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杨廷理清 1747 — 1816
全台诗
杨廷理(1747~1816)字清和一字半缘号双梧晚号更生
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柳州市)人〖参考连横台湾通史》〈列传〉、刘汉忠〈杨廷理的「劳生节略」及「东游草」〉,《台湾文献》第四十七卷第一期,台北1966年、何培夫〈杨廷理治绩及其风范〉,《台湾文献》三十四卷第三期,1983年杨永智《明清台南刻书研究》,东海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2001年。〗。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次年朝考一等一名。
初任福建侯官知县
分别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十四年(1809),三度来台,前后十六年,即使日后宦海浮沉,其心思始终不离台湾,可说是清代治台官员中,最熟悉台湾事务者。
先后曾担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福建台湾府知府、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提督学政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噶玛通判等多种职务。
第一次来台时,适值林爽文、庄大田起事,廷理以招募义勇,守城有功而累升道台,后因侯官任内亏空褫职,谪戌伊犁八年。
第二次、三次来台,除击溃海盗朱濆,平定淡水的漳、粤、泉分类械斗外,其力主开发噶玛,关系台湾开发颇钜。
其经历之广可谓历来游宦之罕见者,此所以许乔林许之曰:「祈连万里,台澎三至,游岑嘉州未到之境,创蓝鹿洲建之勋哉!
」(许乔林《知还屋诗钞》序)  廷理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初升任台湾知府,随即主持岁试,并委由海东书院掌教曾中立编辑优等文章,亲自校订,以为课艺,计有《台阳试牍》初集、二集、三集,并重刻《柳河东先生集》,著作有《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噶玛节略》一卷及《叙刊年谱》。
生前自刊诗集九种,包括《西来草》、《东归草》、《南还草》、《北上草》、《再来草》、《双梧轩诗草》、《东游草》,另有未刊本《候虫吟》,于林爽文之役中佚去。
道光十六年(1836)杨廷理第五子杨立亮请许乔林据各集重加汇辑刊刻,稍删其涉应酬者订为《知还书屋诗钞》十卷,内含《西来草》三卷、《西来剩草》一卷、《东归草》一卷、《南还草》一卷、《北上草》一卷、《东游草》一卷、《拾遗草》一卷及附录杨廷理自撰年谱《劳生节略》一卷,其中《拾遗草》三十首是他从书箧中拾得《候虫吟》的片稿。
台湾省文献会所印《知还书屋诗钞》除包含上述《诗钞》十卷、《劳生节略》一卷外,尚有附录《再来草》一卷、《东瀛纪事》一卷、《议开台湾后山噶玛节略》一卷、补遗诗(包括《噶玛兰厅》、艺文总集《峤西诗钞》、《三管英灵集》、《柳州文艺集》中偶关杨廷理之诗作,凡未见于《知还书屋诗钞》者一并录入)、补遗文。
  今此处所用版本即以文献会出版《知还书屋诗钞》为主。
诗钞中或有增字、缺字者,于注中标示出;又诗钞中点校者对该诗作之按语,亦一并附上。
诗钞每卷皆清楚地载明时间,且诗注甚详,或引前人之诗、佛典、道书等,或记个人生活琐事,种种丰富的生活经验,皆在其诗注中毫无隐瞒;而卷名以「西来」、「东归」、「南还」、「北上」、「东游」为题,更表明了他的官辙无定,四方奔驰的浮宦生涯。
廷理在台之诗作主要见于《东游草》中,时间为嘉庆十一年十八年(1806~1813),其前自序云:「予以诗纪事,据事直书」,又云取司空图诗品》之语,作品以「实」、「率」为期,因此《东游草》可说是记录杨廷理开发噶玛心路历程的重要作品。
(余美玲撰)
施朝干
维基
施朝干(生年不详—1797年),一写为朝干字培叔又字铁如号小铁廷午,室名六义斋
江苏省扬州府仪徵县(今属扬州市)人,诗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出身
历官不详,至四十三年(1778年)礼部仪制司郎中
缘事革职,四十五年(1780年)复官。
五十三年(1788年)任掌广西道监察御史,数次密奏,得到乾隆帝嘉许悦纳、下部议行。
至五十七年(1792年)通政使司副使九月七日太仆寺卿。
六十年(1795年)太仆寺卿,四月二十七日太常寺卿
七月七日山东乡试正考官
八月出差以太常寺卿提督湖北学政
嘉庆二年(1797年)太常寺卿湖北学政三月二十四日宗人府丞、仍湖北学政
十一月卒于任上。
个性清廉耿介,居住在邗上,不屑跟盐商往来。
京城当官后,只有破车一辆、老屋子几间,贫乏中诵读经籍,很少接待宾客
年少时就以诗闻名,王鸣盛刊行《吴中十子诗》以施朝干居首位。
王昶施朝干「质朴清真、不尚才藻、得之孟东野梅圣俞为多」。
钱大昕评价施朝干诗风在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
古文文笔也简洁、有法度。
裴景福清末民国初 1854 — 1924
睫闇诗钞续集·裴伯谦先生小传
裴景福字伯谦号睫闇安徽霍邱县人
年十五入邑庠,膺癸酉萃科,廷试高等,用刑部七品小京官,未弱冠也。
己卯,举江南经魁。
丙戌进士,授户部主事
旋改官广东知县,历任大邑,善折狱,勤于捕盗,计典课最。
以直言忤总督某,夺官下狱,必欲置之死。
穷治无所得,乃谴戍新疆,永不释回。
李肖峰给谏抗疏白其冤,交两广总督张安制府查覆,事得雪,放还。
睫闇喜为诗,初取径东坡,中岁肆力杜、韩。
出关所过名山阨塞,皆有题咏。
七古雄秀类李东川岑嘉州,七律瑰丽劲宕类大历十子。
国变后乃一变而为悽清和婉之音,读之使人意消。
所感愈深,所造愈微矣。
睫闇尊人浩亭先生研精性理,与吴侍郎拙修涂朗轩制府论学,著有《读宋五子札记》。
江苏无锡上海最久,有惠政。
以卓异擢通州直隶州知州
论者推为中兴后江南循吏冠。
睫闇学盖得之庭训云。
再,睫闇夫子九岁即能诗,甫弱冠即以诗名。
所作《吴船》《岭云》《西征》《化城》《东归》诸集暨《风泉集》上卷,予兄保福已精楷印行,海内传诵矣。
此册《风泉》下卷,又《耕淮》四卷、《淮隐》二卷,共古今体五百馀首,皆辛酉三月还乡以后至乙丑冬病中所作未付印行者,合并注明。
受业金保权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