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查元鼎清 1804 — ?
全台诗
查元鼎(1804~?
),字小白浙江海宁人,卒年不详,可能在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
出身书香门第,其祖为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
元鼎善承家学,少有文名,道光末年游幕来台,当轴慕其名者屡屡争相延聘。
但因个性耿介,懒于徵逐名利,故凡有拂其意者便去,不复停留。
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事起,查氏途中遇戴军被掳,后蒙林占梅等人营救得以脱险。
事平后,遂侨寓竹堑,日以诗酒为乐。
晚年遇益穷,而守益坚,著述不辍,颇受竹堑文人尊重,每逢潜园文酒盛会,辄推为盟主。
诗歌之外,亦长于刻石,时人以之与擅长治徐木丛并称,有「查石徐」的美誉。
查氏诗歌以表达心境、反映时事、往来酬唱、课题咏物之作为多;虽然生活窘迫,面临困境,却往往能笑看人生,以丽句写愁,并托寓哲理,藉此消解心中不平之鸣,形成其独树一帜的艺术美感。
平生诗作于戴案时遭焚殆尽;晚年所作,集为《草草草堂吟草》,家贫未能剞劂于世,唯旧稿已佚,今日所见不全。
日治时期,《台湾文艺丛志》及《台湾诗报》,曾刊载其诗篇若干,皆许其作必传。
此外,林维丞《沧海拾遗》、王松《台阳诗话续编》以及民国五十五年(1966)黄典权于《台南文化》八卷二期所刊《草草草堂吟草》,皆著录若干,或有损益,可相增补。
以下所录查氏诗作,主要汇辑上述各项资料编校。
施琼芳清 1815 — 1868
全台诗
施琼芳(1815~1868)初名龙文,字见田,一字昭德号珠垣
进士后,改名琼芳
台湾县治(今台南市)人。
生性恬淡,好学不倦,遍读经史诸子百家。
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连捷乡试。
隔年参加礼闱,落榜,遂伫留京城,闭门苦读,杜绝浮华奔竞之习。
与林晴皋、冯虚谷、蔡廷兰等结为至交,常相唱和。
道光乙巳(1845)恩科进士,铨选六部主事,久滞京城后,始补为江苏知县
未就职,乞养回乡。
返台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潜心性理之学,以培养后进为己任。
施氏生平著作颇多,从作品中可见其「恬退」之性格。
近人王国璠谓施琼芳作品径端言正,繁芜尽去,得迹象浑然之旨;其诗则荟集众人长处,有清妙之音,而无奥衍之病,可谓东宁诗坛大家。
乙未之际,作品散佚过半,仅《春秋节要》与《石兰山馆遗稿》由其子嗣士洁携渡中国大陆,方得以保存。
1958年台南市文献委员黄典权从施氏后裔处取得抄本五册,将之点校,刊于《台南文化》六卷一期。
1964年秋,施氏后代将家藏所有施琼芳施士洁遗稿全数交给黄典权,1965年点校排印,刊于《台南文化》八卷一期。
1992年3月又由高志彬主编,龙文出版社刊印《石兰山馆遗稿》。
该诗集前附施琼芳手抄稿,后附《台南文化》刊本共二十二卷,一至六卷为古文与骈文,七至十六卷为古今体诗,十七至十八卷为补馀古今体诗,十九至二十二卷试帖诗。
兹以龙文出版社刊印,黄典权所藏抄本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罗大佑晚清 1846 — 1888
全台诗
罗大佑(?
