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僧廉泉清末民国初 1868 — 1931
词学图录
廉泉(1868-1931) 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
无锡人
杭州上海有别墅皆号"小万柳堂",远祖廉希宪元右丞相,曾在北京钓鱼台构别墅,周植柳数百株,名之"万柳堂",此盖袭之,以怀先德也。
杭州小万柳堂在花港观鱼处,亦名廉庄,后归蒋国榜,即今之蒋庄也。
27岁中进士
曾参与"公车上书",结识孙中山徐锡麟苏曼殊、吴稚晖等。
辛亥后隐居北京潭柘寺(又名岫云寺,廉号本此),殁即葬此。
有名句"夕阳穿树补花红"。
  吴芝瑛(1868-1934) 女,字紫英号万柳夫人
桐城县高甸人
廉泉妻。
生于桐城派文学家庭,父吴康之(号鞠隐),与吴汝纶为族兄弟,历任山东恽县等地知县,为官期间结识山东齐河县知县无锡人廉仲高,订儿女婚约。
光绪十一年结婚,在无锡南门水獭桥居住十二年,后随丈夫移居北京
以诗书闻,瘦金书尤佳,慈禧称赏所书《楞严经》,特予召见,受两宫赏赐。
光绪三十三年(1907)盟妹秋瑾被害于绍兴古轩亭口,吴方病,即约盟妹徐自华杭州西泠桥畔买墓地,义葬秋瑾,并手书墓碑"鉴湖女侠秋瑾之墓",旬余撰《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
上海"小万柳堂"家中,供奉秋瑾遗像,改堂名"帆影楼"为"悲秋阁"。
袁世凯称帝,愤然作万言书,有云:"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
麦孟华清末民国初 1875 — 1915
人物简介
1875-1915.2.25(《麦孟华集》作1875-1916),字孺博号蜕庵,笔名曼殊、先忧子、伤心人等,广东顺德县吉佑乡名关村人
1888年广州学堂。
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
少时与梁启超齐名,在草堂弟子中有“梁”之称。
1893年康有为同科中举。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一起进京应试。
同寓,时常“相与规划救国政略,并助南海先生奔走国事”。
将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受康有为嘱咐,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参加“公车上书”。
同年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任撰述和编辑。
1897年梁启超汪康年等创不缠足会于上海,任董事,并为《时务报》等撰写文章,主张“尊君权,抑民权”,意在变光绪帝为有绝对权力之皇帝。
1898年春梁启超等联合两广、云贵、川陕、浙江等省举人上书,反对租让旅大给俄国。
同年3月参康有为等创立的保国会。
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创办《清议报》。
次年代梁主持该报,撰写320余篇宣扬保皇的文章,提倡学习日本维新,增强国力以救亡。
曾代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校长
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诬蔑起义群众为乱民,支持“东南互保”,号召南方督抚镇压义和团,起兵勤王,实行南北分治,要求各国合兵迎光绪复位。
辛丑条约》签订后,又为国权尽失、利源尽夺、无复和平、中国政府充当列强傀儡和奴隶,而感到忧愤不已。
1902年任《新民丛报》撰述,1907年任政闻社常务员。
1913年康有为创办的《不忍》杂志任编辑。
后充任冯国璋幕僚,“相与谋倒袁”。
1915年2月25日死于上海
梁启勋清末至现当代 1879 — 1965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梁启勋, (1876 --1965)字仲策,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弟。
早年在康有为万木草堂修业。
1896年上海《时务报》担任修改译稿工作。
1902年上海震旦学院(今复旦大学),后旅居美国数年。
1912年天津庸言》杂志撰述,翌年任《大中华》杂志撰述。
1914年北京中国银行监理官,又任币制局参事
1928年脱离政界。
1931年执教于青岛大学
1933年在交通大学、北京铁道管理学院任训育主任。
1938年任职于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北平解放前夕,他为北平地下党组织做过有益的工作。
1951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梁启勋著有《词学》二卷、《稼轩词疏證》六卷、《中国韵文概论》三卷、《曼殊室随笔》五卷、《海波词》四卷。
还翻译过《大社会》,后更名为《社会心理之分析》。
词学图录
梁启勋(1879-1965) 字仲策
新会人
梁启超长弟。
词学家。
夏敬观刘毓盘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
1893年广州木草堂,从康有为学。
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
毕业后返国,先后任交通大学及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训育主任、中国银行驻京监理官青岛大学教授
1937年12月出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汇局调查室主任。
著有《词学》、《词学铨衡》、《中国韵文概论》、《稼轩词疏证》六卷、《曼殊笔》五卷等。
并译有《社会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
一生爱梅,有《海波词》,为咏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