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严遂成清 169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 【介绍】: 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
雍正二年进士
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
官至云南嵩明知州
历游豫、楚、滇、黔。
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
有《海珊诗钞》。
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人
雍正甲辰进士,授知县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历官嵩明知州
有《明史杂咏》、《海珊诗》。
海珊诗钞·序
壬戌岁余视学山左,时海珊阜城,与余曾同应徵书,邮亭道故,一昔别去,阅十有二年。
来吏于滇,蹇伤迟暮,顾益豪于诗,阅《明史杂咏》,知其用世有所未尽,特于诗发之。
又手一编以进,则豫、楚、黔游草,余赞之曰:「知人论世,其言有物。
于诗为史,于治为谱。
信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曩余由滇入觐,得《北上口占》百首,考地理之讹,补古事之阙,雅亦非空言无补。
今万里外合海珊若符契,可谓不孤,无俟淯井监弓衣定织梅尧臣《春雪》也,因劝梓之,为弁其端。
乾隆甲戌中元,年眷弟盐城徐铎拜撰。
海珊诗钞·自序
余少为诗,以偏宕相尚,罔识律令。
吾乡姚薏田同年厉樊榭方负能诗声,雅与余善,而于诗未之许也。
甲寅被荐,居内忧,弗逮赴朝考,顾虚声一时藉甚,思有以禳之。
辛酉夏,量移阜昌,吾师穆堂先生典试江南,止邮亭,余谒见迎,谓曰:「吏亦不易为,知生百无暇,独诗可分余一席,慎毋废。
」余憬然汗下,嗣后收视返听,知功夫有在于诗之外者。
厚其所积,穷其所变,别搆户牖,不屑苟同昔人,迄于今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然我才亦既竭矣。
《后梅花诗》传诵京师,《明史杂咏》人以诗史目之,今裒集十一卷,又补遗二卷,都从零佚中以次改窜,无复前后年地可问。
大参徐南冈先生阅竟,评曰:「君诗必有所为始作,无一字无来历,笔头勾得数十斤起。
」楚中余同麓尝从夏环川太史游,叹为知言,辱参之于竹垞阮亭二家之间,相劝付梓,惜乎樊榭薏田蚤下世,无缘重定吾文,此足贻千古知己之憾也。
丁丑试灯日于役宜良,夜宿万寿山僧舍,遂成自记。
明史杂咏
国朝严遂成撰。
遂成字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官云南知州
咏史之作,起于班固,承其流者,唐胡曾周昙皆用近体,明李东阳则用乐府体,遂成此编,赋明一代之事,古体、近体相间,故名曰《杂咏》。
严震直一首,力辨史彬《致身录》之诬,虽子孙之词,实则公论。
至于刘三吾一首,谓太祖欲立燕王,为三吾所沮,酿靖难之祸,不为无见,至「周公成本一家,事犹贤于王莽篡」句,则谬矣。
姚广孝二首,盛推其功,比以萧何李泌,且有「特地开科长取士,不知漏落多人」句。
王越王骥王琼三首,谓三人之交结宦侍,乃借其阴助以济国事,非为身家之计,比之郭子仪之俯仰鱼朝恩,持论皆有意抑扬,故翻定案。
李梦阳一首,词多诋斥,并有附记曰「北地虽非西涯门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体中选,其馀诸子,多有亲承指授者,皆夺于北地之焰,改辕背之,犹之北地背之也」云云。
夫文章公器,各自成家,原非为植党报恩之地,况梦阳东阳本风马牛不相及,而忽坐以背东阳之罪,尤未免深文锻鍊,踵明末门户之旧论矣。
明史杂咏·序
古者史与诗异体而同用。
周世《尚书》,所记不过数十篇,上自文武,下迄春秋之中世,凡王朝得失,列国盛衰,与夫贤士大夫悯俗忧时,草野中士女讴吟言志,其事则具备于诗。
迨《黍离》降而雅亡,《閟宫》立而颂亡,《株林》赋而风亦亡,诗亡矣!
诗亡而史亦亡,春秋之所为作。
然则诗未亡以前,诗即史也。
春秋既作以后,史亦即诗也。
自汉氏以来,诗人递起,《文选》所录咏史、咏古、拟古诸篇,何尝不即史为诗?
特其以诗为史,可泣可歌,深得三百篇之意,独推工部
又如乐府古题,初皆寔有其事而言其情,后人拟者,亦必稍仿其意,又岂非以史为诗者耶?
