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通问”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清朝
释行昱明末清初 1607 — 1685年四月二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昱字晓庵号曰无隐姓叶氏龙游人
寄迹吴门,三岁失怙,母程氏训养成立。
自幼纯笃,情殷报母,力持疏食,偶见杀生,闭门驰去。
一日,读《六祖坛经》,知有宗门事,遂参密云于金粟
及冠,将昏,遁入磬山,求天隐剃度,开示谆切,而亲属追寻,忍泪别去,远走天台莲花峰,礼肇心老宿芟染,即圆具于天童。
通问开法南涧,投诚参考,每入室痛棒厉喝,不假词色,身心自觉纯一。
尝因激发,立五大誓,以大事未明,不出山、不语、不卧、不加衣、不看书。
自夏徂秋,力行不倦,一夕,月下独坐,忽内外洞彻,皎如冰盘,向所疑处,澄净无滓。
出山省母,又劝还俗。
复潜渡江,参石奇于昭阳。
未几,以母老复返吴门,持钵奉养母终,更上南涧研究古今差别,得大自在,寻付衣拂。
无何,通问竹林,分座说法,万指铿锵,屡以南涧院事属付,苦辞不已。
己丑夏,将命摄方丈,即宵遁。
桐庐访陈尊宿遗迹,过疏山谒影堂,因回浏阳尔瞻石霜,旋应武功山灵溪之请,遂开法焉。
甲午夏,领众东还,继席南涧,提纲絜要,规令森然。
通喜得人,致书金少保称:“晓庵首座,侍衲二十年,悟境不异高峰断崖,而德业深厚。
”其推许如此。
明年通寂,窣堵告成,拂衣竟去。
复入浏阳结茅山中,作投老计。
江楚衲侣闻风趋附,不踰年遂成丛席,苒苒廿载,影不出山,唯不忘所自,梓其师手辑《续灯》集赀镂版舁之入藏。
康熙乙丑夏四月二十九日,奄忽坐化,寿七十有九,腊五十。
所著有《三会录》、《黄昙拈颂》若干卷,皆编刻盛行于世。
释行悦清 1617 — 1682年十二月一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悦,字梅谷,亦号呆翁,晚称蒲衣尊者
姓曹氏,娄东人。
年十八,披剃于普陀海岸禅林,受具后,担簦诣硿峒,参瑞白,知向上事。
复参天童密,问:“掣电之机还许凑泊也无?
”密方诘难,即拂袖云:“鹞子过新罗
”密连棒趁出,当时会得宾主句。
年二十二,再参报恩,已而入夹山,参南涧箬庵,问:“隔江招手,便乃横趋,上座还具者个眼否?
悦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南涧卓杖,云:“能有几人知?
悦云:“果然作家。
”南涧便喝,即礼拜。
明年,随侍金山,即承付属。
后居庐岳,忽焉数载,时在茂年,居多暇日,乃简古公案数十百则,皆为颂之。
丁酉,继席南涧。
乙巳,主粤东龙树院
丁未,主蒋山天华。
辛亥秋,复入粤住大隐禅院。
癸丑,至南安,居西华龙光寺
己未,赴江宁蒋山金陵寺请。
壬戌拟之台山,先入京师憩锡城西。
甲子秋,客城东弥勒庵,腊月朔夜,索水沐浴,焚香礼佛,辞众端坐,垂诫恳至,众皆感泣,请末后句,乃说偈曰:“使符多谢远相迎,撩起袈裟请共行。
一曲浩歌归去乐,从来老将不谈兵。
”三日荼毗,舍利莹莹,灵骨片片作金玉声,塔于南涧北莲花峰
寿六十六,腊四十八。
凡七坐道场,五会说法,一语一机有照有用,学者宗之。
弟子数十人,所著《正宗语录》、《列祖提纲增集》、《禅宗杂毒海》、《历代帝王宏教录》各若干卷,又《三会语录》《梦冰》《东皋》《拈庄》《放钵》《北游》诸集,皆梓行于世。
释本画清 1621 — 1705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本画字天岳别号寒泉子姓萧氏蕲春人
性聪慧,年方四周,听塾师诵书,随声咿唔,曰:“我亦能诵。
”试之果然。
令从读,日数百言,颖异迈俦。
稍长,随父避寇匡卢,恍然旧游,白父出家,就大林慧剃染,锐志苦学。
偶尔婴疾,乃礼诵习禅,以资静摄。
因阅镫录“藏身处灭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怀疑不已。
一日晓起,宿鸟飞鸣,有省。
时往参雪峤信于开先,问:“某也坠地二十年,未知坠地事。
”机语契合,从兹服膺。
后依山翁忞于布木台,会天童密云示寂,相随过明,乃于龛前受具足戒。
明年,忞继席,尝于侍立次,问:“大慧谓:参禅贵得命根断,若命根未断时如何?
”忞喝曰:“汝识何为命根!
”乃豁然而悟。
后再参于云门,书云门大树授之。
又参箬庵问夹山玉林琇于大雄,皆器重之。
忞往台州广润时,招至,忞即升座告众,授以衣拂。
后结茅于黄石岩,三年移牧石庵,首开法于龙门
海会,历杭之佛日清流,平阳,尝再至焉,为日最久。
康熙丙子,延居天童,年已七十六矣。
圣祖南巡,赐宸翰石砚诸物至山,对使赋诗,恭谢盛典。
癸未冬,营寿藏于东谷
乙酉春,搆归来庵退休,命弟子伟载乘主院事。
是冬,书偈云:“辞世向谁辞,西方太远哉?
