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李光汉
全台诗
李光汉(?
~?
),字契可湖南岳阳人,著有《燕台杂咏》,见徐世昌晚晴簃诗汇》。
觉罗满保清 1673 — 1725
维基
觉罗满保(1673年—1725年)爱新觉罗氏字凫山号九如满洲正黄旗人清景祖觉昌安三兄索长阿之后裔。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满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时隶正黄旗满洲查蒲图佐领下),选庶吉士散馆检讨
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
康熙五十年(1711年)福建巡抚
五十四年(1715年),擢闽浙总督,平定台湾朱一贵事件。
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官。
《钦定八旗通志:大臣传十八》卷152、《清史稿》卷284有传。
著有《检心堂集》,辑《小学实义》六卷。
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三。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54录其诗二首。
鹫峰逸人(日籍原忱,又鹫峰)《清书画人名谱》(1855)。
家族在康熙乾隆朝出多位进士举人。
孙尔准清 1772 — 1832
全台诗
孙尔准(1770~1832)字平叔莱甫号戒庵,筑室名曰:泰云堂、海棠巢。
江苏无锡金匮人孙永清子。
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嘉庆十九年(1814)福建汀州府
道光元年(1821)福建布政使广东布政使,擢安徽巡抚
道光三年(1823)福建巡抚
道光四年(1824)巡阅台湾,周历形势,请于彰化嘉义间,开五条港正口。
噶玛兰开乌石港正口,以饟内郡。
凤山治于故城兴隆里,以固东北。
严汉佃据番田之禁,以安番人。
道光五年(1825)授闽浙总督,值岁收歉,豫请开海禁,募运浙米,以赈各属,囤积者无可居奇,价悉平。
道光六年(1826)五月彰化械斗,尔准亲驻厦门,遣将分往彰化淡水搜山围捕,复渡海督剿。
旋又有「番割」滋事,事平,诏加太子少保,赏戴花翎。
道光十一年(1831)以病乞休。
踰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文靖」,入祀福建名宦祠及乡贤祠。
  《晚晴簃诗汇》:「其督八闽,台湾民变,亲统舟师戡定,不至成朱一贵林爽文之乱,慕陵眷倚方笃,遽薨于位,有梦幻追悼之谕,时为感诵。
学问淹贯,治官文书不假手于幕僚
工诗,尤长于词。
」〖参考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孙氏著有《泰云堂诗集》十八卷、《泰云堂文集》二卷、《雕云词》一卷、《荔香乐府》一卷、《海棠巢乐府拈题》一卷。
以下自萨廉噶玛兰厅》、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辑录孙氏诗作十首。
杨永智撰)
金和清 1818 — 1885
亚匏先生生二子,长名遗,字是珠,次名还,字仍珠
仍珠与余交最密。
光绪乙酉举人,入河东运使幕,由佐贰保升知县,分山西补用,委办归化城教案,为晋抚岑春煊所赏,调充抚院文案。
光绪壬寅秋赵尚书山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余就其聘为内书记,始与仍珠朝夕相见。
癸卯尚书调任湘抚,余与仍珠同案奏调,同充抚院文案,余司财政、商矿、教育,仍珠司吏治、刑律、军务、交涉。
旋出署澧州知州,政声卓然。
未半年,调回文案。
事起,湘边吃紧,仍珠筹画防剿事宜,因应悉当。
力保黄忠浩熟娴韬略,可以专任,尚书深韪其言。
尚书奉召入都陛见,陆元鼎继任,仍珠仍留文案。
陆过武昌时,张之洞痛诋黄忠浩与革党通,不可再予兵权,意欲以张彪代之。
陆与仍珠疏,初颇疑金、黄句结,后黄军所向有功,仍珠善于料事,又长辞令,陆大信任之
尚书已拜盛京将军之命,奏调仍珠赴奉。
余本以文案总办兼财政局会办,仍珠至,以文案总办让之,仍令余会办,又令仍珠会办财政局。
未几,又令会办农工商局。
尚书之任,仍珠未离文案。
尤长于交涉案件,日、俄战后,收回各项已失主权,皆其襄赞之力。
嗣因营口开埠,章程草案与直幕府刘燕翼龃龉,大为袁世凯所恶。
尚书内调,徐世昌继任,竟以财政案与余同时革职,实则仍珠仅会衔而不问事,乃同被其谤,冤矣。
余二人既同去官,同回上海閒居,旋为端方招入两江幕府,又为锡良调至奉天,委办锦瑷铁路交涉,锡又委以奉天官银号会办。
尚书二次出关,仍珠仍任文案总办,兼东三省官银号总办。
武昌事起,清室动摇,尚书委署奉天度支司,辞不就任;且侦知奉省有潜谋革命者,张作霖势力渐张,力劝尚书归隐,尚书犹豫,同官亦设计阻挠,延至共和诏下,得去位。
然以袁世凯之雄猜,尚书之忠厚,竟能绝交不恶,从容入关,皆仍珠擘画之功也。
