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杨言明 1488 — 15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62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惟仁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行人。
嘉靖时历官礼科给事中,屡上疏论事,词切直,往往不被纳。
六年锦衣百户邦奇诬讦杨廷和彭泽等,上书力争。
帝怒,亲审于午门备受酷刑,断一指,卒无挠词,狱亦以解。
后累官湖广参议
先生字惟仁
年十六为诸生,即开门授弟子经。
进士,以行人使于代。
王故好学,闻先生名重,因从受易,且疏留,使授代诸生经。
其高弟后多为名臣。
先生甫复命而代乱,王出奔,上再使往安,代王得归国。
礼科给事中
时议崇兴献,礼既定,复有进世室之说,即抗疏:陛下考献帝而祀之观德殿,明亲亲也,不复跻于太庙以干正统,明尊尊也。
斯协诸义而协者也。
献帝虽有圣德,非若周文武之兴王创业也,而欲袭世室名,舛矣。
太祖太宗既正祀世室,而复参以献帝,可乎?
若以献帝为所自出之帝,是前无祖宗也。
献帝为祢而宗之,是近无敬毅也。
诸所云云,俱为不经。
陛下前既罪医士刘惠,而今乃纳署丞何渊;前既俞礼卿席书之议,而今乃咈书之后议,臣不知其何说也。
臣非不知陛下顺旨则喜,逆旨则怒,不逢喜而逢怒,岂臣之情?
但义有不可,即殒首阙下,臣必不敢奉诏。
未报。
凡三疏争之会。
廷臣亦多谏者,事得已。
他如谏张璁不可为兵部侍郎,谏、萼不可典两都乡试,谏杨一清不可召还内阁,因天变极陈六科失职,致用人行政颠倒。
已又独为杨公廷和讼冤曰:先帝晏驾时,江彬挟边军四万,图为不轨,内外汹汹。
元辅杨廷和不爱其死,用密谋诛之,顷刻间寻定大计,以伦序迎立陛下。
此社稷之勋,非止开国佐命者也。
即使有罪,尚当十世宥之。
今以奸人之,既褫其爵矣,又逮其子若婿矣,乃又听百户邦奇之诬,而尽逮其乡里,诬为蜀党。
圣明之朝,何意忽有此举。
臣谓若编修叶桂章辈唯有自愤无辜,非缢则刎耳。
至言费宏、石瑶之阴,私曾无左證,岂小人之必可听,大臣之行必尽可疑耶?
唯陛下裁察,不以无藉暧昧之词,辱陷社稷重臣,为圣世大累。
书奏,上大怒,刑鞫于午门,至折指终不易词,谪判宿州
以知溧阳,三迁至吏部郎,稍稍起矣,而忌者倾之。
再谪知彝陵州,三迁至湖广参议,又稍稍起矣,而忌者复倾之,竟落职归。
先生所在有治行,溧阳夷陵皆为生立祠。
初在蜀,传恩诏至,有曰:唯议礼诸臣不赦。
先生题诗驿亭志感,读者洒泪。
次宿一驿,梦有客绿衣迎曰:忠良亦来此耶?
次日询之,即编修叶公桂章,就逮自缢处。
先生前疏,所云其人必感愤自杀者也。
年七十五,卒于家,郡人称其居曰忠谏里。
所著集行世。
先生疏草,忠愤之气塞于两间,而其诗宛秀明丽,几近子房之貌。
余既录诗十三首,复采其佳句,曰:月落明渔火,风轻稳钓舟。
曰:短竹生幽响,高松落午阴。
曰:沙寒稀雁,木落露松虬。
水涨鸥移渚,香燕猎泥。
曰:孤舟虚白日,双鬓落青丝。
并足传也。
维基
杨言字惟仁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
曾任给事中,以敢于直谏闻名。
官至湖广参议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杨维聪进士
授行人。
嘉靖四年(1525年)礼科给事中
数日后即上书痛陈朝廷弊端,世宗以“无中生有”斥责之。
同年,光禄署丞何渊请求扩建宗庙,祭祀世宗生父兴献王杨言与诸臣抗争,不被采纳。
杨言又上书指陈利害,辞激烈。
嘉靖六年(1527年)锦衣百户邦奇借事诬陷杨廷和彭泽费宏等,将兴大狱。
杨言再次抗疏,斥责王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诟辱大臣,荧惑圣听”,世宗大怒,将杨言收押,并在午门亲自审问。
杨言备受刑讯,折断一指,却毫不屈服。
世宗命下五府九卿继续审议。
但兴大狱之事也不了了之。
杨言被贬为宿州判官
溧阳知县,历南京吏部郎中
又因事谪守夷陵
累官湖广参议
明史》有传。
刘基元末明初 1311 — 13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1—1375 【介绍】: 元明间浙江青田人字伯温
刘濠曾孙。
元顺帝元统元年进士,官高安县、江浙儒学副提举
方国珍初起时,为江浙行省都事,力主加强镇压。
当局不能用,乃弃官隐居。
在乡组织武装,与方氏相抗。
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至应天陈时务十八策。
劝勿尊奉韩林儿,为筹划用兵次第,献计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
吴元年,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
明建国后,封诚意伯
曾与李善长宋濂定明典制
洪武四年,以弘文馆学士致仕。
后为胡惟庸所谮,忧愤而死。
一说为惟庸毒死。
谥文成
通经史,精象纬,工诗文,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
有《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等。
词学图录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号犁眉公
浙江青田人
朱元璋聘为谋臣,多用其言,授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追谥文成
博学,尤精象纬术数。
其诗恣纵有奇气,为明代表性诗人之一。
文则闳深肃括,与宋濂等开一代风气。
词秀炼入神,为永乐以后诸家所不及。
有《诚意伯文集》,词在集中。
字伯温青田人
洪武时封诚意伯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温青田人
元进士洪武初官至御史中丞论佐命功封诚意伯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覆瓿集犁眉公
字伯温青田人
元进士
吴元年,授太史令
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卒。
正德中追谥文成
有《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
(游潜《梦蕉诗话》:青田刘伯温,论者称其乘时佐命之功,炳机克终之道,甚与汉子房相似。
然或谓子房乃为韩报仇,怕温则尝委事于元,其出处不免有间,是盖未深论也。
伯温生元世,岂能超出天地外,不为元人也哉?
忧时痛国,每形于辞。
如《悯乱》诸作二、三末句云:「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北望泪滂沱。
淮濆何日歌《常武》?
肠断严最戍鼓鼓挝」,「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欲断魂。
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看青天泪眼昏。
」至如《吊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诸赋,悲愤愁激,读之使人踯躅思奋,其志可谅也。
胡应麟诗薮》:国初越诗派昉刘伯温,吴诗派昉高季迪,闽诗派昉林子羽岭南诗派昉于孙蕡仲衍,江右诗派昉于刘崧子高
五家才力,咸足雄据一方,先驱当代。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时作,《犁眉公集》则入明后诗也。
《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
文成为开国文臣,故录其入明应制之作,以为压卷。
此集以《纪事》为名,寻常共见之集,无事可纪,概所不录。
若人为《诗综》所未采,与采而未备者,意在补遗,不从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