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丘逢甲晚清 1864年12月26日 — 1912年2月25日
维基百科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晚号仓海君,一作沧海君清朝官员、诗人和教育家,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府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
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参与台湾民主国抗日运动,擅长诗文,有《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
因父亲丘龙章受聘讲授汉文,丘逢甲同治三年(1864年)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后垄堡铜锣湾(今台湾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出生。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燕京赴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部虞衡司主事
丘逢甲无意在京师做官,以「亲老需侍」为由返台,受台湾望族,原籍漳州筱云吕氏(今称神冈吕家)礼聘讲授汉文。
其兄丘先甲也因办理乡勇团练、开垦土地等因素,举家迁往台中。
丘逢甲曾到台中「衡文书院」任主讲,后又于台南和嘉义举办新式学堂。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奉旨督办团练
次年,清军战败,李鸿章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呈文,反对割台。
条约生效后,丘逢甲倡立民主国,率绅民奉旗、玺及总统印,献于巡抚唐景崧,并声援义军反抗。
5月23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
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成立,年号“永清”,唐景崧出任总统刘永福大将军李秉瑞军务大臣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
唐景崧驻守台北丘逢甲奉命驻兵南崁策应。
5月29日,日军登台,进佔基隆,守军不敌。
6月4日总统唐景崧弃职,乘德商轮船逃往厦门
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便返回台中,携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
离台前有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传颂一时。
丘逢甲内渡唐山后,先后主讲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并与三弟树甲共同成立岭东同文学堂。
光绪三十年(1904年)广州,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
三十二年(1906年),任广州府学堂监督三十四年(1908年),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
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当选议员,既而被推举为副议长。
丘逢甲积极支持姚雨平、邹鲁等人的反清革命活动。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广东宣布独立,推胡汉民都督
丘逢甲被选为代表,选举孙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丘逢甲因积劳成疾,请假南返。
2月25日,卒于广东镇平员山里门第,遗言「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逢甲出殡时,“执绋而哭者数千人”,有挽联曰:“忆当年,祸水滔天,空拼九死余生,双手难支新建国;病今日,大星坠地,只剩二三遗老,背面同哭故将军

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乙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
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
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
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钜子」、「天下健者」

负面评价

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后人颇有微词。
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 丘氏内渡之际,传闻其贪污,挟带十万两白银之巨额公款而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其贪污之事,迄今尚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