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龙起涛
维基
龙起涛(1832年—1900年)字仿山号禹门江西永新人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年)十月初三日出生。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举人次年(1874年)进士,官常宁县知县
任内擒贼缉匪,断狱讼,事功卓著。
龙起涛自言:“杀人以徼功,吾弗安也!
”公务之馀,喜读书,师事王先谦,受古文法。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七月初七卒于湖南省城,得年六十九。
李慈铭晚清 1830 — 1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4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㤅伯号莼客
室名越缦堂。
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
数上封事,不避权要。
于人不轻许可,讥评所及,不免有信口雌黄之失。
甲午战争起,败讯至,感愤郁郁,卒于官。
学识渊博,为文沉博,诗尤工,自成一家,于史功力尤深。
日记三十余年不断,朝廷政事、读书心得无不收录,为一生心力所萃。
另有《白华绛跗阁诗词》、《越缦堂文集》等。
文章多从日记抄出,余著尚多,均无刻本。
李慈铭原名模字㤅伯一字莼客晚号越缦会稽人
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
有《白华绛柎阁诗集》。
词学图录
李慈铭(1830-1894) 字爱伯号莼客又号霞川花隐初名模字式侯
会稽(今绍兴)人。
光绪六年(1880)进士
户部江南司郎中
监察御史
不避权贵,数上疏言事。
甲午之战报忧愤咯血,旋卒。
通经史百家之言,学殖渊博。
骈文雅秀可观。
所作日记,以宏富著称。
有《越缦堂文集》、《白华绛跗阁诗》、《杏花香雪斋诗》、《越缦堂日记》、《霞川花隐词》。
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
白华绛跗阁者,先王母建以奉佛者也。
阁下植棠梨树一,高出阁甍,下承以紫薇二,皆与阁櫩齐。
予四五岁时即从王母识字于阁中,比十岁,好读唐人诗,先君子督课经甚急,不得携诗塾中,皆私置此阁,暇即取读,且仿为之。
此盖予学诗之始矣。
呜呼!
自此汔今,忽忽三十年,家之变凡几,国之变凡几,而予之诗亦凡几变其格。
丙午己酉壬子乙卯己未,凡五次删定其集,而始得此六卷,诗仅四百首,不其难而可感与?
平生所作之诗,不啻数千首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自经史以及稗说、梵夹、词曲,亦无不涉猎而仿之也。
所学于史为稍通,见于作者,有古文,有骈俪文,有词,有乐府,有杂说杂考杂志,综之为笔记,而己所得意莫如诗。
其为诗也,溯汉汔今,数千百家,源流正变,奇耦真伪,无不贯于匈中,亦无不最其长而学之,而所致力莫如杜。
呜呼!
来者之工,吾不得而穷之矣,往者则历历可指也,以吾絜之,不知其同与?
异与?
过与?
不及与?
后世谁为论定吾文者,而并世悠悠之口,又不足恃,则还以吾定吾文而已。
夫贵远忽近,中智之士,多不能免,况予之孤特自晦,言貌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又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今年三十有四矣,所得止此,而欲藉是以传,不亦悲乎?
诗自甲辰壬戌,分甲、乙、丙、丁、戊、己六卷,都为一集,写定于京师周相国邸中。
时贼破乡里,焚阁已一载矣。
后二十五年,为光绪丁亥,颓然老矣。
同人多劝手定诗文集,以为身后计。
文尚未暇,先定诗集。
