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释实长清 1701 — 1751年九月一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实长字晓闻
姓钱氏丹徒人也。
母潘氏,初产乏乳。
乞他母乳,辄不就。
饮以米汁,又未能食,举家忧之。
七日乳至,始接怀哺。
盖生有殊禀,知觉独灵。
呱呱在抱,即辨血气。
及能食言,便恶辛腻。
发言应机,过于成人。
幼时随父渡江,暴风忽作,波浪汹涌,一舟振荡,莫不惊恐。
微笑曰:“祇是心不定耳,风浪何惧乎?
”父曰:“此时心如何得定?
”曰:“定在平日。
”由是异之。
年踰志学,溯江至金陵永济寺
闻僧诵《弥陀经》,偶焉枨蠲,遂决然舍去,投和州福兴寺密严薙染。
栖迟三载,稍涉经论。
宝华文海圆具。
未几下山,欲求禅习。
道遇老宿,问所从来,因言所志。
老宿慨然曰:“了明心理为戒,悟彻本心为禅。
名虽有二,理则一致。
之秉佛制,饬僧纲者,已不多觏。
汝后生新戒,当精进持律,弗坠初基。
”于是涉江而北,依广陵石塔抚生,研讨毗尼。
抚于淮南律虎之目,见长操持谨笃,迥出庸流。
昕夕切磋,将欲记莂。
方游山未归,抚遽迁化。
时城北舍利律院冶牧,少与同参,素契清修,请为辅导
任仔肩,不辞劳瘁。
久之,冶牧谢世,缁众固请就履主席,婉辞郤之,以待贤者。
郡守景莱高公与绅耆汪君鹤崖,辟广初地,一新梵宇。
住持,乃不获辞。
自是艰苦,较甚于前。
而春冬弘戒,十方新众,尤多于昔。
平山堂之左有惠照寺,为古木兰院唐王播题诗处也。
地颇幽邃,主者荒芜,士绅惜之。
邑令徐公,慕誉望。
率众造请,特令兼摄。
未及期月,已复旧观。
乾隆辛未春高宗南巡。
御舟经过,出迎候。
奏对雍容,请锡寺名,圣意俞允
九月,鹾运吉公恭赍御书“慧因寺”额至寺。
顾万峰鲍步江、张冠村、陈道潜,俱有诗纪胜。
非道行高卓,声华茂美,未足臻此。
以乾隆甲戊九月一日示寂。
年五十一,腊三十一,坐夏十有四。
奉笼于惠照之西偏。
长四十,初度隆觉,冶牧以文寿之。
序中推许真实,以为后来之秀,屈指无二。
冶为海内律学宗纲,持论最严,独于长称道如此。
十年精进,其律学洵可一世也。
释宗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宗辉字净月
清乾隆戊午,重建总持寺钟楼,积精竭力,不日告成。
复修大殿,墙垣廊庑,焕然一新。
初得法于育王秋远碧公,传临济宗三十四世,后住灵芝领院事,历有年所,创立法堂,增置寺产。
是冬,开法灵芝普庆禅院,止作兼持。
未几,移锡瑞岩寺,值残荒。
一入院,百废具举,丛林为之改观。
平生愿力弘深,常怀利济,得瑜伽三昧,广兴法施,一衲之外,他无长物,衣钵之赀,悉以修葺桥梁,平治道路。
邮亭破院,尤尽心焉。
乙亥春,复住镇海普庆,于正月九日掩关自閟,三载乃出,即呈偈曰:“入此禅关一刹那,竟忘三载疾如梭。
寻空到得无空际,放下空空便出窝。
乾隆二十四年,复为育王嵩公,及鄞镇诸檀护所请,卓锡阿育王广利禅寺
晚年喜为韵语,天资敏捷,挥豪立就。
临机说法,具正知见,真足津梁。
末世所著《芝峰语录》一编,谢訚祚为之序,谓其“能于叩募之暇,闭关之馀,了明心性,悟四大皆空之理,成六尘不染之身,而其登堂说法,复能指示玄诠,令当下机锋,人人猛省,益信古人所传顽石点头,花雨诸天为不虚也。”
释复馀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复馀字本忠号道南
姓罗氏南平人也。
绍德,母氏朱。
家世耕读,力崇俭素。
生性颖异,颇轶凡童。
九岁随母省舅,舅奉佛唯谨。
因问曰:“佛何人也?