工部不拟古题而能成乐府,此其所以为诗史也。
曩者词科之役,吾浙荐举,先得十人,皆史才,而海珊先生为举首,海内翕然推之。
及临轩召试,而先生顾以艰归里,海内莫不叹其之奇而不获为史也。
先生澹然不以介意,频宰剧邑,用儒术饰吏治政事,暇即读书著述以自娱。
岁丁卯,余服阙补官,先生遥寄一编,则咏明史古今体也,先生既不获为史,因以其史之具尽发于诗。
余读之,欲歌欲泣,其诗即其史也,高者欲攀工部,次亦平视记室诸公,较西涯新乐府何多让焉?
先生以余尝校《明史》,索余序,余不得辞,为书古人诗史同用之义以复之。
时乾隆十二年孟秋,年弟天台齐召南拜撰。
维基
严遂成(1694年—?
),字崧瞻号海珊乌程(现浙江湖州)人。
严遂成康熙年间举人,后于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
后任雄州知州
著有《明史杂咏》、《海珊诗钞》等书,《三垂冈》等诗。
他与厉鹗钱载王又曾吴锡麒并称“浙西六家”。
王昙清 1760 — 1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1817 【介绍】: 浙江秀水人又名良士字仲瞿号蠡舟,昭明阁外史
乾隆五十九年举人
工画,好游侠,兼通兵家言,善骑射
少以任侠破家。
座主吴省钦荐其知兵,谓能作掌中雷。
吴被斥,亦因此为士大夫所不齿。
诗文奇肆,纵横万里。
有《烟霞万古楼集》。
王昙一名良士字仲瞿号蠡舟秀水人
乾隆甲寅举人
有《烟霞万古楼集》。
烟霞万古楼诗集·自序
《太玄》之草成,而刘歆覆酱瓿;《三都》之赋出,而士衡欲盖酒瓮。
同是时也,桓谭以为绝伦,张华为之纸贵。
岂文无定体,嗜痂者有异癖,嬖眇者多一目欤?
李百药曰:『文章者,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张融自序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
』又曰:『文岂有常体,丈夫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裴子野论文曰:『人皆成于手,吾独成于心。
北齐祖莹亦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哉?
』读刘协之《雕龙》,不如通挚虞之《流别》;读钟嵘之《诗品》,不如追韩婴之传说。
见其委海若天吴,见其原岷觞积石。
统四千年之文为一文观,合四千年之诗为一诗释,而古今诗与文之正变,洞然胸中矣。
法律一新,如曹参萧何之文;旌旗一变,如光弼子仪之军。
非谓师涓奏乐,必造新声;徐摛作文,不拘旧体也。
或曰延年隘薄,灵运空疏,为之奈何?
曰:『此不尽读天下之书与诗文,而漫然操觚之谓也。
汉郭宪王嘉全搆虚辞,孟坚所以致讥,张华为之绝倒,《抱朴子》所谓『怀空抱虚,有似蜀人葫芦』之喻乎?
南史氏曰:『文章容易逋峭难。
』又曰:『文章不妩媚,正如疥骆驼。
』今世之勉力宏词者,班马奇字,白孔陈羹;林类苑,叠韵双声。
骤焉而苏绰《大诰》,忽然而王莽金縢。
著《渊通》以拟《道德》,仿《太玄》而作《测灵》。
以艰深文其浅陋,以奇险幸其功名。
扬雄以为哓哓之学,绣其鞶帨而目之为翰林主人者,非也。
亦有好事焉者,铸贾岛而拜,像东坡而祀。
蜜膏饮杜少陵之灰,遍体刺白香山之字。
老兵之貌中郎优孟之学期思
高冠大屐而自居某一家之诗与文者,悖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袁先生曰:『重而能行,乘万斛舟;重而不行,猴骑土牛
』水浮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不然,而任昉沈约结其集,魏收邢邵为之偷,斯文之末流也。
鼻马颊牛之论,中军听之而生争;捣齑啖杵之谈,洗马思之而成病。
则又斯文之魔业、翰墨之魇境。
至若宏通硕彦、经师大儒,郑玄之文,人不取,温公之笔,四六不能。
此不可以辞章律之者,其经济大也。
乐旨潘词,广谈虞笔,三千年以下兼而有之者,繄难哉?