乃属同邑年家子娄生同轨续写壬戌以后诗,至甲戌,复得四卷,编为《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将以次年戊子属友人持往吴门,觅佳手刻之。
未及时而余大病,病甫起而余妇疾作,淹历岁时,至戊子四月之末,遂有臼炊之梦。
所积剞劂之资,悉耗于丧病,事复辍矣。
岁庚寅,吾友王子继香由庶常授官编修,乞假归,乃持是集以往,竭束修所得,缮写付刊,写官梓人,皆精其选,雠校之役,皆身任之
王子,余中景瑗先生之中子也,家世雅故,契谊日竺。
其学锐晋迨群,文藻葩流,照映一世,视余之朽驽钝废,不足一哂。
而殷殷此覆瓿之文字,惟恐其不传,此非特性情之癖嗜,盖以余之一身葡人世之百艰,其所经者,由家及国,沧海之变故,固亦多矣,存其诗,亦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夫身后之名,本不足恃,况以余之谫劣,其不传于后无疑也,而王子之盛心,则不可以无述。
刻既成,聊于前序之后缀而记之。
其同时之力欲传余集者,则故尚书潘文勤公、前祭酒王君益吾、故福建知府何竟山)、同年陶仲彝县令在铭)、曾圣与比部(之撰)、王韬水部彦威),及门樊云门庶常(增祥)、孙子宜孝廉(星华),皆黾勉相率,切于己事,或摘尤杀青,或写副未竟,其古谊乐善,皆后人所当知也,并记之。
辛卯七月十三日越缦老人慈铭再记于京邸轩翠舫。
光绪乙亥以后,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当次第写出之。
又记。
杏花香雪斋诗·樊增祥序
光绪癸巳,余宰渭南,初刻《樊山》。
以书抵李会稽师求序,先生诺之。
二年未下笔,遽于甲午冬归道山矣。
人情于所厚善,每思为垂世之文以传之,视之愈重,则出之亦愈艰。
余生平师友若张文襄鹿文端、李会稽、黄醴陵四公,皆欲列其行状以待后之史官,若廉生伯熙祭酒,又生前以志铭相属者,而至今犹负诺,责诚重之,诚难之也。
越缦堂诗文集》凡一再刻,而《日记》数十册直至庚申岁甫经蔡鹤庼太史集资付印,起同治癸亥四月,讫光绪己丑七月,凡廿七年,得书五十一本,分为八函。
劭学之士,几欲家置一编矣。
先生诗集刊至甲戌冬而止,后此所作,皆在日记中。
同门孙君师郑晚隶门墙,笃于风谊,举先生未刻稿手自编录,都七百六十一篇,釐为十卷,将以付诸剞劂,以余与先生积数十年性情文字之契,属为弁言。
先生之诗,自为之而自道之,已屡见于日记中矣。
世以其言近誇大,不无后言,其实先生之学原本经术,而于三通、廿四史致力尤□且深,又天姿高亮,记诵精博,故其为诗也,无一语不鲜明,无一字不典覈。
其朝庙诸作,如国有大事,王臣蹇蹇廷立而议;林诸作,如吴越湖山,烟水岚,鲜翠夺目;其忧愤诸作,如寒熊吼林,怒马突阵,而语无偏宕,少陵稷卨之心也;其閒适诸作,如幽谷鸣禽,烟畦采玉,又如老坡瓢笠,飘然与神仙游华阳真逸之侣也。
至于悼念弟妹,哀挽友朋,语挚情深,泪长心远,如玄鹤唳夜,青鹃挂枝,使读者如辞汉铜仙,汍澜无已。
若夫寄耳琴笙,游目衫扇,题红笺于北里,貌翠饰于西园,莫不百琲成文,十香在抱,是又极閒情之致,拾香草之遗焉。
先生于词,无所不有,而剔其纤者、琐者、妖者、亵者;于体无所不工,而去其僿者、僻者、晦者、犷者。
盖不知几经简斥,几经烹煅,而始成此金昭玉粹、天高日晶之至文也。
犹忆癸未冬谒选入都,别三年矣。
见出别后日记示余曰:「此中有《包英姑歌》《题北齐校书图》二篇,乃晚年最经意之作。
」余读竟叹曰:「《校书图》诗,金风亭长容能为之,然考据略同,赡丽必逊。
至《英姑歌》,则竹垞不能为,西河或能为之,然有此古音,无此奇采。
至《题校书图》,则西河又不能为。
国朝二百年诗家坛席,先生专之矣。
先生莞尔曰:「吾门有赐,可与言诗。
」又尝语增祥曰:「今作者虽多,皆仅有其一体。
倘杂试十题,鲜不缩手噤口者。
若夫精深华妙,八面受敌而为大家,则吾与子不敢多让。
」言既,相视而笑。
呜呼!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邱」,古人且不欲过西州门,吾忍复读先生之诗哉?