”舅乃以出家、成道,了明生死雅意,淳淳为说之,由是有谢俗心。
年二十五,始礼鼓山涌泉寺彻悟落发。
初聆净土法门,即夙夜礼诵无倦容。
逾年从妙莲受具,益加精进,妙穷玄旨。
尝答张宝池问金经四句偈曰:“金经以荡相为宗,不外遮照两用。
遮则除执而显真空,照即成用而显妙有。
盖相尽则体现而妙用随,此经中密意也。
又复依真故,则一相无相而不坏假名。
依俗故,则万法齐彰而体原空寂。
不坏假名故,即不变随缘。
所谓无所住而生心,弥陀所以不舍众生也。
体原空寂故,即随缘不变,所谓住即非住,是以感应道交也。
此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即经中四句偈义也。
”又云“礼佛不可有我,有我则慢生。
念佛不可无我,无我则无佛。
”凡所论说身心体验,多成妙谛。
妙莲极乐寺时,邀佐助,犹以理末达而涉事,恐从迷积迷为辞。
固请乃行。
至则为之董饬工役,擘画材用,蚤夜孳孳,罔言劳瘁。
及院宇落成,率尔谢去。
庚子主鼓山戒坛,逾年住建之光孝寺
未几引退,南游缅甸,遂历印度礼诸胜迹。
参叩哲匠,多所启悟。
但道涂深阻,跋涉艰辛,还至缅郊,已亟劳痡。
梦一老人,授药三丸,吞之而瘥。
晨视净水盂中,铿然有声,莹莹三舍莉。
其二且缘登盂上,忽而坠下,至今照耀佛前,其灵感如此。
归而重葺光孝,而妙莲复敦迫南行,方属以乐主席。
会国事多故,中外骚然,侵夺僧产,强假佛寺,别立私会。
所在见告,怡山鼓山几且不保。
乃内渡沪滨,要约诸山长老,谋以自存。
因偕寄禅入,请开佛会。
俄而寄禅寂于都门,群相气沮。
独慷慨自奋,悲涕陈词,为寄禅追悼,且言:“外人觊我教产,日以强邻代保相诱聒。
僧侣无知,多为所煽。
政府何不一援,坐使暴夫为渊殴鱼,尽入其网。
”于是吊者麇至,名公巨子多据枢要,群相感动,而总会规条得邀允许,保护寺产之命,随之而下。
始还闽,组南洋支部,而骇浪惊涛,渐告宁息。
专修净业,垂数十年。
虽在奔走,而其诵礼未尝少辍。
槟屿士女沐其风化,归心莲社数逾千人,著有《净土法语》一卷。
释清镕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清镕字冶开
姓许氏江都人
含素性,不食莙膻。
年十一出家,初习经偈,了明词义,气宇洒落。
其师祖莲庵知非凡器,遇之独厚。
亦感其恩德,情谊恳至。
后结茅终南,一夕定中,若有告者曰:“尔莲祖惫矣。
”惊𧦝而省,贸然下山,行四十八日,始达维扬
入寺,其旧侣谓之曰:“汝归耶?
师祖疾亟日,夜呼汝名也。
”其时有先开行者,后开三日乃至,问:“何行之速,中途胡不遇?
”开亦惘然,莫识所以。
但觉闻神语,即发脚专志觐莲,念念不舍。
虽行四十馀日,犹旦暮耳。
莲见还甚喜,而病寻愈。
少时诣常之天宁,信宿而去。
踰岁再至,入禅堂有悟,庵留五载。
欲切参究,不滞声闻,飘然远举,汛览名山。
年三十八,复来天宁。
再易寒暑,遂继主席。
自是造殿修塔,应念而成,勤劬九秋,因病告退。
而皈依日众,随意宣示,一切平等,终日无倦。
后住杭之灵隐,特起大殿,使人敬仰。
复于上海玉佛寺,创念佛堂,以弘莲化。
会时事改革,学风披靡,屡攘寺产,以辟校舍。
常州天宁,昔号完富,尤为人所窥伺。
乃善意所孚,鸮声丕变,卒保无事。
神之佑也,之诚也。
己未,北方苦潦。
开沿涂托钵,筹訾济赈,全活无算。
年苦旱,开复募金,一再济之,劳不告疲。
人或劳之,则曰: “此本分事,何足道。
”以壬戌十一月二十日示寂,年七十一,腊六十。
弟子显澈,裒其事实年谱,庄蕴宽为之传,文諠斐然,见重当世。
释肇圆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常照)弟子肇圆字峰屏丹阳束氏子。
年十九,感因缘幻化,人事无常,厌尘舍家,投句容宝塔德生剃度,逾年受具焦山芥航
旋参金山、高旻、宝华、天宁诸丛林,得善知识。
往复寻究,默识潜通,数年之间,竟尔直透三关,了明最上。
又以道贵朗澈,事在躬行,遂归焦山,专礼《华严》,夙夜兢兢,寒暑无懈。
知为龙象,付传心印,继主法席。
辛勤十载,院宇增修,寺寮严肃。
退后示微疾,索浴更衣,安然坐化,塔于夹山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