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呼谷
呼谷初名简在字德下昆山人
诸生
有《葵园集》。
陈崇牧
江上诗钞
字念慈又字砚莳,元钰子,弱冠应童子试,以古学受知长沙王益吾宗师,取阖属第一,补诸生,名噪庠序。
中年幕游各行省,晚年旋里,设帐祝氏怡园,结陶社。
平生最工吟咏,惟性极疏懒,不甚属笔,偶有所作,亦不甚爱惜,以故存稿颇不多,识者憾之。
黎承忠
黎承忠字献臣号喟园长汀人
有《葵园诗草》。
李慈铭晚清 1830 — 1894
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
白华绛跗阁者,先王母建以奉佛者也。
阁下植棠梨树一,高出阁甍,下承以紫薇二,皆与阁櫩齐。
予四五岁时即从王母识字于阁中,比十岁,好读唐人诗,先君子督课经甚急,不得携诗塾中,皆私置此阁,暇即取读,且仿为之。
此盖予学诗之始矣。
呜呼!
自此汔今,忽忽三十年,家之变凡几,国之变凡几,而予之诗亦凡几变其格。
丙午己酉壬子乙卯己未,凡五次删定其集,而始得此六卷,诗仅四百首,不其难而可感与?
平生所作之诗,不啻数千首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自经史以及稗说、梵夹、词曲,亦无不涉猎而仿之也。
所学于史为稍通,见于作者,有古文,有骈俪文,有词,有乐府,有杂说杂考杂志,综之为笔记,而己所得意莫如诗。
其为诗也,溯汉汔今,数千百家,源流正变,奇耦真伪,无不贯于匈中,亦无不最其长而学之,而所致力莫如杜。
呜呼!
来者之工,吾不得而穷之矣,往者则历历可指也,以吾絜之,不知其同与?
异与?
过与?
不及与?
后世谁为论定吾文者,而并世悠悠之口,又不足恃,则还以吾定吾文而已。
夫贵远忽近,中智之士,多不能免,况予之孤特自晦,言貌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又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今年三十有四矣,所得止此,而欲藉是以传,不亦悲乎?
诗自甲辰壬戌,分甲、乙、丙、丁、戊、己六卷,都为一集,写定于京师周相国邸中。
时贼破乡里,焚阁已一载矣。
后二十五年,为光绪丁亥,颓然老矣。
同人多劝手定诗文集,以为身后计。
文尚未暇,先定诗集。
乃属同邑年家子娄生同轨续写壬戌以后诗,至甲戌,复得四卷,编为《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将以次年戊子属友人持往吴门,觅佳手刻之。
未及时而余大病,病甫起而余妇疾作,淹历岁时,至戊子四月之末,遂有臼炊之梦。
所积剞劂之资,悉耗于丧病,事复辍矣。
岁庚寅,吾友王子继香由庶常授官编修,乞假归,乃持是集以往,竭束修所得,缮写付刊,写官梓人,皆精其选,雠校之役,皆身任之
王子,余中景瑗先生之中子也,家世雅故,契谊日竺。
其学锐晋迨群,文藻葩流,照映一世,视余之朽驽钝废,不足一哂。
而殷殷此覆瓿之文字,惟恐其不传,此非特性情之癖嗜,盖以余之一身葡人世之百艰,其所经者,由家及国,沧海之变故,固亦多矣,存其诗,亦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夫身后之名,本不足恃,况以余之谫劣,其不传于后无疑也,而王子之盛心,则不可以无述。
刻既成,聊于前序之后缀而记之。
其同时之力欲传余集者,则故尚书潘文勤公、前祭酒王君益吾、故福建知府何竟山)、同年陶仲彝县令在铭)、曾圣与比部(之撰)、王韬水部彦威),及门樊云门庶常(增祥)、孙子宜孝廉(星华),皆黾勉相率,切于己事,或摘尤杀青,或写副未竟,其古谊乐善,皆后人所当知也,并记之。
辛卯七月十三日越缦老人慈铭再记于京邸轩翠舫。
光绪乙亥以后,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当次第写出之。
又记。
蒋泽沄晚清 1832 — 1893
容川诗钞·序二
蒋君容川与余别久不相闻,今春以诗集命哲嗣少穆寄余京师,乞为之序。
丁卯岁余至杭时,寇乱甫平。
君已由诸生积劳擢监司,赞浙江大吏军事。
礿服肃客,戎士佩刀左右侍,气象武猛。
谈兵衮衮若决江河,不闻其以诗鸣也。
乙亥复见于豫章,相得益欢,而无一言及文字,今观其诗,材力精能,虽专一于是者莫能过。
其抚时书事、豪宕感激,与史表里,尤异时考古所不废。
乃诧向者知之不尽、而君深藏若虚不可及也。
自粤贼倡乱东南,曾文正文学起家督师,为中兴勋臣冠一时。