予髫幼成文,中年万里,史烂于胸中,云山乱于脚底,自以为才学识皆当有也。
乃志功名,急经济。
台官之祸,纂述之成书者,史之论辨者,乐府之未谐宫商,金石之未付雕镌者,吴中郡县官持抱以去,而挚仲治半生之文书荡然矣。
并非关通丁谓之书,而概与一烧;亦不借重洪乔之寄,而投之江底。
此砥柱之沉灾,荣宫之火洗。
当时也,郭子横之救火,任文公之逃水,暇计及著与撰之存焉否耶?
幸而王阳僰道,险路求生;韩愈华山,危途获济。
或藏之殷浩手巾,或寄之王恭如意。
主人《庄子》,仅留《渔父》残篇;中书孝经》,惟剩王混摘句。
抑不啻嵩山蝌斗之文,显节陵中之蠹也已。
窃惟彦章死豹,名以皮留;楚国神龟,生以骨贵。
而乃陆澄著述,力已倦于年;任昉属辞,才将尽于晚岁。
五行志少,尚可暗抄;三箧书亡,多难默背。
忆当日十吏环书,五题岔集。
门庭藩溷,尽是赋才;户牖门墙,无非刀笔。
沉虑而王充为之气衰,苦思而桓谭为之感疾。
杨汝士兰亭』『金谷』,元白无诗;闻孟浩然『疏雨』『微云』,中书罢唱。
议《礼经》则白虎堂中,讲《论语》则金华殿上,其壮也!
谷子云之笔,而空有乐令之口;无扬子云之才,而徒有光庭之手。
开顷刻之花,造逡巡之酒。
斯文之道,有《急就章》乎?
苏明允之诗,祇有廿篇;杜子美之赋,不过十首。
片羽苟重其吉光,千金可享其敝帚。
仆今年四十五岁矣,前不遇古,后不遇今。
死不见岘首沈碑堕泪;生不见阿难结集,活佛伤心。
李旭曰:『文章之事,不足传于后世。
萧恭亦曰:『千秋而后,亦复谁能传此?
』呜乎!
未为伧父,已笑衙官;才读《离骚》,便称名士。
刘季绪才非一世,偏能诽毁文章;徐孝穆一代传人,未尝讥诃作者。
留达生廿四首丈人之集,娱我馀年;传枚皋数十篇必不可读之文,自伤娸诋。
哀我文者,亦庶几韪我言而恕我狂也。
烟霞万古楼诗集·孙原湘序
天之生才不数,生奇才尤不数。
积日星河岳之气,百年而一生。
生矣,或遇或不遇,天似不能无厚薄于其间。
要其得于天者既厚,必使之有以尽其才;而其所以尽其才者,不系乎遇不遇也。
贾生之通达国体,亲承宣室之问,而不能不困于长沙;以杜季雅之淹博壮烈,封奏论都之书,而一为郡文学掾,廿年不窥京师
又况于偃蹇扼塞,十试不成进士仲瞿乎?
嗟乎!
仲瞿其才辩,其学博,其文章可以凌驾百代,牢笼万物。
以文武胆志为略,以措置一世为务。
方其羸然弱冠之年,于兵、农、礼、乐、天官、河渠,旁及百家艺术之书,靡不讲明切究。
广庭杂坐,抵掌而起,听者侧耳屏息,莫敢发难。
虽未见于设施,而其囊括古今,为有体有用之学,固已粲然矣。
既连不得志于有司,挟其策奔走公卿间,未尝不倒屣改席,延致上座。
君画灰借箸,指陈事宜,当事抠衣奉手,奉教惟谨。
然卒未有能用其言者,而君已垂垂老矣。
嘉庆辛酉壬戌之际,名流宿学云集京师法梧门祭酒主盟坛坫,论定君之诗,与大兴舒铁云位及余为三家,作《三君咏》,传播其事。
君夷然不以为意也。
乙丑假旋后,息影江干,不复踏长安土。
君与铁云连辔入都,再试再黜。
铁云侘傺以死,君流荡江淮之间,益不自得。
然气益敛,文益奇,裒集所为诗文如干卷,自以铁云而外知君者莫余若,属为之序。
噫!
仲瞿乃今为辞人矣。
仲瞿之才之学,俾得倾筐倒庋,尽出生平蕴蓄,润泽海内,必有奇迹卓荦异于俗吏之所为者。
屑屑于饰竿牍、絺鞶帨,争工拙刀锥之末,岂其志哉?
岂其志哉!
君自言今云台山,山中多古木,皆数千年物。
其材伟然巨丽,而自晦于穷厓绝壑、人迹罕到之境,殆天之有意置之者,不如是不能轮囷离奇至此。
仲瞿此言,其殆自谓耶?