~1888),号谷臣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
以知县即用,签掣福建
因政声卓著,人称「罗青天」。
曾先后任永安、晋江知县
光绪十三年(1887)春台湾巡抚刘铭传檄调至台,委署台南府篆,顺道清丈彰化嘉义二县清赋事。
时逢彰化不靖,南北道路多阻,罗大佑奉宪筹辨城防,以道理劝谕善良百姓,以严格法律收摄顽强人民,郡城因此得以安定
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郡试,抱病校士;四月,卒于任上。
罗氏工诗,在台公馀,常与台湾道唐景崧府城文人于府署内斐廷诗酒酬酢。
病逝后,门人林仲良将其遗稿辑为《栗园诗钞》,刊于福州,计古今体诗一百五十八首。
唐景崧在该书之跋文中谓其诗:「取法甚正,书味盎然,古体尤规矩准绳。
一切空疏者、嚣张者,涂择碎金零粉而无生气者,皆未足以语此。
盖学人之诗,寝馈于唐宋诸大家也深矣!
民国七十一年(1982)侄孙罗其濡蒐集罗氏遗著,经黄典权、李国梁校对后,由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刊印。
兹据此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施士洁清末民国初 1855年12月19日 — 1922
全台诗
施士洁(1855~1922)字沄舫号芸况又号哲园晚号耐公
台湾县治(今台南市)人,为进士施琼芳之次子。
未冠补博士弟子员,县、府、院三试均名列第一。
光绪二年(1876)中举,次年(1877)捷成进士,授内阁中书
生性放诞,不喜仕进。
返台后曾先后任教彰化白沙书院台南崇文、道学、海东书院。
丘逢甲许南英三位并称为清季三大诗人。
当时台湾兵备道唐景崧因仰慕其才,曾再三敦请施士洁参与政事,两人因此成为文字交。
唐景崧台湾巡抚,又招其入幕,以咨询政务并切磋文艺
乙未割台,施氏携眷内渡,寓居于福建省晋江西岑,时往来于厦门福州间。
和林尔嘉郑毓臣台湾内渡文士,流连诗酒,为当地诗社「菽庄吟社」之祭酒
1911年出任同安马巷厅长,1917年入闽修志局,既而寄居厦门
1922年五月病逝于鼓浪屿
施士洁台湾史上极富文名的进士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都给他极高的评价。
其古体诗雄深雅健似苏、欧,近体则取法范、陆,得其沉郁深婉之旨。
著作有有《日记》一册、《乡谈声律启蒙》一册、《?园吟草》四册、《后苏龛诗钞》十一册、《后苏龛词草》一册。
后三种皆端楷誊写,近人黄典权认为应是施士洁仔细校定的手稿。
施士洁遗稿原藏于黄典权处,因蠹蚀过甚,故龙文出版社重印时,乃据「台湾文献丛刊」排印本影印,兹据台湾文献丛刊本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连城璧清末至现当代 1873 — 1958
全台诗
连城璧(1873~1958),幼名德裕,谱名重裕,字应榴又字荆玉台湾县宁南坊(今台南市)人。
邑庠生,为史家连横胞兄。
始祖连兴位,于康熙间来台,传至乃父连得政,创业芳兰号,善贾多财,为郡治郊商之一。
乙未割台之际,连得政曾助刘永福抗日,任「护台会」执事(即会长)、台湾民主国政府「筹饷奉行」(即财务长),当时派遣连城璧出任「护台会」副从(即秘书)、台湾民主国政府「筹饷奉行」副从。
割台后,因不满位于大南门的马兵营住家(今台南市府前路一段)被日人徵用为地方法院厅舍,拒绝日方编辑地方文献之聘。
设帐授徒,鼓吹汉学,曾协连横搜集资料撰写《台湾通史》〖参考黄典权等主编《台南市志。
人物志。
连城璧传》,台南台南市政府1959年;郑喜夫《连雅堂先生年谱》,收于《连雅堂先生全集》,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2年;吴毓琪《南社研究》,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6月。〗。
为「南社」社员,亦为台南酉山诗社」七秀之一。
战后,加入「延平诗社」。
生平作品目前仅见其孙连平原提供的手稿本一种,题名「连城璧诗集」。
今据此诗稿,参以其他报刊及选集,予以校录。
(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