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观衡,字颛愚。姓赵氏,霸人也。家世农业,母梦大士携童子入门,亟取抱之,遂生衡。性端凝,不好嬉戏。七岁从乡塾读,能通字义。质迈凡侪,顾喜近桑门,不乐章句。年十二,即蔬食自持,常念观世音号,自在流露,若出于不自知。渐有超尘之思,讲于父母不之许,乃潜逸。途遇五台山圆炤寺惠仁,皈依求度,止于沙村,栖迟五载。年十八,诣五台清凉山师子窟,参空印,令居侍寮,亲授经典。敷绎旨要,迎刃而解,如是三年,无间寒暑。万历庚子,年二十二,随印至北京,侍楞严讲席,进菩萨戒,参达观。后历齐鲁吴越,叩雪浪、云栖二师。至天台华顶峰,喜其孤迥,结庵独处,读《楞严经》,豁然融彻。癸卯春,至双径访乐愚,寻过金陵,休夏长干。秋游九华,冬上匡山,卜静乾罡岭,苒荏数秋。尝月夜经行,忽焉省悟。遂下岭,礼育王舍利。复渡海。丁未再至天台。入闽,游武夷古寺。戊申夏,自瑞金入粤,游南华,冬进曹溪。己酉夏,见憨山于端州。秋登南岳,遂卜居石廪峰,误食草乌而病。壬子春,紫萝刘居士迎入荼陵,养疾云阳。冬讲《楞严》,释论朗彻,听者百馀人,风纪肃然。甲寅,过邵陵,车自心居士延居无念阁。丙辰,年三十八,邵陵诸檀那于双清矶后,首辟荆棘,创建禅林,颜曰五台,不忘厥初。经语佛声,朗朗动听,启人信心,见闻随喜,大生欢悦。丁巳紫阳梁五峰,施以己宅,助建静室,堂阁厨库,次苐落成,郑太史为题曰耑山兰若。地静人幽,阐志撰述,是夏著《心经小谈》。戊午春,集《律仪常轨》及《律学知要》。夏四月说戒,立《圆通忏法》一卷,并《戒坛规则》。壬戌作《中庸说白》及《天主说辩》。癸亥,年四十五,作述志诗,自道其生平甚悉,诗具集中。又以此方教体,在音与闻,舍闻无音,舍音无教,因述《礼观音仪》一卷,率众薰脩,得真实行者十五人,是则合音闻而为教体,即音闻而归圣性也。又著《金刚四依解》。丁卯,作《礼佛发愿仪》。己巳,著《首楞严经悬谈》。辛未,著《金刚般若略谈》。门人集所著,刻之成帙,衡名之曰《闭门语》。壬申,著《楞严四依解》。甲戌秋,泛舟之武陵,诣德山,礼鉴大师塔,憩于乾明寺。常德荣王迎衡,于梅园说戒。冬至湘潭,居法宝庵。乙亥秋,去攸县,历云阳,过吉州,礼青原大师塔。丁丑春,之吉安城,理舟楫,诣匡山,扫憨山师塔。秋下匡山,登云居,礼祖塔,主人味白请主法,不许,乃去云门。疾作,憩甘露庵,熊给谏青屿,与山中僧众,合词坚请。九月朔,入云居方丈。以禅堂久废,躬亲畚插。更建静室,筑罗汉堂。期年之间,楝宇一新。是时衡年已六十馀矣。辛巳秋七月,赴吉州刘孝则翰撰青原祖庭之请,九月至青原。说戒结制,法席甚隆。壬午秋复归云居,筑桥于南溪,曰“安乐桥”,下镌隐语,有“再遇游鲜主盖豆函”八字,人莫之识。甲申,金陵士夫迎主石城清凉寺法席。时燕京已陷,明主死之。五月,建荐思宗烈皇帝及后妃诸臣道场。冬十月,得竹林于金陵城北,欲避烦嚣,卓锡此间,号曰紫竹林。更建禅堂及殿寮静室。丙戌,弘戒天界寺,得新学百七十七人。五月三日疾增剧,命弟子音乘等摄林中事。四日招众居士谢别,六日端坐而逝,年六十有八。丁亥九月奉灵龛,诣云居建塔。衡广颡丰颐,平顶大耳,脩髯如戟,短发覆肩,岁一剃落。目光炯炯,学者见之不威而严。初侍空印,宗贤首,而禅宗印可于憨山。立法不为崖岸,不分门户,田夫牧童,礼不异节,故所至香花争迎。于《楞严》宗旨得最上正觉,所作法语偈颂包举深宏,今所见者有《语录》三十卷,而诗颂书疏附之。弟子音乘为编年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66
【介绍】:
清初辽东沈阳人,字宪斗,号辉岳。原籍江西乐平,明初其先世自江西谪居沈阳抚顺所。生员出身。好读书,知兵善谋。天命三年投努尔哈赤,得宠遇。崇德元年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参与军国机务,为太宗所倚任。顺治元年入关前后,曾建言应禁杀戮掳掠,严军纪,收人心。奏请为明崇祯帝发丧,安抚明宗室旧臣,并建议减免赋税,举行科举试,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实行军民屯田垦荒,恢复农业生产。历清初四帝,于清初政局稳定有一定贡献。
维基
李岱阳(1616年2月28日—17世纪),字乔岳,号贰公,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李岱阳自小聪明,读书学习八股文不跟随塾师训导,为文独树一格,从父赠中宪公觉得惊奇,而他在家孝友,与族人也相处融洽。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科河南乡试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丙戌科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后获授汾阳知县,汾阳是山西大邑,繁剧难以治理,他到任后细心询察,罢去地方弊政,裨益人民的则提出实行,不足一年吏畏民安,有「慈母神君」之誉,山西巡抚特别写下奏章推荐他,他却因为刚直忤逆御史被罢官,人们都觉得可惜。
