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释隆琦明末清初 1592 — 1673年4月3日
字隐元
福建东林林氏子也。
父在田。
母龚氏。
生六岁。
父客于湘。
家产日耗。
难以攻读。
渐以耕樵为业。
每静夜与二三友。
坐卧松下。
仰观天河运转。
星月流辉。
谁系谁主。
缠度不忒。
心甚骇焉。
遂有慕佛之念。
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
自思身为男子。
不知父之游踪。
急于娶。
非孝也。
因告母兄。
将聘金为路用。
直往豫章
南京
宁波舟山
见族叔。
又至绍兴
经历一载。
囊已空。
随香船至南海
朝观音。
见佛地庄严。
一时凡念冰释。
遂发心持斋
潮音洞主出家。
明年二月。
航海归闽省母。
母以为自天降下。
喜不自胜。
劝母奉斋归佛。
越明年。
归寂
鉴源于印林寺。
方便接引。
遂从削发。
即发愿精修。
辛酉
绍兴显圣寺。
听涅槃经。
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
因遍处参寻。
壬戌
鹦窝顶听法华。
冬在夹石碧云。
听楞严。
忽闻密老和尚
来应金
即往参见。
随问学人初入禅门。
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
密云
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要卧便卧。
师云。
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
密云
一巴掌。
师有省。
便拜云。
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
和尚云道看。
师便喝。
和尚云。
再道看。
师又喝。
和尚云。
三喝四喝后如何。
师云。
今岁盐贵如米。
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
寒毛卓竖。
通身白汗。
大彻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
天下老和尚
情与无情。
尽在。
一毫头。
了了分明。
无二无别。
不可举似于人。
庚午春
黄檗本寺。
老和尚进山。
师同回寺。
辛未
众请住狮子岩
癸酉冬
马峰费和尚主席。
命师为西堂。
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
一喝三日耳聋。
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
师亦颂云。
一声涂毒闻皆丧。
遍野髑髅没处藏。
三寸舌申安国剑。
千秋凛凛白如霜。
呈上。
费老人即圈出示众。
升座云。
吾有一枝拂子。
是从上用不尽的。
顾师云。
汝作么生奉持。
师喝便出。
到方丈。
师礼拜。
老人举拂云。
汝且将去行持。
师接著。
便打一拂。
老人云。
将为报恩那。
又打一拂。
便归寮。
甲戌回狮岩隐静。
丙子夏
本山请继黄檗法席。
却之不能。
岩下有侧石如舟。
俱以不平为叹。
师一夜在石中坐。
持大悲咒三遍。
默祝龙天。
此去黄檗
吾道大行。
为山增色。
此石可平。
默坐注香。
归室次。
蚤徒良哉报云。
石已自平。
师乃名为自平石。
法通专使送大衣流至。
丁丑仲冬
至山开堂。
腊八示云。
昔日世尊升忉利天。
为母说法。
说甚么法。
蓦竖拂云。
也只是这个。
今日山僧不动本际。
为诸父老谈禅。
谈甚么禅。
也只是这个。
这个又是个什么。
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
真诚不是小儿戏。
向个里消息恰好去。
许汝入黄檗门。
黄檗人。
黄檗同条合命。
共气连枝。
不然。
尽是门外之绕汉。
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
姓林氏黄檗人也。
生有灵徵,幼志凝重。
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
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