不如遗蜕葬山阿,日听长松响天籁。
”伏枕数日,吉祥而逝,寿八十五,腊七十三。
有《六语录》及《牧石吟诗卷》《直木堂》《晚云楼》诸集。
僧行策清 1628 — 16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1682 【介绍】: 僧。
常州府宜兴人字截流俗姓蒋
年二十,父母相继故世,遂投武林理安寺箬庵出家。
后住报恩寺,遇息庵瑛劝修净业。
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华山专修净土。
九年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学者翕然宗之。
后世尊为净土第十祖
释行珍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珍号天竺姓陈氏上海人
少聪颖多能,尝从人贸迁,舟行遇盗,投之水中,为渔者所救得苏,因求出世,脱离尘扰,礼无海学薙染。
时年十八,参箬庵于南涧,示以未生前话,长跽请益,箬庵拊掌者三,才起立,即喝出,愕焉失措,疑不去心。
年二十,圆具于瑞光,侍古南扫塔天童,因阻兵不能归,寄迹显圣,坐不语禅,念大事未明,愤郁致疾。
一夕气绝,众僧讽经,有一僧抚其胸曰:“速往西方去。
忽苏,瞿然顾视曰:“此身是何所在?
”众皆惊悚。
病愈还涧,箬庵随命侍香夹山,于赵州台山婆子䛡下,顿彻古今公案源委,呈偈机缘,载在语录。
箬庵印以偈云:“吹毛不犯当头令,出窟金猊果俊哉。
又称于众曰:“虽年少,悟处确实,法门令器。
闻之,痛自鞭策。
箬庵掌书记,始垂记莂。
复诘高峰六问,一一著语,箬庵解颐,自题其像授之。
已而结茅昼眉泉。
箬庵寂,奔丧建塔,更栖蕲州大潜。
戊戌冬,出主菩提寺,三载迁德章
丁未夏,应洸禅之请,继席南涧。
弘觉禅师为法派尊宿,每以古德应庵相拟,而念湖州道场为最初祖庭,宜兴之。
龙池为天童磬山两宗所自出,邮书劝驾,皆以为非不克胜任。
既至,重饬旧规,彻夜禅堂,策励勇猛,宗风一振,善权龙池
伊迩甲寅之难,乐安禅师塔燬于火,从灰烬中负灵骨归。
迄难定,复造窣堵拟于旧制。
无何,銮辂南巡,驻跸夹山
雍容晋接,庭奏对,天颜大悦,宠赍有加。
将寂之日,法雨泉岩石崩裂,林竹枯瘁。
生平九坐道场,说法十二会,开堂三十七年,前后四住理安,道风孤迈,学子非谋道真切痛念生死者不敢登其堂。
所至随机接引,辨才无碍,自奉甚薄,一衲补缀终身。
至若南涧,则殿宇寮舍,焕然一新。
得法弟子三十人,南北称大宗师者,强半出其门。
寿七十一,腊五十三,祥符遂安毛际可为撰塔铭。
释仁策清 ? — 1682年七月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行策字截流
姓蒋氏宜兴人
父曰全昌,躯躯老儒,颇耽内典,与憨山清相友善。
已寂三年,昌复梦其杖锡而来。
入室听然,俄而生子。
小字梦憨既长,父母相继逝,始有志出世。
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五载,胁不至席,顿彻法源
报恩寺,遇息庵瑛劝修净业。
又遇钱塘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淹通,穷究教义。
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因名所居曰“莲柎庵”。
九年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学者翕然宗之。
寂于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
时有孙翰者病死,一昼夜忽苏,语人曰:“吾见阎罗伏迎西归大师,问之为截流,吾以光明所烛,遂得放还。
”同日有吴氏子者,亦病死复活,具白所见,并如翰言。
释行杲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行杲字汝风
姓张氏吴门人
初依苍雪,博习经论。
后参箬庵,问于夹山风穴南院因缘,命颂之,乃颂曰:“师资合处投针,岳未为高海未深。
看去作家炉鞴在,能滑跃冶不祥金。
箬庵见之喜曰:“此则机缘,三十年来罕有契其旨者,今日始惬吾意。
”遂承记莂,继席南涧。
三载,退居润州静室。
康熙戊午正月三日,往鹤林与天树植诀别。
植曰:“新年头,何得说未后语?”曰:“实非戏言,朽骨火后,祈飏大江,无违我愿。
”由是相别,至廿四日,邻庵火起,但整衣。
侍者曰:“火猛且近,奈何盍速出?
曰:“吾时节至矣。
侍者曰:“师如是,弟子敢离左右?
”遂同證火光三昧
门人依命葬之大江龙门,有《语录》一卷。
释行洸清 ? — 1695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行洸字济水上虞顾氏子,亦嗣箬庵法,宗教兼通,在僧中最为杰出,主理安三年,寂于康熙乙亥,著有《正法录》诸书。
释斯瑞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斯瑞者,云间瞿氏子,亦嗣法箬庵,继席理安,传临济三十二世,有语录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