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海日楼诗集·后序
乙盦先生诗最初刻者为《乙卯稿》,海宁王静盦国维编次,元和孙隘堪德谦校刻,钱唐张孟劬尔田为之序。其后朱古微先生为刻《海日楼诗集》,断自壬子以后,得诗三百馀篇,次为二卷,《乙卯稿》全入第二卷中。先生捐馆舍,哲嗣慈护以未刻诗稿乞朱先生审正。又数年,朱先生亦卒。慈护乃奉诸稿归,授兆蕃,俾为排比。既又从遗箧中检得诗稿,有题《苻娄庭集》者,有题《甲乙丛残》者,有题《丙辰稿》《丁巳稿》者,悉以示兆藩。诗有朱先生所未及见者,字句亦往往互异,审为先生手定,乃荟而录之。以丙辰至壬戌七年之诗,绩朱先生所刻,亦次为二卷,辛亥以前为补编第一卷,壬子以后与朱先生所刻年月相出入者及未考得其年者,为补编第二卷。皆写定,合朱先生所已刻,得诗千三百馀篇。此中次第,容尚有参错,文字亦或不免舛错,善读者枕葄而钻仰焉,庶几可以循径涂、知体要矣。又有馀稿二百馀篇,皆不知其题,慈护持以质先生宾友,可补题者,当次第授写官。先生诸所为题咏散在人间,他日搜孴得之,皆可续入补编。先生诗博大精深,集诸家之成而别成一家,世知与不知,罔不推仰,无待兆藩言者。谨述编次所经历,以附于卷末。
壬申夏五,金兆蕃谨记。
海日楼诗集·跋
右重编《海日楼诗》四卷。平湖金篯孙先生手定。补遗一卷,则重编后历经乙盦先生诸旧好鉴别,以为年月不合者。仓卒排印,不及改编,姑汇集以待将来之重订而已。乙盦先生以馀事作诗人,一时兴到,随取断烂报纸或简札封套书之,往往令人不辨首尾,因亦不易编次。乙盦先生下世后,哲嗣慈护悉取未刊各稿,乞朱彊村先生为之审正,朱先生亦苦其爬梳不易也,又以托诸陈苍虬先生。当朱先生易箦时,予深恐其散落,爰为请归慈护,慈护先后就商于马一浮先生。卒由金先生编定,而予门人朱居易为写清本,予复为邮致陈散原、夏吷庵、李拔可、李證刚诸先生,亦各稍有更定。而文字奥衍,又多引用梵典,读者不易骤识,原稿既不可悉见,讹文夺字,亦姑仍之而已。清本置敝箧中者有年,慈护原欲雕版,而频年丧乱,遂致因循。大惧先贤手泽将归湮没也,爰商诸慈护,先行分期载入《同声月刊》,以省传钞之烦,而备他日重寿梨枣焉。至乙盦先生诗稿之散在各方者,当犹不少,容待搜访补录,期与其他遗著早谋刊行,以传世行远,且先以此为券云。
辛巳孟冬,万载龙沐勋谨识于秣陵。
词学图录
高燮(1878-1958) 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与高天梅为叔侄。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南社名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梅在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亦善书。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诗集》、《吹万楼词》、《谈诗国风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雨、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马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葛昌楹、叶尔恺、郑雪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
词学图录
金问洙(1891-1964) 字通尹,号率楼。平湖人。兆蕃子。先后在上海复旦公学理科、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民国6年执教于安徽合肥第五中学,后任复旦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天津北洋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复旦理工学院院长,青岛工学院院长等。精通理工,复擅文史。有《率楼韵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