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
密云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黄檗请,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
隐安继主檗山本同,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
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
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
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
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
岛主欣迎,万象云拥。
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
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
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
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
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集》。
僧大须清 ? — 18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9 【介绍】: 僧。
江苏盐城人字芥航号不不头陀俗姓蔡
年十二,入三元宫为僧。
晚年居焦山定慧寺
禅修之余,兼工诗画,尤善
大须字芥航盐城人
焦山僧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大须字芥航晚号不不头陀
姓蔡氏盐城人也。
幼秉至性,超然麈表,因父寝疾,祷佛祈代,神监其诚,遂尔霍然,乃舍身邑中三元宫,年才十二,昙徽道安之岁,慧永罗浮之时,法身无暇,学志弥笃。
未几,得戒于樊汷水陆寺,褊游名胜,博访勤参,蹑屩宝华,便司职事,驻锡焦山,乃履主席。
时咸丰辛酉,粤寇初平,疮痍满目,寺藏屡空,为联本山十二静室,蠲弃微嫌,布以公德。
薙草崩崇基正表,置藏经之室,立禅诵之堂,课以文字,勉以焚修,因人诱掖,莘莘后进,乐就范围。
尝谓:“说律论经,宜兼宏净土,不为高远,以浅近示人从入之途,使之深造,自然有得。
故一音称物,化感顽石,卅品探微,溺拯惑水。
”又谓:“佛法升坐后受众供养,未有后者不得升座以供养者,必其子孙非异人任也。
今执出家无家一语,死于句下,大背佛旨。
”故为其先人立后,而戚族有急,必竭瓶钵,量力为助,以故士大夫多贤之
光绪己丑五月四日示疾,入寂塔于竹林寺夹山蒯光典为之铭,见《焦山续志》。
生平澹泊为怀,疾已以绳。
至于接物处,以撝抑故,贤者敬其善力,俗众感其丰棱。
禅修之馀,兼工诗画,阑入妙,人得一纸,珍同拱壁。
徐时作清 1697 — 1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7—1777 【介绍】: 福建建宁人字邺侯号筠亭
雍正五年进士,累官沧州知州,以母老告归。
归后倡建濉川书院。
有《崇本山堂诗文集》、《闲居偶录》、《棻堂节录》、《啸月亭笔记》。
徐时作字邺侯号筠亭建宁人
雍正丁未进士,官沧州知州
有《崇本山堂诗钞》。
维基
徐时作福建建宁县人进士出身
雍正五年,登进士,担任沧州知州
曹溶明末清初 1613 — 16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85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字秋岳一字洁躬号倦圃别号金陀老圃
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
清顺治元年,授原官,后屡起屡踬,至广东布政使,降山西阳和道,以裁缺去官。
工诗。
富藏书。