维基
莫大勋,字鲁岩,江南宜兴人。顺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二十名。康熙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任职嘉善县令,实行“平役均赋、实行官收官兑法”,史称“群然有卓鲁之目”。康熙八年十月,“造仓厅,每里一钱五分,二百四十里共银三百零六两。”康熙十四年八月莫大勋之子游大云寺,被殴伤。康熙十五年二月十二日,回到宜兴。选擢给事中。康熙二十六年入邑名宦祠,与杨继宗、喻良、庞尚鹏合祀,定名“四贤祠”,督学周煌作《四贤祠碑记》。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性證,字无新。姓邓氏,钱江人。早岁从灵隐易庵薙发,相依日久,重其朴诚,以法器待之,密传衣钵。證复韬采匿光,遍叩老宿,具闻法要。值灵隐重筑废宇,缔构烦艰,工徒千指,仰食瓶钵。丹雘既毕,首复宋直指堂,于是飞来峰坊、回龙桥、密因阁、冷泉石门诸胜,皆一时焕新,而栖云、介如、古心、憨山,率乐就寺,弘法讲席之盛,甲于东南。晚岁,灵鹫隙起,潜叩檀护,尽力保持,幸免摧剥,改易轮殿。重新韩蕲王翠亭,岁补九里松。晚犹不惓,更护飞来竹树于斫伐之际,存古禅堂于崩败之馀,改回龙桥于山洪未发之日,五易大殿柱,所费不赀。致峨眉老僧万里寄语。凡所建树,出自实行。尝对人言:“我来时赤条条,去时岂容一丝自挂?”故破衲而外,无长物也。生平于持名反念,默自体会,不复以机锋自显。化去之日,徐叠双趺,有“六十四年,打搅常住”之偈,可谓践履纯笃矣。以康熙乙亥五月五日示寂,塔于北峰之麓,陈继儒为作行业记。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常智,字闻思,沭阳人。幼而安重,喜聆梵唱,见大士像,心瞿然起敬,既长披缁,即入闻思寺秉具。一日课诵至《心经》无挂碍,胸中凝结,涣然若释,因矢志渡江遍游名刹,参诸知识,久之无所契,慨然谓其侣曰:“禅以戒行为基,净土为本。吾何事跋涉而不务实行乎?”遂还。闻思专修净业,及履主席,宣弘戒法,真诚不懈,凡人有过,必循循开迪,其有不逊,亦委曲譬晓,终无愠色,故学子依依,不忍舍去。尝结社修忏,预知时至,别诸同社,集众传衣,命汤沐浴,跏趺而化。至荼毗时,有隐隐紫色,状如莲花,自龛前火光中,灿然涌出,其精诚所结,戒光圆满,信不诬也。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真贤,字独愚,泗州人,宝华见月弟子也。赋性简约,敦崇实行,外内典籍,靡不博览。尤精于教观,深得楞严之旨。自禀具千华,究心三学,凡所传集,贯澈精微。故分座演法,称为律匠。有行僧蓝盂者,建斋僧馆于楚州古枚里,谋之漕督帅中丞,扩张旧址,聿宏戒法,请贤住持,帅公欣然允许,改僧斋为大悲院,仍施膳僧田地,豁免差役。贤既戾止,初阐教乘,遂建戒幢。大淮南北,律学昌明,自贤始也。然经营伊始,不过数楹,饥馑之馀,艰窘莫支。贤殚心造筑,精诚感发,檀护频来施舍,相继卒立,丛林殿堂廊庑,罔不完备。又念止作二持,末法津梁,律门向导,必入大岁,庶不负著述苦心,并晰镜砖疑议。因发愤往京师,留居待时,将达所志,而积劳成病,终不服药,谓幻化空体,聚散不常,何劳人事。唯栖心净土,超然善化。弟子遍知正奉灵骨归。世寿、僧腊殊无可考。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又月天宽者,玉田孙氏子。年二十九,始事薙染,得戒具于盘山。未几,参大觉。庄亲王称其真心实行,遐迩信瞻,遭遇圣恩,颁发帑金,重兴大觉。一时禅子,感厥盛会,叹为希有。壬申三月九日,示疾坐化。住大觉九年,奉命兼理印务,谨守祖法,无愧人天。有《语录》二卷,颂古甚多。有《女子出定颂》云:“一切时中不起念,尘劳妄想何须断。回光返照两无私,见不及时无可见。”
全台诗
张玉书(1876~1939),字笏山。草鞋墩(今南投草屯)人。原为商贩,好读书,自学有成。后于双冬富户黄春帆家任掌匮,因而结识雾峰林烈堂、林阶堂,与雾峰林家有生意及诗文上的往来。由于林家主管台中地方樟脑事务,张玉书因而得以在草屯创办「脑馆」,多年经营,终成地主。养子张深切为知名作家及民权斗士。 〖据张深切描述:「父亲的民族意识也是很强,但他是文人,不是实行家。他的诗文中,时常透露爱国的情绪,不过他不赞成直接行动。」,参考氏著《我与我的思想》,台中:中央书局,1948年。
〗大正九年(1920)张玉书加入栎社,大正十一年(1922)秋游历中国,赋诗多首。返台后〖唐羽《基隆颜氏家乘》载,「大正十一年(1922)秋,将游大陆,过基,尝作客陋园。」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载,1922年10月22日栎社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时,张玉书已远游大陆。1923年2月25日,栎社于雾峰林家宫保第大花厅召开春季例会时,张玉书已亲自出席。由此推知张玉书返台时间在1923年2月25日之前。
