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周蕃
周蕃字昱宣号笠石湘乡人
举人
有《碧衡馆集》。
湘雅摭残
湖南湘乡人字昱宣笠石其自号也。
端亮颖敏,自砥于学。
不屑屑治章句。
光绪癸巳举于乡,锱铢轩冕,栖迹云壑,尝以诗歌古文推究阃奥,分别源流,开示乡之后进。
与里中李亦元同以文学负时誉。
其为文意欲追汉魏,而自恨不能出八家范围,诗非一体,其初喜为清丽闲肆,久则浸淫深远而及于古也。
诸什皆思深旨远,惜秉命不融,未竟所志以殁。
遗有《碧衡馆集》二卷。
曾习经清末民国初 1867 — 1926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
光绪庚寅进士
历官度支部右丞
有《蛰庵诗存》。
词学图录
曾习经(1867-1926) 字刚甫号蛰庵
广东揭阳人
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
户部主事,擢员外郎
民国不仕。
早师从梁鼎芬
诗与梁鼎芬罗惇曧黄节并称"岭南四家"。
词宗五代北宋。
有《蛰庵诗》、《蛰庵词》。
蛰庵诗存·梁启超序
刚父之诗凡三变,早年近体宗玉溪,古体宗大谢,峻洁遒丽,芳馨悱恻,时作幽咽凄断之声,使读者醰醰如醉。
中年以降,取径宛陵、摩垒后山,斫雕为朴,能皱能折,能瘦能涩。
然而腴思中含,劲气潜注,异乎而非貌袭江西,以拧态向人者矣。
及其晚岁,直凑渊微,妙契自然,神与境会,所得昂王入陶、圣处。
生平于诗不苟作,作必极备锤炼,炼辞之功什二三,炼意之功什八九,洗伐糟粕,至于无复可洗伐,而犹若未餍,所存者则光晶炯炯,惊心动魄,一字而千金也。
故为诗数十年,而手自写定者仅此。
孟子曰:“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
”善读刚父诗者,盖可以想像其为人,抑得其为人,然后其所以为是者,乃益可见也。
刚父与物无竞,而律己最严。
自出处大节,乃至一话一言之细,靡不以先民为之法程,从不肯藉口于俗人所即安者,降格焉以自恕。
其于事,有所不为也。
于其所当为者,及所可为者,则为不厌,且常精力弥满以赴之,以求其事之止于至善,不屑不洁,其天性也。
顾未尝立厓岸焉,以翘异于众,而世俗之秽累,自不足以人之。
其择友至严峻,非心所期许者,弗与亲者也。
其所亲者,则挚爱久敬,如其处父母昆弟之间者,然壹以真性情相见。
当其盛年,鞅掌度支,起曹郎,迄卿贰,历二纪馀,综理密微,一部之事皆办取,盖在清之季,谙悉食货掌故,能究极其利病症结者,舍刚父无第二人。
及清鼎潜移,则于逊位诏书未下之前一日,毅然致其仕而去。
盖稍一濡滞,忽已出于致无可致之地。
烛先机以自洁,如彼其明决也。
鼎革之际,神奸张彀以弄一世才智之士。
彼固夙知刚父,则百计思所以縻之。
刚父不恶而严,巽词自免,而凛然示之以不可辱。
刚父之在官也,俸入外既一介不取,常以所俭蓄者周恤姻族,急朋友之难,故去官则无复馀财以自活。
刚父泊然安之,斥卖其所藏图籍、画书、陶瓦之属以易米,往往不得宿饱,而斗室高歌,不怨不尤,不歆不畔者十五年。
呜呼!
