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吴俊卿,字仓硕,安吉人。诸生,江苏候补知县。有《缶庐集》。
维基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翰林,朴学大师。俞樾四岁时从德清随父母迁居娘家临平姚氏,至三十二岁做官,寓居临平三十年,年轻时曾尝试补遗《临平记》,游览临平山水。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19名赐进士出身。当时曾国藩是阅卷官,俞樾试帖诗的头一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得到曾国藩的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咸丰五年(1855年)任河南学政。次年因为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从此不再出仕。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其弟子有王仁俊、章炳麟、吴昌硕等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俞樾得友人资助买下苏州一块废地,如曲尺形,他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馀楹,取《老子》“曲则全”句意,俞樾将其命名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园内有“春在堂”,为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除了苏州的曲园之外,俞樾在杭州西湖边孤山的西泠印社旁还建有书楼“俞楼”,在家乡浙江德清县南埭村建有一座“四仙桥”。俞樾在近代日本很受推崇,甚至与李鸿章、曾国藩相提并论。孙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中探花,《清史稿》编撰者之一,文学也有很高造诣。曾孙俞平伯,现代学者,红学家。族人俞恒润、俞恒泽、俞奎垣皆进士。光绪32年(1906年)秋末,俞樾在受当时江苏巡抚陈夔龙所托书写并雕刻《枫桥夜泊》诗碑,现位于南京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及苏州寒山寺。
词学图录
钱慧安(1833-1911)初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樵子,室名双管楼。上海高桥人。布衣,于沪上邑庙鬻画自给。张鸣珂云:"桥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其次画人物则湖州钱慧安......皆名重一时,流传最盛。"弟子众多如沈心海、徐小仓、谢闲鸥等皆负名于时。宣统元年与高巨之、蒲作英、吴昌硕、杨东山、程瑶签、王一亭、汪仲山、张善男、马骆等发起"豫园书画善会"于得月楼,会员数百人,被推为首任会长。有《清溪画谱》、《放翁诗意图册》等。
维基百科
刘炳照(1847年2月15日—1917年2月1日),原名铭照,字伯荫,又字光珊,号蘋塘,又号语石,晚号复丁老人。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人。县学生出身。捐纳得五品衔候选训导,诰封奉政大夫。以工诗词知名,与俞樾、朱祖谋、叶衍兰、吴昌硕、吴受福、朱鸿度、金武祥、恽毓巽、李宝嘉、李宝泉等文士唱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夏孙桐、郑文焯、费念慈、张上和、陈如升、于以堉、褚德舆等于苏州城西艺圃结“鸥隐词社”。词作有名句:“一寸词肠,七分是血,三分是泪。”与诗词友人集会于常州意园望云水榭,有情景真挚之评语。并长于考證词律。
词学图录
潘灵瑞,咸丰至光绪间人。别号瘦羊居士、香禅。苏州人。清末金石家,著述颇多,擅书,精篆刻,长于金石考证,与吴昌硕、郑文焯为金石交。
词学图录
曾熙(1861-1930) 字季子,又字嗣元、子缉,号俊圆,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二十岁中秀才,三十一岁中举,四十三岁殿试中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晚年绝意仕途,五十六岁,应李瑞清之邀,居上海以鬻字画,授门徒为生。六十岁学画,在书画界名声显赫,与李瑞清有"南曾北李"之誉,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
人物简介
1873-1931,字君木,浙江慈溪人。生于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卒于民国二十年,年五十九岁。少孤,从母俞受诗。年十五六,斐然有著作志。二十补诸生,光绪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以拔贡试于朝,列二等。例得知县,拜自显为儒官,受丽水县学训导。寻调宣平,因病不赴。年甫三十,归,不复出,与吴昌硕、况周颐、朱孝藏、程颂万游,交尤笃。晚,以疾卒于海上旅次。开为文华实相资,诗出入杜、韩、黄、陈,兼工倚声,尝与陈境塘等结剡社。著有《回风堂文》若干卷,诗若干卷,词一卷,日记若干卷,杂著若干种,藏于家。
人物简介
赵石(一八七四—一九三三),字石农,号古泥,别署泥道人,常熟人。著名篆刻家,深受吴昌硕器重,兼擅书法,又能诗、画。有《泥道人诗草》及《拜缶庐印存》等。
词学图录
陈衡恪(1876-1923) 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所居名唐石簃、染仓室(吴昌硕又字仓石,以示崇吴)、安阳石室等。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长子,范当世婿。工诗书画印。曾任江西教育司长。病逝于南京。有《陈师曾遗诗》、《觭庵词》。
人物简介
费砚(1879-1937),字龙丁,一字剑石,号佛耶居士,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吴昌硕弟子,工书,能诗善画,复精篆刻。有庐印存。妻李华书亦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