〗 ,陆续披载于《诗报》及其他报刊。曾参加台中「东墩吟社」、「墩风吟会」;复于草屯创「碧山吟社」,于南投创「南陔吟社」。著有《笏山诗草》,收于《栎社第一集》,未印行单行本 〖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银行,1963年;王建竹《台中诗乘》,台中市政府,1976年;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张淑玲《台湾南投地区传统诗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
〗。以下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三六九小报》、《风月报》、《诗报》以及《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栎社癸丑年第一期课卷》、《栎社第一集。笏山诗草》、《瀛洲诗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铁峰山房唱和集》、《瀛海诗集》等报刊诗集辑录编校。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通问,字箬庵,姓俞氏,吴江人。世居荆溪,父安期,博学著书,有名于时,就佛寺祷而生。通幼失怙,弱冠偶过僧舍,阅《首楞严经》至“此身及心,外泊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因疑不释。闻天隐居磬山,乃往谒之。示以父母未生前语,无入处。天隐尝与客论《金刚经》,通适至前,因言“《金刚经》洵妙,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天隐忽顾通曰:“如何是其心?”通爽然自失,遂矢志参决。潜去武林,投南涧理安寺佛石落发,复往金山参密云,自言:“久看未生前,不得入处。”密曰:“但看到未生前,便是入处。”通方作礼,密迎头一踏。归堂一夜不昧,迟明复入,拟进问,又被击出。得此淬厉,孤危绝倚,乃复上磬山。一日闻风声,豁然开朗,呈偈曰:“千玄万妙隔重重,个里无私总不容。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岩吹落五更风。”磬山为之印可,以偈属通,有“他年起我临济宗,杀活纵横开天目”之句。乙亥,天隐寂,縳茅山后,榜曰死心,期毕心丧。丙子秋,佛石迁化,众心注通,群请继席。一住十年,家风严冷,条令森然。同居衲子,戒抑狂见,唯尚实行真参。稍忤鞭斥,不稍假借。晚岁移金山,江水环流,真性澄彻,随境遇合,无所希求,自号旅泊老人。尝应七众请,建水陆大会,升座,僧问:“踏翻沧海,大地尘飞,喝散白云,虚空粉碎,即今拔济水陆幽冥,向何处安身立命?”通迎机应荅,辨论不穷,谓:“竭此心力,仿依旧制,昼夜于中,无一佛事不与身俱,无一纤尘或离本座。一香、一花、一镫、一供、一歌咏、一赞呗、一经、一佛、一字、一句,如帝网光,如摩尼色,交光相罗,互融周摄。到此不可说不可说微尘世界中,或幽或显,或暗或明,一切沈溺苦处众生,何啻如日并照,如风普吹,达性本空,一真独见,如是所说,足资證明,故通于十界互具之义,推阐至切。今日畜生,明日如来,本自无穷,宗教一源,何分门户?”庚寅春,复洵禾人之请,住西河古漏泽寺。申酉之变,兵燹连年。漏泽居郡东偏,殿宇俱烬,唯铁佛一躯,巍然瓦砾中,群心恻然。雨点斑痕,远视之,若有泪从佛眼出,三学禅德同志,图复先铁佛殿,久之未竟,举以属通。既至,畚剔荒秽,营构堂庑,半载拮据,郁成丛席。甲午,走南涧,自卜地于理安左,营建窣堵,苟完即还磬山。顺治十二年,寓吴江天应寺卒。著有《续灯存稿》及《诸会语录》十二卷,《磬室后录》一卷。
维基
黄之隽(1668年—1748年),初名兆森,字若木、石牧,号吾堂,晚号石翁、老牧。松江府华亭县人,清朝官员。早年科举不顺。康熙五十年在广西巡抚陈元龙家教书为生。康熙六十年(1722年)中式丁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1723年)提督福建学政。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黄之隽写折子称颂“皇恩浩荡”,雍正斥之:“凡百只务实行,不在文字语言。颂圣具文,朕实厌览。”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四年被劾降职。次年被革职。回乡任《江南通志》总裁。乾隆元年(1736年)尚书徐本荐试博学鸿词,当时年老目眵,不能终卷。乾隆十三年(1748年)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7—1745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毅庵。康熙三十八年举人。袭佐领,授侍卫,擢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元年,特擢江苏布政使。三年,迁广西巡抚,调云南,治总督事。次年,提出“改土归流”之议。六年,命总督云、贵、广西三省。在滇、黔实行改土归流,用武力镇压不肯从命之土司,增设郡县。世宗临终时,以大学士参与顾命。乾隆初,授军机大臣,封三等伯,赐号襄勤。卒谥文端。有《西林遗稿》。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胤禛 | 世宗 | 宪皇帝、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 1722年—1735年 | ||