有《刘豫事迹》、《静惕堂诗集》、《静惕堂词》、《倦圃莳植记》等。
(⊙ 《清史列传》卷七八)
曹溶字洁躬号秋岳嘉兴人
明崇祯丁丑进士,官御史
入国朝,历官户部侍郎,降广东布政使,再降山西阳和道
康熙戊午博学鸿词,以丁忧未赴。
有《静惕堂集》。
词学图录
曹溶(1613-1685) 字洁躬一字鉴躬号秋岳又号倦圃
浙江秀水人
其词为浙西词派之先河,合情景之胜,与龚鼎孳领袖一时。
有《静惕堂集》。
词集名《静惕堂词》。
清诗别裁集
字洁躬浙江嘉兴人
崇祯丁丑进士
国朝官至户部侍郎
著有《静惕堂诗》。
芝麓长于近体,秋岳长于古诗,而古诗之中,五言尤胜,惟著述太多,不免良枯并见耳。
芟而薙之,是在持择者。
字洁躬号秋岳平湖人,居秀水
崇祯丁丑进士,由行人授御史
入本朝,以御史视学畿内,历副都御史户部侍郎,外转广东布政使
后降补山西阳和道,裁缺还里。
甲寅逆藩叛,阁臣荐为边才,随征福建丁母忧,不受职而归。
戊午,以宏博徵,复荐修明史,俱辞不赴。
乙丑八月卒,年七十三。
天性梗直,为御史劾辅臣谢升,削籍,熊开元密参、周延儒,廷杖。
疏白其冤。
甲申为流贼所执,拷掠三昼夜,委厩中,得不死。
后任副宪时,遇热审,多平反。
居塞上五年,岁饥,力请赈救。
生平长于经济,未竟其用,乃独肆力于文章,诸体雄骏,而尺牍尤多长笺小幅,人争宝之。
其诗源本少陵,苍老之气,一洗妩调。
合肥龚鼎孳齐名,世称龚曹
晚年自号锄菜翁,筑室范蠡湖,颜曰倦圃
莳花种竹,置酒倡和无虚日。
爱才若渴,四方之士倚为雅宗者四十年。
家多藏书,勤于诵览。
尝以明季门户纷争,是非失实,辑续献徵录六十卷。
又痛崇祯朝辅相失人,著五十辅臣传五卷。
外有静愓堂诗文集三十卷。
年来予每从倦圃游,始叹先民风流未坠。
兹录其诗,概置巳刻者,惟取闽游集及癸亥乙丑之作用冠斯卷,一代钜公,足以起衰式靡矣。
维基
曹溶(1613年—1685年)字洁躬号秋岳晚号倦圃锄菜翁金陀老人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藏书家,同进士出身
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崇祯九年(1636年)浙江乡试第三名,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名,官至监察御史
明亡仕,仍为御史,官至户部侍郎广东布政使,后左迁至山西阳和道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陈之遴并列“江浙五不肖”。
曹溶历仕明清两朝,虽为贰臣,却与明遗民顾炎武屈大均交往甚密,并帮助傅山化解官司。
顾炎武曹溶交情笃厚,《静惕堂诗集》收有曹溶酬赠顾炎武的九题十一首诗。
顺治十三年朱彝尊曾于为曹溶广东布政使幕僚,其后又随曹溶山西大同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曹溶时任山西按察副使,与顾炎武雁门访李因笃
康熙六年(1667年)秋,告老辞官,从此不再涉入仕途,曾被举博学鸿词科而不就。
喜好宋元文人集,收藏甚广,筑有“静惕堂”。
朱彝尊竹垞诗话》称曹溶“博征文献,集三百年名公卿手书墨迹,装璜成册,多至七百家。
晚年自号锄菜翁,筑室范蠡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
释书秀清 ? — 1699年九月三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书秀字慧宗直隶通州人也。
幼悟幻泡,即厌樊笼。
因仰空门,便依精舍习止教观,若温旧读。
金陵宝华山见月《四分妙解》,一时宗匠,向导后进,指破迷津。
抠𪗋趋承,遂隶门下。
久之,知为法器,乃授记别,衔命主苏州凤凰山狮林寺,摄衣升座,讲木叉律,容止端严,词辩清畅,瞻仰日众,信受益坚。
大司寇翁公铁庵,亦归依受戒,请讲楞严,敷衍微言,阐扬秘赜,七处徵心,一语指掌,妙旨新辞,使人意领,曲鬯旁达,足晓未悟。
既扫支离之习,亦无汗漫之谭,故闻旨心通,如开茅塞,见理精审,若披云雾
见月尝题额示之曰“徵心律院”,盖纪实也。
曾驻锡于枫江慈泰寺,西园戒幢律院,昆山放生玉泉诸刹,皆不久处,还守本山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九月三日示寂,舂五十有六,僧腊三十有五,塔于寺右穹隆山下。
