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释古念清末民国初 1843 — 1916年十月七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古念字清一晚号幻影姓舒氏钟祥人
始自髫龀,即存远度。
家贫无养,佣作取给。
年才逾冠,父母俱逝,感斯惨毒,深悟业系,遂投邑中文昌阁出家。
所居僻左,师友乏绝。
尝得古德语录数篇,潜寻幽旨,不营俗务。
复随方行脚,止于天目,寺主广福一见,断为伟器,遂留参究,多所策发,既而问如何是西来意。
沈吟久之,因谓曰:“汝盍反诘,当代汝答。
从容作礼曰:“道在己躬,岂容旁贷?
福喜曰:“能如是,真法王子也。
顾佛旨高坚邃远,非一蹴能跻,汝勉旃。
”退归禅室,凝心栖虑,行止若痴,累旬兼月,未有所得。
一日宴坐,闻香版声,偶尔感悟,执虑顿殒,五官百骸如土委地,从是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乃起求證,遂获印可。
然犹遍习禅观,精进不懈。
三衣一钵,游憩胜境,金山、九华皆所栖止,东南禅侣具知矣。
光绪二十年,仰台山灵迹,杖锡孤征,不远千里陟秘魔崖,爱其幽隐,依林结宇,殆将终焉。
岁值大旱,群请祷雨,曰:“吾守此庵,祗知佛,复何神异,重劳祈请。
”乃持珠端坐,须臾雨至,四野沾足,人多德之。
居台六年,来游京国,始至龙泉,博览经论。
会联军入,两宫西狩,夷酋骄横,胜地名蓝,多遭蹂躏,惟念所在,戎马绝踪。
灵感既昭,光耀斯发。
问道之众,室无所容。
有内监聆其誉问,奉金三百,郤而不纳。
其他檀施亦多屏谢。
故身无长物,居止之地,惟置一榻,败絮单衾,而风范凝然。
虽公卿造访,言词峻洁,略无假借。
非僻之流,赌其神宇,莫不改容。
晚居西城广济寺,道闻日高,远近归依,千有馀众。
乃就所居研讲经论,遍应众心,随所叩问,百轨千涂,片语洞然,窦开障抉。
一时文彦,多舍其夙业,愿闻真啼,相从不去。
丙辰十月,方设水陆道场,犹登座说法。
七日会散,正容端坐,专待众别,时环而侍者,百有馀人
启目周视,庵然坦化。
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塔于大阳山
闽中鼓山耀灵禅师者,远来五台,立谈之间便如夙契,别时以破衲相赠,御之经年,初未留意,偶于裂缝中露一纸牃,展视则曹洞世系,应相传授
盖耀灵默识,密付有深心焉。
亦感动,以临济嗣法在前,遂兼承两宗。
斯亦禅林逸闻,未忍放失者也。
著有《宗镜捷要》四卷,长沙方表为之传。
僧超越清 1642 — 1702年8月3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超越字止安姓王氏,大兴人也。
夙抱清怀,雅欲离俗。
年逾三十,始尘嚣。
胜福寺海云为之祝发,受圆具于戒台寺道光。
动静尊严,德行坚定,日有恒课,不牵外缘,入夜焚香,趺坐静修,自摄其心。
康熙三十三年,寺毁于火,赐帑重修,将建栋时,有一木初拟置左,众欲右之,舁不能升。
超祝之曰:“我右汝也不?
”数人舁之以去。
住持照福见其诚感木石,知有自来。
尝于圣祖游幸时,从容奏对,称超品度,比之仙露明珠,帝亦为之嘉赏。
己卯照福寂。
后奉命继席。
明年与诸山长老赴畅春园,将觐天颜,适虎圈有虎怒唬,威势狞狞,众莫敢近。
超突前曰:“汝由性㬥,故堕虎身,今犹不改,性必终迷,汝伏,吾为汝说三皈可得解脱耳。
”虎遂驯服,说毕,帖然曳尾而去。
生平奇迹,此类甚多,恐涉怪诞,不以语人。
寂于康熙四十一年八月三日,春秋六十有一,僧腊二十七,塔于寺左。
超精行戒律,日益严密,有“北方律虎”之目。
释通明清 1661 — 1720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通明字眼闻姓李氏滁州人也。
生有异性,方在襁褓,偶哺肉羹,即便吐弃,更以蔬食,接受如常,家人怪之。
年甫弱冠,泊然自处,有志离尘。
康熙庚申,从牛首山宏觉寺以忠祝落,湛心内典,力求彻悟,遂登华山禀戒于定庵
弥复精勤,始受律义,随乞便讲,辨析文理,折衷指归,勤勤苦学,多历年所。
一日读《云栖法汇》至“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处,即痛念生死,更自磨砺,行般舟行。
三易寒暑,其志不坠。
定庵嘉其诚恳,闳斯愿力,命主慈应法席,禀祜居醇,含章纵哲,箧蛇能剪,心猿久制,譬圆珠之朗洁,若春云之霭和,是以风徽远鬯,缁素归心,爱畏兼深,尊为律虎
寂于康熙五十九年,寿六十,腊三十有九,塔于慈应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