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连捷”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清朝
傅为霖晚清 1830 — 1906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傅为霖(1830—1906)字润生四川简阳人
同治庚午举人辛未连捷进士,官湖北知县
维基
傅为霖(1830年7月30日—1906年)原名嘉昶字朗山号润生,四川省成都府简州西乡镇金桥汤家□人,同进士出身
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45名。
同年五月,交吏部掣签分发以知县即用,官湖北通山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880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鹿迈祖清 1706 — 1765
维基
鹿迈祖(1706年11月14日—1765年1月5日)字绍闻号南皋直隶定兴人(今河北),蒙古族宝格氏,进士出身
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顺天乡试举人
次年连捷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改福建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巡视中城、西城,后出任湖南督粮道,官至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授中宪大夫,后罢官。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1765年1月5日)卒于家,姚鼐为其作墓志铭。
主要活动
  • 173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全魁清 1725 — 1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1 【介绍】: 满洲镶白旗人,尼奇哩氏。
乾隆十六年进士,累擢侍讲
琉球册封国王,并以见闻所得,纂《琉球国志略》。
侍讲学士
维基
全魁(1725年—1791年),尼吉哩氏,字斗南号穆斋满洲镶白旗人
乾隆十五年庚午举人十六年(1751年)辛未连捷进士,补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奉命为册封正使,与副使周煌一起出使琉球,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
乾隆四十一年四十三年,任盛京礼部侍郎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任盛京户部侍郎
主要活动
  • 175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鹿瀛理清末 1852 — 1901
维基
鹿瀛理(1852年—1901年)字安仲号乔笙直隶定兴河北)人,蒙古族宝格氏,清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清末增生。
刑部候补主事兼袭骑都尉世职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顺天乡试举人
次年连捷丙戌进士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散馆,授编修
武英殿、国史馆纂修河南补用知府,授朝议大夫、昭武都尉
主要活动
  • 1886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邵葆醇
邵葆醇字睦民号菘畴宛平人
乾隆庚戌进士历官福建台湾同知
有《韡华吟舫诗钞》。
维基
邵葆醇字睦民号菘畴顺天府宛平人同进士出身
祖籍浙江余姚县,祖邵自镇 、父邵庾曾同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恩科进士
父邵庾早逝,邵葆醇自小受祖邵自镇调教,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进士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接替陈蒸,于台湾担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品等为正五品的该官职隶属于台湾府主管台湾船政治安业务及台湾南路之台湾原住民事务,相当于副知府。
其同族之后邵友濂在光绪朝任台湾布政使巡抚
邵甲名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进士,故一门4世连捷进士
主要活动
  • 179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丁惟禔晚清 1863 — 1895
维基
丁惟禔(1863年1月9日—1895年8月14日)字亦康一字伯平号静簃山东日照人进士出身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拔贡生,朝考二等,试用知县,改选邱县教谕
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顺天乡试举人
次年连捷己丑科二甲第五名进士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协修
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陕西乡试正考官,诰授奉政大夫
主要活动
  • 1889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马先登清 1807 — 1876
维基
马先登(1807年—1876年)字伯岸号龙坊
陕西大荔县小坡人。
马先登幼时家贫,其父开馆授业时,先登也随其读书。
后来家境更加贫寒,经常断炊,但其父对其期盼殷切,十六岁即使其的就学于陕西大儒李时斋门下。
十年之间,先登通读历代经籍文章,文采飞扬。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马先登丙午科乡试中举人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连捷会试,殿试位列三甲第五十一名,与名臣张之万徐树铭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赐同进士出身
分派河南即用知县,历署阳武,补永宁,又因军务紧急回乡劝捐,并办理河工。
后被保举出任直隶知州,升怀庆知府,在任九年,调往开封
曾两次护送越南贡使者
不久,候补道员,加布政使衔
告归之后閒居十年,受知府文泰初聘用,主丰登讲席,兼修《同州府续志》。
亦曾汇其先代遗集、刊为《马氏丛书》。
马先登有自编年谱,名《告存漫叟年谱》,又名《漫叟自订年谱》,有光绪十五年刻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主要活动
  • 1847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光彬清 1812 — 1883
人物简介
黄光彬(1812-1883)字允中号质轩连江县青塘人。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乡魁,次年连捷京闱,与李鸿章同科进士
历任荆州石首安徽英山安徽庐江县令,多有政绩。
黄光彬诗风端重质朴,清新淡雅,
维基
黄光彬号质轩福建连江县青塘人。
同进士出身
黄光彬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式丙午恩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联捷张之万榜三甲进士
以即用知县分发湖北
咸丰元年(1851年)分校乡试。
同年,补石首县知县
其地濒临长江,堤防常被冲毁。
黄光彬到任后,筹资修筑江堤,保障人民。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北石首数次被围,黄光彬率乡勇抵抗,并请川军助剿,确保县城不失,并克复华容监利
同治元年(1862年),经安徽巡抚李续宜奏请调用,黄光彬英山县事,任内继续严堵太平军及捻军。
曾国藩乔松年又保奏留用,补庐江县
当时庐江方被清军收复,百废待兴。
黄光彬任职五载,修建文庙,清理田课,处理各种善后事宜。
二十年间,黄光历官两省三县。
去职之时,以剩馀俸禄购买书籍数十箱归乡,主讲鳌江书院八年,卒年七十三。
民国连江县志》有传。
主要活动
  • 1847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施琼芳清 1815 — 1868
全台诗
施琼芳(1815~1868)初名龙文,字见田,一字昭德号珠垣
进士后,改名琼芳
台湾县治(今台南市)人。
生性恬淡,好学不倦,遍读经史诸子百家。
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连捷乡试。
隔年参加礼闱,落榜,遂伫留京城,闭门苦读,杜绝浮华奔竞之习。
与林晴皋、冯虚谷、蔡廷兰等结为至交,常相唱和。
道光乙巳(1845)恩科进士,铨选六部主事,久滞京城后,始补为江苏知县
未就职,乞养回乡。
返台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潜心性理之学,以培养后进为己任。
施氏生平著作颇多,从作品中可见其「恬退」之性格。
近人王国璠谓施琼芳作品径端言正,繁芜尽去,得迹象浑然之旨;其诗则荟集众人长处,有清妙之音,而无奥衍之病,可谓东宁诗坛大家。
乙未之际,作品散佚过半,仅《春秋节要》与《石兰山馆遗稿》由其子嗣士洁携渡中国大陆,方得以保存。
1958年台南市文献委员黄典权从施氏后裔处取得抄本五册,将之点校,刊于《台南文化》六卷一期。
1964年秋,施氏后代将家藏所有施琼芳施士洁遗稿全数交给黄典权,1965年点校排印,刊于《台南文化》八卷一期。
1992年3月又由高志彬主编,龙文出版社刊印《石兰山馆遗稿》。
该诗集前附施琼芳手抄稿,后附《台南文化》刊本共二十二卷,一至六卷为古文与骈文,七至十六卷为古今体诗,十七至十八卷为补馀古今体诗,十九至二十二卷试帖诗。
兹以龙文出版社刊印,黄典权所藏抄本为底本,进行编校。
(施懿琳撰)
维基
施琼芳(1815年7月10日—1868年10月28日),幼名镇圭,原名龙文,中举后更名,字见田,一字昭德又字星阶号朱垣台湾台南人,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西岑乡(今福建泉州石狮市永宁镇内)。
他与其次子施士洁清代台湾仅有的父子双进士,葬于今台湾台南市南区桶盘浅墓地内,其坟墓为台南市的古迹。
主要活动
  • 184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