观于贾生虽放废,而《治安》一疏彪炳千古;杜季雅既得从事击羌,旋战殁于射姑。
信乎天之待其人,不系乎遇不遇也。
仲瞿之文者,亦可无论其遇已。
若其文之瑰伟瑰丽,忽庄忽骚,若正论,若游戏,由其才大气盛,喷薄而出。
仲瞿之学,固不尽于此,而人亦不当以此尽仲瞿也。
烟霞万古楼诗集·陈文述序
秀水王君仲瞿,奇才也。
奇于文,亦奇于诗。
言论风采,出以游戏,雄辨博奥,所至倾其座人,类谈天、雕龙所为,非狂傲也,而世人咸以狂傲目之。
夫狂傲,文人之大病也。
君未尝狂傲,人目以狂傲,一倡百和,而狂傲之名遂不能自解于世。
则露才扬己之所致也。
又为座主吴公假其名,形诸奏牍,得以微罪罢官归里,而君之名遂为世人所口实。
屡试南宫,摈于有司,卒潦倒不得志以死。
则露才扬己、人因目为狂傲之所致也,则有才而不自晦其才之所致也。
君生平著录甚富,大半零落。
骈体文数十篇,钱君梅溪蒐葺付梓,寄余吴门书局;诗稿十馀卷,君病中付余子裴之,为敬礼定文之托。
裴之没于汉上,稿存余子妇汪端所。
诗学甚深,尝选定明三十家诗,远出牧斋、竹垞归愚诸选本上。
又重刊裴之《澄怀堂遗诗》,于余诗亦多所删订规正。
其所为《自然好学斋诗》十卷,老辈皆推重之。
又尝为余戚邵梦馀大令刻《镜西阁遗诗》。
仲瞿井叔两集,恒置案头,呼之曰『老王先生』、『小王先生』。
以两人诗集皆裴之生平未竟之志,各为选定。
病中请于余,期他日必付梓以完裴之人世文字之债,余诺之。
逾数日卒,余为作传,所谓孝慧宜人也。
端中年以后,奉道诚笃。
知前生与裴之同自玉清来,今仍归玉清也。
井叔名嘉禄长洲人
诗人铁夫先生子也,为吴门七子翘楚,年未三十而卒。
诗极明秀,为选存四卷。
今年余至繁昌,乃先为刻仲瞿诗而志其颠末如此。
道光庚子中秋钱塘陈文述书于春谷官舍。
烟霞万古楼诗集·张鸣珂序
咸丰纪元之秋,予卧疴三月,病榻无俚,向婿严少春茂才处借《烟霞万古楼未刻诗》十馀卷读之,药炉茗碗之旁,随手钞成一册,时时讽咏。
后家春水徵君贻予云伯刻本,仅二卷,与手钞者互有同异。
乃复从严氏借钞,略次先后,分为六卷,名曰诗录,不敢居选例也。
始于丙辰冬日,断手于戊午夏仲
时以养疴,乃得蒇事。
卢德水著《杜诗胥钞》,役竣祭告,诗曰:『十年曾有约,三岁始能成。
』予于此编亦云。
《文集》六卷已刻,板藏金鐀钱氏,二梅褚君曾以印本见惠。
至先生生平行事,具详于自制《虎丘山窀室志》中,兹不复赘。
嘉兴后学张鸣珂
烟霞万古楼诗集·张鸣珂题识
余既录刊《烟霞万古楼时文》,风行远近,索者纷然。
秀水范君雯茁见之,乃出旧藏诗稿一册寄余,楮墨霉烂,首尾断缺。
审其字迹,碻系仲瞿先生手笔。
其纪年为乾隆戊申己酉庚戌之作。
先生尚未举孝廉,而近游江左于越间也。
内有《石帆楼》一诗,似乎碧城仙馆刻本亦有之,馀皆不甚经见。
细斠一过,时序稍有紊乱,不敢更正,仍依原书录出,亟付手民,以广其传。
题曰『残稿』,纪实也。
光绪二十有六年庚子春二月十日嘉兴张鸣珂识于鄱阳湖
烟霞万古楼诗集·徐渭仁跋
往岁叟刻《烟霞万古楼骈体文》于杭州,颐道居士选刻其诗于繁昌,闻诗版已散佚,因重写刻之。
又从《瓶水斋集》及居士集中所附刻者,铁云《鸦藤山馆诗话》中采入者,都为一卷。
仲瞿出处详于自制《虎丘山穸室志》,亦录出附之。
咸丰元年二月上海徐渭仁
烟霞万古楼诗集·徐銮跋
仲瞿先生未刻藁。
余得之张君蓣衫,蓣衫得之北门严氏。
严故仲瞿戚也。
诗才气浩瀚,洵足压倒一世豪杰。
余尝论仲瞿诗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然泥沙俱下。
读集中《定光佛歌》等作,当不诬也。
同治三年甲子春正王月嘉兴徐銮读毕识
烟霞万古楼诗集·陆祖谷跋