光绪己丑后讫甲午六月,尚有日记八本存敝箧中,其中约有诗文百馀篇,会当检出付师郑续钞,以成全璧。
辛酉腊日受业樊增祥谨序。
二家词钞·樊增祥序
会稽李先生尝曰:「今世词家,独吾与子珍云门耳。
」然见人佳作,辄称叹不置。
尝曰:「周东鸥人品猥下,至其小词,《花间》不逮。
」又从余扇头见张蘩父大令词,叹曰:「世未尝无作手也。
」居常轻复堂先生,及见复翁评余《溪草堂乐府》,则又曰:「非解人不为此语。
」世皆疑先生褊心易怒,不知其爱才若渴,月旦极公也。
先生填词始道光庚戌,其少作曰《下集》,仅存十三首。
自己未入都,乙丑还浙,中间羁旅幽忧,兵戈危慄,感时伤逝,永叹长言,所为乐府,探原《小雅》,把臂三闾,温、韦以下不中作仆。
辛未计偕再官农部,自是遂无归之日。
贺湖烟水,禹庙莺花,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时或结兴兰荃,寓情巾舄,要归无邪之义,无愆正始之音。
洎乎晚年,弥入化境。
余少先生十六岁。
辛未春为登龙之始,一见若平生欢。
丙子报罢,居先生宅,过夏遂汝翼韬夫仲彝子珍同受业焉。
先生尤重余。
是冬居保阳书局,先生寓书曰:「文章骨肉之契,微吾子无可语者。
」每有所作,必录以见诒。
余所得先生诗词书牍,积一巨簏,燬于庚子之变,为可惜也。
先生诗及骈体文,先有刻本,散文则甲申岁余寿平钞得四十许篇,今已散轶。
词则辛未以前手钞成帙,自后所作,散见《日记》中。
韬夫京卿录为一册,先生并手稿授之曰:「吾词尽于是矣。
先生殁四年,余再入都,韬夫以词钞授余,俾付手民,迟至今日始果。
此缘因先生视余为黄梅慧能,苏门之淮海附拙词于后,题曰《二家词钞》。
恨秦越间阻,求子珍词不可得。
吾曩欲刻四家馆课,近欲刻三家词,皆仅得二家而止。
伯熙廉生子珍者,并人海虬鸾,神仙官府,遗鳞坠羽,俱足千秋。
终当蒐求付梓,以竟吾志,不使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也。
光绪壬寅五月樊增祥叙。
会稽李莼客先生词章考据之学为清季冠,读书馀暇,尤工为诗词,自髫龀迄于老不辍。
而其手定刊行者仅《白华绛跗阁初、次集》十卷,自甲辰甲戌,八百五十首。
乙亥以后所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迄未付梓。
岁壬戌,得北京浙江公会景印先生越缦堂日记》五十一册,公馀浏览,则先生未梓之作悉散见于《日记》中。
因顺次编录自乙亥甲申之诗,都为十卷,以继《白华绛跗集》之后。
于是先生平生所作殆十得八九矣。
先生一生备历艰屯,家国变故一寓之于诗,自谓:「存之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至其沉酣典籍,摛词渊雅,气息醇粹,功候湛深,读者当自得之,固无俟卮语之导扬也。
共和十一年冬姚安由云龙识于涵翠楼。
杏花香雪斋诗·跋
右《杏花香雪斋诗》八集,合古今体得八百二十八首,老后《白华绛柎阁集》而作也。
甲寅冬,湘于袁梦白词丈欧钵罗室获睹钞本,宝之,亟借钞甲乙丙丁戊五集,寄老之哲嗣承侯世丈,丐其雠校,馀以它故不竟。
乙卯秋,湘在沪辑《大夏丛刊》,录载不数十章,《丛刊》以忤项城帝政而殇,深惜不获以全豹示世。
今年春,吾友陈子瘦厓于《越铎报》有《国学选粹》之辑,索稿于湘,乃出向所钞者实之。
时梦丈已参军皖省,复驰柬索己庚辛三集。
历时数月,始克成书,匆促会椠,鲁鱼亥豕,间不能免。
至壬癸二集,搜访几遍,卒不可得。
老未曾检订?
或已散佚与?
湘懵昧末学,景企先型,欲附微辞,深虞玷污,然频挹墨香,益證缘定,不敢自閟,勉缀数言。
老有灵,或所笑恕。
质诸袁、,毋诮唐突则幸矣。
丁巳七月,后学张钟湘天汉谨跋,李徐生翁为之书。
杏花香雪斋诗·识
先族曾祖莼客公博览强记,经史大家。
馀事韵语,冠绝当代。
昔公之门人王子献太史为梓《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十卷,为甲辰甲戌三十年间之作,皆公手自编定。
其乙亥以迄癸巳,曰《杏花香雪斋诗二集》,亦十卷,民初时里人张君天汉谋于公之嗣子承侯公,刊于《越铎日报》之《国学选粹》栏,逐日刊布,别成单行本一种,但仅甲至辛八卷耳,其壬、癸二卷则久湮无闻矣。
由君云龙就日记中乙亥年以降所存诗,著为《越缦堂诗续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继《白华绛柎阁》之后。
校以张君之刊,则遗落甚多。
盖张君仅印数部,由君与商务主者俱未曾见,又不知别有诗草存焉。
春初,族祖璧臣公殁,发遗笥,得此本以归公家。
而承侯族祖早卒,后人昧昧不复知文,辄流落坊肆。
夏归里,以重金访得之。
观其书迹修整,非寻常钞胥所能。
求鉴于嘘尘族祖,识为承侯公手笔,而以民国四年随日记携以之平,由樊云门先生定者
予既幸后卷之出,又获观承侯公之楷法与樊先生之校字,发石渠之秘笈不是过矣。
所缺憾者,则公之原草竟佚亡不可得见,而前八卷之钞本又于前年转辗入杭人王君之手,乃不胜其怅怅耳。
但即以此赓续张君之刊,俾成完璧,亦无憾矣。
虽然,典我敝裘,易此遗迹,再欲谋梓,何可希冀?
