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亭秋馆词钞·题辞
念奴娇·奉题亭秋夫人词集,即希拍政 仁和徐琪花农
鸾笙凤管,自垂髫按起,到听官鼓(首卷忆江南十二阕以儿时忆三字冠之。)。惆怅銮舆西狩日,罗袖泪痕如雨。忠爱心情,缠绵胸臆,岂独悲娇女。画图卅二,丹青如对仙语。 多情彩蝶翩跹,金章玉质,时傍閒尊俎。昨日省亲今介寿,帘外双双起舞。草尽同心,花皆并蒂,此福天修与。莫提往事,琼楼原在尺五。
浣溪沙·伏读亭秋夫人偕园词钞,莫名钦佩,敬倚此阕 金坛冯煦梦华
一驻春明碧幰车(庸庵尚书曾尹京兆。)。飞琼倦系冠清华。生来词笔灿于花。 曾向梁园吟暮雪,又从吴苑谱朝霞。汉皋解佩更柔嘉。
又
恨雨颦烟渺紫都。剧怜曙后一星孤。步虚仙舄夜归无。 记否波光兼饮渌,闹红一舸与鸥俱。新词传唱遍西湖。
沁园春·敬题亭秋馆词后 江都郭宝珩楚卿
林下高风,江上慈云,含毫邈然。是乌衣王谢,庭留絮雪,鸥波赵管,笔带云烟。翟茀承恩,莺花写韵,广乐钧天字字圆。消长夏,好巡檐按拍,刻烛分笺。 年时湖上啼鹃。把掌上明珠付墓田。有孤山归鹤,悄聆愁语,小楼飞蝶,重证仙缘。女作真仙,夫为生佛,福慧双修五百年。金荃集,请寿之梨枣,播入歌弦。
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当时曾国藩是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任河南学政。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从此不再出仕。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除了苏州的曲园之外,俞樾在杭州西湖边孤山的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孙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中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皆进士。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芳圃,字笠云,江宁陈氏子。幼即披薙于长沙黎仙庵。性聪颖过人,读书妙解义理,尤工书法,喜赋诗以畅禅机。复有志名山,负担跋涉,虽历险阻亦无惧怯。光绪初元,继席虎岑,与山长徐树钧相往还。结麓山莲杜,唱和无虚夕,由是声称,啧啧公卿间。已而复主上林杲山。会曾太傅祠成,召僧居之,佥曰非笠云不可。既处省垣,文宴日盛。湘中名宿,若王湘绮、郭筠仙皆与酬答,词翰㦽然。庚申更游上杭姑苏,历览名胜,吊古遣怀,间有述作。仁和徐太史花农,素钦高望,雅企芳躅,甫闻其至,走简迎之,相见甚驩,为卜西湖孤山,修复宝成寺以处之。乃工作方兴,而笠云还湘。太史因𤗒其室曰“留云”以寄意焉。笠云亦感念。己丑重至江南,颇寻旧约。扶筇缓步,拾级登临,名蓝胜迹,多有题咏,具见诗集。壬辰夏,始还故居。发箧遥吟,检拾馀稿,藉愉晚岁。及戊戌政变,事言庞杂,新说盛行,竞立学堂,强侵寺院,摧残教宗,以夺僧产,将无所不至,笠云甚忧之。值倭僧水野梅晓,寻法南岳,道出长沙,久慕道声,径来参叩。咨询之馀,为述日本佛乘,随潮流之转移,与国运以俱新,种种业力,不外兴学。欲谋保护教纲,畅弘佛旨,无出此者。笠云颇为之动。明年遂假开福寺创立僧学,并设佛会,推笠云董之,而夺攘之风稍息。乙巳春,又以水野之言,兴浮海之叹,率门人筏喻道香航瀛东渡,著有《东游记》。凡所经见东西两京,佛寺僧学,及扶桑风景,政教习俗,莫不言之甚悉。