
?-?,袁树勋之子,字伯夔一字苏孙,行一。
光绪己卯年十二月十四吉时生,湖南湘潭县人,民籍,附贡生花翎二品顶戴指分江苏试用道。
民国初年曾任国务院秘书、印铸局局长
陈散原交好。
散原先生非常推崇他的学问文才,据说他的一些应酬文字由袁思亮代笔,《散原精舍诗文集》中有多首诗赠送袁思亮
另涵芬楼刊印《夷坚志》,是张元济袁思亮藏宋版副本。
其子袁东荣娶前青岛市市长胡若愚之二女儿胡锡大为妻。
李岳瑞清末民国初 1852 — 1927
词学图录
李岳瑞(1863-1927) 字孟符号小郢又号菱滋悔逸亮鞶
陕西咸阳人
光绪九年(1882)进士
工部主事
员外郎,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戊戌变法中,列名保国会,政变作,削籍归。
光绪末上海,受聘为书局编纂,并为各报刊撰稿。
民国,任清史馆协修
工词,绵邈韶丽,近周草窗
有《春冰室野乘》、《云词》。
人物简介
1852-1927 字孟符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人
自幼跟刘古愚读书。
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
“戊戌维新”期间,负责接奉传旨要务,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积极参加保国会的活动,也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之间进行联络的重要人物。
维新变法期间,常把朝廷重要情况转告维新派人士及国闻报馆,通过该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主动承担《时务报》在北京的募捐收款和发行工作。
扩大维新思想的宣传。
李把《时务报》每期给刘古愚寄100份,扩大在陕西和西北影响。
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10月被革职。
遂回咸阳家巾赋闲
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张济远邀请,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吏稿》。
晚年回归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等。
郢云词·自序
少嗜倚声,困于帖括,未暇致力。
通籍后稍稍为之,十年以来,簿书鞅掌,辄复中辍。
归田以后,杜门谢客,尽戒笔墨,吟事遂废。
惟乐府小技,无关大道,偶一寄意,零笺断纸,辄弃之敝簏中,不自惜也。
庚子春抱骑省之感,忧伤憔悴,侘傺无俚,残镫虚幌,月夕花晨,时有所作,篇什遂积。
璿儿惜其零弃,手录成帙,儒者率卑填词为小道,几于俳优蓄之。
然其体肇始于三百篇,滥觞于汉魏乐府,由风雅颂而五七言,由古而律,由律而长短句,此亦三统质文迭嬗之故,非人力所能为者。
周秦欧姜吴王诸大家皆能以忠君爱国之感,微词讽谏之义,自尊其体,非可以一二侧艳之辞,狭邪之语摒诸文章之外也。
此事在关陇竟成绝学。
刻羽引商,素谢不敏,浊酒孤吟,幺弦无和,自写沈忧,不计其声韵之合否也。
光绪辛丑花朝岳瑞自记于荄滋盦。
维基
李岳瑞(1862年—1927年)字孟符晚清进士、政治人物,陕西咸阳县正阳乡庇李村(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
早年师从刘古愚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编修,历任工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兼办铁路矿务事宜等职。
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的《时务报》募款。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革职归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元济邀至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民国曾参纂《清史稿》。
著有《评注〈国史读本〉》、《春冰室野乘》等。
主要活动
  • 1883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傅增湘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9
词学图录
傅增湘(1872-1949) 字沅叔,所居名曰藏园晚号藏园居士
四川江安人
近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直隶提学使,1917至1919年在北洋政府任教育总长,力主送徐悲鸿等留学,倡导开放式教育。
1922年退职于京,致力于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所藏近20万卷古籍中,手自校勘800种,撰题跋500余篇,校记若干种,过目珍本极多,有独到见解。
有《藏园群书题记》、《藏园群书经眼录》、《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宋代蜀文辑存》等,达数百万言。
主要活动
  • 1898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