烟霞万古楼诗,旧有碧城仙馆刻本。
其佚者,张公束先生又尝蒐刻一卷,题曰《烟霞万古楼诗残藁》。
今碧城本已不多见,张刻之板片亦不知流转何所。
今年夏,吾友余楫江孝廉贻书来,言烟霞万古楼未刻诗尚有一卷在东栅徐氏,亟以一金购来。
藁才十纸,而楷字精好。
卷末有徐金坡先生手识语,知为北门严氏原钞本。
严本故家,瞿老之戚,其子弟犹能道瞿老轶事甚详。
吾友孟君紫昉藏有瞿老《黼黻图回文诗》一巨册,云亦出自严氏。
图字精密,未能校录,以来心常忆之。
今得是,先命工裱装,题曰《烟霞万古楼诗佚稿》,庋诸馆中。
予更录副本私藏之。
瞿老佚著未出世者甚多,汇集刻之,姑俟他日。
己未夏五月嘉兴陆祖谷识于图书馆斋(录入:顾青翎)
孙维祺
人物简介
孙维祺字起山庐江人康熙辛未进士,官河间涞水知县
维基
孙维祺(生卒年不详),字以介号起山庐江城关人。
少聪颖,九岁能作文,其学自六经三传、庄子屈原司马迁班固而下,莫不渔猎精华,以发抒其文藻,每落笔洒洒数千言,风驰电掣,不可捉搦而卒,未尝轶于理法。
康熙庚午(1690年)举人辛未(1691年)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知县、由涞水解组归,优游山林,惟以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其诗文、传说县内流传更多。
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飞跃真言》等。
黄承吉清 1771 — 18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1—1842 【介绍】: 江苏江都人字谦牧号春谷
嘉庆十年进士
岑溪知县
治经学宗汉儒,兼通历算,能辨中西异同。
工诗古文。
论史每独具只眼,尝以司马迁孟子尊圣明道之第一人,而为班固所诬。
有《梦陔堂集》。
黄承吉字谦牧号春谷江都人
嘉庆乙丑进士,官兴安知县
有《梦陔堂诗集》。
陶梁清 1772 — 18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宁术号凫乡
诸生
善填词。
有《红豆树馆词》。
陶梁字宁求号凫乡长洲人
嘉庆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
有《红豆树馆诗稿》。
词学图录
陶梁(1772-1857) 字凫芗,一作凫乡或凫香
长洲人
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
编修
官至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以病乞归,士论多归之。
诗不多作,白而不浅。
尤擅倚声。
编有《国朝畿辅诗传》、《词综补遗》。
有《红豆树馆集》,词在集中。
红豆树馆词·王昶序
红豆出南海,载南州异物记,益部方物略诸书。
种,有树种,初见于王摩诘诗,其实圆而红,然不能移植他处,故江浙间绝少。
近时惟吴门惠学士半农家有之,以名其斋,而他处无闻焉。
陶子凫乡居娄齐之间,家亦有此树。
结实累累下垂,殊可爱玩,憩其下者,每流连往复,若不能去。
盖红豆一名相思子,思发乎情,止乎礼义,乃不堕纤巧浮靡之习,得为风骚之苗裔。
凫乡雅歌,通诗古文,性情风格似魏晋间人。
而尤以词擅名于时,所作前以石帚、玉田、碧山、蜕岩诸公为师,近则以竹垞樊榭为规范。
其幽洁妍靓,如水仙之数萼、冰之半树,用寄其清新婉约之思,信可为南宋以来词家之别子矣。
凫乡博雅嗜古,从余游。
余缉续词综,得其搜采之功居多。