而与倭人题跋诗篇甚富,索书者纸素满前,日不暇给。方訉归期,而倭僧百十相留不舍。及将别时,请其敝履存为遗迹,景慕之殷,于斯可见。既归,了知教之隆替,在乎继起有人。于是培植后生,宏奖新进,以为己任。而麓峰荫禅诸子,扇其馀风,联翩东渡,为僧侣游倭之渐云。笠云以光绪戊申年示寂,寿七十有二,戒腊六十,所著有《听香禅室诗集》若干卷。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常顺,字智成。姓王氏,俗呼王三,涉人也。父母早世,少依邑中松尔寺同兴祝发,蔬食苦行,幽闇独坐,不与众处。常自言笑,若与人晤,及就察之,块然一室,人莫测所由。清同治十三年,诣京西潭柘山,从慈云受具戒。既得度牒,便造寺北高峰极颠置焉。归谓其侣曰:“吾牒俾虎守之。”人笑其妄。然自是居无常所,髣髴若狂。寺东山旁有蝎子洞,六月寒风袭人,或不敢近。顺独居之无恙,人始异焉。尝为人治病,无方药针炙,偶拾木叶草茎,杂以牛溲马勃,饮之辄愈。人以是奇之,竞相传说。求医者日益多,则息于树梢崖巅以避之。有寻得者,辄谩骂。已而复随拾与之,使去。时值瘟疫流行,顺至津沽,为人驱疫,所至就差,人多信仰,为造像奉之。今河东桥畔人家,犹时相膜拜。顺往来津京,飘忽无定,时见时隐,或向人作禽言兽舞,多不可解,以“魔佛”号之。光绪十六年春,顺赤体跣足,手持白灰粉石,于山树崖壁,图画龟黾鱼鳖。人或怪之,但云到时便知。至秋七月,山洪暴发,寺门外石桥,沟深十丈,至是水高于桥数丈。荡析林屋,漂流数百里。寺中铜鼎重万两,为水冲至罗滩村南,后运还寺。新房村东首庙前古槐,大十围,乘水浮去,自佛门沟至房山县,地四五十里,因根石盘结,树随水行,不偏不倚,卒止于沟口,亭亭若张盖,至今存焉。当水发时,居人登高,见有兽而角者,涌浪澎湃,状若怒涛,或云:“此蛟也。”顺独预知其兆,人始服其神异。庚子之变,肇于拳民。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六部长官,先后奔赴行在。达宦富室,纷纷迁徒,都城一空。先数月,顺不著衣履,游行市间,袒露胸膊,指示人曰:“上半截,一扫光。”且行且唱,多不解其故。及拳祸作,红镫教出名曰“一扫光”,其言乃验。当水灾后,寺宇倾废,方欲兴修,正待募集,适恭忠王出游,将至山寺。顺悬两铁钩于颐,独坐石桥候之。王至,奇其状貌,又习闻山有异僧,因戏之曰:“汝坐此何为?”曰:“化缘。”王曰:“化谁。”曰:“谁肯舍,吾化谁。”王曰:“吾闻汝有道行,能食椒四两不死,吾助此缘。”顺果食之,卒无恙。恭王前后舍施钜万,规模闳廓,金紫㶷赫,殊胜于前,顺之力也。然鸠工估直,出入经营,顺不过问。敝衣行囊,放浪自若。尝游京市,走入倡门,直躯卧闼,踞床高坐,两手金钱盈握,伎女环观,复指肘后一囊,白光粲粲,若数千银饼,笑谓之曰:“若爱我,即予若。”然伎寮素闻魔佛,敬之若神,俱莫敢近。顺出以金钱掷地,铿然有声,迫而视之,若流入地中,都忽不见。行疾如飞,走马逐之不及。宣统元年正月元日,示微疾,作偈别众,曰:“始来终去五旬五,状疯类禽与兽舞。人赠别号称魔佛,愿众醒迷说三涂。”寂于水云堂。清御史徐花农者,感厥神异,执弟子礼。是夕梦顺至其家,伎乐前道,天花缤纷,与之别曰:“吾今他去,老虎洞里,烦君护持。”醒而异之,明日探视,则顺于子时入灭。徐于西山洞中,塑像奉之。至今乞药者,灵感尤甚。顺生时尝作偈云:“将来罗侯岭上平,片野荒凉行路希。”独自吟咏,人莫得其故。及洪宪改元,袁总统将即帝位,使人至西山,削平罗侯岭顶,以通车路。殆所谓岭上平与?尚未至行路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