民国后,在京蒙古王公,组织蒙古实业公司,公举仍珠协理,移家北京,入进步党为基金监。
梁任公为财政总长,同党公举仍珠为次长,欲藉其深沈谙练之力,为任公补偏救弊,任公甚信赖之。
民国十一年,中国银行股东会举为总裁张嘉璈副之,仍珠能尽张之长而匡其短,维持之功颇大。
十四年,在总裁任以积劳得中风疾辞职。
由是右偏不仁,神思颠倒,如狂癫之症,逾年忽然清醒,自言如梦初觉,但仍偏废在床。
十八年,卒于家,年仅七十三。
仍珠少受业于冯蒿庵,为律赋甚工,未留稿。
入政界后,长于公牍、章奏,周密而有断制,能弭患于未形,又深悉社会情伪,善为人谋,有疑难事,咸就商取决焉。
余生平受益极多,仍珠亦引余为益友也。
弱冠孤贫,笔耕不给,饥驱谋食,事畜增繁,操守甚谨严,虽屡近膏腴而积赀有限。
病中以遗嘱付托,不过数万金,身后分给二子及诸孙,陆续耗用,未及一年,已艰窘不能支柱。
亚匏先生之诗,其命宫殆世世磨蝎也欤?
是珠尤不善治生,沈于痼习,家居营口,为商人司笔札,潦倒于身,时仗仍珠周济
遗嘱内有分给是珠二子之学费,顷闻读书颇有成,差足喜也。
仍珠殁,余方在南,事后凭棺一恸,怆感万端,有挽诗云:「平生益友惟君最,又到吞声死别时。
病里笑谈仍隔阂,梦中魂气忽迷离。
已无笔势铭贞曜,祗有琴心殉子期
一恸傥随冥契逝,神州残命况如丝。
」「卅年形影相追逐,君病而今四载强。
平旦东方神已敞,浮云游子意何长。
焚琴燕寝花无主,(侍婢阿琴他适。
)啜茗公园树久荒。
(余至,每日在公园老树下茗话。
)遗著未编遗嘱在,含悲郑重付诸郎。
庚辰十月初九日追记。
此书初刻成,仍珠以最精印本见赠,展诵数过,藏庋有年。
庚辰十月,检书作记,距仍珠之死已一星终矣。
仍珠遗稿,百无一存,读者见余所记,可略悉其生平,盖非一人之私言也。
(录入:顾青翎)
朱福诜清末民国初 1841 — 1919
维基
朱福诜(1841年—1919年)字桂卿浙江海盐县澉浦镇人
清朝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教育家、医生
朱福诜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十余年,通经书、佛经、医学。
后来他教书为生,张元济曾为其学生
后来他以拔贡入仕,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他中举,光绪六年(1880年)他成为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此后他历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传讲,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
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任会试同考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他任河南学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任贵州学政
他以编书之劳获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授资政大夫,晋升荣禄大夫
辛亥革命后,他卸职回归家乡。
后来他受总统徐世昌之邀,任总统顾问,并迁居天津
他精通医术,其亲友慕名前来求治者不少。
他曾经治愈了妻子张氏、徐秀生之妻朱氏的不孕症。
工书法。
章绍洙
维基
章绍洙浙江省宁波府鄞县人字鲁泉号北蒙又号伯愚
内阁中书章鏊之子,生母为赵氏,监生章忠型之孙子。
胞兄为监生章咏沂,胞弟有师濂、述洨、祖洛、景涑、宪潞、秉漈六人,另有胞姊妹四人。
妻张氏为监生兼候选同知张景翰之次女。
胞伯章鋆状元出身,族居鄞县西双桥
同治四年 (1866年) 正月十三日吉时出生,系浙江宁波府鄞县学附生。
光绪十一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具体名次为浙江乡试中式第三十九名,会试中式第七十九名。
殿试第二甲第七十七名,朝考第一等第七十二名。
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十五年十二月,选授直隶束鹿县知县
光绪十六年四月,丁继母忧,至光绪十八年服满,归原省候补,历署行唐、武邑及无极等县知县
光绪三十年八月,奏补庆云县知县,大力倡导改行宪政及地方自治。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经升任督臣徐世昌及调任抚臣朱家宝调吉,派充公署秘书官。
该年九月,代理长春府知府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调署民政司佥事
宣统元年五月,奏请开去直隶庆云县知县底缺,留于吉林补用。