左彭江罗诸公,声绩耀寰宇,出其词翰,皆足颉颃著作之林。
此由圣代诗书之泽,入人既深,士得通其变化,蕴为知能,趋公赴忠,卒能回天地而光日月。
文事之优,斯武略所由美也,而皆出于吾楚,殆亦有不偶然者耶。
君父之纯先生,茂功隆誉,终于秦藩,政隘其施。
少穆新衔诏命出守龙州,通敏有干略。
行见翔步云霞,益振厥绪,蒋氏之流庆远矣。
君承藉丰豫、陶写风雅,欢愉之辞、广大之音,将与日俱增而未知所极。
他日相见,愿从君尽读之。
长沙王先谦序。
龙起涛
维基
龙起涛(1832年—1900年)字仿山号禹门江西永新人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年)十月初三日出生。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举人次年(1874年)进士,官常宁县知县
任内擒贼缉匪,断狱讼,事功卓著。
龙起涛自言:“杀人以徼功,吾弗安也!
”公务之馀,喜读书,师事王先谦,受古文法。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七月初七卒于湖南省城,得年六十九。
沙从心
江上诗钞
字循矩光绪乙酉拔贡,戊子举人
内阁中书协办侍读
诸生时,才名籍盛,尝肄业南菁书院。
学使王先谦刊续皇清经解,分任校勘,多所尽力。
邑志传文苑。
江标清末 1860 — 1899
词学图录
江标(1860-1899) 字建霞号师邧,又自署誃笘
江苏元和(今吴县)人。
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与文廷式费念慈年相若,才相等,蜚声词翰。
青年时期即关心时事,与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成立校经学会,办《湘学新报》,以介绍西学。
以此遭湖南守旧派王先谦等攻讦。
后值维新,受命四品京堂、总署章京上行走
未及就职而新政败,被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次年卒于乡。
有《灵鹣阁丛书》、《唐贤小集五十家》。
叶德辉清末民国初 1864 — 1927
维基
叶德辉(1864年—1927年4月11日)字焕彬一字渔水号郋园一号直山自署朱亭山民丽廔主人
因出过天花又称叶麻子
湖南湘潭人,籍贯江苏吴县(今苏州市)
为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的著名学者,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守旧派——“翼教派”的领袖
叶德辉的父亲叶雨村太平天国时江苏吴县迁居湖南长沙经商,为了应考科举,叶家捐银200两取得湘潭县籍。
叶家世居于坡子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据《申报》在1913年报导,坡子街为叶氏父子营业的地方,叶父任本街团总。
父殁,族人推举叶德辉接替,并任全城商团团长。
叶德辉八岁入学,学习《四书》、《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古学。
十七岁就读岳麓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吏部主事,但他到任不久,便以乞养为名,要求开缺回籍,从此不再任官。
叶德辉曾与他的太老师王先谦一起反对维新变法,赞成复辟君主制。
1915年8月,当筹安会发起讨论改变国体,叶德辉即在湖南长沙组织筹安会分会,鼓吹恢复帝制。
1927年4月11日湖南农工商学各界团体在长沙召开「农民协会公审大会」,以「封建馀孽、豪绅领袖」的罪名,将叶在浏城桥门外的识字岭枪决。
然认为,叶德辉是由受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授权成立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的。
其子叶尚农写给日人崎柔甫的信(刊桥川时雄编「文字同盟」第5号)道出其父死因:
唐文治清末至现当代 1865 — 1954
人物简介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民国元年(1912 年) 定居无锡
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
父亲唐若钦为清贡生,以课徒教书为业。
