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冯云鹏清 1765 — 1835
冯云鹏字晏海江苏通州人
有《扫红亭诗集》。
词学图录
冯云鹏(1765-1835) 字晏海一字艳懈
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好古耽吟咏,与同里李锡曾游,相与酬唱往还。
乾嘉间,曾旅居南京东阿曲阜等地。
"诗喜驰骋"(《晚晴簃诗汇》)。
有《扫红亭吟稿》及《红雪词》四卷附词余一卷,词集仿梦窗词分甲乙集,大致以香艳者为甲,疏放者为乙,张德颂《词征》评其词"如鹿爪挡弦,别成清响"。
许宝善序称"可于我朝十六名家词外,别树一帜也"。
全书通篇手写上版,版刻精能,卷尾木刻"宜子孙"、"红雪词人"、"高山流水"三印,"高山流水"印饰以古琴环之。
又工篆学。
与弟云鹤撰《金石索》十二卷,上部六卷为"金索",收录商周汉和宋元时的钟鼎、兵器、戈戳、量度、杂器、泉刀、玺印、镜鉴;权量杂器,又旁及外国古钱币、日本古镜,摹刻器物,附有考定文字以及历代钱币等。
下部六卷为"石索"卷收录历代石刻,碑碣、以及带文字的砖和瓦当。
所收器物自商周至
潘飞声清末至民国 1858年11月9日 — 1934
词学图录
潘飞声(1858-1934) 字剑士号兰史
番禺(今广州)人。
贡生
早年随洪钧出使德国,入柏林大学讲授中国语言文学
归国,保举知县,改授国子监典籍,荐举经济特科,皆不就。
寓居香港,为报刊撰稿。
民国,寓居沪上。
诗文词并工,为南社社员,与高旭俞锷、傅专并称"南社四剑"。
其诗清响可听,雄秀并具。
词极婀娜之致。
有《说剑堂集》、《在山泉诗话》。
词在集中,名《海山词》、《花语词》、《珠江低唱长相思词》。
全台诗
潘飞声(?
~?
),字兰史广东番禺人〖参考林鹤年《福雅堂诗钞》题词;又王松友竹行窝遗稿》附《哀挽录》,注明潘氏里籍为「上海」,姑存疑。〗。
生平不详。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1858-1934字兰史广州市番禺人
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
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
长于诗词书画,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
诗笔雄丽,时有奇气,广东美术史上关健人物,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海山词·序
岁在戊子,蒙方傍星轺,涉欧海。
役形竿牍,息影衙斋。
閒抽青琴,同调斯䍐。
仰视白日,异域可悲。
歌敕勒以苍凉,唱河干而僾悒。
孤欢易坠,一稔有奇。
则有潘君兰史者,莹鉴月皎,才锋雷鸣。
吞篆妙龄,噪名宙合,毡裘绝域,雁贽远遗。
乃浮博望之槎,高设马融之帐。
碧瞳黄发,羌北面以从风;白狄红番,沐东溟之化雨。
客居清暇,与我周旋。
家世河阳种桃满县;行歌海国,掷果盈车。
授简援毫,排寒送暑。
堂名说剑,催诗刻烛之雄;室号相思,补屋牵罗之趣。
语多隽逸,目无浅营。
近复出海山词一集见示,蘤辞焰发,琚谈色飞。
玉田之疏,梦窗之密,永长亭之雨,髯苏大江之浪。
包罗胸襟,奔赴腕底。
间或惆怅明珰,流连翠被,指楼头之盼盼,索纸上之真真。
杜芳洲,纫兰空谷,寤寐所接,髣髴其人。
因而妙语珠穿,纨情绮合。
美人香草,一例寓言;佛子秋波,三生禅悟。
翳不乖乎宗旨,实连犿以无伤。
使君不凡,吾党心折。
时则青女晨妒,素妃夜愁。
南窗偶开,北风如刺。
拥衾不寐,阁笔欲焚。
万感无聊,一杯独酌。
纵览宏制,不期块垒之消;附缀刍言,请待国门之𡩡。
光绪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宁乡陶森甲矩林序于德意志拍尔陵使署之西楼