吉林巡抚陈昭常宣统二年三月九日《奏请以章绍洙滨江厅同知》评价现年四十五岁的他「才识稳练,学问淹通,前在长春府任内,办理各项新政,均有成效」,故而奏请升其为滨江厅同知,本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卸任,由林世瀚代理。
民国七年 (1918) 夏旬卒于京师
贻谷清末 1856 — 1926
维基
贻谷(1856年—1926年),亦贻谷原名吉昌,字蔼人霭人,乌雅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贻谷乃清末重臣荣禄门下,积极谋划应对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
贻谷亦作媒人,参与慈禧指婚荣禄之女,即溥仪生母。
光绪二十六年,授兵部左侍郎加一级、从一品荣禄大夫
同年,八国联军入,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安
光绪二十八年,授钦差大臣,特加理藩院尚书衔,督办蒙旗垦务。
二十九年,接替孝和睿皇后弟和世泰之曾孙一等承恩侯信恪,任绥远将军,兼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
直、、陇、长城、河套,凡数千里,皆归贻谷节制,统筹全局,权倾北疆,封疆大吏。
贻谷积极建立垦务局、新式学堂、公司、军队、医院等。
光绪三十年,累升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光绪三十四年,一品大员贻谷受诬革职,案拖延三年不决。
宣统三年,诏判遣戍川边,因辛亥革命,北返改易州安置。
民国初,旧僚怀其功德,上书总统徐世昌平反,北洋政府予以嘉奖。
民国十五年,逊帝溥仪闻其去世,特颁上谕悼念,入吉林先哲祠(即北京地安门额勒登保褒忠基础上重建)。
贻谷满洲镶黄旗原名吉昌,乌雅氏,原籍吉林伊通州
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族人皆称赞。
光绪元年举人,中举后在兵部任职,因办理海军洋务事宜出力较多,升任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功臣馆纂修编修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兼新设军务处提调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两宫西幸,贻谷追至宣化,流涕入对,随扈西安
兵部左侍郎,屡召询时政,直言无隐,上皆嘉纳。
八国联军要求清廷惩处,名单原列有贻谷及其兄盛京副都统晋昌荣禄孝钦删去贻谷名。
贻谷晋昌抗俄有功,孝钦欲保全之,但因俄人坚持惩处,最后名义上革职遣戍,实则秘密将其发往成都总督锡良安置,并将其子钟颖升职。
翌年贻谷扈驾还京,充国史馆副总裁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为首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
督垦直、、陇、长城、河套等地。
开垦蒙边最早始于山西巡抚张之洞,但遭遇诸多王公大臣反对而放弃。
此次清廷下决心开垦蒙旗土地,特赐贻谷理藩部尚书衔,以节制、陇沿边各厅州县。
光绪二十九年,再授绥远城将军理藩部尚书衔钦差务大臣,正一品,事权始归一,权倾北疆。
绥远将军一职殊荣本在总督巡抚之上,加钦差大臣尚书衔亦可节制山西等地巡抚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光绪三十年太后恩赏贻谷祖母御笔匾额、紫檀三镶玉如意、大卷江绸袍褂料等物。
光绪三十二年,恩赏蓝色、驼色、绛色、石青江绸四端,制成一品之衣,赐比三公之服。
三十三年慈禧太后万寿再恩赏绸缎,谢恩子侄补授郎中
光绪三十年三十四年,六次恩赏御笔福寿书法。
贻谷在任钦差务大臣七年间,开垦农田,大兴水利,设立垦务局、东路公司,修通长济永济两渠,疏浚塔布河、五加河等河道。
垦放十多万顷,东西二千馀里。
创设陆军,置枪炮器械,筑营垒,兴警察,立武备陆军学校及中小蒙学校数十所,创立工艺局、妇女工厂。
学生出国留学,或往北洋学堂肄业,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
因积极开垦,得罪大多蒙古王公贵族,但造福于百姓。
定亲王溥煦次女郡主嫁给蒙古多罗贝勒札那嘎尔迪之子拉苏伦多尔济,则始终支持贻谷开垦。
光绪三十四年绥远将军任上,贻谷欲参革下属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侵吞库款,反遭文哲珲先行上奏诬陷其婪赃,孝钦大怒。
大学士军机大臣鹿传霖借机自请严审贻谷
荣禄存劄》及清人所著《贻案始末记》可确定鹿传霖鹿传霖亲戚张曾扬樊增祥三人与贻谷有宿怨(鹿、张两人分别是张之洞姐夫和侄孙)。
荣禄存劄》中,贻谷的盟弟岑春煊,曾写信给荣禄,担心贻谷推荐的开垦蒙旗官员,会受到仁和相国王文韶定兴尚书鹿传霖阻扰,所以向荣禄求助。
光绪三十三年张曾扬山西巡抚时,受正一品钦差大臣绥远将军贻谷节制,张不服,遂托病辞官。
