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胡俊章晚清 1836 — 1906
维基
胡俊章(1836年—1906年)原名多春字效堂效山效三肇鸿号笑山彦升别号燕笙晚号驻春老人汉军正蓝旗人(家族属正蓝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铁岭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工诗,善书,通目录学和校勘学。
乡试榜名多春,后更名俊章
16岁时中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举人(时隶正蓝旗汉军德英佐领下),初任国史馆 (清朝)誊录官,后在京师以诗课授徒二十余年。
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进士第三甲,授工部主事,同年改工部郎中,参与编修《钦定工部则例(光绪朝)》。
八年(1882),任户部广西司郎中
十三年(1887),改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十六年(1890),任广东道监察御史
十七年(1891),改户科给事中,担任《钦定台规》(清都察院刊本,1892)分校官(总阅官进士延煦 (清朝宗室),分校官同榜进士贵贤)。
十九年(1893),转工科给事中,后任工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四年(1898)戊戌,补授户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五年(1899),简放陕西延榆绥道(治所在今榆林市)。
二十六年(1900)庚子陕西粮道(驻西安),同年以病乞休。
从陕西任上退休后,胡俊章去了杭州苏州,中途在湖北武昌停留访友(可能拜会亲戚、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两人系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同榜;或者亲家、时任武昌府同知的内务府正黄旗汉军杨长坦,即翰林杨钟羲之父;或者诗友、时任湖北巡抚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住在武昌兰陵街。
他在途中写给好友镶白旗蒙古延清的诗中写道:“今年宦长安,天旱久不雨。
长安十万家,无无禾黍。
......因之减粮价,欢欣遍蓬户。
......小寓兰陵街,雨雪滞庭宇。
我欲诘天心,界限太分割。
将雨移长安,绝长短可补。
万民乐丰年,岂止富仓庾”(见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晚年(1900-1906)就养吴中苏州),与俞樾汪鸣銮陆元鼎镶白旗满洲恩寿(字艺棠)、镶白旗满洲景星 (朝)(字云伯,号月汀)唱和最久(俞樾癸卯1903年诗注记,“俞与诸君子皆有年世谊”)。
俞樾的著书校阅。
俞樾,“[胡效山胡俊章)]少年时文名颇盛,在都下以授徒为业,门下多贵显者。
溥玉岑溥良尚书即其一也”(引自《春在堂楹联录存(五)》)。
购得阮元两浙輶轩录》抄本,与俞樾各享一半。
俞樾1906年胡效山观察俊章挽词》中写道:“安定先生姿,岁寒标格最堪思。
人钦京国知名早,我恨苏台把臂迟。
……居易方欣交梦得伯牙何意失钟期”(引自《春在堂诗编》卷二十三)。
另有俞樾写给胡俊章的《俞曲园先生手札》(手稿本)现藏于日本中央图书馆古书资料库(曾由日本诗人会津八一收藏)。
胡俊章咸丰八年戊午(1858)(?
孟秋二十二岁时的一首书法无题诗写道:“秋风凌古渡,夕日下荒基。
铜雀久飞去,君王安再来。
至今语,犹杂管弦哀。
呜咽漳河水,东流无从回”。
咸丰六年进士监察御史钟孟鸿交友,于同治三年甲子(1864)赠书法行书节录《文心雕龙》、楷书节录《小园赋》。
光绪十五年进士监察御史杨深秀友善。
光绪十九年(1893),与儿玉瀛、侄玉泽、正白旗宗室恩煦(与玉瀛光绪八年壬午顺天乡试同榜,阖家殉难于庚子国变,其胞兄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宗室恩景)、正蓝旗宗室毓隆(其父进士宗室溥良)及友杨深秀等作诗跋于冀以和的《乐天园山池记》(此园林位于山西介休)。
与儿、侄曾同时作诗跋于友人镶白旗蒙古延清(字子澄)收藏的一幅清代画家张士保于1865年画的《太常仙蝶图》,胡俊章的题诗写道:“容台深处是仙家,绿醉酣红阅岁华。
果与寻常胡蝶异,年年修到见梅花
飞来两度画堂东,红杏香探及第风。
一任仙衣能变幻,庐山真面在图中”。
延清的《锦官堂试帖》(1885)作序(胡俊章之子胡玉瀛参校)。
任职工部期间,曾负责监修北京紫禁城城垣修复工程(据《翁文恭公日记》)。
在京长期参加并主持“绚诗社”,诗友有内务府镶黄旗汉军杨佳氏宜振胡俊章师从宜振)、镶白旗满洲索绰罗氏麟魁、大兴范德馨(字桂山,号小岩同治元年壬戌科进)、正红旗蒙古萨尔图氏百勤(字铁岩同治乙丑科进,妻正蓝旗蒙古玛拉特氏松筠之孙女)、镶白旗满洲彦佳氏玉瓒(胞叔敬和)、镶白旗宗室盛昱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祖父承龄)等;诗社活动地点有东城法华寺 (北京法华寺街)(据奭良《野棠轩文集》)。
胡俊章京师授课的学生包括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正蓝旗宗室溥良(载《顺天乡试同年齿录:光绪元年乙亥恩科》),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榜眼正蓝旗宗室寿耆(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据奭良《野棠轩文集》),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翰林大兴王祖光(字莲孙)之弟王观光(字莲汀)(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家族世系《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洲旗分内的尼堪姓氏(hala)旗人,在康熙朝之前,多任八旗参领佐领;从康熙朝至乾隆朝,多任内务府御前侍卫满洲副都统怡亲王府佐领;在乾隆朝,出文、武科举人;道光朝至光绪朝,连中五位文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