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吉水人,字梅公。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李自成军入京师,元鼎从之,授太仆寺少卿。顺治元年降清,擢兵部右侍郎。坐事论绞,免死,杖徒折赎,未几卒。有《石园集》。
李元鼎(1595-?)字吉甫,号梅公。江西吉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光禄少卿。入清,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石园全集》三十卷。
李元鼎,字吉甫,号梅公,吉水人。明天启壬戌进士,历官光禄少卿。入国朝,官至兵部右侍郎。有《石园全集》。
简介
字吉甫,号梅公,江西吉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授行人,升光禄少卿。入清,擢兵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充殿试读卷官。顺治十六年(一六五九)落职归里。筑梅山小隐,与远山夫人倡和其间。康熙九年(一六七○)卒于家。有《石园全集》。其词与远山合刻为《随草诗馀》,单行为《文江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1687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夔献,环村。诸生。康熙六、七年间创立讲经会,万斯大、万斯同兄弟等均曾参与。十九年,以贡生入京廷试,未中。后卒于京寓。
维基
徐乾学(1631年—1694年),字原一,号健庵,江南昆山县人,清初政治人物、学者,官至刑部尚书。是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八岁能文,得舅父顾炎武的传授。与胡渭、顾祖禹、万斯同、阎若璩、黄仪、朱彝尊、姜宸英、黄虞稷、顾湄等有往来。顺治七年(1650年)与吴伟业、尤侗、朱彝尊、宋德宜等在嘉兴南湖组织十郡大社。康熙九年(1670年),举进士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内弘文院编修。康熙十一年(1672年),与蔡启观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因副榜遗漏汉军卷未取,遭给事中杨雍建弹劾。康熙十四年(1675年),捐复原官,升为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奉命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及《明史》。康熙二十五年,任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
维基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肃,号立斋,江南昆山县人。清初学者、政治人物,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徐乾学之弟。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总裁,荐万斯同入史局。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康熙称赞他:“徐元文为祭酒,规条严肃,满洲子弟不率教者,辄加挞责,人人敬畏。后人不能及也。”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隔年,清廷为建立界碑,用汉、满、蒙、拉丁、俄五种文字将条约刻于碑上。刻碑汉文由徐元文根据《实录本》润饰写定,前有徐元文所写序言。《清朝通志》、《清朝经世文篇》、《中俄约章会要》所载即为徐元文汉文本,一共有六条。徐元文与其兄徐乾学、徐秉义都是进士出身,号称“昆山三徐”。顾炎武曾勖勉徐元文:“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
朱中楣,字远山,庐陵人。明宗室议汶女,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有《石园随草》。
闺秀百家词选·镜阁新声
朱中楣,原名懿则,字远山,吉水人。前明宗室议汶女,兵部尚书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著有《石园五集》,钱牧斋宗伯为序。熊雪堂少宰称其诗馀“秾纤倩丽,不减易安。”陈伯玑李云“田遴选《国雅》,海内闺秀仅得二人,惟夫人与黄皆令而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维基