雍正 | 1723年—1735年 | 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8—1735
【介绍】:
即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皇帝。圣祖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雍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嗣位。次年改元雍正。即位后颁诏训饬各级文武官吏,列举弊端,严令整顿。借故镇压与之争位的诸弟,胤(允)禵被圈禁,胤(允)祀、胤(允)禟于被废黜后死亡。舅父隆科多、大将军年羹尧原属亲信,也在雍正初年相继得罪。查嗣庭、汪景祺以文字得罪,实遭隆、年二人牵连。康熙帝所亲信之苏、宁织造李、曹两家亦遭重谴。甚至浙江士子亦因查、汪两案而暂停乡会试。又严令诸王不得对所属旗人多派差使,停止宗室诸王兼管旗下事务。在中央设立军机处。重用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为重要省份总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大多数省份行“摊丁入亩”之法。对西北方面,讨伐罗卜藏丹津叛乱,击败准部噶尔丹策零之扰。对外则禁止西洋传教士传教,除在京者外,其余西洋人一律安置澳门。又于雍正五年与俄国订立《布连斯奇界约》及《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十三年八月,病卒。谥宪皇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湘潭人,字九兰,号补庵。乾隆初国子监生。主张为学以变化气质为急务,以为读书明道必须存心养性。堂名履实,弟子皆重实行。有《禹贡图考》、《音韵心传》、《水竹山房诗草》、《补庵笔记》等。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别号梦东。姓马氏,丰润人也。幼通经史,薙染后,褊历讲席,博贯性相,而于法华三观、十乘之旨,尤为心得。参广通粹如纯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心印焉。后粹如迁万寿,醒遂继席。广通策励后学,每谓“永明延寿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期生安养,况今末代,尤宜遵承。”于是专主莲宗。寻迁觉生寺,未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衲子依恋追随甚众。醒率性真实,为法为人中心诚恳,始终无厌,平昔示众,一以净土为教。每当讲演辨析两土圣贤苦折乐摄之思,或至泪随声落,而听受之者,亦未尝不涕泗沾襟也。尝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难免堕落。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故当痛念生死,发大菩提心也。且示八事:“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行愿,持佛名号,是净土正宗。三、摄心专注而念,是下手方便。四、折伏现行烦恼,是修心要务。五、坚持四重戒法,是入道根本。六、种种苦行,是修道助缘。七、一心不乱,是净行归宿。八、种种灵瑞,是往生验證。此八事,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心随常分,任连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也。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也。若前境未报,一定之时,忽发广大心,修其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未报,定而不定。又若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未报,不定而定。