另外,清人著《贻案始末记》详细记载樊增祥贻谷陈夔龙三人皆曾投靠荣禄门下,因贻谷受宠,樊增祥受冷落而生怨,陈夔龙为两人调停无果。
不久贻案发,鹿、张、樊三人配合定罪贻谷,奏其贪赃两百多万两、巧立公司、败坏边局、蒙民怨恨、擅杀台吉丹丕尔诸罪。
鹿传霖参奏贻谷的罪行远超出当初文哲辉诬陷贻谷的罪状。
孝钦盛怒,褫职,逮京问罪。
贻谷家族和皇室庆亲王奕劻监国载沣及荣禄家族关系深厚。
贻谷姑父为京剧富连成创始人牛子厚。
北京广德楼戏园曾为贻谷房产,为慈禧唱戏的王瑶卿、俞笙、果湘林郭祥林、果香菱)、杨小楼、田际云皆出入其家,积极为其疏通上层关系。
如,鹿传霖审理此案时,庆亲王为帮助贻谷,奏添贻谷姻亲绍英跟随鹿传霖办理。
贻谷家人运作,通过梨园伶人湘林、田际云和法部尚书廷杰家人李范氏(画师李菊侪之母)联络上,贻谷子侄又和军机大臣那桐女儿女婿联络上。
廷杰乃那桐亲家,那桐女儿哭求为贻说请。
那桐指使御史瑞贤为贻化险为夷。
其实,那桐本来与贻谷关系就好。
贻谷案发前,《那桐日记》中就记载他与贻蔼人乃友人,数次相聚。
法部尚书廷杰以该案證据不足,没查得贻谷所奏贪款两百万两,只有四万两,发回重审。
贻谷子钟崙(钟志谨)为翻案,亦经吉林将军希元之子世哲生(亦世枢,庆亲王奕劻女婿世梁的亲堂兄,清末世袭侯爵,民国北京著名票友,喜戏曲,曾拜杨小楼为师),将广德楼转赠予伶人湘林、俞笙。
笙弟子杨小楼乃慈禧溥仪生母最青睐之伶人
贻谷家人不断运作,在北京等地散发冤案传单,分发给各地总督,并与报社人士如王国维等联络登报申冤,有贻谷被押时和王国维通信存世。
贻谷家人最后反将鹿传霖手下办理贻谷案的王宪章扳倒处死,押解王宪章赴刑的正是贻谷子钟崙,钟崙痛呼为其父报仇。
满臣贻谷一方和汉相鹿传霖张之洞一方相持不下。
军机大臣中,汉人仅居其二,其中鹿传霖贻谷案、王宪章案而郁郁有退志,已告病假;张之洞亦因病请假。
案件拖延三年,成为清末一大悬案。
贻谷案不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单独全宗,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贻案及垦务档案也是镇馆之宝。
最后,军机大臣鹿传霖病逝,此案才得以了结。
监国载沣欲贻谷,便由原来的死罪诏改谴戍新疆,再减轻改戍川边,最后改易州安置。
宣统三年贻谷遣戍四川前,在保定宴请百官,晚生谭延闿为其送行,行至湖北,因武昌起事,贻谷直隶总督陈夔龙奏请停止前行,北返,改易州安置,投靠在易州有田产的前大学士徐桐第八子。
贻谷易州白羊村,效忠前清,十多年务农,拒绝出山为官。
国变后,尝自叹曰:昔姜埰谴戍宣城卫,自号‘宣城老兵’。
民国初,晋边官绅怀恋其功劳美德,旧僚岑春煊上书为其平反。
民国十年总统徐世昌绥远都统马福祥查明贻谷被冤,其垦荒治绥有功无过,宜褒扬彰公道,由内务部褒扬。
贻谷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他积极开垦蒙古土地、建立新式学堂、军队、公司、医院等。
北洋政府予以褒奖,总统徐世昌贻谷颁发了一块“耆英望重”金字匾额。
1926年宣统帝溥仪早已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在天津贻谷去世,贻谷乃其父母曾经媒人,溥仪颁布上谕一道,深悼之。
“谕旨一道:宣统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奉上谕驻津办事处代奏,遣戍大员病故,恳恩赐恤一摺,前绥远城将军贻谷,由翰林起家,荐擢卿贰,宣力有年,克勤厥职,前在将军任内,办理垦务,因案遣戍,安置易州,世变迭经,艰贞弥励,兹闻溘逝,悼惜良深,所有任内一切处分,著加恩悉予开复,用示笃念旧臣之至意,钦此!
” 遂葬易州白羊村
贻谷晋昌曾经的部下徐鼐霖在北京吉林先哲祠,为其题名记:“清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绥远将军蔼人公贻谷吉林先哲祠”。
冯其利在《京郊清墓探寻》里有将军贻谷墓介绍。
夏孙桐清末至民国 1857 — 1941
江上诗钞
闰枝晚号闰庵
出身书香世家。
光绪壬午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
戊戌癸卯两充会试同考官庚子辛丑简任四川广东乡试副主考
丁末,出任浙江湖州知府
民国初,应聘入都,纂修清史稿。
徐世昌辑清儒学案、晚晴簃诗汇,夏孙桐曾主其事。
是近代著名词人,著有悔龛词。
诗作有观所尚斋诗存。
享年八十五岁(一八五七—一九四二)
词学图录
夏孙桐(1857-1941) 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
江苏江阴人
光绪十八年(1892)进土。
编修
宁波知府,补湖州知府,调杭州
民国,应聘入清史馆,《清史稿》嘉道咸同四朝列传等一百卷皆出其手。
又助徐世昌编撰《晚晴簃诗汇》、《清儒学案》。
光绪二十一年(1895)郑文焯邀之入词社,始学倚声。
朱孝臧为儿女亲,孝臧为词,亦由其诱导。
有《观所尚斋诗存》、《观所尚斋文存》、《悔庵词》。
人物简介
