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维基
王正志(?—1649年),字灏夫,北直隶静海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初授山阳县知县,历官工科都给事中,随侍经筵,任十三年庚辰科同考官。升太常寺少卿,改大理寺左少卿,累官户部右侍郎,督运西路。明亡降顺,李自成败,降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尽力招抚。顺治五年冬,大同姜镶反正归明,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王正志檄调延安参将王永彊同总兵沈文华驻兵守卫黄河。二月,永彊勾结神水高有才偷袭榆林,入驻凯歌楼。凌晨,有才兵至,永彊开城内应,王正志及户部郎中朱子升被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馀干人,字景明。南明弘光时贡生。学宗朱熹。有《为学约言》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城人,字子益,号东谷。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清初入翰林,官至刑部尚书。五十九岁致仕。去官后杜门却扫,名所居为“归庸斋”,以宋朱熹、明薛瑄之学说训其子弟,又十余年而卒。有《东谷集》、《桑榆集》等。
清诗别裁集
字石生,直隶柏乡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补谥文毅。著有《兼济堂集》。国朝诸大典半属文毅奏议所定。学宗朱子,著有《约言录》、《知统录》诸书,风节侃侃,时称二魏,谓公及敏果公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17—约1697
【介绍】:
清福建连城人,字季豹,自号稳卧先生。康熙间举人。治学崇尚朱子。性介清,不通干谒。居家极俭,好施舍。有《四书训蒙》、《稳卧轩诗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1700
【介绍】:
清山东安丘人,字昆石。学者称直斋先生。以力耕致富。精研经史及宋儒书,尤笃好朱熹之学。有《近思续录》、《读书日记》、《冷语》。
姜斋诗集·自叙
境识生则患不得,熟则患失之。与其失之也宁不得。此予所知而自惧者也。五十以前不得者多矣。五十以后未敢谓得。一往每几于失中閒不无力为檠括。而檠括之难予自知之,抑自提之。诗言志,又曰诗以道性情。赋亦诗之一也。人苟有志,死生以之,性亦自定,情不能不因时尔。楚人之谓叶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云胄云不胄,皆情之至者也。叶公子高处此,殆有难言者。甲寅以还,不期身遇之。或谓予胡胄,或谓予胡不胄,皆爱我者。谁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况望知者哉。此十年中,别有柳岸吟。欲遇一峰白沙定,山于流连骀宕中。学诗几四十年,自应舍旃以求适于柳风桐月,则与马、班、颜、谢了不相应,固其所巳。彼体自张子寿感遇开之先,朱文公遂大振金玉。窃谓使彭泽能早知此,当不仅为彭泽矣。阮步兵髣髴此意,而自然别为酒人,故和阮和陶,各如其量,止于阮、陶之边际,不能欺也。庚申上已湘西草堂记。
清诗别裁集
字大可,浙江萧山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官翰林院检讨。著有《西河诗集》。○西河湛深经学,著述等身,在国朝可称多文为富者,惟攻击朱子,不遗馀力,至镌书若干卷,以示旗鼓,所以不得为醇儒,艺林惜之。○诗学规模唐人,时专尚宋体,故多起而议之者,然学唐而能自出新意,不同于规孟贲之目,画西施之貌者也,视采剥宋人皮毛者,高下可以道里计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1675
【介绍】:
清江西庐陵人,字干臣,号篑山。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累官侍讲学士。请罢大臣巡方之差,以为徒扰百姓,无益吏治,坐降二级。治理学,初主王守仁良知之说,后宗朱熹。去官后构我师祠,又捐宅为诚意书院。有《庸书》、《玉山遗响集》、《唾馀随录》、《圣门戒律》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名、字俱佚,晚自号蹇翁。十七岁曾投史可法军,旋回故乡。研兵法,学武艺。一度参加抗清斗争,以父命回家。父卒,闭门读礼,著《读礼纪略》。晚年家贫,隐居教授,喜读司马光、朱熹书,有《经史辨疑》、《经史绪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1693
【介绍】:
清浙江平湖人,字稼书。康熙九年进士。历官江苏嘉定、直隶灵寿知县、监察御史,时称循吏。学术专宗朱熹,排斥陆、王,时人则推崇吕留良。有《三鱼堂文集》、《困勉录》、《灵寿县志》等。乾隆时,追谥清献。
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平湖人。居泖上。少食贫,授徒以给。专意圣贤之学,而一折衷于朱子。康熙庚戌进士,授嘉定知县。邑剧难治,以德化之,讼者无不感泣去。吴下侈靡风为一变。寻以盗案落职,后总宪魏象枢举廉吏十人,陇其与焉。有旨,复原官,补灵寿。庚午,上谕举科道员,九卿荐之,擢四川道御史。罢归,屏迹村舍,布衣蔬食,泰如也。越数年而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3—1706以后
【介绍】:
清陕西富平人,字天生,一字子德。明末诸生。学宗朱熹,与李颙学说不同而相友善。顾炎武入陕,居其家,又同至雁门以北垦殖。炎武在山东遭人诬陷,又远走三千里,设法营救。康熙间举博学鸿词,授检讨,不久即归。工诗,精音韵。有《受祺堂集》等。
维基
熊赐履(1637年1月28日—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北孝感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末清初理学名家、官员,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以康熙帝老师的名义,曾经拉拢过顾炎武,有书简往来。孝感熊氏为望族。父熊祚延是明末生员,曾组织团练,不屈而死。张献忠入湖广时,熊赐履家中数十口被杀,熊赐履随母活命。顺治丁酉科二名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会试七名,熊赐履中式三甲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任国子监司业、弘文院侍读,康熙七年(1668年)官秘书院侍读学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熊赐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内阁票拟嚼签案回籍,后寓居江宁府(今南京)清凉台,在家闲居十余年,与毕嘉密切来往。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召任礼部尚书。时人谓“以王佐之才,为圣天子辅,启心沃心,兴起鸿业,天下莫不想望其风采。”熊赐履师宗程朱理学,提倡“非《六经》、《语》、《孟》之书不得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得讲。”抨击王守仁之“心学”,认为“阳明之于圣学,只是胡说乱道而已。”。康熙帝曾说:“许三礼、汤斌、李光地俱言王守仁道学,熊赐履惟宗朱熹,伊等学问不同”。熊赐履曾攻击李光地“不识一字,皆剽窃他人议论”。而李光地则说熊赐履“不讲学问,但以明末门户人语说过”。康熙帝对汉臣之间互相倾轧不满,说:“许三礼参徐乾学荐举熊赐履,往者皆言熊赐履不好,今见朕起用熊,又言熊赐履好……熊赐履所作《日讲四书解义》甚佳,汤斌又谓不然。以此观之,汉人行径殊为可耻。”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熊赐履多次请求解任。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再上疏请求离任,帝许其以原官解任,但仍令食俸。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病故,称其“于八月二十八日未时病故”。两江总督噶礼前往吊唁,“见其家穷,故以奴才盘川银与之,以资丧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追怀故人,称:“每念旧劳,不忘于心”。熊赐履有子三人,熊志伊、熊志契、熊志夔。熊赐履逝世多年后,康熙帝曾让苏州织造李煦查看上元县熊家情形,并派人照顾。当时,四十一岁的长子熊志伊“言语颠倒,悲喜不常,所患痰病未愈”。年仅九岁的次子熊志契、八岁的三子熊志夔随生母龚氏生活,与兄长熊志伊分居。李煦“至江宁织造衙门宣示谕旨,着曹頫照看熊赐履之子”。著有《经义斋集》、《学统》、《闲道录》,《学规》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1717
【介绍】:
清江南江阴人,字尔翰,晚号青麓、青牧。诸生。为学崇信朱熹,切己反求,务有益于身心。早年曾与陆世仪论学。后至京师,与李光地、陆陇其为友。有《惜阴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紫超。高攀龙侄孙。诸生。谨言行,严取舍之辨。终日危坐,不欠伸。事亲孝,居丧,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晚年穷困,□粥七日,说经仍娓娓忘倦。卒年七十八。有《朱子小学注》、《周礼疏仪》、《仪礼丧服或问》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兴宁人,字涵万。以恩贡授直隶州州判。性孝友。平生兼治汉宋学,尤得力于朱熹著作。晚年辑《朱子年谱纲目》。以“敬修”为室名,人称敬修先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鞠人,一字鞠仁。诸生。积学能文。游京师时,朝鲜使臣赏其诗,传往朝鲜。主讲川沙观澜书院,笃信朱子小学。有《有性情斋文集》。
清诗别裁集
字庭坚,江南吴县人。诸生。著有《青嵝诗钞》。○青嵝诗从大历下入手,后层累而上,风格渐高,对《入蜀诗》得江山之助,沈雄顿挫,直欲上摩王渔洋之垒,以仰窥少陵。盖渔洋诗以《蜀道集》为最胜也。游京师,王公以下多折节下之,不耐冗杂归。丙子岁殁。是岁周子迂村、朱子木鸢、汪子山樵相次殁,吴下诗坛黯然无色矣。予归田后,时与青嵝商榷,尤深人琴之感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海盐人,字立安,又字逊牧。二十岁成诸生。九应乡试不中。治理学,于近人师陆陇其,于前人宗朱熹。有《四书宗朱明辨大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婺源人,字君锡。性敏慧,通晓阴阳、星纬、术数等书。工书,仿朱熹酷肖。善画,尤擅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