嗟乎!
以白屋为名山,固公之幸而不幸;荒斋有遗编,亦寒而不寒也。
已抱残守缺,以待梓者。
二十四年九月,李济锵谨识。
越缦堂诗话·序
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
《白华绛柎阁集》,近百年来无与辈者。
去冬,北京浙江公会景印《越缦堂日记》手稿成,都五十一册。
余因举记中论诗之语,编录为三卷,不特先生宗旨即此可见,诚细籀之,其于诗学岂曰小补?
亦艺苑之宝书矣。
同治癸亥以前十四册,光绪己丑以后八册,(蔡元培氏撰《印行日记缘起》同治癸亥,「同治」误「咸丰」;光绪己丑,「己丑」误「戊子」。
癸亥同治二年先生三十五岁。
己丑光绪十五年先生六十一岁。
)缘事未付印,诗话之编仍未得全耳。
考节刊先生日记者,以《绍兴公报》社为最蚤,清宣统庚戌冬也。
次《古学汇刊》,次《文艺杂志》,次《文艺丛书》,卷帙皆无多,或才数叶,然有为景印本所无者。
盖皆自未印稿本中出。
今检录之,得如干条,别为「卷下之下」云。
共和十年四月望,晨起啜茗已,谨识。
后学诸暨蒋瑞藻。
(录入:顾青翎)
维基
李慈铭(1830年—1895年)初名模字式侯字伯「㤅」为「爱」之古字。
,号客,因读书于越缦堂,称越缦先生,又自号越缦老人,清末诗人。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五十二岁始中进士,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于御史
自幼好学,“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嗜书成癖,“于书无所不窥”,承乾嘉汉学之馀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
光绪六年(1881年)进士
同年五月,授户部郎中光绪十六年,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文廷式指责李慈铭御史时,多明哲保身,对李鸿章这等大人物“不敢置一词”,“观其日记,是非亦多颠倒”。
周祖培曾说他“能读书而不能做官”。
李慈铭曾与表妹珠婴私订终身。
但十四岁时祖母病重,为了冲喜延寿,家人强迫他娶大他五岁的表姐马淑人为妻,不料祖母仍在大婚当日过世,至此对表姊耿耿于怀,夫妻感情不睦。
婚后无子,为传宗接代,先后纳了三名小妾,但都未能有后,因此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据说因为常到妓院可看尽天下美女,与当时名伶朱霞芬、仙、傅芷、时琴香等都交往甚密,还记在日记里。
《孽海花》中的李纯客,便是以李慈铭为原型的。
李慈铭过惯官场糜烂的生活,又“戌削善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闻讯忧惧,咯血而死。
蒋泽沄晚清 1832 — 1893
简介
湖南湘乡人蒋凝学长子,蒋德钧之父。
与父亲蒋凝学一起长期征战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山西河南新疆等地,咸丰八年(1858年),在安徽黄梅童司牌以少胜多、大破陈玉成军,固九江之围。
咸丰九年十年间(1859年末-1860年初),在太湖多隆阿鲍超唐训方部连营合围,再击败陈玉成四十万大军。
以军功晋升盐运使衔江西补用道江西浙江即补知府,赏戴花翎,授通议大夫
浙江任上,积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大力兴办教育,为江浙一带的战后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容川诗钞》四卷。
容川诗钞·序一
尝读毛公诗序而慨然也,曰:风雅之作,其半出于征戍行役时乎?