1857.4.22-1941.12.12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
江苏江阴人
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州宁波杭州等地知府
民国初入清史馆,嘉、道、咸、同四朝臣工列传及循吏、艺术两汇传,凡一百卷,并出其手。
又佐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及《清儒学案》。
工词,晚年多酬应之作,风格低回沉郁。
亦能诗文。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二月二十二日卒,年八十五。
著有《观所尚斋文存》及《悔龛词》二卷。
《悔龛词》收入《沧海遗音集》,续稿有龙氏忍寒庐刊本。
张凤台清末民国初 1857 — 1925
维基
张凤台(1857年—1925年)字鸣岐河南安阳崇义村人清朝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张凤台生于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
历任直隶省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吴桥县束鹿县知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调任长春府知府候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获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巡抚唐绍仪举授为长白府设治委员。
长白治公所设立以后,张凤台担任第一任知府衔设治委员,任职一年零七个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定长白山的塔甸为治所,宣统元年一月(1909年)署理公务。
宣统元年十一月(1909年)张凤台自设治委员职位上离任。
任内他向徐世昌提出了《善后十策》(又称《筹边十策》),即:此后他担任奉天省兴京府(今新宾县)知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河南省内务司长、民政长、参政参政
民国九年(1920年)担任河南省省长,任内撰写了《鹿岩乡土志》,创办了河南通志局并自任总裁,还督修了《林县志》。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七月张凤台河南安阳病逝,享年69岁。
马振仪
维基
马振仪字彦郇安徽省安庆府桐城县人
清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知县
改元后充总统徐世昌秘书
诗文推崇六朝,出桐城学派之外。
著《马彦郇文集》,《诗稿》。
兄振宽(另有传),弟振理,贡生,民国初任交通部签事,著《诗经本第》。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65名。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马振仪字彦郇
清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知县
改元后充总统徐世昌秘书
诗文推崇六朝,出桐城学派之外。
著《马彦郇文集》,《诗稿》。
兄振宽(另有传),弟振理,贡生,民国初任交通部签事,著《诗经本第》。
杨士琦清末民国初 1862 — 1918
人物简介
1862-1918年字杏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乡梁集村),杨士骧之弟。
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
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
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
李迁北洋大臣,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
此间,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过往甚厚。
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
二十七年,李死后,杨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
辛丑条约》既订,杨受袁世凯重托,持银10万两贿赂庆亲王,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将奕、袁拉入一伙,一跃擢任邮传部长。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袁世凯责任内阁制度失败。