余少时于倚声一事颇曾致力,今衰老,久辍不作,而凫乡年力初壮,进而不已,行以著作擅长艺苑,集词学之大成。
读红豆词者,其以此为骥之一毛、豹之一斑可也。
昭阳大渊献寎月望日,青浦八十老人王昶序。
红豆树馆词·吴锡麒序
驻枫烟而听雁,舣葭水而寻渔。
短彴遥通,高楼近接,琴横春荐,杂花乱飞,酒在秋山,缺月相候,此其境与词宜。
金迷纸醉之娱,管语丝哇之奏。
浦遗余佩,钗挂臣冠。
满地蘼芜,夕阳如画,隔堤杨柳,红窗有人,此其情与词宜。
若陶子凫乡者,家住中吴,烟波绕户,船来虎阜,罗绮生风。
狎浪而订鸥盟,折花而招燕梦。
东风白苧,最怜寒食之天,细雨黄梅,重认横塘之路。
窟真容懒,语不嫌痴。
芊绵而绿意生,宛转而红腔应。
论其技则肱经三折,绎其思则肠转九回。
情之引人,兴不能已,固如斯也。
况复湖寻高士,庙访水仙,踵花鸟之前缘,蹑烟霞之古径。
南渡之江山宛在,西泠之依然。
于是击钵于青豆之房,调弦于黄篾之舫。
浅斟未已,逸调先铿。
响落凉苔,声催落叶。
流水均其采采,白雪振其霏霏。
唱如小海而尤豪,人比中仙而更胜。
又孰不思同旅语,并写灵襟。
盖其居也如此,其游也如彼。
以佳丽之地,作其謻台,以灵秀之区,为之骑驿。
单衫小扇,则街子无猜,短笠大瓢,则芦人亦熟。
和徵招而去,歌哨遍而来。
石门文字禅,为东泽绮语债。
此红豆树馆词一编所以清而能婉,丽而不佻,得大雅之遗音,传南宋之正轨也乎。
仆久违衡泌,屡溷风尘。
乞食叩门,马如蛙钝,息交闭户,车类鸡栖。
即欲裁寄小词,量填短拍。
而故山有阻,旧雨不来,远趣莫招,孤吟易辍。
兹幸遂循陔之愿,申伐木之欢。
桂隐南湖,伫渔歌于西塞。
馀情有触,结习未忘。
则蚕抽未尽之丝,蝉曳将残之响,得是编而振发之,不啻迷津而逢宝筏,失路而得导师,其助予为不少也。
嘉庆壬戌秋八月钱唐吴锡麒撰。
红豆树馆词·李云章序
时物变态,山川殊状,人少壮老异形,目寓焉而不能留者,唯文词可以留之。
昔人零篇断简偶传于世,虽数百年后、数千里外,观者辄如置身其中,与之周旋,而不胜流连嘅慕之致,以为笔墨之可以移我情矣。
况在作者非深于情,而能若是哉。
仆读红豆词而叹凫乡先生之情之至也。
夫士方贫贱,恒郁郁无以自乐,一旦得志,律法填其膺,声色炫其外,酬应汩其神明。
与之语平夙之交游、登览之胜迹,忽若梦寐,不复省忆者,往往有焉。
君起寒素,结交老苍,驰骤坛坫,为江南诸生
及入翰林,出任郡守监司,为畿辅贤大夫而意趣无少异。
俸馀则聚书画,政暇则延纳才士。
每与座上客谈向时江湖之乐,徵文献,举佚事,津津然不以为疲。
至亲故离合之感,俯仰陈迹,则凄然黯然莫能自已,盖居恒未尝一日而忘旧也。
于是聚其旧时所著,加以近今之作,合为一编。
大而父子兄弟夫妇之伦,君臣之遇合,师友之渊源,礼典政绩之敷贲,暨乎岩居川观、嬉春访秋,一觞一咏,罔不抒写性情,而芳菲恻怛之怀、绵邈庯峭之笔,白石白云合为一家。
使读者展卷神往,如成连之琴、桓子野之歌,自不禁其情之与俱深也。
仆与君甲子订交于人海中,兄事弟畜,意气相得。
别而复聚,则升湛悬隔。
主客追陪,申之以婚姻,又十馀年于兹,而交情日益笃。
以君待仆之情,知君用情之厚。
词虽小技,而激发于孝友忠信之大节,无非至性所流,岂直词翰之工而已哉。
道光癸巳孟夏,大兴李云章谨序。
红豆树馆词·吴长卿序
将使敦古欢于尘壒之表,延峻赏于冲漠之区。
握月担风,徐仆射聊资谈助,模山范水,宗处士惟事卧游。
虽复寓意丹青,希踪元素,而高风已邈,仅传之真,穆行无徵,虚忆萍蓬之迹。
讵知苦,旧境频迁,玦判璋分,新愁易积。
鸿印泥而莫定,驹过隙而难留。
设非追感抚尘,兴怀坠雨。
状唾月推烟之景,写牵云曳雪之情,几几乎迷五散于棋枰,索一吷于剑首矣。