唐文治自幼从父攻读经书,14 岁读完五经。
16 岁入州学,从师太仓理学家王紫翔,潜心研读性理之学及古文辞。
18 岁中举。
21 岁进江阴南菁书院,受业于东南经学大师黄元同王先谦的门下,从事训诂之学。
创办了无锡国学专科学校。
1954年4月在上海病逝,年90岁。
著作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程颂万清末 1865 — 1932
美人长寿盦词集·自序
吾湘先士鲜言词学,近岁葵园祭酒始聚刻六家词,惟湘雨翁致力专壹。
湘绮翁文诗通八代消息,为词辄工,非所尚也。
友人易中实菽由,昆才雄轶,与王梦湘陈伯韬数子并工于词。
予则专诣于诗,诗所不能达,乃为词以喻其旨。
甲午以后,东南才俊摈弃文辞,竞言新学,余方游宦牵率吏事,不复填词。
岁己亥提调自强血糖,况君夔笙适来分校
夔笙旧家湘野,尤邃于词,因为余撰录旧词得三百六十阕,复谋别撰若个阕,并己作与中实子合为六家。
呜呼,运会陆沉,词流羁苦,其忠爱绵恻掩抑零乱之语,极其至者,盖尝躐诗一等,直接离骚,容若梁汾之徒藐已。
慨自宋衰,迄乎昭代,得竹垞、迦陵、茗柯三君子出,而词学大昌
然朱病其碎,陈病其粗,张病其泥。
后生刻画艰于志学,则又入于昔之邹董,今之郭姚,而病其佻,莫能以重笔涩笔相挽救。
昔先君子与同里曾先生传均竺好为词,酷嗜稼轩、美成,而极之于白云、白石,其于昭代词家蹊径,毋乏涉焉。
颂万夙承庭学,艺能无似,凡兹撰录,聊遣有涯。
夔笙乃谓消息清真,不囿于南北两宋流派,因概论吾湘作者及昭代词家得失之故,著之简端。
质诸夔笙,知余词不足为诸君殿也。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夏五月中浣宁乡程颂万自序于武昌莺坊苍寓邸。
美人长寿盦词集·词话
张雨珊祖同)《湘雨楼词话》曰:程君子大填词,清丽绵婉,渊源家学,用笔尤尚中锋。
其望江南诸作,较迦陵为过之。
盖以清婉擅长,彼固非词家本色也。
其《长亭怨慢》词云:凝伫。
镇孤篷日暝,断雁空江愁暮。
瘦来眉月,莫瘦了、初三眉妩。
怕此后、惨绿衣衫,梦不到、昏黄庭宇。
伴冷焰残灯,门外病鸦啼树。
又云:当初见惯,只道是、寻常歌舞。
念别来、叶叶春衣,已灭了、香尘非故。
二词凄清,故自不减白石。
丙戌六月
谭仲修)《复堂日记》曰:宁乡程子大,在长沙联湘社唱酬,如二易何王,英英侠少,而吾友江夏郑湛侯,以风尘吏虱其间,刻行湘社集。
子大《蛮语集》填词婉密,所为诗才匆不匮,趋向亦正。
辛卯五月
王幼霞鹏运题词曰:曩夔笙京师四印斋,唱酬无虚日。
夔笙于词不轻作,恒以一字之工、一声之合,痛自刻绳,而因以绳余。
余性懒漫,顾乐甚不为疲也。
夔笙武昌,与子大以词相切磨。
子大词清丽绵至,取径白石、梦窗、清真,而直入温韦,得吾夔笙伺尚专诣以附益之,宜乎相得益彰矣。
子大邮示《十发盦词》定本,因识数言简端,益念吾夔笙不置。
庚子三月
易中实顺鼎题词曰:昔迦陵陈先生早岁未尝专力为词,至乃裒然大集,精采横溢,与纳兰、长芦相鼎足。
由其读书多,故能金碧楼台,弹指涌见。
子大之于词亦然。
迦陵出之以恣肆,子大出之以秾挚,为少异耳。
若夫尺度吻合,则更出迦陵一头地。
昔人有言,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
子大闳识孤袍,用能别吾湘词派而定一尊。
比闻子大况君夔笙谋精选己作,合以陈君伯韬王君梦湘,并下征鄙词洎家弟菽由之作,为湘中后六子词,与葵园祭酒所刻前六家并行。
余词于四君无能为役,分镳清真、平睨方回,愧且幸矣。
庚子五月
钱荣国
江上诗钞
字俊甫又字榗夫
光绪乙未岁贡,署理苏州府学教授,兼理训导
著有春雨堂诗章。
邑志传文苑。
外舅笃于内行,兄殁,逋负数千金,与弟分任之,不以累诸侄。
中年设帐金阊,晚年司铎吴郡,故三吴人士出门下者转较里中为多。
性喜经史词章,于性理岐黄亦极研究有得。
累试辄高等,长沙王益吾祭酒督学江苏,岁科两试皆第一,才名籍甚,而卒不遇,命也。
平生自奉甚刻苦,而待人则颇宽厚,殁之日,凡苏之学书门生皆为涕泣,其感人如此。
陈毅清末 1871 — 1929
维基
陈毅(1871年2月2日—1929年3月22日)字诒重一字武仲,晚年号郇庐原名道亨湖南湘乡东凤一都长乐乡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17岁师从王先谦,预撰经籍。
为县学优廪贡生,荫生,充坛庙工程监督京师务处编书局襄校兼书经图书分纂、刑部奉天司邦主稿。
光绪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举人,补刑部郎中