刚父之所蕴藉以发而为是者,其本原略如此。
太史公之序屈子也,曰:“其志洁,故其称物色芳,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喻此志者,可以读刚父之诗矣。
刚父长余六岁,其举乡试于余为同年。
余计偕京师,日与刚父游。
时或就其所居之潮州馆共住,每瀹茗谈艺达夜分为常。
春秋佳日,辄策蹇并辔出郊外,揽翠微、潭拓之胜,谓此乐非褦襶子所能晓叶。
甲午丧师后,各忧伤憔悴。
一夕,对月坐碧云寺门之石桥,语国事,相抱恸哭。
既而余南归,刚父送以诗曰:“前路残春亦可惜,柳条藤蔓有莺啼”:又曰:“他年独自亲调马,愁见山花故故红。
”念乱伤怀,恻然若不能为怀也。
余亡命十馀年而归,归后屡值世难,不数数相见,刚父谢客,顾以余伟未汨于世俗也,视之日益亲。
去岁六月刚父六十生日,余造焉。
甫就坐,则出一卷相属,曰:“手所写诗,子为我定之。
”余新病初起,疗于海滨,将以归后卒读,而有所论列。
归则刚父病已深,不复能相笑矣,余与叶玉虎暨二三故旧襄治其丧。
玉虎:“此一卷者,刚父精神寓焉。
且手泽也,宣景印以传后,子宜为序。
”乃序如右。
刚父讳习经亦号蛰庵居士潮之揭阳人
光绪己丑巨人,庚寅进士
起家户部主事历官度支部左丞
卒时年六十。
其卒后一年岁在丁卯三月之望,新会梁启超序。
蛰庵诗存·叶恭绰序
余校刊亡友曾刚甫遗诗竟,为之叙曰: 余读刚甫诗,盖不胜友朋死生聚散之感也。
始余光绪壬寅岁京师大学时,年方二十,颇不为当世贤豪所弃,引为忘年交,其时即识刚甫
厥后屡有江海及国外之行,第居京师时为多。
今忽忽廿馀年,余鬓且斑,中经世局人事之变迁,荣棘盈胸,求如昔者朋侪聚首,琴尊跌宕之乐,盖渺如天上,而刚甫且以贫病死矣。
顾念昔时游侣,如梁节庵陈简持两丈,李亦元,丁雅叔,黄孝觉罗瘿公先后逝;赵尧生归蜀,久不通问杨昀谷则穷居京师,知交落落如辰星,一睽殆不可复合。
而余流转人海,志业一无所就,求附于数公之末,以文学名世,殆亦无能为役。
其怀抱之何若,盖可知也。
亦元《雁影斋诗》久已付刊;节庵诗为余越园集刊,尚非其全;瘿公诗近经其弟敷庵编定,不日刊刻,持遗著,则殆已散佚;叔雅所作,余闻在刚甫许,乃求之刚甫家,不可得;孝觉诗则益不可闻。
文人医生心血所聚,区区数册,求其不即湮没,盖尚如是之难也。
余往者病居瘿公所寓顺德会馆,孑身无仆从,卧榻上不能起,室中寂若僧寮。
刚甫每日斜下值,则来馆中,冠四品冠,衣袍褂,蹀躞厨下,余烹药,情景宛在心目。
宣统庚戌,余以病南下,刚甫辄为诗送别,今集中“昆玉秋霜绝世姿”一首是也,日月易得,遂成隔世。
思旧之怀,其何可任?
刚甫于朋友风义至笃,叔雅节庵瘿公之逝,伤今悼往,一著之四篇。
其为诗,回曲隐珍,芬芳雅逸。
盖自《》《骚》、曹、陆、陶、谢、李、杜、王、韦、韩、孟、温、李,以迄、欧、、苏、黄、杨、姜、何李、钟、谭之徒,既夫释家偈句,儒宗语录,悉归融洗,而一出以温厚清远,盖庶几古人之所谓风人之言。
倘论近三百年诗者,吾知必将有所举似也。
刚甫手订自写为二册,绵惙中以援余,属为刊印。
今得蒇事,庶不负死友之托。
持、叔雅诸君名具在集中。
溯念昔游,风流如昨,而前尘梦影,渺不可追。
循诵兹编,益不禁思之连而无极也。
丁卯三月番禺叶恭绰
(《蛰庵诗存》电子版录入:姜盦 校对:陈梦渠)
胡子清清末 1868 — 1946
简介
字少潜湖南省湘乡县悦来二坊大冲(今应泉塘镇湖山下湾一带)人,后迁居莲华屋堂(今铃子桥附近)。
清末湖南法政学堂主持人,船山学社董事长。
参加湖南末届(1902)乡试,以《理财论》等几篇策论得中举人
1903年出版《历代政要表》,并被选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科留学,编译中国最早的《财政学》和《殖民政策》教材。
1906年返国,开创并主持湖南法政学堂和法政专科学校(湖南大学法科和行政科的前身)。
后任职中华民国财政部赋税司。
胡子清是中国近代财政学和公共管理教育开创者,近代法政教育的先驱。
李希圣是儿女亲家,李希圣的儿子李代永娶了胡子清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