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维基
汪凤藻(1851年10月16日—1918年),字云章,号芝房,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人。进士出身。汪凤藻早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英文班、京师同文馆,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清廷驻俄使馆二等参赞。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任出使日本钦差大臣。光绪二十年(1894),因第一次中日战争开战,奉旨离日返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盛宣怀任命其为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总理,同年因墨水瓶事件辞职。后又任翰林院侍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监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6—1910
【介绍】:
即吴趼人。清广东南海人,原名宝震,字小允,号茧人,后改趼人,又署我佛山人,笔名趼、偈、怫、茧叟、趼廛、中国老少年、抽丝主人、岭南将叟等。年十八赴上海,入江南制造局任抄写。戊戌变法前,始为报刊撰稿,光绪二十三年起,先为《字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编辑,继创办《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后应聘《汉口日报》,任美籍英文刊物《楚报》中文版编辑。光绪三十二年在上海主办《月月小说》。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另有《九命奇冤》、《痛史》、《新石头记》、《恨海》、《劫余灰》、《发财秘诀》等及短篇集《趼人十三种》、笔记《趼廛剩墨》等。
维基
周汝钧(1858年—1906年),本名常俭,字约存,别字节生,号省斋。广东番禺县慕德里司南岗乡(今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岗村)人。周汝钧自幼颖悟,过目成诵。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成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官刑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北京参与成立维新派重要政治团体强学书局。次年,强学书局被清廷查禁。周汝钧又与张荫棠、陈昭常、何藻翔、曾习经、颜延佑、张元济、夏偕复组织健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办西学堂,教授数学和英文,次年改名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学堂解散,校产交给筹办中的京师大学堂。周汝钧回到广东,历任数所书院掌教、学海堂学长,留心西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获聘南海、番禺、顺德旅美旧金山三邑会馆董事主席。二十八年(1902年),由驻美公使伍廷芳派充旧金山领事署随员,随即担任驻旧金山总领事。任期结束,由驻美公使梁诚奏请赏加四品衔。回京后,在清吏司行走,兼管刑部司务厅督催所事,历任顺天癸巳恩科乡试武闱收掌官,昭陵工程监修、定陵工程监督,东陵红墙工程勘估监督等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卒。
维基
叶景葵(1874年—1949年),字揆初,号卷盦,别称存晦居士,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人,寄籍上海。中国近代实业家,藏书家。民国财政、金融界人物。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16岁为生员。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京会试期间,受维新运动影响,思想转变,进入张元济创办之通艺学堂,学习英文、数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第40名进士。授陕西候补知府。自愿赴长沙,入湖南巡抚赵尔巽幕下,掌理财政、商矿、教育文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随赵尔巽至沈阳,任财政总局会办,因功保升道员。两年后罢职,前往上海。宣统三年(1911年),任大清银行正监督。民国肇建,任汉冶萍公司经理,倡议国有。民国三年(1914年),浙江兴业银行改制独立,当选董事长,为中国公司董事长之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逝世,年76岁。
个人简介
袁毓麟(1873-1934),幼名荣润,字文薮,钱塘人。清光绪举人。早年习英文和算学。后留学日本,归国后,历任奉天法政学堂教务长、奉天清理财政局坐办。《杭州白话报》(改名《全浙公报》)任编辑。民国间历任浙江省视学、国会议员等要职。
维基
张锳绪(1877年—?),字执中,直隶天津府天津县人,中国建筑师、建筑学家。1893年夏,他入北洋水师学堂,肄业英文普通学及制造学。1899年他留学日本,在日华学堂肄业日文及高等普通学。1899年至1902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机械专业毕业,获得优等选科文凭。1902年回国后,他于1902年冬任平江金矿局总工程师。1904年夏任保定师范学堂监督、总斋长兼教习,北京艺徒学堂监督。1905年7月14日殿试,授进士。1905年参加京师大学堂规划。他任农工商部主事,曾经在北京、天津等地监理工程,并且曾任教于农工商部中、初两等工业学堂,还曾任直隶师范学堂监督、考试东西洋留学生襄校官、学部二等咨议官、北京工业学堂教务长、南洋劝业会审查官、度量衡制造所所长。1910年春起,他在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授建筑学,同年参与北京资政院工程,著《建筑新法》。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工商部工务司技正。1914年9月至1917年1月,他被农商总长周自齐推荐任农商部佥事、工商访问处处长、商品陈列所所长。
维基
熊崇志(1883年—?),字位西,广东梅县人。中华民国外交官。熊崇志早年到美国留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他的英文名字 “Samuel Young” (塞缪尔 : 熊)回国后,1907年获授进士。严复称,“去年学部秋试,所得最优等游学美国专门教育之两进士,一熊崇志,一邝富灼,皆广州人。”此后,熊崇志“著以主事按照所学科目分部补用”。1908年6月至1912年7月,任唐山路矿学堂监督。后来他还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秘书、两广学务处课员、广东学务公所课员、两广方言学堂监督、筹备巴拿马赛会办事处科员、筹办煤油矿事务处科长,南运河工程处主任等职。
简介
字子方,一字梓方,号诗庐,江西铅山人。早年肄业于震旦、复旦二校。精通英文,曾助林纾翻译西方小说。一生除诗之外,无其他嗜好。曾游于陈三立门下,称诗弟子。入民国,为徐又铮幕僚。晚年潜心学佛,有《诗庐诗存》。
词学图录
苏曼殊(1884-1918) 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法号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革命团体青年会、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翻译,不久于惠州出家为僧。墓在西泠桥南堍、孤山北麓。刘大白诗云:"残阳影里吊诗魂,塔表摩挲有阙文。谁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桥畔两苏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擅诗、小说。南社重要成员。有小说《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6种,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曲折动人,对 "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较大影响。有《苏曼殊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