盖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今以重心而修净业,故净业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尽命终,定往西方,不生馀处矣。何为重心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如古德时临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见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时临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可为修净业之金鉴矣。或谓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不知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眠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但娑婆之梦,从梦入梦,梦之又梦,展转沈迷。极乐之梦,从梦入觉,觉之又觉,渐至于大觉。所以永明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此真实语也,学者幸勿忽诸。”嘉庆十五年二月,预知时至,辞诸檀护,曰:“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相见也。”临寂前旬日示微疾,命众相助号佛,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示相,吾将西归。”至期面西端坐合掌,凝睇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好相。”手结弥陀,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茶毗获舍利甚多,以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十。拈花寺沙门体宽为之传,所著有《念佛伽陀》一卷,《语录》二卷,中多开示念佛法门。武林钱伊庵居士得之,于其友陈复斋重刻于浙中,其道遂南,读其书而起发其行愿者不少,盖莲池、思齐后,一人而已。
维基
文纶(1779年10月7日—?年—?月?日),原名阿勒京阿,字贶之、药阶,号如亭,满洲正蓝旗人,嘉庆16年进士。 *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1779年10月7日)生。* 嘉庆16年,中书* 嘉庆?年,兵部郎中* 道光3年,张家口□务* 成都府知府* 道光4年-道光10年,重庆府知府,道光《重庆府志》述其「清廉持己,表帅僚属,执法平允,郡无冤民,网罗真才,士敦实行,历年培城郭,建雄关,修试院,建育婴堂,知人善任,废无不举。」* 道光10年-道光13年,成都府知府* 道光13年,四川按察使,署建昌道* 道光?年-道光18年,浙江盐运使* 道光18年,山东盐运使* 道光20年,贵州按察使* 道光?年-道光30年,长芦运司盐运使
维基
乔用迁(1788年—1851年11月16日,乾隆戊申-咸丰辛亥九月二十四日),字敦安,号见斋,又号恒斋、鉴斋。湖北省汉阳府孝感县(今属孝感市孝南区)人,咸丰初年官至贵州巡抚、太子少傅。早年为县廪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八十七名。授内阁中书。二十二年(1817年),丁母忧回籍。二十五年(1820年),服阙,九月,充军机章京。道光二年(1822年)闰三月,补授内阁中书。五年(1825年),升任内阁侍读,随即丁父忧回籍。八年(1828年)二月,服阙,补原官侍读,仍兼充军机章京。六月,充方略馆纂修官。十一年(1831年)二月,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知府用。十月,授广西南宁府知府。十四年(1834年),调任桂林府知府。十六年(1836年),升任甘肃巩秦阶道。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初二日,擢任广东按察使。十九年(1839年),英吉利商人在广东市场私售鸦片烟,经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谕令上缴销毁,英国军舰移往澳门继续贩售;九月间,乔用迁偕同布政使熊常錞受林则徐令带领兵弁,数次于穿鼻洋、尖沙嘴炮击驱赶英舰。十二月,得到林则徐奏报保奖。二十年(1840年)二月,署理广东布政使。九月初四日,升授山西布政使。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因山西巡抚杨国桢赴任闽浙总督,乔用迁署理山西巡抚。