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申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兰芳
初入宫闱,后为嘉兴沈某妻。
书法孙过庭
诗苍老,不作闺阁中语,工词。
归淑芬齐名,所著《缝云阁集》,与归淑芬《云和阁诗》并称《二云阁诗草》。
闺秀词钞·卷九
字兰芳长洲人文定公女孙,胤荣女,秀水沈某室。
有《缝云阁集》。
众香词
兰芳,初入宫闱,后归沈生。
秀水县志
兰芳,书法孙过庭,诗苍老,不作闺阁中语,与归淑芬齐名,世称“二云阁诗草”云。
字兰芳吴门申文定公曾孙女,适秀水廷植
草书法孙过庭,诗苍老,不作闺阁中语。
有缝云阁集,与淑芳齐名,世称二云阁诗草云
张玉书清 1642 — 17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1711 【介绍】: 江南丹徒人字素存
顺治十八年进士
康熙间编修,历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詹事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礼部尚书二十九年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
历官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
卒谥文贞
小心谨慎,远避权势,故为圣祖所信任。
张玉书字素存丹徒人
顺治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谥文贞
全台诗
张玉书(1876~1939)字笏山
草鞋墩(今南投草屯)人。
原为商贩,好读书,自学有成。
后于双冬富户黄春帆家任掌匮,因而结识雾峰林烈堂、林阶堂,与雾峰林家有生意及诗文上的往来。
由于林家主管台中地方樟脑事务,张玉书因而得以在草屯创办「脑馆」,多年经营,终成地主。
子张深切为知名作家及民权斗士。
〖据张深切描述:「父亲的民族意识也是很强,但他是文人,不是实行家。
他的诗文中,时常透露爱国的情绪,不过他不赞成直接动。
」,参考氏著《我与我的思想》,台中:中央书局,1948年
〗大正九年(1920)张玉书加入栎社,大正十一年(1922)秋游历中国,赋诗多首。
返台后〖唐羽《基隆颜氏家乘》载,「大正十一年(1922),将游大陆,过基,尝作客陋园。
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载,1922年10月22日栎社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时,张玉书已远游大陆
1923年2月25日,栎社于雾峰林家宫保第大花厅召开春季例会时,张玉书已亲自出席。
由此推知张玉书返台时间在1923年2月25日之前。
〗 ,陆续披载于《诗报》及其他报刊。
曾参加台中「东墩吟社」、「墩风吟会」;复于草屯创「碧山吟社」,于南投创「南陔吟社」。
著有《笏山诗草》,收于《栎社第一集》,未印行单行本 〖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银行,1963年王建《台中诗乘》,台中市政府1976年;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张淑玲《台湾南投地区传统诗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
〗。
以下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三六九小报》、《风月报》、《诗报》以及《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栎社癸丑年第一期课卷》、《栎社第一集。
笏山诗草》、《瀛洲诗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铁峰山房唱和集》、《瀛海诗集》等报刊诗集辑录编校。
清诗别裁集
字素存江南丹徒人
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
文贞古今文俱以风度胜,诗品亦然,令读者如饮醇醪,自然心醉。
陈瑸清 1655 — 17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17 【介绍】: 广东海康人字文焕号眉山
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
历任台湾知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居官清廉。
深研宋儒理学著作。
卒后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陈瑸字文焕号眉川海康人
康熙甲戌进士,由知县官福建巡抚
礼部尚书谥清端
有诗集。
全台诗
陈瑸(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县人
清康熙卅三年(1694)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
四十一年(1702)调知台湾县事,清操绝俗,慈惠利民
公暇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
夜躬自巡行,询父老疾苦。
闻读书纺绩声,则重予奖赏,有群饮高歌者,严戒谕之。
念商艘水丁,重困穷黎,详请豁免。
岁祲,设法赈贷,发仓平粜。
旱则日食脱粟饭以自励。
会水涨溃堤,势逼仓廒,躬亲土石,士民莫不争先趋役。
四十二年(1703)出为四川提学道
四十九年(1710)用福建巡抚张伯行荐,七月奉特旨调任台湾厦门道兼理学政
民闻其再至,扶老携幼,欢呼载道。
陈瑸以廉静,两岁科试士,矢公矢慎,养育人材,士风丕振。
时,台湾有官庄之制,召民开垦,以其所入,为文武养廉之用。
陈瑸以其有弊,奏请废止,悉入于官。
始建万寿宫中殿龙亭,以便文武朝贺。
五十年(1711)谕令各县设立义学,招集生徒,延师诲课。
隔年夏天集刻《台厦试牍》,爰梓其尤雅者若干篇示诸生,题曰:《海外人文》。
五十一年(1712)捐俸重修台湾府儒学明伦堂,兴建朱子祠文昌阁
设立十六斋以教士子,置学田以资师生膏火。
凡诸创造,亲董其事,终日不倦。
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
五十三年(1714)超擢偏沅巡抚,旋入觐,清圣祖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
是年十二月调福建巡抚
五十五年(1716)冬兼摄闽浙总督
五十六年(1717)奉命巡海至台,北及上淡水,往复一千四百馀里,自持糒糗,携小帐房以随,露宿风餐,不入邸舍,不受馈献。
五十七年(1718)以病乞休,诏慰留之。
未几,卒于官,年六十三岁。
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著有《陈清端公文集》。
  陈瑸孙子良子恭等辑其遗诗三百馀首,附于《陈清端公文集》之后,文详而诗略,同里瑶泉续搜遗诗达六百馀首,多至十卷,又编次《年谱》,并付剞劂。
编者所据版本主要援引自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道光六年(1826)木刻本,丁宗洛编辑《海康陈清端公诗集》〖道光丙戌镌,蒋丹林先生鉴定,板藏泲上东署不负斋。
书前印有徐宗干等人题诗,弁言标明内容系由孙人龙删定,卷首镂「同里后学丁宗洛瑶泉编辑,连州后学张大业立庵参校。
」书末署「同郡后学周烈亚校字,里人后学陈定邵校刊。
」〗,有关台湾诗作见于第七、十卷。
同时参考国家图书馆所藏《陈清端诗集》铅活字本加以编校。
杨永智撰)
维基
陈瑸(1656年7月14日—1718年11月24日)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今雷州市)人,同进士出身
陈瑸生于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闰五月二十三日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进士,候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福建古田县知县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转任台湾县知县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行取。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刑部主事
次年迁本部员外郎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会试同考官,即出为四川督学道
次年任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并重修《台湾府》,任内废除「官庄」租赁收入。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擢为湖南巡抚次年福建巡抚开缺,康熙帝曰:「陈瑸守清廉,是一正人,但无甚才能,江南地方烦剧紧要,非伊所能。
福建地方伊尚熟悉,著调福建巡抚,令速赴任。
」,遂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调任福建巡抚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同年十月初三日,卒于福建巡抚官署,享寿六十三岁。
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
雍正八年(1730年)入祀贤良祠
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恩赐其孙陈子良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