凫乡观察系传栗里,家住苏台
绚火凤之九苞,标石麟之独角。
彩笔则平分李峤,艳锦则早夺江淹
义苑共羡其奇侅,艺海足资其荡涤。
方其蜚英横塾,撷秀回泉。
陈庚子之遗经,辩己亥之误字。
秋澄玉宇,桂子飘来,路接金台,槐花踏遍。
用是息尘鞅于梵刹,洽幽贽于礼堂。
已而放棹潞河,停骖苑。
南陔则艺兰发咏,西堂则梦草裁诗。
洵足庆焦氏之福兄,颂鲁侯之寿母。
无何云回鸾驭,风急鸰原。
菤葹心拔而弥伤,箖箊泪清而欲槁。
洎乎芝芙圆梦,鹣𪃸齐心。
玉作田腴,金将屋贮。
曹大家史编旧稿,浅印脂痕,卫夫人笔阵新图,浓留墨沈。
著姓交推于徐淑,深情尤甚于高柔
此又茑萝莫喻其缠绵,蘅芷自成其馨逸已。
是时述庵少寇方筑平津之馆,辟涑水之园。
万壑涛声,曾陪讲席,九峰黛影,重访渔庄
觅旧伴于短李迂辛,赏奇文于大邢小魏。
刘孝标五十纸之课,搜李承休三万轴之储。
靡不雪纂露钞,劬于淬掌,琼纲玉格,朗若列眉。
重以谷人司成鸥鹭寻盟,岑苔合契。
谢混改席之敬,修袁逢分坐之仪。
往往携屐探幽,支筇选胜。
偶拈逸调,同谱新声。
题花而香拂酒卮,伫月而凉侵琴荐。
宜乎张温无辈,推重于元晏弁言也。
至若瓜步潮生,蒜山月落。
秣陵桃叶之渡,认芜城皂荚之桥。
虎阜秋深,未消剑气,马塍春老,欲葬花魂。
缄情则转绿回黄,选恨则等莺期蝶。
又若千丝系缆,六柱移船。
借蓝尾而飞觞,眼才一瞥,就红牙而按曲,肠已九回。
虬漏沉沉,二分明月,蚖膏滟滟,四照琪花
亦复逞咀之妍词,抒擘石研丹之幽怨。
禺山耀彩,五色相宣,若木舒华,千寻直上。
观察握画日之笔,步登云之梯。
玳筵乍启于樱厨,琳简近承夫蓬观。
于是鸾坡儤直,螭陛趋班。
纂有唐一代之钜文,传名山千古之绝学。
美矣茂矣。
长卿朅来东阁,得遂管窥,偶忆西泠,已成梗泛。
一邱一壑之位置,慕半村半郭之嬉游。
李公垂雅有同心,句传珂里,元次山请申后约,笑指杯湖
时道光癸巳孟夏钱塘吴长卿谨序。
红豆树馆词·王柏心跋
凫芗观察曩著红豆树馆词,梓行已久。
后复有感旧纪恩之作,都为八卷,合而刊之,授柏心使论其大略。
余考词之始兴,大抵流连风月,泛咏皋壤,感物而动,其绪无端,以凭虚为奇,以超旷灵澹为宗。
子瞻幼安辈为之,泛滥于子史,驰骋议论,其体一变。
然以发摅其壮气雄心而已,未有综贯生平,标举志行,若年经月纬,粲然可睹指者也。
兹则体沿协律,义兼纪事,排比敷陈,开昔人未辟之町畦。
其伦则君亲、昆弟、夫妇、师友,其事则遨游、羁旅、敷文纬典,其情则忻愉悲戚,其境则壮老穷达。
析之各有宗旨,合之互相首尾,又能分刌节度,穷极窈眇,有启涂拓宇之观,无宫凌羽替之疾,于此体为创见,而仍不失其正宗。
盛矣哉。
前此所未尝有也。
昔者司马子长杨子云班孟坚皆有自叙,杜子美北征、昔游等篇亦檃括出处,览者资为援据。
独填词家无之,世遂以为束于体格,无能恢廓,至有目诗馀为小道者
今读红豆树馆词,包含宏大,直举胸情,然后知此境正自无穷,人特未能穷其所至耳。
集中他美,诸公论之详矣,余以为自有倚声以来,兼众长而扩其境之所未至者,独于兹集见之。
遂举所见,识之简末。
时道光癸卯夏五监利王柏心谨跋。
维基
陶梁(1772年—1857年)字宁求凫芗号凫香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人,进士出身
官至礼部左侍郎
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庶吉士
嘉庆十四年(1809年)翰林院编修,任日讲起居注官
嘉庆十八年(1813年)顺天乡试同考官
嘉庆十九年(1814年)林清之变,天理教徒闯入紫禁城。
陶梁正在文颖馆修书,其仆骆升听闻警讯,把陶梁藏在书橱之中,只身守护,身中数刀。