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鸦片战争,浙江乍浦失守,江苏省城告急,道光帝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选派将官管带预先挑选的太原、大同精兵一千人驰赴苏州交牛鉴、程矞采调遣。五月,因天津可能被英军攻击,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截回已启程前往江苏的山西兵一千人,改赴天津;又调用山西省所存抬炮、抬枪,挑选二三百杆,委员解赴天津交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收存备用,随后乔用迁奏报已经拨用抬炮、抬枪二百杆及铅丸火药运往天津。讷尔经额奏请增兵防守天津海口,经兵部议请于各省兵额中酌量裁拨;乔用迁奏请于山西抚标左右二营、太原镇、大同镇所属各营内裁减马步守兵160名,并以突然裁撤兵额将造成兵丁生计困难,请自道光二十三年起各营兵额遇缺不补,限年完成裁减。获得允准。二十三年(1843年)十一月,因审理范守仔强奸未成本妇羞忿自尽一案未能查出疑窦,遭到议处。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十四日,升任贵州巡抚。贵州省苗民村寨平时有客民依附居住,经前任巡抚嵩溥清查苗寨,将客民户口编入保甲,不准续增,并奏定查核章程,每年将迁离的户口按册开除。二十六年(1846年),乔用迁奏陈:「苗寨附居客民,或仍归原籍,或别徙他乡,固属事所恒有。惟佔籍既久,生齿日繁,其子孙每有分户另居者。各府厅州县,祇将旧户徙去者开除,不将分居户口载明,日久易滋流弊。查分居客民,租垦荒山,自食其力,相安已久,即属编氓。应请饬各地方官,督率村寨保长人等,将客民旧户徙去若干、现存若干、分户另居者若干,一律查载办理。」获准实行。二十七年(1847年),以湖北原籍水灾,捐银一万两以备赈济,受到交部优叙。乔用迁奏言:「黔省民苗杂处,狱讼不平,酿患必巨,教唆之犯尤应严惩。遵义举人周应先受贿干讼,请褫革。」八月,奏报前任广东南韶连道刘晸昌在籍滋事,请暂行革职提审,获准。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三日,赴京陛见。因贵阳府定番州民人韦阿香盗枪走火身亡,知州童翚详文伪称田潘大打猎误伤;安顺府归化厅李陆氏被伍帼钧殴毙,署通判方联远违例不验尸,乔用迁奏请将二员革职获准。又奏称贵州州县员缺不多,办理领运京铅、采购滇铜,往返需耗时二年,常有前次派运尚未返回、后次派运接连不断的急乱情形,加以升迁调任等事故,无人能署理职缺,请拣发曾经外任、现在吏部投呈履历的候选知县6员以供委任。三十年(1850年),清平县城墙炮台坍塌,知县郑选士出力勘估及修理,乔用迁奏请奖叙。二月,咸丰帝上谕命乔用迁遴选将弁督率兵勇堵截由湖南窜往贵州的匪徒。三月,驰驿奏报湖南匪徒窜逼贵州边境,已严饬堵剿之情形;随后咸丰帝警告情乔用迁有除暴安良职责,「如玩泄从事,致苗匪鸱张或与楚匪句结煽动」将严行究责。四月,以苗匪聚众抢劫、拒捕、杀害官员等案件已累积一百多件,乔用迁饬令候补知府胡林翼带兵深入苗疆搜捕,捕获案内大盗二百九十馀人,乔用迁又保奏、奖励出力办理的文武官员。当时湖南会匪李沅发纠众滋事,扰动贵州边境;乔用迁遵旨派遣贵东道周作楫、古州镇总兵崇福、镇远镇总兵秦定三各带兵勇,于贵州、湖南省境防堵攻剿。会匪又窜扰洪州太平山一带,经文武各官督兵攻击,生擒匪徒首领多名。又会同湖南官兵追剿到水口等地,大有斩获,剩馀匪众由贵州边境的摩天岭翻山窜逃。五月,逮捕李沅发,边境肃清,咸丰帝嘉奖乔用迁同心协力剿办,赏加太子少傅衔。六月,咸丰帝认为湖南、贵州相邻,一向有会匪出没,最好趁此时军事告一段落之际,尽力整顿,谕令乔用迁会同湖广总督裕泰筹议增兵设防、团练、保甲等各事宜。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二十四日,卒于任上,年六十四岁。咸丰帝谕照巡抚例赐恤,赐祭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2—1867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涤甫,又作迪甫,又字涤楼。道光元年举人。咸丰初迁御史,曾疏请各省实行保甲,又荐举左宗棠等人。尝筑济宁城墙御捻军。官至山东运河道。有《躬耻集》、《四书体味录》。
维基
