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陈永命清初 ? — 1662
维基
陈永命(?
—1662年),清初政治人物,镶蓝旗汉军人
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检讨
升任湖州知府,与李廷枢友善。
陈永命康熙元年(1662年)庄廷鑨私刻明史案罢官,至山东台儿庄,知死罪难逃,自缢于旅馆。
棺材被运回杭州,开棺磔尸。
其弟江宁县知县陈永赖,也同时被斩。
郑经南明至清初 1643 — 16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1681 【介绍】: 福建南安人一名锦字玄之小字锦舍
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子。
康熙元年郡王位,以陈永为辅佐,冯锡范为侍卫,经营台湾,发展经济,屡拒清朝招抚
十三年耿精忠反清,乃乘机率师入福建,克泉、、惠、汀诸州。
十九年败回台湾次年病死。
全台诗
郑经(1642~1681)讳锦字式天号贤之又号元之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永历十六年 (1662)继任为反清复明的新领导者,大幅改变郑成功时代的政制与旧臣。
原先仍驻守在思明(今厦门),因为屡屡遇挫,遂于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率众东渡。
东都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大小政事皆委于陈永华处理。
1666年陈永华之请,在承天府筹建圣庙(今台南孔庙),普设学校,文物之盛,极于一时。
清廷曾多次派使者来劝降,都遭郑经拒绝。
永历二十八年(康熙十三年‧1674)郑经联合三藩反攻,跨海之初,屡获胜绩,后来遭清军逐一击退,闽粤八郡乃至思明、金门两岛都失守,于是在永历三十四年(康熙十九年‧1680)撤返东宁
从此,心灰意冷,不理朝事,在洲仔尾造园庭(今开元寺),饮酒赋诗,围棋射猎,纵情为长夜之欢,政事悉委交其子郑克臧。
永历三十五年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二十八日病逝于承天府
  郑经颇擅长于诗,近人彭国栋评云:「语有思致,非仅存六朝形骸者。
闻其嗣位后,颇事吟咏,而集中所收仅如此,知其遗落尚多也。
」过去谈郑经诗多以「玄览堂丛书」《延平二王遗集》中署名为「元之」的十二首诗为主。
朱鸿林于1994年发表〈郑经的诗集和诗歌〉〖编者按:此文刊在《明史研究》第四集,黄山书社,1994年
〗介绍了新发现的原始资料《东壁楼集》,并据序文内容及所盖的篆印證明此乃郑经永历二十八年西征初捷时在泉州的首刻本。
此刻本原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今台湾国家图书馆汉学中心,以及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均有影本。
以下先呈现泉州刻本之《东壁楼集》诗作四百馀首,而后呈现《延平二王集》所收郑经在台诗作。
(施懿琳、杨永智合撰)
陈梦球清 1664 — 1700
维基
陈梦球(1664年—1700年)字二受号游龙,为明郑陈永华的次子。
籍贯福建龙溪石美(今龙海市角美镇石美村),隶汉军正白旗台湾府台湾县(今台湾台南市)人。
明郑东宁总制陈永华次子,明郑灭亡后,随郑克塽燕京,入籍汉军正白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进士二甲第三十一名,康熙帝曾经亲自召见,称其为「忠义陈永华之子」,曾任翰林院编修奉令督学山西,卒于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