微论车攻马同,纪师徒之盛;江汉常武,述将帅之勋。
而采薇以遣戍役,杕杜以劳还率。
归镐则眷言张仲,矛戟则慨念同袍。
于家庭朋友间,拳拳三致意焉。
盖不独以鹳鸣妇叹、瓜苦薪烝,曲达其时物变迁之感也。
故人匪心乎风雅之奥,则诗必不工;匪身乎征戍行役之艰,即工而有至有不至。
蒋君容川之于诗,庶几其工而能至者矣。
君之尊甫之纯方伯公,昔治兵颍亳间,有声。
毛文达公为余言:公驭兵严而有恩,兵辑民和,为颍南屏蔽。
心仪者有年,逮入觐,枉存一见,如旧相识。
述兵间事最悉。
论功则退不肯居。
间亦述及君从征相助为理之事。
逮公任陕藩,老寿卒。
官民感不谖。
大府上闻,赐恤逾格。
而君之哲嗣少穆太守,弱冠为郎,乡试危得而复失者屡矣。
则壹意治曹事,旦夕劬趋,不择剧易。
台省交章荐之,命以三品衔出守四川之龙安
少穆益?谨,周咨旁采,不稍自张溢。
居京久,余引为忘年交。
今将出都门,以君容川诗集嘱为之叙。
余自惟笃老,与太邱纪群之交,已三世矣。
追往念离,不无怅触,而幸前见故人勋祉之备,又幸见文孙名业之日昌
不觉喜心悬极,更取君诗展诵之。
逾不觉俯唱遥吟,喜而至于距跃曲踊。
则以吾之喜,因知君之喜之必极;以吾诵君之诗之喜,知君之自振其诗以期进于风雅者,必累上而未有已也。
光绪八年岁在壬午新秋月朔
长沙周寿昌叙于京邸之小对竹轩。
容川诗钞·序二
蒋君容川与余别久不相闻,今春以诗集命哲嗣少穆寄余京师,乞为之序。
丁卯岁余至杭时,寇乱甫平。
君已由诸生积劳擢监司,赞浙江大吏军事。
礿服肃客,戎士佩刀左右侍,气象武猛。
谈兵衮衮若决江河,不闻其以诗鸣也。
乙亥复见于豫章,相得益欢,而无一言及文字,今观其诗,材力精能,虽专一于是者莫能过。
其抚时书事、豪宕感激,与史表里,尤异时考古所不废。
乃诧向者知之不尽、而君深藏若虚不可及也。
自粤贼倡乱东南,曾文正文学起家督师,为中兴勋臣冠一时。
左彭江罗诸公,声绩耀寰宇,出其词翰,皆足颉颃著作之林。
此由圣代诗书之泽,入人既深,士得通其变化,蕴为知能,趋公赴忠,卒能回天地而光日月。
文事之优,斯武略所由美也,而皆出于吾楚,殆亦有不偶然者耶。
君父之纯先生,茂功隆誉,终于秦藩,政隘其施。
少穆新衔诏命出守龙州,通敏有干略。
行见翔步云霞,益振厥绪,蒋氏之流庆远矣。
君承藉丰豫、陶写风雅,欢愉之辞、广大之音,将与日俱增而未知所极。
他日相见,愿从君尽读之。
长沙王先谦序。
沙从心
江上诗钞
字循矩光绪乙酉拔贡,戊子举人
内阁中书协办侍读
诸生时,才名籍盛,尝肄业南菁书院。
学使王先谦刊续皇清经解,分任校勘,多所尽力。
邑志传文苑。
钱荣国
江上诗钞
字俊甫又字榗夫
光绪乙未岁贡,署理苏州府学教授,兼理训导
著有春雨堂诗章。
邑志传文苑。
外舅笃于内行,兄殁,逋负数千金,与弟分任之,不以累诸侄。
中年设帐金阊,晚年司铎吴郡,故三吴人士出门下者转较里中为多。
性喜经史词章,于性理岐黄亦极研究有得。
累试辄高等,长沙王益吾祭酒督学江苏,岁科两试皆第一,才名籍甚,而卒不遇,命也。
平生自奉甚刻苦,而待人则颇宽厚,殁之日,凡苏之学书门生皆为涕泣,其感人如此。
江标清末 1860 — 1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0—1899 【介绍】: 江苏元和人字建霞(一作建霞),号萱圃又号师鄦,又自署笘誃别号灵鹣阁主
好为骈文,兼工绘画,喜搜辑金石文字。
光绪十五年进士
编修
官至湖南学政
以变士习开风气为己任。
谭嗣同善,创办《湘学报》。
戊戌变法间以四品京堂入总署。
未就职而政变起,革职禁锢于家。
辑有《灵鹣阁丛书》、《宋元名家词》,著有《灵鹣阁诗稿》、《红蕉词》。
江标字建霞元和人光绪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词学图录
江标(1860-1899) 字建霞号师邧,又自署誃笘
江苏元和(今吴县)人。
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与文廷式费念慈年相若,才相等,蜚声词翰。
青年时期即关心时事,与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成立校经学会,办《湘学新报》,以介绍西学。
以此遭湖南守旧派王先谦等攻讦。
后值维新,受命四品京堂、总署章京上行走
未及就职而新政败,被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次年卒于乡。
有《灵鹣阁丛书》、《唐贤小集五十家》。
维基
江标(1860年—1899年)字建霞号师鄦,清末官员、诗人、学者,维新派人物。
江苏元和县(今属苏州市)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江标中式己丑科二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九年(1894年),任湖南学政,任内整顿书院,选拔人才,注重转变风气,弘扬新学。
