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释昌涛清 1817 — 1893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六
释昌涛字静涵,晚别蕖汀道人。
铜山刘氏子也。
父道远,母曹氏,皆苏之望族。
曾梦入大寺,八宝华严,天童鹿女,散花莲沼,髣髴神光。
鼓浪池中,葩叶浮动,感而诞子。
故涛生禀夙慧。
幼好典籍,妙解声韵,尤善鼓琴高山流水
时有出尘之思,每寄情于诗画。
一幅丹青,半江风雨,望之翛然。
顾性独信佛,究心律论。
始披剃时,礼铜山吉祥庵达中长老,授《大品》、《维摩》。
坚持钦听,六时无倦。
道光十年,始来京邑法源寺,依止信修律师
信乃释学津梁,幽燕冠冕 。
服勤左右,顺时请业。
受具之后,志在博闻。
寺有普照法师者,本信弟子。
义府道宗,禅林雄伯
高据首座,说经硁硁。
乃从学,四棱著地,负帙淹留,专功九载,穷竟端源,统解玄微,宿齿晚秀,咸推翘楚。
会西闉广济寺,年久残破,葺饰非易。
欲得清望,以振法雷,乃举继席。
丙午岁入主其寺。
以苦行严律,感诸檀那。
相国潘祖荫尚书乔松年,皆首自施舍,助盈补亏。
寒暑六易,功始告成。
生金碧,人有羡心。
咸丰二年,院事粗具。
群逆来触,至不堪忍。
乃反心自照,顿悟烦恼菩提两大俱空。
因作偈曰:“不求好,不学坏,东倒西倾皆自在。
无牵缠,无挂碍,何须著意逃禅外。
我心虚兮心常泰,一粒中见世界。
”且谓“华严五十三参,忽见我佛如来遍满十方,清香异常,若非回向坚固则负佛矣。
十年庚申,粤寇未平,外夷乘隙抵瑕,陈兵大沽。
京都震撼,四众惶扰,纷纷逃匿。
独晏然,薰修焚楮,默为国祝,终获安谧。
同治六年,醇亲王展谒西陵,暮还过寺,与钟王孚王,偕访止宿。
夜镫寒⿰(山宵),对榻联吟。
口占三章献之,王俱能诗,即韵和歌,并见刻石。
话尽宵分,忽焉惊顾,若有所戚。
因言将为诸王,修福禳祸。
王亦唯唯,殊未介意。
俄而暴薨,方悟言有为,互相骇叹。
入邸梵诵,乃设七日方等忏法。
邸中侍从,咸梦王来致谢,信仰尤笃。
八年己巳十月,奉命主席法源
入院之辰,王公将迎。
车骑麈嚣,阗咽门𨞠。
益自下,受宠若惊。
于时祸乱初平,疮痍未息。
愚氓贪勇,罔识义方。
法藉人弘,因欲传化。
新侣侁侁,望风景附。
光绪四年戊寅,授僧录司副印。
五年己卯三月,德宗方在髫龄,思瞻佛海
车驾幸临,贲然戾止。
方出定,率众趋迓。
望尘合掌,天颜有喜。
十年甲申,转僧录司正印。
时宇内大宁京邑学僧,自荒远,投诚请授,即为敷弘。
三十年中,传戒者八,济度千百馀人。
每躬处座端,横经陈说,莫不娓娓,听受自是。
传镫不绝,于今多矣。
又念更历艰苦,仗境起法,恐道犹未明,深滋愧悚。
因发愿启箧,尽阅三藏
用是兢业,持以自强。
就缘讲绎,仪轨华约,无不翘心。
故二时法会,必香汁洒地,熏炉引前。
去秽务严,钦若戒律。
每震铃鼓,动盈万指。
屯赴供舍,为俦罕匹。
是以善气感通,成大功德。
武圣文昌,并启祠宇。
清瑞文端公、文文忠公赀助尤多。
轮奂既闳,僧纲就绪。
颇厌烦尘,思契禅寂。
光绪九年癸未,乃付院事于徒海祥
净室悠然,专事贝藏。
手披目送,貌瘁神怡。
尝自作《虚心图记》,述其生平,名公巨卿,纷相题赠,百数十家,并刻诸石。
光绪十九年癸巳,卒于寺寮。
寿七十有七,腊六十有三。
起塔柳村,表其清德。
胡薇元清末民国初 1850 — 1920
天倪阁词·后跋
仪征阮文达公抚浙日,选宋人词之协于音律者,命伶官谱工尺歌之,不能谐,凌教授仲子廷堪言,古乐与今乐中间尚隔燕乐一关,古雅乐以琴,燕乐以琵琶,今俗乐以三弦。
琴之幺弦即琵琶之大弦,三弦又即琵琶四弦而去其弟一弦,由古及今,弦递小,声亦递高,其间递隔二韵,如琵琶用工字,三弦用上字调是也。
今以俗乐工尺合宋词,宜其捍格,以燕乐合唐宋人,斯叶矣。
玉津居士,益信凌君燕乐原之义,因悟毛西河唐宁王宫中玉笛谱工尺推古乐是犹未知雅乐与燕乐之间耳。
辛丑十有一月望
旌德姻年愚侄吕贤楫谨跋于蓉城之啖蔗庐。
王则修清末至现当代 1867 — 1952
全台诗
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
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
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
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
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
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
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
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
〖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
卷八。
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
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
《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
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
〗、《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1948年10月。〗。
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
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
(余美玲、吴东晟撰)
全台诗
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
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
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
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
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
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
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
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
〖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
卷八。
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
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
《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
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
〗、《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1948年10月。〗。
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
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
(余美玲、吴东晟撰)
全台诗
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
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
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
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
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
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
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
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
〖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
卷八。
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
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
《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
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
〗、《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1948年10月。〗。
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
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
(余美玲、吴东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