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登第,授刑部郎中,后官至京师编译馆主纂、京师大学堂提调邮传部左参议右侍郎、资政院参议等。
清王朝灭亡后,拒受袁世凯交通部职。
客居青岛,常与恭亲王溥伟联系,为积极的复辟派。
民国二年(1913年)溥伟几经密谋,拉拢一批军阀准备起事,陈毅则起草“檄文”。
后北洋政府发觉此事,对其进行瓦解监视
最终活动流产,史称“癸丑复辟”。
后来又与于式枚刘廷琛胡思敬等参与张勋复辟活动。
复辟失败,乃侨居天津,追随废帝溥仪,以“孤臣自命”。
1928年五月,发生孙殿英军盗掘东陵皇墓案,六月十八日醇亲王及亲王载振等召开会议,决定派陈毅与载泽、溥相、耆龄宝熙等往东陵查勘祭扫。
此时陈毅负病力疾前往。
此时又恰逢刚出生的儿子去世,其长妾也悲伤去世,不久陈毅也去世。
陈毅生前曾经参与修订《皇清文献通考》。
所撰有《荀子异义》、《墨子正义》、《郇庐诗文集》一卷、《东陵纪事诗》一卷等。
其《郇庐诗文集》由其友胡嗣瑗整理于1936年出版,中有王先谦墓表、李鸿藻家传、张勋神道碑铭、胡思敬墓志铭等。
苏舆晚清 1874 — 1914
维基
苏舆(1874年—1914年)字嘉端号厚庵又号闲斋晚号更生
湖南平江县钟洞乡烟舟村(今童市镇)人。
中国近代学者晚清翰林
苏舆幼年随父苏渊泉读书,光绪十三年应童子试,补县学生,得到时为湖南学使候补官张亨嘉的赏识。
光绪十六年游学麓山,入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习,老师见苏舆才华横溢、气宇轩昂,将他介绍给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成为王氏得意门生。
王先谦一见苏舆就说:“此伟器也,吾学有传人矣。
”晚岁学问日进,王先谦倾服之至,曾赠诗有“温故知新是我师”及“天为斯文留绝学”之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选拔贡。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进士第94名。
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出游日本东京,参观学校,询访日本邮政、电信行政实况,停留数月而归。
同年,纳资为分省补用道,经邮传部尚书陈璧奏请内用,补邮传部郎中,至清廷被推翻时去职。
民国成立后,苏与新政不合,留恋旧朝,心怀悒郁,肺病加剧,次年病逝于原籍。
著作有《翼教丛编》、《春秋繁露义证》、《校定晏子春秋》等。
傅熊湘清末民国初 1882 — 1930
人物简介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
湖南醴陵北乡山人
幼随父就读。
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德襄。
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
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
宣统二年(1910)苏州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
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
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
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
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
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
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
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
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
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