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词学图录
田星六(1872-1959) 又名兴奎,号晚秋居士。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应童试,有"晚凉风卷洞庭秋"之句,深为督学江标所赏,数年后,贡入太学,补岁进士,在乡下教私塾六年,以品学兼优被选入常德西路师范,次年被熊希龄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师范学院,与黄兴、秋瑾、朱苓溪、王时泽、程潜、陈强等常相往来,与黄兴最善。入中华同志会、中国同盟会、南社。建国后任凤凰县人民政府委员,省文史馆馆员。尝至京,柳亚子设宴款待,林伯渠、陈叔通、朱早观、傅作义等陪座,周恩来亦往看望,柳亚子恳留共修《明史》,以北地天寒不适而归。有《晚秋堂诗集》八卷、词八卷、文百余篇。
词学图录
许宝蘅(1875-1961) 字季湘,号巢云,又号夬庐、耋斋。浙江仁和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军机章京。民国时先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兼管掌故部。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有《说文形系》、《掌故丛编》、《巢云簃随笔》、《巢云簃楹帖》、《巢云簃诗稿》、《巢云簃词稿》、《咏篱仙馆别集》等。
巢云簃词稿
1876-1961,杭州人,字季湘,清末举人。曾任军机处章京。入民国,历任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内务部司长、次长,图书馆副馆长,辽宁省政府秘书长等职。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兼管掌故部。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我国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维基
杨思(1882年—1956年10月27日),字慎之,甘肃会宁县城东关人。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杨思中癸卯科三甲第四十五名进士。通过殿试之后,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杨思作为甘肃省第一批留学生(共5名)之一,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未毕业便回到中国,参加中国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杨思任会宁县议会议长,民国2年(1913年)任甘肃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民国7年(1918年)任安肃道道尹,民国10年(1921年)10月任甘肃省第三届议会议长,民国11年(1922年)9月任兰山道道尹,民国14年(1925年)护理甘肃省省长。其间,民国12年(1923年)他捐款创建会宁县桃花山魁星阁。甘肃省归属南京国民政府后,民国20年(1931年)杨思任甘肃省民政厅厅长,民国21年(1932年)任甘肃省通志馆馆长,民国23年(1934年)任甘肃造币厂总办。民国36年(1947年)10月,杨思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民国37年(1948年)3月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行宪国民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思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其间,1951年杨思捐款支援抗美援朝。1955年2月任第一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56年10月27日,杨思在兰州病逝。杨思病逝后,邓宝珊、王治岐、蒋云台、高健君、裴建准、万良才、水梓等四十三人组成了治丧委员会,为其治丧。同年11月3日,甘肃省政协在兰州的文化会堂为杨思举办了追悼会,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等献花圈,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马悖靖致悼词,甘肃省省长邓宝珊讲话。杨思葬在兰州西柳沟。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乔大壮(1892--1948),名曾劬,字大壮, 以字行,号波外翁、波外居士,四川华阳(双流县)人。出身于清末北京辞学馆。家学渊源,髫年习经史、小学及书法,以诗词、骈文、书法、篆刻知名。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文学造诣尤以倚声最为当行出色,汪旭初誉其为“一代词坛飞将”。金石篆刻名家,喜以大篆入印,平生不爱刻名印而嗜治閒章。著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大壮印蜕》等。今有《乔大壮诗集》、《乔大壮词集》《乔大壮印集》、《乔大壮手批周邦彦片玉集》行世。
词学图录
乔大壮(1892-1948) 原名曾劬,以字行,又字勤父、勤孙,号壮殴、壮夫、伯戢、劳庵、波外翁、波外居士。四川华阳(今双流)人。清末就读于北京辞学馆。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1935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1947年应聘赴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于苏州赴水自沉。工诗词书法,尤精篆刻。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乔大壮遗墨印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