黄遵宪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湖南时政学堂,并办《湘学新报》,提倡变法。
戊戌变法之末,被任命为四品京堂总理衙门章京
未及上任,变法即已失败。
江标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次年卒于家。
陈崇牧
江上诗钞
字念慈又字砚莳,元钰子,弱冠应童子试,以古学受知长沙王益吾宗师,取阖属第一,补诸生,名噪庠序。
中年幕游各行省,晚年旋里,设帐祝氏怡园,结陶社。
平生最工吟咏,惟性极疏懒,不甚属笔,偶有所作,亦不甚爱惜,以故存稿颇不多,识者憾之。
叶德辉清末民国初 1864 — 1927
维基
叶德辉(1864年—1927年4月11日)字焕彬一字渔水号郋园一号直山自署朱亭山民丽廔主人
因出过天花又称叶麻子
湖南湘潭人,籍贯江苏吴县(今苏州市)
为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的著名学者,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守旧派——“翼教派”的领袖
叶德辉的父亲叶雨村太平天国时江苏吴县迁居湖南长沙经商,为了应考科举,叶家捐银200两取得湘潭县籍。
叶家世居于坡子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据《申报》在1913年报导,坡子街为叶氏父子营业的地方,叶父任本街团总。
父殁,族人推举叶德辉接替,并任全城商团团长。
叶德辉八岁入学,学习《四书》、《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古学。
十七岁就读岳麓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吏部主事,但他到任不久,便以乞养为名,要求开缺回籍,从此不再任官。
叶德辉曾与他的太老师王先谦一起反对维新变法,赞成复辟君主制。
1915年8月,当筹安会发起讨论改变国体,叶德辉即在湖南长沙组织筹安会分会,鼓吹恢复帝制。
1927年4月11日湖南农工商学各界团体在长沙召开「农民协会公审大会」,以「封建馀孽、豪绅领袖」的罪名,将叶在浏城桥门外的识字岭枪决。
然认为,叶德辉是由受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授权成立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的。
其子叶尚农写给日人崎柔甫的信(刊桥川时雄编「文字同盟」第5号)道出其父死因:
唐文治清末至现当代 1865 — 1954
人物简介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民国元年(1912 年) 定居无锡
交通大学第十一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
父亲唐若钦为清贡生,以课徒教书为业。
唐文治自幼从父攻读经书,14 岁读完五经。
16 岁入州学,从师太仓理学家王紫翔,潜心研读性理之学及古文辞。
18 岁中举。
21 岁进江阴南菁书院,受业于东南经学大师黄元同王先谦的门下,从事训诂之学。
创办了无锡国学专科学校。
1954年4月在上海病逝,年90岁。
著作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程颂万清末 1865 — 1932
词学图录
程颂万(1865-1932) 字子大号鹿川田父又号十发居士
湖南宁乡人
早年入湖北总督张之洞幕。
候补知府
曾创设广艺兴公司,又督建造船厂。
民国,长为寓公。
少即工诗,在里结湘社,与易顺鼎等唱酬。
亦工词,清而不枯,艳而有骨。
有《宁乡程氏全书》、《美人长寿庵词》、《定巢词》。
美人长寿盦词集
1865-1932年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
湖南宁乡人
清末民初人。
少有文才,善应对 ,喜研词章。
虽勤奋好学,但屡试未第,对科举制度遂无好感,而对时局新学甚为热心,为张之洞张百熙所倚重。
曾充湖广抚署文案。
美人长寿盦词集·自序
吾湘先士鲜言词学,近岁葵园祭酒始聚刻六家词,惟湘雨翁致力专壹。
湘绮翁文诗通八代消息,为词辄工,非所尚也。
友人易中实菽由,昆才雄轶,与王梦湘陈伯韬数子并工于词。
予则专诣于诗,诗所不能达,乃为词以喻其旨。
甲午以后,东南才俊摈弃文辞,竞言新学,余方游宦牵率吏事,不复填词。
岁己亥提调自强血糖,况君夔笙适来分校
夔笙旧家湘野,尤邃于词,因为余撰录旧词得三百六十阕,复谋别撰若个阕,并己作与中实子合为六家。
