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张之洞清末 1837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9 【介绍】: 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又字香岩孝达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又号广雅
少时工词章。
同治二年进士
光绪初,擢司业,迁洗马
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
宝廷陈宝琛张佩纶号为清流
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
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
后督湖广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
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戊戌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
庚子之役,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
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
卒谥文襄
所作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
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南皮人
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太保谥文襄
有《广雅堂集》。
词学图录
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号壶公抱冰
谥文襄
直隶南皮人
同治二年进士,官至显位。
宣统继位,以顾命重臣太子太保
有《广雅堂诗集》。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首领
字孝达香涛芗涛号壶公抱冰
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
咸丰二年(1852)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试探花
累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3岁回家乡南皮应童子试时曾游黄鹤楼
同治六年(1867)湖北学政时为黄鹤楼写楹联一副:“江汉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
”后来又为黄鹤楼奥略楼)再次题联:“昔时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还曾作七律《黄鹤楼太白堂》。
同治黄鹤楼被焚毁后,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曾拟重建并主张“此楼当造铁壁,才能避免火灾”,后因种种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实施。
光绪三十三年(1907),擢升军机大臣后,其僚属捐款在黄鹤楼故址处筑建一楼,拟名为“风度楼”。
张之洞知道后,建议用“奥略”二字为名,并亲笔题写“奥略楼”楼名。
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一些游客将此楼视作“黄鹤楼”前来登临、游览。
维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
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
著有《广雅堂集》。
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