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曾国藩清 1811 — 1872
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
湖南湘乡人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
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吴汝纶晚清 1840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0—1903 【介绍】: 安徽桐城人字挚甫
同治四年进士
曾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宾。
光绪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尝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著《东游丛录》。
于经史子集多有点评,为桐城派后期作家。
曾为严复天演论》作序,备加称道。
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夏曾佑清末 1863 — 1924
维基
夏曾佑(1863年—1924年)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
清末民初学者。
夏鸾翔之子。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曾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授礼部主事
后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来往密切,并参加了维新派的活动。
1895年,居于上海,发表评论于《时务报》。
1895年底,到天津,和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奉派赴安徽祁门县任知县,后因母亲去世,转而在家居丧。
其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称《中国古代史》,根据历史进化将中国历史分为三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中的“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
1905年清朝实行预备立宪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夏曾佑任随员。
考察完毕归国后,历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
辛亥革命后,1912年5月1915年7月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改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4年夏曾佑逝世。
熊崇志
维基
熊崇志(1883年—?
),字位西广东梅县人
中华民国外交官。
熊崇志早年到美国留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
他的英文名字 “Samuel Young” (塞缪尔 : 熊)回国后,1907年获授进士
严复称,“去年学部秋试,所得最优等游学美国专门教育之两进士,一熊崇志,一邝富灼,皆广州人
”此后,熊崇志“著以主事按照所学科目分部补用”。
1908年6月1912年7月,任唐山路矿学堂监督
后来他还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秘书、两广学务处课员、广东学务公所课员、两广方言学堂监督、筹备巴拿马赛会办事处科员、筹办煤油矿事务处科长,南运河工程处主任等职。
陈焕章清末
维基
陈焕章(1880年—1933年)字重远广东高要人,清末民初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儒学家,香港孔教学院创院院长
15岁入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
光绪三十年(1904年)联捷甲辰恩科进士
1905年赴美留学。
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2年(民国元年)归国,模仿基督教建制在上海创“孔教会”,任总干事。
康有为任会长。
1913年被聘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入,与严复梁启超等联名致书参众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
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离京返乡。
1930年香港设“孔教学院”,自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