王鸿绪(1645年—1723年),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江南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清朝史学家,康熙帝亲信。康熙十二年(1673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四年(1675年)主持顺天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升赞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转侍读,任《明史》总裁官,撰写列传。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充会试总裁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服父丧期满返京,遭左都御史郭琇弹劾其与高士奇“互相勾结,表里为奸,植党营私,招权纳贿,蒙蔽视听,扰乱朝政”,又收受嘉定知县贿赂银五百两。康熙令其休致回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的推荐,康熙帝以《明史》「自开局纂修以来,岁久未告竣,事预期速,蒇宜专责成」,责成王鸿绪开始编修《明史》。康熙四十一年,《明史》列传刚脱稿,尚未订正,万斯同即逝于王鸿绪寓所,《明史》的编纂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参与纂修《佩文韵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王鸿绪被免职,以原官解任回籍,他私下带走史稿,经五年的删改润笔,于康熙五十二年史稿撰笔初成,次年进呈。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王鸿绪进呈明史稿310卷,体例均备,七月十八日内阁将之交明史馆收藏。不久王鸿绪将明史稿刻为己作,此即《横云山人明史稿》,不具万斯同之名。同年八月十五日,王鸿绪即卒于张堰镇家。明史的第二次修稿至此终点。王鸿绪工书法,“奄有魏晋以来诸家之长,挥毫落纸,人争藏弆”。兼通医学,有医著《王鸿绪外科》。著有《横云山人集》27卷。《清史稿》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亮工,一字絅庵。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夙负文誉,王鸿绪、万斯同修《明史》,聘为助手。后以投诗年羹尧事夺职,逐回原籍。世宗并赐榜书“名教罪人”四字,命悬于中堂。有《崇雅堂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字葭白,一字柏岩,号茁村。雍正诸生,荐博学鸿词,不就。筑万石园,积十余年殚思而成。工诗文。有《濡雪堂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山学,号南皋。黄宗羲、万斯同弟子。好施与,故人有早年得其资助,晚而显达者,视之为路人,汝登亦不以为意。后以贫死。有《證人讲义》、《续證人讲录》、《竹湖日知录》、《二山老人集》。
使黔草·杨季鸾序
甲辰九月,余秋闱报罢,将回永州。邓湘皋丈走谓余曰:「鼎州山水清旷,君所旧游。余适讲授朗江,不可不穷其胜。且鼎为滇黔门户,往来之所必经。今岁何子贞编修典黔试,度此时必归,归必访余,而君与子贞投分甚至,曷往游?山水友朋之乐,将于是乎在。」余固系念子贞,闻言念愈切。
其时旋永舟已具,遂改南而北,挂帆数日至鼎州。至则书院诸生相与扶掖行李,埽东斋为下榻。湘丈盖后至。未几而邹叔绩来,流连数日,然迟子贞久不至。叔绩有事它往,余亦兴尽思归。湘丈谓余,此间某山某寺,不可不游。即日趣命驾,意盖欲迟余行。俄而庆太守遣人诣院报子贞至。湘丈大喜。既而子贞来,话旧后出示《使黔草》,且属题记。余与湘丈皆有诗,会黄海华司马移樽至院,杨性农、胡荪石并在座。与子贞同出使为万藕舲学士,学士忘分逮交,谭宴竟日。山水友朋之乐,其信然欤!《使黔草》别无副本,余与湘丈读未竟,悤悤遂别。后闻有刻本,子贞曾邮以见寄,为它人所得,秘不与,今始得而卒读之。
余观其报称之心,一《皇华》之咨诹也。得人之盛,一《旱麓》之榛楛也。《陟屺》兴嗟,《脊令》致叹,于怀母忆弟之篇见之。友朋燕会,酬唱往来,见《伐木》《鱼丽》之情焉。思深哉!其有《三百篇》之遗意乎?夫诗以道性情,无性情即无诗,不待言也。事父事君,兴观群怨,一寓之于诗,非学而能然乎?故惟专于诗,始可与言诗,抑惟不独专于诗,乃可与言诗也。专于诗,斯有得于诗之内矣,不独专于诗,斯有馀于诗之外矣。要皆性情为之也,学问为之也,是则子贞之诗,一子贞之性情学问而已。真气充溢而精华外著,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必一一举似古人,寻条而失干,岂知子贞者哉?
顾自与子贞朗江一别后,凡七载,今春旋里,始相晤于永州。余适主讲濂溪书院,为余留十日,遍览泉陵诸胜。继相晤于道州,余又为子贞留数日,晨夕坐东洲草堂,望九疑山色于烟岚杳霭中。后相晤于潭州,为日最久。子贞寓李季眉待石园,园内竹木萧森,奇石群峙,而余寓竹林精舍,亦翛然有尘外致。往还过从,殆无虚日,山水友朋之乐,盖未有如此会者。而重阳后,邵中来信,湘丈竟不起,子贞复将北行。因今日之会,溯曩日之游,低徊鼎水,如在目前。存亡离合,人事变迁,又不禁感慨系之矣。
余取子贞诗,加以墨围,归示书院诸生,中有见怀之作,依韵奉和,因叙吾两人䡮迹如此。至于性情学问,充扩无穷,又乌可不共勉哉?咸丰辛亥十月朔,紫卿杨季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