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维基
杨霈(1790年—?),字徽肃,号慰农、云石,官至湖广总督。汉军镶黄旗人。早年为监生。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人,道光九年(1829年)成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四川。历署叙州府屏山县、隆昌县及重庆府巴县,道光十三年(1833年)实授巴县知县。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病解任,不久丁母忧回旗。道光十七年(1837年)服阙后,坐补原缺后以知州用,次年署茂州直隶州知州,又署重庆府綦江县知县、潼川府中江县知县。次年再任巴县知县。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保宁府剑州知州,委赴马边雷波越巂峨边屏山各厅县办理边防事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委署叙州府马边厅同知。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发往广东以知府差遣委用,筹办外海内河各炮台,任广东肇庆府知府,护理广东督粮道,兼署广州府知府。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浙江督粮道、长芦盐运使。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势如破竹,杨霈奉命带兵协同防堵,授直隶布政使,在胜保军营办事,加二品顶戴。同年任顺天府尹。次年驰往河南协同巡抚英桂办理防剿事宜,授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咸丰五年,陈玉成等率部西进,击溃杨霈所部清军万余人于广济。杨霈战败,是根本没见到太平军,“乱民一呼,而万众瓦解”。德安(今安陆),汉阳、汉口皆陷,西安将军扎拉芬战死,巡抚陶恩培以下,大半殉难,朝廷以“坐视不救”罪撤杨霈之职,以荆州将军官文接任。
丁守存(1810—1881) 晚清官员、军事科学家。字心斋,号竹溪(竹石)、次海,晚号石涛钓叟。山东日照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任户部主事、军机章京。同治三年授湖北督粮道,在任十载,后署按察使。通天文、历算,善制器。同治七年(1868)九月,总督官文、李翰章,巡抚郭伯荫动工重建黄鹤楼。丁守存作楹联及《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介绍了重建同治楼的建筑尺寸等,其史料价值超过文学价值,为后代重建黄鹤楼提供了参考依据。
维基
顾文彬(1811年—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盦,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进士出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顾文彬为官清廉,但因道光年间汉臣不得重用,一直没有受到提拔。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四起,兵祸延绵各省,清廷被迫起用汉臣平乱。咸丰四年(1854年),顾文彬升为福建司郎中。咸丰六年(1856年)湖北军情告急,授顾文彬补湖北汉阳知府,一年后又擢武昌盐法道,成为湖广总督官秀峰的幕僚军事,主管战时经济等事。 1861年,太平军攻陷苏州,顾文彬举家迁往上海。当时上海形势亦然危急。清廷自顾不暇,困居在上海的官绅只能联合自保。顾文彬被公选为代表办团练。他联合苏州知府吴云、冯桂芬等地方官绅建立“中外会防局”,后又提议向李鸿章的淮军请求增援。他与吴云等筹措经费20多万两,排遣船只到安庆迎接李鸿章的救援部队。在李鸿章和上海租界里的西方势力联手下,上海终于解围。湖广总督官文(字秀峰)很欣赏顾文彬,诚邀他回到湖北共事,但遭顾文彬婉拒。1864年夏天,顾文彬举家从上海迁回苏州铁瓶巷。此后数年一直忙于家族事务。同治九年(1870年)江苏巡抚丁日昌的极力推荐下,出任浙江宁绍台道,治理浙东沿海腐败横行的现象。3年后顾文彬再次辞官,之后彻底离开官场。
维基
王揆一(1812年—1858年),字圣田,号槐轩。河南新乡人。进士出身。王揆一,弱冠之年以头名进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中乙未科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大挑一等,分发河工。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参加丁未科会试中式,殿试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以知县即用,分发湖南。任湖南湘乡县知县,署湖南道州知州。太平军进兵湖南,提督余万清赴道州防堵,闻敌兵至,弃城而逃。王揆一自尽获救,朝廷追究失守之罪,议处革职发配新疆充军,经官文、胡林翼求情,准许在当地随军营效力赎罪。期间多有军功,咸丰八年(1858年)开复原职。同年随李续宾赴安徽三河围剿太平军陈玉成等部,结果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王揆一死于此役。朝廷抚恤,赏银三千两治丧,以同知衔葬,谥忠烈。子锡侯承袭云骑尉世职。
胡林翼(1812—1861) 清代官员。字贶生,亦字润芝,湖南长沙府益阳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编修,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四川按察使,官至湖北巡抚,抚鄂达七年之久,直至去世。与曾国藩、彭玉麟、左宗棠并称为“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同治十年(1871)经总督李瀚章和巡抚郭柏荫奏请得旨后,于黄鹤楼后建立“官胡二公祠”奉祀官文、胡林翼。胡林翼有题黄鹤楼联:“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
维基
谭廷襄(?—1870年),字竹厓,浙江山阴人,同进士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历官直隶永平府知府,保定府知府、顺天府尹、刑部侍郎。咸丰六年(1856年)出为陕西巡抚。咸丰七年(1857年)署直隶总督。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佔大沽炮台,进军天津。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因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参劾,谭廷襄被革职遣戍军台。咸丰九年(1859年)以三品顶戴署陕西巡抚。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款议未定,恭亲王奕䜣、文祥等奏请咸丰皇帝西巡,遭谭廷襄与陕甘总督乐斌上疏反对。咸丰十一年(1861年)授山东巡抚。山东诸郡县群盗蜂起,捻军自安徽入山东,幅军、长枪会、白莲教等同时反清。僧格林沁大军驻山东督剿,谭廷襄率兵出省协助,并督各郡县团练防剿。同治元年(1862年)兼署河东河道总督。同治三年(1864年)入为刑部左侍郎,历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左侍郎等职。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抚曾国荃疏劾湖广总督官文贪庸骄蹇,官文罢职,令廷襄署湖广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回京,署吏部侍郎,迁左都御史。再迁刑部尚书,兼署吏部。同治九年(1870年)卒,赠太子少保,谥端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4
【介绍】:
清湖南巴陵人,字云卿。道光二十四年报捐从九品,分发湖北。咸丰间以办军需等事,为胡林翼、官文所赏识。同治初补汉阳知府,官至两广盐运使。曾汇刻《古经解汇函》、《小学汇函》。
维基
袁承业,字绍庭,号晓艇,山西省平阳府翼城县北关厢(今属临汾市)人。咸丰三年癸丑科第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出身。历官不详,同治十二年(1873年)自翰林院编修迁湖广道监察御史。十一月奏报风闻山西翼城县知县钱官俊、稷山县知县田依渠贪劣,请求彻查。□十三年(1874年)二月任巡城御史巡视南城,奏参疏于防范白天抢夺的吏目,摘去顶戴勒令缉捕以使治安严明。七月改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奏请裁减釐金、禁止种植罂粟。十月,巡视南城,奏请按例发给五城贫民棉衣、援案发给实银。染病解任归乡,主讲晋阳书院。卒于书院馆中,而被人发现家中没有储粮与遗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