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徐光启明末 1562 — 16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2—1633 【介绍】: 松江府上海人字子先号玄扈
曾入天主教,教名保禄。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庶吉士赞善
二十八年在南京结识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
此后,从学天文、数学,且口译笔录,译成《几何原本》前六卷。
天启间,累官为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劾罢,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
礼部尚书
奏请用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推算历法,造《崇祯历书》,自为监督
后金(清)之势强,议造炮、练兵,有所实施。
五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旋进文渊阁。
次年十月病卒,谥文定
见识通达。
所著《农政全书》,汇集本土生产经验,兼收西法。
生平常言“富国需农,强国需军”,尤切时势。
没后葬故里徐家汇
韩爌明末清初 1565 — 1644
维基
韩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进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东宫讲官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
同年,遭魏党李鲁生弹劾,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
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
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蒲州,挟持韩爌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
罗雅谷明末 1593 — 1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Giacomo Rho(1590或1593—1638) 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
意大利人,号味韶
1616年入耶稣会,任罗马灵采研究院院士。
天启二年澳门四年起在山西绛州河南开封等地传教。
崇祯三年,与汤若望等继邓玉函修订历法,编成《崇祯历书》,又与龙华民邓玉函合译《人身图说》,卒于北京
著译尚有《哀矜行诠》、《测量全义》等。
李天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真定府赵州人字长德
崇祯中光禄寺卿,与徐光启李之藻及耶稣会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望、汤若望等修新法算书。
杨若桥
维基
杨若桥号云君北直隶通州人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中举九十三名,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礼部会试,因丁忧未廷试。
十年丁丑进士,列三甲一百二十二名,授行人,迁河南道御史
崇祯十五年御史杨若桥推荐西洋人汤若望善火器,请召对,被刘宗周反对而罢。
甲申之变,李自成顺军入,与汪光绪,拘絷未夹。
著有《香雪斋集》。
方以智明末清初 1611 — 1671
维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科学家。
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
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
方以智幼禀异慧,六岁知文史,博览群书。
早年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隶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
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
崇祯七年(1634)桐城民变,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随家人避居南京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李自成北京后,受到了严刑拷打。
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
南明永历朝,除经筵讲官,因伪书案被免职。
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药地和尚”。
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
一说坐化。
据说,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时,在社会底层,推动了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发展。
孙兰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江都人一名御寇字兹九号柳庭
诸生
清顺治初,从汤若望西洋天算之学,谓天象与人事无关,水旱地震亦纯属自然现象。
又论黄淮问题,谓唯二者分流,方可除害。
工诗,善画。
所撰有《舆地隅说》等。
卒年九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