呜呼,运会陆沉,词流羁苦,其忠爱绵恻掩抑零乱之语,极其至者,盖尝躐诗一等,直接离骚,容若梁汾之徒藐已。
慨自宋衰,迄乎昭代,得竹垞、迦陵、茗柯三君子出,而词学大昌
然朱病其碎,陈病其粗,张病其泥。
后生刻画艰于志学,则又入于昔之邹董,今之郭姚,而病其佻,莫能以重笔涩笔相挽救。
昔先君子与同里曾先生传均竺好为词,酷嗜稼轩、美成,而极之于白云、白石,其于昭代词家蹊径,毋乏涉焉。
颂万夙承庭学,艺能无似,凡兹撰录,聊遣有涯。
夔笙乃谓消息清真,不囿于南北两宋流派,因概论吾湘作者及昭代词家得失之故,著之简端。
质诸夔笙,知余词不足为诸君殿也。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夏五月中浣宁乡程颂万自序于武昌莺坊苍寓邸。
美人长寿盦词集·词话
张雨珊祖同)《湘雨楼词话》曰:程君子大填词,清丽绵婉,渊源家学,用笔尤尚中锋。
其望江南诸作,较迦陵为过之。
盖以清婉擅长,彼固非词家本色也。
其《长亭怨慢》词云:凝伫。
镇孤篷日暝,断雁空江愁暮。
瘦来眉月,莫瘦了、初三眉妩。
怕此后、惨绿衣衫,梦不到、昏黄庭宇。
伴冷焰残灯,门外病鸦啼树。
又云:当初见惯,只道是、寻常歌舞。
念别来、叶叶春衣,已灭了、香尘非故。
二词凄清,故自不减白石。
丙戌六月
谭仲修)《复堂日记》曰:宁乡程子大,在长沙联湘社唱酬,如二易何王,英英侠少,而吾友江夏郑湛侯,以风尘吏虱其间,刻行湘社集。
子大《蛮语集》填词婉密,所为诗才匆不匮,趋向亦正。
辛卯五月
王幼霞鹏运题词曰:曩夔笙京师四印斋,唱酬无虚日。
夔笙于词不轻作,恒以一字之工、一声之合,痛自刻绳,而因以绳余。
余性懒漫,顾乐甚不为疲也。
夔笙武昌,与子大以词相切磨。
子大词清丽绵至,取径白石、梦窗、清真,而直入温韦,得吾夔笙伺尚专诣以附益之,宜乎相得益彰矣。
子大邮示《十发盦词》定本,因识数言简端,益念吾夔笙不置。
庚子三月
易中实顺鼎题词曰:昔迦陵陈先生早岁未尝专力为词,至乃裒然大集,精采横溢,与纳兰、长芦相鼎足。
由其读书多,故能金碧楼台,弹指涌见。
子大之于词亦然。
迦陵出之以恣肆,子大出之以秾挚,为少异耳。
若夫尺度吻合,则更出迦陵一头地。
昔人有言,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
子大闳识孤袍,用能别吾湘词派而定一尊。
比闻子大况君夔笙谋精选己作,合以陈君伯韬王君梦湘,并下征鄙词洎家弟菽由之作,为湘中后六子词,与葵园祭酒所刻前六家并行。
余词于四君无能为役,分镳清真、平睨方回,愧且幸矣。
庚子五月
美人长寿盦词集
十发先生美人长寿盦词,于宋人近清真、白石,其细密绵丽之作,又似梦窗。
于国朝近朱锡鬯载酒、琴趣两集,胜处兼而有之,清而不枯,艳而有骨。
以昔之邹董、今之郭姚例君,非知君词者也。
词最六卷都三百六十阕,附十四阕。
庚子燕九前十日校毕于武清杏花天之剑为琴室。
玉梅此人况周仪
美人长寿盦词集·言愁阁笛谱
子大先生属余斠勘词集,余颇有刍尧之献,乃壤流不择,一声一字,斟酌靡遗。
且必互商而后定稿,可谓能充谦受之量者矣。
子大词本精丽,近更沉着。
五代之华藻,入南宋之高格。
周吴可作,何以易之。
庚子春前五日,楚望阁夜谭记此。
子大提调荆湖强学,余分斠俄德文斋。
素心晨夕,尊酒论文,致足乐也。
玉梅词人况周仪记。
余尝谓清真词是两宋关键。
子大胜处,酷似清真,是不为南北宋两派所囿者。
同夕又记。
辛卯二月廿七夜顺鼎校读一过,尤佳者用朱围别之。
言愁阁笛谱二卷。
最初之作,起己卯,讫丙戌
都如干阕。
易子中实撰录于前,况君夔笙斠勘于后,余得以审知音病,窜易僇,刻而襮之。
既竟,识其缘起。
光绪庚子灌佛日颂万自记。
美人长寿盦词集·蛮语词
蛮语词一卷,戊子溪州作,初名鸥笑词,凡六十九阕。
己丑春仲刻于长沙,越十有一年,庚子重校订于武昌,易今名,以次言愁之末。
十发盦人颂万记。
美人长寿盦词集·湘社雅词
湘社雅词起戊子冬,讫辛卯春
为湘社雅词一卷,社作录存甚简,多所窜易,其秋词集句,不系于社,以里居所作,因与社稿同撰录焉。
庚子竹醉前二日病起,颂万自记。
戊子冬溪州归棹,作七梧山馆词一卷。
今录十四阕。
余稿尚有篱桥篷灯钟笳筝柝星虹滩寺城驿瘴猎猿蛩鹤蝶燕蝉萤蚊苔枫棠萍蕉秋暝秋晓秋娘秋士三十六阕。
其稿为友人持去,阅今十年,不复省忆,附志于此。
丁酉秋武昌病起,俟侬记。
美人长寿盦词集·十鞬词钞
十鞬词钞一卷,初名悔梦词,最七十三阕。
附录一阕。
光绪壬辰秋七月,撰次于海南药洲
冬十月上浣校刻讫工杭州
徐珂附记。
十鞬后词一卷起壬辰己亥,凡八年,所得词都如干阕,命曰十鞬后词。
丁酉入都还鄂,得词仅十有四阕。
白海棠题前客羊城作。
临江仙题前里居作。
颂万记。
陈毅清末 1871 — 1929
陈毅字诒重号郇庐湘乡人
光绪甲辰进士历官邮传部参议
有《郇庐诗文集》。
维基
陈毅(1871年2月2日—1929年3月22日)字诒重一字武仲,晚年号郇庐原名道亨湖南湘乡东凤一都长乐乡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17岁师从王先谦,预撰经籍。