徐继(1795年—1873年),字松龛,又字健男,号牧田、松龛先生,室名退密斋,山西代州五台县人。生于乾隆六十年,卒于同治十二年,中国清朝学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徐继畬最重要的著作是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瀛寰志略》,他在书中所推崇的西方政治制度,就当时而言,其思想是非常超前的。虽然推崇西方制度,但也深知清朝现实,为人谨慎,仕途坎坷。同治年间官至太仆寺卿,加二品顶戴。徐继畬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东冶镇。其父徐润第是进士出身,徐继畬从小便受到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曾经师从高鹗等名人。道光六年(1826年),徐继畬考中进士,以朝考第一(朝元)被选为庶吉士,四年后成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不久又成为陕西道监察御史。期间上疏弹劾忻州知州史梦鲛以及保德知州林树云等人,并且上疏提议实行简政,深合道光帝意见,因此道光帝召徐继畬入朝觐见,向他询问各种时事,徐继畬都对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赏。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他开始担任广西浔州府知府。之后又历任福建延建邵道,署理汀漳龙道。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时时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聚集厦门,与漳州近一水之隔。当地百姓都大为惊恐,徐继畬督兵勇昼夜防守漳州,誓与城门共存亡,百姓因此得以安定下来。因此,徐继畬得到了较好口碑。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畬任两广盐运使,随即升任广东按察使。次年,迁福建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升任广西巡抚,然而还未上任,就被改授福建巡抚。当时正值闽浙总督刘韵珂因病乞假,徐继畬便代理闽浙总督,和外国人交往加密,了解到很多国外的各种情报,为此后编著《瀛寰志略》打下基础。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为在福州发生的神光寺事件中处理事件的方法与当时在福州养病的林则徐以及其他一些官僚的意见不合,多次被言官弹劾。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畬因为「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并召回北京,接受咸丰帝的当面问询。与咸丰帝对答完毕后,咸丰帝评价他为朴实,但终因言官弹劾势重,被降职为太仆寺少卿。次年(1852年),吏部追查徐继畬在巡抚任内逮捕罪犯延迟一事,徐继畬因此被彻底罢官,回到故里。当时正逢捻军之乱以及同治回乱,徐继畬协助官府率领团练协防辽州、上党、阳城等要地。深受当时兼任山西巡抚的沈桂芬的好评。咸丰六年(1856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聘为书院山长。同治四年(1865年),徐继畬被重新起用,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并管理同文馆。之后又任太仆寺卿,授二品顶戴。同治八年(1869年)告老辞官,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家中去世。《清史稿》有传。
巢经巢集跋(贵阳文通书局本)
陈小石制军寓居沪上,会萃郑徵君诗文刊刻成帙,颇称精本。华延宜先生将此本在文通书局付印,以广流布,嘱余校对。既竟,有不能已于言者。窃谓人之处世,品类各殊,大致分狂、狷两途:狂者遇事豁达,而狷者则笃信谨守;豁达则广交游,通声气,遭逢际会,易以建立功名;谨守则不愿与人为缘,而人亦不乐近之,往往孤行己意,以自守其困穷。故子贡结驷连骑,与曾参之空室蓬户,各行其是,不能相强也。徵君之性,盖近于狷者一流,故不甚以交游为乐,而闭户著书,寻古人之绝绪,造诣所至,遂能博通经术,扬扢风雅,为黔中第一学人。韩昌黎谓柳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致力以致必传于后无疑。然子厚以中原世家,先思有所建树,而不自量其力,以遭贬斥。读其文,抑塞牢骚之气,溢于言表,终至损其天年。何若徵君之绝意干进,纯任自然,保存固我;虽晚适丁世变,流离奔走,不遑安居,反较子厚所遭为酷。而以视子厚之郁不得志、嗒焉若丧,终不可同年语矣。此本于徵君著述,惟载诗文。其《经说》专著,自有别行之本。徵君事迹,已见集中附录各篇。恩元往岁在京,于友人姚俪恒处得所著《请以(郑)徵君从祀乡贤》稿本。稿虽拟就,而遇民国改革,从祀之典迄未实行。今以此稿列入附录,俾考徵君事实者,多所依据。至徵君之品学,海内公认其不朽者,固自有在,而不在区区一木主也。民国乙丑八月,安顺杨恩元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