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日意格晚清 1835 — 18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886 【介绍】: 法国人
曾参与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之役。
清同治间任宁海关税务司。
组织“常捷军”,助清军镇压太平军
后助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充正监督
中法战争时解职。
有《福州船政局及其成果》。
杨二酉清 1705 — 1780
杨二酉字学山太原人
雍正癸丑进士历官给事中
有《柳南诗草》。
全台诗
杨二酉(?
~?
),字学山山西太原人
清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入翰林
乾隆四年(1739),以御史巡台,奏建海东书院以造士,颇得民望
〈廖振富撰〉
维基
杨二酉(1705年—1780年)字学山号西园山西太原人
杨二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生于山西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乾隆四年(1739年)御史身分巡视台湾并兼理学政
任内选诸生建海东书院。
乾隆六年(1741年)返京任职。
乾隆十二年(1747年)福建巡抚上奏朝廷乾隆四年以来历任巡台御史除了养廉银之外,强索各县轮值供应,而巡台出巡南北两路,所有夫车等项均强加各县措办,又复滥准差拘,多留胥役,滋扰地方等语。
因此,他以「积习相沿,因循滋弊」罪名被革职留任查办。
他之后返回山西
并在山西研究与保护晋祠,颇有成果
主要活动
  • 173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胡从简晚清 1844 — 1895
维基
胡从简(1844年—1895年)字敬亭四川省成都府新津县人清代著名经师大家,著名礼学大师进士
新津胡氏祖籍安徽绩溪,后迁江西庐陵
综合吴克让的《新津县乡土志》及新津胡氏族谱载,新津胡氏一世祖为宋末元初胡受,从湖北麻城迁入川西。
四世祖为胡通海,元末进士四川昌州知州,后定居永川九龙滩。
昌州大足荣昌永川等地。
五世祖为胡复初,元末庠生,不仕后充任荣县东川书院教授
六世祖为明初刑部侍郎兵部左侍郎胡子昭,与方孝孺同日殉难。
明朝传至胡应这一代始迁新津
清初胡氏另一脉相传到十六代胡大斌
又一支传到二十一代胡文魁
这两支也迁到新津
清初至清末,胡氏又相传约十代。
胡从简1844年出生于新津
由于明末清初四川的连续兵灾,当时胡家已经式微。
胡从简人穷志不穷,“编屦得钱为活。
年十九,始读书,刻苦自励。
吴克让新津县乡土志》说, “胡从简亦岳公再传子弟,邃于古义。
” 这里所说的岳公即岳逢阳,字丹崖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1832)进士
岳逢阳是清代新津县四位进士中的第二位。
岳逢阳家在新津县安西镇月花村,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嫡孙。
后来胡从简考上锦江书院邑庠生(秀才)。
1874年胡从简肄业锦江书院,时年三十。
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建立尊经书院,在全蜀学生三万人中选拔百名入学,录取率0.003。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计划通过尊经书院,以“一人学战,教成十人。
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方式为蜀中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
” 为给尊经书院选拔高才生,张之洞在蜀中主持考试,题为周礼社制考。
试毕,胡从简张之洞选拔为第一,入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即今天的高年级研究生。
据记载,胡从简“融贯礼经,《周礼》、《大小戴记》并注疏皆成诵。
”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与胡从简同时第一批考入尊经书院的杨锐宋育仁廖平等人。
他们虽比胡从简小五到十岁上下,但即使在学术上他们人人皆非等闲之辈。
胡从简能在考试中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学力之深厚。
1879年王闿运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校长)。
王闿运学问深厚,尤注重通经致用。
他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期间,重振了著名的“蜀学”,使蜀学派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的顶峰,因而在晚清及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名垂千古。
钱基博曾指出“疑古非圣,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 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足见王闿运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地位。
王闿运来到尊经书院后立即考试学生,题目是“玄端,冠端所用。
学生们答题大多依据乾嘉学派大师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等流行著作。