杨主动充当袁排除异己瞿鸿禨岑春煊阴谋的主角,与奕合作,密调戊戌政变前的档案,另耗银 2万两,得陷害瞿、岑2人佐证,其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
辛亥革命告成。
杨随机应变,力劝袁世凯迫清帝退位,与南方议和,自甘为议和专使唐绍仪随员。
民国4年(1915年),杨深知袁反对共和、乐于称帝的心理,一拍即合,于次年元月,极力拥戴袁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
旋,又因是袁世凯的幸臣之缘,再迁升政事堂左臣
权力竟驾于国务卿徐世昌之上。
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
黄维翰清末至民国 1867 — 1930
维基
黄维翰(1867年—1930年)字申甫号稼溪
江西抚州府崇仁县连城乡舍头村(今属临川区连城乡)人。
清末、民国政治人物、学者。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联捷乙未进士
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兵部职方司主事候补直隶州知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随直隶总督袁世凯检阅北洋新军。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奏调黄维翰沈阳,署陆军督练公所参议
不久,调任呼兰府知府,兼办呼兰税局,政绩卓著。
宣统二年(1910年),调署龙江府知府,兼省会警务公所总办。
宣统三年(1911年),因房师兼上司巡抚周树模弟弟触犯警律,他依法惩处,被周树模参劾罢官。
民国三年(1914年)黄维翰黑龙江督军朱子樵聘,主持《黑龙江通志》纂修局务。
不二年,修志又告中辍。
黄维翰前往北京居住。
民国八年(1919年),获聘为国史编纂编纂主任。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万福麟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重设通志局,再聘黄维翰纂修,负责《地理志》,方成唐代前部,突发中风,次年6月不治。
舒鸿贻清末至民国 1867 — 1947
维基
舒鸿贻(1867年—1947年),其名一作鸿仪字冰茹一字彬儒
祖籍安徽怀宁,生于安徽安庆
清朝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舒鸿贻生于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位塾师,舒鸿贻在兄弟三人中为长兄。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舒鸿贻乙未进士
后任兵部武选司主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舒鸿贻西安光绪帝慈禧太后之行在求官。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军机章京记名引见。
不久改任刑部郎中
后来,舒鸿贻历任清朝巡警部员外郎、民政部郎中、东三省银元总局总办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1906年)间,巡警部员外郎舒鸿仪巡警部委员章兰荪日本考察警政,在东京员警学校考察期间,将课堂笔记积累成为《东瀛员警笔记》。
日本归国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记名以御史用。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东三省银元总局总办舒鸿贻奉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命创办奉天电灯厂。
宣统二年四月(1910年)舒鸿贻被任命为首任直隶巡警道。
宣统三年二月(1911年)直隶巡警舒鸿贻因受到顺直咨议局弹劾而离任,由田文烈署任直隶巡警道。
不久转任直隶通永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舒鸿贻曾任奉天都督秘书长北京政府内务部民治司司长、奉天道道尹
民国四年(1915年)舒鸿贻回到安庆
民国7年至9年(1918年1920年),舒鸿贻安徽省烟酒印花税局局长
民国九年(1920年)9月舒鸿贻倡办安庆电灯厂。
民国十三年(1924年)舒鸿贻集资新建安庆电灯厂厂房,并个人投资创建农工银行、宜园等。
舒鸿贻还在宜园的西北面建了一座楼房,以创办菱湖小学,并在该小学内建义丰织布厂、庭园(供种花种菜用)。
