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徐乾学清初 1631 — 1694
清诗别裁集
字原一江南昆山人
康熙庚戌,赐进士第三人,官至刑部尚书
著有《憺园集》。
昆山顾亭林先生融贯古今,学人非诗人也,而其诗醇雅可传。
尚书亭林外甥,熟于朝章国故之大,盈廷议礼,必折衷焉。
及发言为诗,亦复诸体惬当,艺林谓酷似其舅,信然。
何金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丹徒人字相如
康熙九年进士,官浙江桐乡知县,有治声。
累迁户科掌印给事中廷议不随上官俯仰,时称敢言
工诗古文,有集行世。
麻勒吉清 ? — 1689
维基
麻勒吉(?
—1689年),一作麻尔吉,汉名马中骥字谦六,苏完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第一位满洲状元,曾任学士江南江西总督步军统领等职。
他还参与编修清太祖太宗圣训,是清世祖遗诏的起草者之一。
麻勒吉的先人世居苏完,到了其曾祖达邦阿这代归附清太祖努尔哈赤
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决定以满汉分榜的形式开科取士,麻勒吉考取会试第一、殿试一甲第一,被授予修撰。
清世祖对其非常器重,于次年将其擢升为弘文院侍讲学士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升为学士,担任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清太祖太宗圣训编纂副总裁
顺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将领孙可望降清封王,清廷命麻勒吉为使,学士胡兆龙、奇彻伯为副使,授予孙可望敕书印信后共同返京。
直隶总督张玄锡在迎接使节一行时,被麻勒吉严词训斥,责其怠慢失仪。
张玄锡不堪受辱,自杀未遂,后上疏揭发麻勒吉、奇彻伯严词勒索等情节。
于是清世祖追究麻勒吉逼迫大臣、任意妄行之罪。
九卿廷议麻勒吉夺官籍没,但清世祖宽宥之,仅夺诰敕并降级留任。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云南初定,朝廷发帑金三十万,命麻勒吉协同尚书伊图左都御史能图前往赈济,并考察大将军贝勒尚善纵兵扰民一事。
麻勒吉上疏为其奏辨。
后来,安亲王岳乐复察扰民一事为实,麻勒吉因此被追查徇庇之罪,遭到夺官。
顺治十八年(1659年),官复原职。
同年,清世祖病重,召麻勒吉学士王熙草拟遗诏。
清世祖驾崩后不久,授秘书院学士
康熙五年(1666年)麻勒吉升为刑部侍郎
康熙七年(1668年),授江南江西总督
当时,苏州松江频遭水患,布政使慕天颜提议疏通吴淞江、刘河口麻勒吉便与巡抚玛祜上疏奏请用各府漕折银十四万充当工费,并永免淮、扬被水坍没田地的岁赋。
均得到允许。
然而,镇江驻防将军李显贵、知府刘元辅侵冒钱粮,麻勒吉因“不先举发”之罪被连坐,返京听勘,不久复任。
康熙十二年,降为兵部督捕理事官
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逢三藩之乱,朝廷派遣麻勒吉广西,先后招降刘彦明马承荫黄明等叛军将领
后来黄明复叛,清廷令麻勒吉会同偏沅巡抚韩世琦进剿,不久即有消息称黄明为苗人所杀。
十九年(1680年)麻勒吉广西巡抚
在任内,麻勒吉招抚流亡百姓,使其回归故业,又修缮学校,振兴文教,颇有政绩。
康熙二十一年,清廷改编定南王旧部,将其分隶八旗汉军,由麻勒吉率领归还京师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麻勒吉步军统领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麻勒吉去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兵部奏报黄明贵州参将上官斌等所擒,麻勒吉因此被追坐妄报之罪。
陈履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宜兴人字勉夫
国子监生往勘畿辅水利。
后历任广东道御史太常寺少卿
乾隆三年官至通政司右通政
敢直言,尝力劾满御史,抗争廷议
六年忧归,不复出,田居十年而卒。
有《南原诗稿》、《奏稿》。
徐宗干清 1796 — 1866
全台诗
徐宗干(1795~1866)字伯桢号树人江苏通州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以知县,发山东
曲阜武城泰安三县知县高唐济宁知州等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福建台湾道
姚莹方去,凡所规画,多继承之。
宗干为治,循名核实,举凡策防夷、申禁烟、理财赋、议积储、设屯丁、开番地,无不勉力为之。
尤其台湾遭英人窥扰之后,士民蓄愤,自立乡约,禁不与贸易,宗干亦著防夷之策。
是时绿营废弛,班兵多宿民家,挟械以嬉。
宗干移镇管束,改建营房处之,兵民始分。
又议改澎湖募兵,变通船政,清理人犯,语多可行。
水沙连六社番久请内附,而廷议以险远为难,照旧封禁,宗干上书总督,请援乾隆五十三年之例,先设屯丁,以便管理,从之,其后遂设官焉。
咸丰三年(1853)四月,林恭、洪泰等起事,陷台湾凤山两县,宗干与民守御,防剿兼施。
其后复扰噶玛兰厅宗干亦督兵平之。
四年(1854),擢按察使,为闽巡抚王懿德所劾,解任。
旋召至,命赴河南帮办剿匪。
同治元年四月(1862),擢福建巡抚
三年(1864),粤匪李世贤汪海洋等由广东境,逼漳州龙岩、云霄相继陷,宗干偕闽浙总督左宗棠以次剿平。
五年(1866),病卒于位,左宗棠福州将军英桂上奏云:「宗干以循良著闻……其居官廉惠得民,所至皆有声绩」,优诏褒恤,谥清惠
七年(1868),祀福建名宦祠
著有《斯文信斋文编》,记载毕生里居、阅历〖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姚、徐列传》,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62年、《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列传(之五)》,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68年吴大廷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附录一‧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清惠徐公志铭》,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1971年
〗,又宗干将平日采辑前人治台成效及论台事之名言硕论,荟萃成《治台必告录》五卷以授丁曰健曰健补辑三卷刊之,为治台重要文献。
  宗干博文多才,礼贤下士,方其任台湾道之际,振兴文教,尤汲汲以育才为务,集诸生于海东书院,训之以保身、敦行、积德、养气、笃志、专心之方,勉之以读书作文之法,一时诸生竞起,互相观摩,及门之士多成材焉。
强调「解经为根柢实学,能赋乃著作通才」(《瀛洲校士录》序),考录制艺雅驯者,编为《东瀛试牍》;另外又将说经、论史及古近杂体诗文等诸生院课肄业之作,共三十三人的作品,上卷论文二十七篇,下卷诗赋九十一首,裒辑二卷刊之,题曰《瀛洲校士录》,以为鼓舞奖励之用,今国家图书馆所收藏为咸丰辛亥年(1851)之刻本。
徐宗干又刊有《虹玉楼诗选》,内分「虹玉楼诗帖选」、「古今体试草附」两部份,封面刊云「道光庚戌(1850)镌,奖赏生童,不取工价」,其于教育之用心良苦亦可见一斑,今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藏一部。
以下诗作辑录自《虹玉楼诗选》。
(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