予使太西,始识兰史于百林。
年少翩翩,盛名鼎鼎。
携镂玉雕琼之笔,作栈山航海之游。
草草光阴,流连三载;花花世界,邂逅群仙。
汇其诗词,分为两集。
独开生面,妙写丽情。
盖古来才人未有远游此地者,才人来百林自兰史始。
读者艳其才,并艳其遇矣。
上海姚文栋
大词哀感顽艳,凄入心脾。
所恨者厚尘务坌涌,不能以师事之。
奈何。
赐题画芙蓉一阕,尤洽鄙怀,意外之意,日来闷甚。
正拟把酒朗诵数过,藉遣天涯幽绪耳。
兀鲁特部落承厚
海西万里外,不闻此调如广陵散矣。
今读此编,激越清泠,纯乎天响,如鼓成连琴于山海间。
令我移情久也
戊子冬月张德彝拜识于柏林行馆。
此卷词清旷瑰丽,以冰雪之笔,写海山之景。
琼岛瑶台,隐现纸上,令人目迷五色。
古来词家所未有也。
日本井上哲拜读拜服。
题词 满洲桂林竹君 草窗风调梦窗词。
情是三生杜牧之
如此华年如此笔,却来海外画蛾眉。
新声传写遍蛮笺。
镂玉镌琼字字妍。
记唱寿楼一曲,万花低首拜词仙。
虞美人 满洲承厚敦伯 庾郎才调江郎笔。
继金荃集。
新声传诵到欧西。
处处冰弦檀板唱君词。
多情小杜伤春惯。
又感秋无限。
漫夸薄倖遍扬州
千载天涯一样说风流。
又 离情每被柔情扰。
梦影愁多少。
三生绮债几时休。
流水落花风雨一天愁。
琵琶谁诉飘零客。
旧曲翻新拍。
相逢海国久知君。
可许卢仝从此拜韩门。
日本金井雄飞卿 此乡未合老温柔
细按红牙教莫愁。
却笑腰缠无十万,年年骑鹤上扬州
尊前休唱雨淋铃。
旧曲天涯只怕听。
为问珠江今夜月,水天閒话付樵青。
不卷重帘夜听潮。
绿天风雨太无聊。
寒灯水阁潇潇夕,只有琴娘伴寂寥。
歌舞欧西眼易青
冶游休说似浮萍。
洋琴试按衷情曲,帘外蛮花解笑听。
风流家世是潘郎。
几度金针绣锦鸯。
莫上人嗔破戒,海山新曲又催妆。
扶桑有客识才名。
同是江湖载酒行。
剩得閒情一枝笔,也题黄绢拜先生
日本井上哲君迪 黄河词调世争传。
玉貌风尘尚少年。
爱向海山题艳曲,细腰人拜杜樊川
蛮娘能唱浪淘沙。
合写羁愁付琵琶。
一样伤春感零落,为君重诉二桥花(日本新桥柳桥花月为东京之冠。)。
花语词·序
兰史大兄三世词宗,一家韵事。
宫商绳武,研祖砚以雕琼;律吕承欢,读父书而戛玉。
命小红以低唱,我欲吹箫;浮大白而高歌,卿当按拍。
况复六家之后,顾曲寥寥;五岭以南,知音落落。
沈只陀之金缕,刬袜未前;陈虞苑之铜琶,横刀而去。
君则河满一声,阳关三叠
数楼台于南国,不少钟情;问西陵,偏多寄慨。
何止盈盈秋水,破粉成痕;淡淡春山,结眉表色也哉。
于时花坞香浓,珠江月皎。
船船绮席,绿熊则坐子樽前;处处晶窗,金凤则挂臣冠上。
鸳鸯沙实冶游之地,杨柳岸有酒醒之时
可无小令追欢,新声填恨,播诸乐府,度以名倡者乎。
爰制金荃,更抛红豆。
拍遍王郎摺叠之扇,薰满卢家苏合之香。
一卷乌丝,应付当筵部伎;两行红粉,如调上苑春莺。
仆向工愁,不禁命酒;君犹摘艳,或妒搓酥。
岂曰销魂,直令神往已。
光绪癸未中和节西园种菜叟萧𦥍常。
珠江低唱·序
兰史夙承家学,后来诗人罕见伦比。
又擅倚声,癖爱拙词。
属书册上,摘录数首,即希伯正。
光绪己卯九月陈良玉
尝与兰甫朗山论吾词家,自吴石华后继者绝鲜。
兰史年少好学,以精妙之思,运英隽之才,发为倚声,绮艳中时露奇矫之气,屡为兰甫朗山所赏。
岭表词坛洵堪独秀矣。
余少喜填词,老而荒废。
今睹是编,不无自愧,益当自勉也。
光绪乙酉十月尺冈归樵陈璞书于息园
兰史大兄足下,前月由都抵家,奉惠书垂念,拳拳心感,曷既久不晤,驰系维劳。
昨在星堂处读近作诗词,深叹其工,词尤属必传之作。
兹谨呈诗笺,求赐题秋琴图、桐院读画图诗。
如命书缴雪鸿图,忘置行箧,当与樱花图诗同书再呈也。
十载交游,相知最深,况吾兄英年俊才,尤所钦佩,安能无言。
容搜索呈诸大教耳。
汉阳嘉洗、兰亭砚,皆稀世之宝,欲作一诗,附之以传,特恐才力薄弱,不能称此好题目也。
敬颂吟安,欲言不尽。
愚弟黄绍昌顿首。
长相思词·题辞