为县学优廪贡生,荫生,充坛庙工程监督京师务处编书局襄校兼书经图书分纂、刑部奉天司邦主稿。
光绪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举人,补刑部郎中
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登第,授刑部郎中,后官至京师编译馆主纂、京师大学堂提调邮传部左参议右侍郎、资政院参议等。
清王朝灭亡后,拒受袁世凯交通部职。
客居青岛,常与恭亲王溥伟联系,为积极的复辟派。
民国二年(1913年)溥伟几经密谋,拉拢一批军阀准备起事,陈毅则起草“檄文”。
后北洋政府发觉此事,对其进行瓦解监视
最终活动流产,史称“癸丑复辟”。
后来又与于式枚刘廷琛胡思敬等参与张勋复辟活动。
复辟失败,乃侨居天津,追随废帝溥仪,以“孤臣自命”。
1928年五月,发生孙殿英军盗掘东陵皇墓案,六月十八日醇亲王及亲王载振等召开会议,决定派陈毅与载泽、溥相、耆龄宝熙等往东陵查勘祭扫。
此时陈毅负病力疾前往。
此时又恰逢刚出生的儿子去世,其长妾也悲伤去世,不久陈毅也去世。
陈毅生前曾经参与修订《皇清文献通考》。
所撰有《荀子异义》、《墨子正义》、《郇庐诗文集》一卷、《东陵纪事诗》一卷等。
其《郇庐诗文集》由其友胡嗣瑗整理于1936年出版,中有王先谦墓表、李鸿藻家传、张勋神道碑铭、胡思敬墓志铭等。
苏舆晚清 1874 — 1914
维基
苏舆(1874年—1914年)字嘉端号厚庵又号闲斋晚号更生
湖南平江县钟洞乡烟舟村(今童市镇)人。
中国近代学者晚清翰林
苏舆幼年随父苏渊泉读书,光绪十三年应童子试,补县学生,得到时为湖南学使候补官张亨嘉的赏识。
光绪十六年游学麓山,入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习,老师见苏舆才华横溢、气宇轩昂,将他介绍给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成为王氏得意门生。
王先谦一见苏舆就说:“此伟器也,吾学有传人矣。
”晚岁学问日进,王先谦倾服之至,曾赠诗有“温故知新是我师”及“天为斯文留绝学”之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选拔贡。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进士第94名。
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出游日本东京,参观学校,询访日本邮政、电信行政实况,停留数月而归。
同年,纳资为分省补用道,经邮传部尚书陈璧奏请内用,补邮传部郎中,至清廷被推翻时去职。
民国成立后,苏与新政不合,留恋旧朝,心怀悒郁,肺病加剧,次年病逝于原籍。
著作有《翼教丛编》、《春秋繁露义证》、《校定晏子春秋》等。
傅熊湘清末民国初 1882 — 1930
人物简介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
湖南醴陵北乡山人
幼随父就读。
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德襄。
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
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
宣统二年(1910)苏州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
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
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
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
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
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
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
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
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
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