次日,纷乱平定,陶梁出,将骆升救醒。
仁宗回銮,听说此事,赞骆升为「义仆」,并赐金。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陶梁直隶天津道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担任永平府知府
次年,改正定府知府
道光四年(1824年)任清河道。
道光五年(1825年)盐运使衔
道光十年(1830年)天津道
道光十二年(1832年)永平府知府、任大名府知府、护大顺广道
次年,护大名道
道光十七年(1837年)大顺广道
道光十八年(1838年)湖北荆宜施道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湖南粮储道湖北汉黄德道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甘肃按察使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
次年,任江西布政使太常寺卿
咸丰二年(1852年)内阁学士、加紫禁城骑马
咸丰三年(1853年)朝考阅卷官管理中书科事务、署吏部左侍郎
咸丰五年(1855年)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
黄金石
秀华百咏·序
盖自房中乐奏,首吟淑女之章;濮上诗成,细咏硕人之句。
美人香草,为写缠绵;秋菊春松,犹劳髣髴。
髣髴下此则台边玉映,肇艳体于徐陵;奁畔香霏,续宫词于王建
然而小家碧玉,偏夸云雨之词;大路青楼,敢撰烟花之记。
村姑写照,唐突西家;伧父题词,夸张北里。
风斯下矣,仆有感焉。
友云生,负抑塞磊落之才,兼悱恻芬芳之志。
抑扬纪传,咀嚼宫商。
固宜汁染衣,薰名香于女史;春风拂槛,叶古调于宫人
而乃值海水之群飞,磋欃枪之横扫,星闪积尸之气,池埋烧劫之灰。
虽投笔有心,一腔忠愤;而叫阍无路,五夜悲歌。
与流水而说平生,向落花而谈心事,此《秀华百咏》所为作也。
当夫上稽古史,旁及稗官,擎燕燕于掌中,叫真真于纸上。
华言风语,能教死者重生;宠柳娇花,但愿佳人再得。
哀渠窈窕,辄神往而曲致绸缪;纵有过差,亦心怜而巧为解说。
隐隐呼之而欲出,珊珊特怪其来迟。
较王母之从仙,已逾十倍;考刘向之列传,更极千秋。
绣出鸯鸯,不愧小窗班固;含来翡翠,可称院本王维矣。
论者谓贵贱无分,贞淫并列。
憔悴与姬姜杂见,勾栏偕衮冕齐登。
甚者俪莫愁于湘君,褒北鸡于谬木。
洛神以感甄人梦,南子因见圣传名。
昴宿之窃梁清,如来之妻法喜
印来粉爪,风枝露叶之书;写出丹青,牛鬼蛇神之像。
譬之苏峻神尧对坐,人拟四凶;江瀹法兴移床,不堪一噱。
所谓歌诗不类,拟人失伦。
不知宣圣采风,郑卫与南并著;武梁画像,秋莱共曾母偕描。
欢喜海中,人天同队;虹霓屏上,姹女纷来。
法戒昭,尽黜虞初之说;妍嗤并列,足张娘子之军。
无磋帝女之魂,填来怨海;请炼蜗皇之石,补此情天。
则想像十香,或者彼妹知我;临摹三艳,愿为伊古闻人。
正诗人忠厚之遗,亦当世牢骚之慨也。
仆长诵美人之赋,爱读国风之诗。
十五王昌,薄殊崔颢;三年宋玉,淫异登徒。
凡夫十索裁笺,双声读曲,商隐烧香之句,冬扑粉之诗,往往帖写深清,文称慧业。
嗤之子脩容,干卿底事?
而痴人相惜,舍我其谁
扬少女之风,荡为香气;写中妇之艳,团作花光。
将十二行彩云歌舞,收人诗囊;为三千年花月因缘,结成公案。
光绪庚子冬至后三日,愚弟干庄椿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