农工银行、义丰织布厂倒闭之后,舒鸿贻宜园交给女婿胡子穆接管。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0月,任安庆道道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任安徽省禁烟督办,任职数个月后便去职。
抗日战争开始后,舒鸿贻携家赴四川
当时许世英重庆任行政院赈济委员会委员长,乃任命舒鸿贻为赈济委员会委员。
舒鸿贻的老朋友王揖唐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邀请舒鸿贻任职,遭舒鸿贻拒绝。
抗日战争结束后,舒鸿贻回到安庆蓬莱街的旧居继续居住。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舒鸿贻逝世。
邓邦述清末 1868 — 1939
维基
邓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号孝先晚号群碧翁又号沤梦老人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书家。
邓邦述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孙子。
邓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历代居于江宁万竹园,藏书的地方叫青黎阁。
后来邓家家道衰落,藏书四散不见。
邓邦述22岁时,和舅舅赵烈文之女结婚。
赵家是藏书世家,藏书楼为天放楼,邓邦述常到该楼看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邓邦述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抚端方幕。
光绪三十年(1904年)邓邦述住在吴县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随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国考察,次年四月归国。
此后,他住在北京,参与厘订新官制。
其间,他搜罗了大量善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设行省。
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邓邦述于该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
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邓邦述转任奉天交涉使,不久弃官回到北京
宣统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弃官回到北京
吉林任职期间,他促成了吉林省图书馆的创立。
吉林省过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书楼。
嘉庆十四年(1809年)吉林将军秀林吉林文庙尊经阁捐资修建了吉林省内最早的官办图书馆。
后来,笔帖式国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书家。
吉林省图书馆(今吉林市图书馆)于1909年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回到北京之后,邓邦述首次对自己的藏书编目,所著录的图书共2.5万卷,后又续增1.3万卷。
因为其藏书楼内藏有两部珍稀的宋版书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诗集》、唐朝李中撰《碧云集》,他遂命名其藏书楼为“群碧楼”。
中华民国成立后,邓邦述曾任东三省盐运使,后来获赵尔巽聘为清史馆纂修,负责编撰《清史稿》的本纪、光宣列传。
1918年,他当选安福国会江苏省参议员。
晚年,他住在苏州,一心著述。
1927年,为偿还巨额债务,他将藏书售予中央研究院。
1939年邓邦述逝世。
他逝世之后,其家属将其所存图书售予北京景文阁、东来阁、文殿阁、苏州宝斋等四个书店。
赵炳麟
维基
赵炳麟(1877年1月10日—1927年)原名浙杭又名长乐长荣字竺垣又字炳粤号柏岩别号养真子清空居士
室名潜并庐。
广西全州县绍水镇乐家源人。
赵炳麟出身官宦家庭。
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岁时,到北京参加会试,其间参与公车上书,后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1898年,列名保国会。
1900年庚子事变时,一度避居北京城附近的高丽营,后奉派赴西安迎驾。
1905年,因父丧丁忧回乡。
1906年30岁时任福建京畿道监察御史,期间,和御史赵启霖江春霖因积极揭发营私舞弊而被称为“三霖(麟)”,在北京城人称“三块布袍论政”。
