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杨道会”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清朝
熊赐履清 1635 — 17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1709 【介绍】: 湖北孝感人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愚斋
顺治十五年进士
检讨,迁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
康熙初,以直言为鳌拜所嫉。
鳌拜败后,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为经筵讲官,深受器重。
超授武英殿大学士,旋以故罢官,后又再起为东阁大学士
四十二年,以年老解机务。
四十五年去官。
卒谥文端
生平潜心理学,有《闲道录》、《经义斋集》等。
熊赐履字敬修又字青岳号愚斋孝感人
顺治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谥文端
有《澡修堂集》。
维基
熊赐履(1637年1月28日—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北孝感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末清初理学名家、官员,官至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康熙帝老师的名义,曾经拉拢过顾炎武,有书简往来。
孝感熊氏为望族。
父熊祚延是明末生员,曾组织团练,不屈而死。
张献忠湖广时,熊赐履家中数十口被杀,熊赐履随母活命。
顺治丁酉科二名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会试七名,熊赐履中式三甲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检讨
任国子监司业弘文院侍读康熙七年(1668年)秘书院侍读学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熊赐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武英殿大学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内阁票拟嚼签案回籍,后寓居江宁府(今南京)清凉台,在家闲居十余年,与毕嘉密切来往。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召任礼部尚书
时人谓“以王佐之才,为圣天子辅,启心沃心,兴起鸿业,天下莫不想望其风采。
熊赐履师宗程朱理学,提倡“非《六经》、《语》、《孟》之书不得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得讲。
”抨击王守仁之“心学”,认为“阳明之于圣学,只是胡说乱道而已。”。
康熙帝曾说:“许三礼汤斌李光地俱言王守仁道学,熊赐履惟宗朱熹,伊等学问不同”。
熊赐履曾攻击李光地“不识一字,皆剽窃他人议论”。
李光地则说熊赐履“不讲学问,但以明末门户人语说过”。
康熙帝对汉臣之间互相倾轧不满,说:“许三礼徐乾学荐举熊赐履,往者皆言熊赐履不好,今见朕起用熊,又言熊赐履好……熊赐履所作《日讲四书解义》甚佳,汤斌又谓不然。
以此观之,汉人行径殊为可耻。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帝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熊赐履多次请求解任。
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再上疏请求离任,帝许其以原官解任,但仍令食俸。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病故,称其“于八月二十八日未时病故”。
江总督噶礼前往吊唁,“见其家穷,故以奴才盘川银与之,以资丧事”。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追怀故人,称:“每念旧劳,不忘于心”。
熊赐履有子三人,熊志伊、熊志契、熊志夔。
熊赐履逝世多年后,康熙帝曾让苏州织造李煦查看上元县熊家情形,并派人照顾。
当时,四十一岁的长子熊志伊“言语颠倒,悲喜不常,所患痰病未愈”。
年仅九岁的次子熊志契、八岁的三子熊志夔随生母龚氏生活,与兄长熊志伊分居。
李煦“至江宁织造衙门宣示谕旨,着曹頫照看熊赐履之子”。
著有《经义斋集》、《学统》、《闲道录》,《学规》等。
主要活动
  • 165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