蝶恋花 满洲承厚伯纯 孤馆红芳空问影。
天上人间,此恨何时醒。
花语衾愁记省。
离乡为觅忘忧境。
到底江湖风雪冷。
冷入琴弦,怨轸休重整。
读罢君词心自警。
天涯共是多愁命。
汪初清 1777 — 1808
简介
字问樵号绛人浙江钱唐人诸生,与沈秋卿为莫逆交,著沧江虹月词三卷,嘉庆戊辰九月卒于四川幕府任上,时年三十有二。
张德瀛《词徵》:“汪绛人初词,如筑石邀云,自含清致。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绛人有沧江虹月词二卷,玉连环影云:微雨。
飏作愁千缕。
落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辘轳金井云:夹港人家,篱门半掩,梅花香细。
解连环云:红丝旧情犹恋。
叹因循误了,玉河双燕。
记冲寒、小立溪桥,曾点上征衫、迷离成片。
深院重来,又堆起、新愁无限《春雪》。
花云:迷离光影,看树底、白燕飞来无迹《梨花》。
长亭怨:吹残羌笛,看柳色、黄如此《塞鸿》。
金缕曲:侬本金牛湖上客,生小便工吴语。
从未识、苧萝村女。
三月双堤杨柳碧,怎教人、独做莺花主《送友返越》。
等语,皆翩翩有致。”
沧江虹月词·许宗彦序
夫因芳草而念王孙,咏秋兰而思美子,系于时也;登广武则嘅英雄,过洛川则赋神女,触于境也。
旨趣既殊,体裁各异。
乐府之作,缘情为多。
自非腻想填胸,逸珠在握,虽选言以简章,恐间辽而音痹矣。
汪甥问樵生山水名区,饶咏歌韵事。
兰闺之好,过于画眉;竹屋之徒,咸从捧手。
熙飙送暖,寻陌上之花钿;腊吹凝寒,记梅边之月色。
偷声鬲指,不少新篇;滴粉搓酥,每抒丽制。
大都留连文酒,跌宕性灵;揆厥襟神,存乎旷邈。
令名千载,何如长把玉东西;人世百年,有几能听花十八。
以斯兴寄,可谓雅材。
挹其芳馨,足追前哲。
良辰自赏,信作者之皆然;陈迹易迁,览斯文而有感。
鄙人少日,颇爱宫商;老子中年,渐伤哀乐。
赋金风之琴趣,柱促弦危;写乐笑之红情,莲长心苦。
休文之自忏,免法秀之深诃。
对此乌丝,难为元晏
子真雏凤,何惭天水名流;仆是寒螀,怕听金荃怨曲矣。
癸亥六月周生许宗彦题于华藏室。
沧江虹月词·汪日章序
词诗之馀。
诗忌纤而词不厌纤,诗尚质而词忌质实,其道若相反者,然不可以徒作。
吾意中有所言,以之为诗,则不工而又不忍割弃也,吾意有所欲言而难言之,且万难言之,而终不能已于言,而又非诗之所能言,于是三百篇外,有骚有赋,有乐府歌行,有五七古律绝,而又有词。
优而柔之,使自得之,词之所为作也。
抑又闻之诗主格律,惟词亦有之,而其旨同归于雅格,不高意,不超靡耳,佻耳。
龙洲道人每一篇成辄叹曰,平生经济之怀尽于此矣。
所谓词外有事在也。
问樵隽永之思,温丽之笔出于天性,于词又所笃嗜,居平常裒集古今诸名家作,博观而约取,屏去凡近,蕴酿深厚。
求其所为,好色不淫,怨诽不乱,以蕲合乎美人香草之遗则,宜其襞茧染翰,笔不停挥,焕乎有斐。
若是他时年日益富,学日益绩,将见进而不已,岂仅如薄尚所云肤浅之论哉。
甲子夏五迟云老人日章题于古吴藩署之箴白堂。
沧江虹月词·曾唯跋
叔祖问樵公为天潜曾叔祖之长子,笃性好学,才冠时流,尤工长短句,著沧江虹月词三卷刊行已久。
高迈庵奚铁生先生各绘虹月舟填词图,同人题咏纪其事。
天潜公兄弟四同居古驿,后振绮堂嗣以子姓日繁,叔季析居同社,而天潜公又筑室城头巷,甫落成恒产,不戒于火,乃徙姑苏,家日衰落。
公弱冠补诸生,资笔耕以养,方有堂先生积陈臬四川,延致幕府,相得甚,从戎佐剿猓夷,事平遽卒。
时嘉庆戊辰九月十五日也,年三十有二,配汤夫人讳绣蜎,字湘绿,有兰雪轩诗稿,再传乏嗣,棺累然,公之先茔在贵人峰,曾唯奉先大夫之命,于咸丰初鸠工附葬焉。
同治戊辰,获高奚两图于市肆,题咏犹存,合装一卷。
越二十年,家居无事,检理词板得十之三,补刊如旧,贻示后人,光绪十五年己丑秋七月曾唯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