其徒有灵跃、淳朴,皆律门领袖云。
释华山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华山字云泉
姓陈氏乐清人也。
生有奇资,气宇清峻。
十岁出家于双狮山净济寺,礼允参度为沙弥
初习教乘,敏慧天钟。
光绪十一年,听大海讲《弥陀疏钞》,辄能依所闻义,对众敷演。
时年近志学,人多惊叹。
后得戒于明因寺宝祥。
遂游学明州广利寺,从晓柔妙智二师习天台,于弘纲要旨,了然解悟。
梵呗之暇,兼嗜文学,吟咏水,自适性情,尤善绘事。
中岁遍游名胜,历蹑讲筵,所至之域,靡然从风。
道誉日隆,顾操行刻厉,不欲以辩慧自见。
尝闭关于净济寺,忽焉三载。
又结茅天台深处,不入尘市者几易寒暑。
三十二年春,讲《妙法华经》于台南五峰流庆寺。
已而言旋东瓯,复奄关于法华寺
会世变方棘,学风日坏,僧纲不振。
州县竞立新学,往往假佛寺为校,提僧产充之,而缁林骚然。
始谋自保方,厌弃牙慧。
研穷玄理,博极中外。
哲学群书,宗教典籍,天文格致,唯物唯心诸学说,靡弗贯通,会彼万殊,融入佛乘。
故发论铮铮,群折服,始得请于学部,行省自设僧学,立佛教会。
前所侵借,率多归返,启之也。
宣统二年春,讲经于灵隐
未几,为谛闲要任佛学编辑,而浙西当湖宝塔寺本山提倡净宗者,又请讲《弥陀疏钞》,法雨缤纷,席不暇暖。
后因兴复乡寺,重修白鹤,改为丛林。
不数年,果于荒烟中,化为宝坊。
光道声,与东南诸名刹晖映。
竟超然善去,功修俱圆。
盖寂于戊午九月二十日也。
著有《卐云诗稿》一卷,为当代词家所称赏云。
释地华清 1784 — 1845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地华字妙莲号云池
姓冯氏归化人
父曰书泰,以茂才出家怡山,衣钵馀财,尽资放生。
母杨氏,亦禀优婆夷戒。
故家世善缘,福根有自。
光绪三年戊寅,省亲怡山,因诫之曰:“汝出家时至矣,鼓山,甚勿错过。
”遂投石鼓,礼奇量剃度,逾年得本山怀忠授具戒。
自是志愿深闳,威仪简重,然以净土为归。
鼓山大殿颓坏,志怀修复,乃虔诚竭虑,独往台湾,仆仆海雾,苦心感物,随叩获应,用集施䞋,归筑殿堂。
甲申,量公退老,付以法席,四众翕然。
乙酉,华年四十,复杖锡南游,历抵群岛,卒从所愿,归而重建龟山崇熙寺。
由是声誉日腾,清晖懋发。
因念法随地展,道以人弘,南洋岛屿,自驰禁后,番舶云屯,商旅臻辐,烟火繁盛,非有佛教,曷兴善感,而创建梵刹之举,已怦怦于心矣。
往还岛屿,侨商稔习,信慕日多,曾请住广福宫,食其祖赋,宫即岛中公所也,优礼如此。
辛卯之岁,爰度厥地,经之营之,胜缘广及,檀舍云从,不日之间,屹屹绀宫,已雄峙海隅乃颜曰“极乐寺”。
南洋之有丛林自兹始也,为开山祖云。
闽省白塔寺者,古刹也。
剥蚀荒残,见而伤之,乃搜集钵馀,益以樾助,卒重修之,且筑回龙阁焉。
漳州崇福寺众仰其清望,请主法席,未几引退,归极乐建普同塔。
甲辰京师请藏经二,于是极乐、崇福,俱得一藏。
炎荒遐服,法宝光临,前所未有,时年已六十一矣。
以寺事付本忠,而返鼓山
又重修天王殿
南山寺之颓,亦若待鼎新者,复主其事,土木方竣,竟以微疾寂于闽之崇熙寺,世寿六十有二。
释溥㻽清 1667 — 1727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溥㻽字俊雯别号借堂
姓王氏毗陵人也。
龆龀嬉游,效诵佛号,欢心作礼,出自天然。
长涉诗书,颇通大义。
父母既没,听僧诵经,至无智无得,慨然有志超脱尘凡。
时年十四,投邑崇圣院瑞可剃落。
专事礼诵,不涉外缘。
净修十载,思得圆具。
乃登宝华山,受戒定庵
安居学律,并侍书翰。
己卯冬,遂受记莂,委较尼戒。
道誉宣鬯,远方乞请。
遂宏法于虹州广慈寺释迦寺
乙未秋,复为凤山士大夫所请,入主大龙兴寺
寺殿倾圯,荒榛满目。
凤地僻小,值明季兵燹之馀,井邑萧条,檀施殊鲜。
瓗胼手胝足,苦心劳力,卒能修葺院宇,培养林木,使灌莽丛薄之地,蔚成招提胜境。
且以馀力,建僧寮厨库。
吴越都会,商富聚集,布金祗园者,难易迥别。
瓗矢志纯一,坚固不回。
驻锡兹山十有三载,成斯盛业,信非偶然。
寂于雍正五年,丁未十一月二十五日,寿六十有一,腊三十又七,塔于本山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