他以《劾袁世凯疏》(1908年)以及弹劾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十二罪状(1910年)而著称。
因弹劾奕劻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以四品京堂候补,调回广西,任全铁路督办。
1911年11月16日,被任命为广西宣慰使,但未就任。
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后,为逃避迫害而回到家乡。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8月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赵炳麟参议
他还两次当选为广西出席国会的议员。
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6年赵炳麟湖南广西,帮助陆荣廷讨袁。
袁世凯死后,1917年,为躲避广西新旧系争斗,任阎锡山山西省实业厅厅长。
后来又任大总统徐世昌的高等顾问,不久任河东盐运使
1927年赵炳麟北京病逝,享年51岁。
杨度清末民国初 1874 — 1931
人物简介
1874-1931.9.17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
次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
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
还乡,师从衡阳东洲、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
吴禄贞清末 1880 — 19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0—1911 【介绍】: 清末湖北云梦人字绶卿
初入湖北武备学堂,光绪二十四年日本士官学校,并加入兴中会。
二十八年回国。
三十年,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三十二年被派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
次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奉天,充军事参议
后任延吉边务帮办,于实地调查后提出《延吉边务报告书》,證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
宣统元年延吉边务督办。
后累迁为陆军第六镇统制
武昌起义后,拟联合北方革命军直捣北京
1911年11月7日袁世凯(一说为良弼)派人暗杀。
郭则沄清末至民国 1882 — 1946
龙顾山房全集
1882-1946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厂(音庵),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
生于浙江台山顾山试院。
礼部右侍郎郭曾炘长子。
清光绪 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协修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不久,回国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二等秘书官。
宣 统元年(1909年),改任浙江金华知府,后署浙江提学使,创机织学堂。
后任浙江温处道道台。
民国建立后,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秘书政事堂参议、铨 叙局局长、兼代国务院秘书长、经济调查局副总裁、侨务局总裁
民国11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去职,在京、津购地建房隐居,讲学著作。
民国26年,在北海团 城创办古学院,被推为副院长教师,访求古籍,研读古文,培养人才,校印古书,暇则撰写小说。
北京沦陷后,拒任伪“礼制会顾问”、伪“北京政权秘书长”等 职,只在国学书院任研究班词章门导师。
民国31年,周作人则沄出任日伪“华北教育总署署长”职务,则沄坚决拒绝,并在国学书院《国学丛刊》上发表《致周 启明周作人)却聘书》,以明心志。
逝世后安葬于香山云巢坟园。
著述甚丰,有《瀛海采风录》2卷、《十朝诗乘》24卷、《清词玉屑》12卷、《旧德述闻》 1册、《竹轩摭录》8卷、《庚子诗鉴》4册、《南屋述闻》1册、《遁圃詹言》10卷、《知寒轩谈荟》多册、《龙顾山房全集》等20馀种刊行,还有《洞灵小 志》、《洞灵续志》、《洞灵补志》传世,小说《红楼真梦》(又名《石头补记》)是《红楼梦》续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