唯独胡从简“取证经记,曲折旁通,”立即受到王闿运的器重,提拔为斋长
古代的学院分院斋两级管理,相当于现在的校院两级。
国子监的传统,斋长在日常教学管理甚至是寝室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斋长既起着维持正常秩序的作用, 也发挥着课后协助教官监督学生言行的作用。
斋长有权对违规的学生进行惩处。
清末薛福成庸庵笔记》说,在王闿运指导下,胡从简治《》,戴光治《》,廖平治《公羊》、《榖梁》、《春秋》,刘子雄、岳森通诸经,“皆有师法,”成为蜀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廖平的学说也为后来的变法奠定了学术基础。
杨锐宋育仁则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政治领袖人物。
胡从简终成清代学大师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特别将胡从简传附于王闿运传之后,显然是视他为王闿运之得意门生。
1892年胡从简考取进士
梁启超的说法来算,清代的一个童生历经逐次科举考试,最后取得进士功名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社会和朝廷对进士都很重视。
按朝廷惯例,胡从简被授予知县即用。
七品知县,年俸45到60两白银,禄米45斛(一斛等于五斗或50 升或约为现在200斤),养廉银1200两白银。
相比之下,一户农家一年的收入均才40两白银。
胡从简被授予知县,也就是说,凭正常合法收入,他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十几倍。
对于曾在青年时期经历过贫困的胡从简来说,做官无疑是改善家庭物质生活的机会。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胡从简传》,《清代学人列传·胡从简传》记载胡从简弃官不做,“乞病归,家居治学,竟不复出。
胡从简治学极为刻苦,“恒以夜分就灯下纂录,五十而瞽。
”“所著书有《礼经考》,《礼经释例》,《周礼句读》,《大戴礼记笺》,《读礼管窥》,累六百余万言,蔚若继曲台之后。
” 只可惜这些著作今天恐怕已经毁损。
查遍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除《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以外,有关尊经书院的档案和资料现在全部不知所终,其中包括胡从简的巨著。
就连尊经书院各位进士的朱卷也都在文献中没有了踪影,只有宋育仁的还在。
鉴于尊经书院与戊戍变法的密切关系,这个现象与戊戍变法失败直接有关。
西汉学者后苍开创《》学以后,两千年以降,研究《》学的大家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朱熹等人。
由于上古历史文献流传下来的很少,文义考据及其艰难,历代学者在《》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多为论文,专著较少,而胡从简的礼学却有五部专著,六百余万言之巨。
通盘比较《清代学人列传》对各位入传学者的学术地位评价,“蔚若继曲台之后”之语的确是极高赞誉。
其意为,胡从简是继西汉经学大家后苍著《后氏曲台记》,开创《》学以后,两千年来成就最是蔚为大观的《学大师
清代学大师列传》和《清代学人列传》王闿运传一文中还指出,胡从简“蔚为经师,咸守家法,较之诂经、学海所造就者殆有过无不及焉。
” 这句评语也是对胡从简的很高评价。
清代是历史文献研究考证学的黄金时代和顶峰。
清代这方面的大家有许多。
是乾隆到嘉庆年间形成的乾嘉学派就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等。
乾嘉学派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毛奇龄等人。
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毕沅等,也出而倡导经学,著述丰富。
整个清代考据学学海中有造就者是出现在《清代学大师列传》一书中的著名学者就有370余人
胡从简能得到“有过无不及”的盖棺定论,绝对是极大的荣誉。
胡从简无嗣,收侄儿胡念祖为子,传其学。
胡念祖在学术上得胡从简真传,在尊经书院就读时也是廪生,后又任书院东斋斋长
现存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尊经书局出版物《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中刊有胡从简胡念祖他们两人的论文共15篇。
其中胡从简七篇,胡念祖八篇。
三部珍贵典籍是尊经书院留传下来的现存唯一学术书籍。
不幸中的万幸,这15篇论文就成了今人了解胡氏礼学的窥豹之管。
1895年胡从简逝世,享年54岁。
主要活动
  • 1892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季振宜明末清初 1630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江南泰兴人字诜兮号沧苇
季开生弟。
顺治四年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
历任刑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郎中、浙江道御史
家豪富,族人三百余家,皆有复道可通。
藏书富甲海内。
唐代一千八百九十五家诗为《唐诗》,为后时编辑《全唐诗》底本之一。
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
顺治丁亥进士历官御史
有《静思堂诗稿》。
清诗别裁集
字沧苇江南泰兴人
顺治丁亥进士,官御史
维基
季振宜(1630年—1673年)字诜兮号沧苇江南扬州府泰兴县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镇)人。
明末清初官员、豪富,与山西平阳亢氏并称「北亢南季」。
季振宜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
季家为名门望族,曾祖父季缙为山东乐安县县丞,祖父季三卿贡生,为河南祥符县知县,父亲季寓庸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迁居泰兴县城,建嘉树园,革职归里后经营盐业致富。
收藏国宝级名画《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其兄季开生(1627—1659)字天中号冠月顺治六年(1649)进士
清顺治三年(1646)季振宜17岁中举,顺治四年(1647年),18岁中进士,授浙江兰溪县知县,后历任刑部主事户部郎中,官至广西道御史
擅长行书,工诗文,喜藏书,又精鉴别,贮书于“静思堂”和“辛夷馆”。
季振宜是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冠于江南,宋元名刻甚富;钱谦益的曾孙钱曾死后,其书尽归振宜,后撰成《季沧苇藏书目》,该书搜集唐诗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康熙时编《全唐诗》即以此为底本。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下诏彭定求沈三曾等10人修《全唐诗》,至次年十月,《全唐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这主要是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在这之前,季振宜钱谦益整理唐诗七百十七卷,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历时十年。
著有《静思堂集》等。
主要活动
  • 164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奂清 1785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5—1863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倬云号硕甫一号师竹晚号南园老人
诸生
先后从学于江沅段玉裁,与高邮王念孙父子相切磋。
精通经学,尤长于《毛诗》。
家居授徒。
潜心著述,所撰《诗毛氏传疏》为清代诗经》学的重要成果,另有《三百堂文集》等。
王焕文清末 1882 — ?
维基
王焕文(1882年—?
),字绍文江西东乡人清朝中华民国医生
清朝光绪8年(1882年)王焕文出生。
光绪28年6月(1902年),作为江西官费生到日本留学。
日本明治37年(1904年)东京药学专门学校(今东京药科大学的前身),明治40年1月(光绪33年,1907年)毕业。
随即作为选科生入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药科学习,修制药化学和药物分析专业,师从日本药学会会长、医化学教室教授长井长义博士
同年11月,经长井长义介绍,王焕文成为日本药学会的正式会员。
王焕文准备在中国留学生中创办药学会,获得了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周边地区的学校如东京药学专门学校、千叶医科大学的药科留学生的支持。
1907年秋王焕文作为召集人酝酿创建中国药学会。
光绪34 年(1908年)王焕文归国探亲,转赴北京郊区采集矿物“硵子”(即碳酸钠)及药用真菌“茯苓”标本。
同年,经一年多筹备后,王焕文向27位创会成员发出邀请,在东京水道桥明乐园(疑为“后乐园”之误)的一家中华料理店召开了中华药学会(中国药学会的前身)成立大会。
27位创始会员中,与会者有20位,其余7位未能到会。
会上,王焕文当选该会第一任会长。
当时,王焕文仍为东京帝国大学医化学教室选科生,但最晚在11月已经转居东京本乡区森川新坂町1丁目374番地。
明治42年(1909年)1月16日王焕文日本药学会每月例会上口头发表了学术论文《关于中国北部产天然碳酸钠》。
这应当是中国学者最早发表的中药科研成果
该文后来以《关于中国产天然碳酸钠》为题,刊登于1909年10月26日出版的日本《药学杂志》第332号。
同年4月10日11日王焕文出席了第29届日本药学会年会,11日在学术演说会上口头发表了学术论文《茯苓的化学分析》论文。
该文后来以《关于茯苓的成分》为题刊登在1909年5月26日出版的日本《药学杂志》第327号,这是中国学者最早正式发表的中药科研论文。
留学结业后,明治42年(宣统元年,1909年)5月王焕文归国,获清政府颁发留学证书“东字第316号”(加编考字第29号)。
同年7月,他向日本药学会报告的在中国的通讯地址为北京顺治门内西单牌楼旧刑部街江右王宅,到1922年他一直住在这里。
民国9年(1920年)王焕文任北洋政府内务部北京卫生试验所所长,并且在该所举办的第4届中华药学会年会上再度当选为第四任会长。
1923年,他迁居北京顺治门外魏染胡同31号。
民国15年(1926年)1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中华药学会年会上,王焕文当选中华药学会北京评议员。
1930年,任天津市卫生局技正。
1935年后,任天津市政府秘书
1940年代退休,返回北平魏染胡同31号居住。
主要活动
  • 1909年,进士,遊學畢業進士,九月二十二日戊辰,驗看學部考驗遊學畢業生,賞給進士,醫科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