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沈明臣
先生起田间,少负异才,喜读书,尚廓落大节,慕谢太传、王猛之为人。
云间公恺来为郡守先生始束发,上书万言,沈公诧为奇士。
已补诸生,数试于乡,不利,专以诗自豪,文章疏宕可喜。
会东方用兵,少保胡公宗宪督府,闻浙东有名士二人,辟致幕下
其一先生,一山阴徐渭也。
少保豁达好士,微有酒失,善嫚骂,先生岳岳不少阿。
少保亦雅惮先生,遥望见为离席。
少保行部七闽,燕将士烂柯山上,酒酣乐作,请先生作铙歌十章,坐上诗立成,酾酒高唱,至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少保起捋其须曰:何物沈郎,雄快乃尔。
即命刻石山上。
尝从少保大王峰,置酒上客四座有云:某所歌姬绝丽者。
少保已被酒,趋命健儿为取来。
须臾报姬至,先生即起曰:吾辈兴阑,明公可以行矣。
少保为强登车去。
其持正率如此。
少保死,请室中,先生走哭墓下,持所为诔遍告士大夫,颂其冤状,由是沦落湖海间,益跌宕自放。
太仓,一通谒弇州,高坐论诗,直气凌其上。
弇州虽阳许为布衣之杰,然实心惮之。
先生性喜衣绯,常客吴中
绯衣行道上,倾吴市人聚观。
余太常先生戴罽冠,被朱衣,游行吴阊,啸呼若狂。
当是之时,实惊吴儿亦善言先生豪矣。
既久,倦游归里门。
张大司马方主文盟,最推重先生
岁时伏腊,非先生至不欢。
先生家诸从子侄一相国、二方伯,俱从先生受诗。
初起有盛名,及司马既殁,先生更为耆夙,每持刺报客,自称老友
一时山林失职之士,单门高才俱辐辏其门,遂尽倾司马客先生
初出其诗七千有奇,使从子九畴删定,录四千馀首行世。
晚年诗益多,每杖策历佳山水,过先辈隐居,宿精舍,小饮草市酒家,辄索素纸题诗,老言愈高妙,率弃去,不复具草,人多匿为已有者。
遗文四百馀篇藏于家。
先生既垂老,尚思出门,诸公共相慰留。
先生曰:使吾有薄田百亩足自老,奚好游耶?
诸公俱曰:诺,请为先生图之。
因共出钱,为置善田百亩,给朝夕。
先生遂得高卧丰对楼不出。
年近八十,卒于家。
先生家在南村栎社,人称为栎社长;诸从尊为句章公,学者称嘉则先生
先生以文行高东海,裒然居首。
龚芝麓万历中布衣以诗豪者,天下有三人:其一为先生也。
曹能始石仓诗选,录丰对楼集最多,为词苑第一。
先生诗已见于世矣。
然余间读先生所为序传记数篇,其文原本,叙事有法,不作同时诘曲语,可谓卓然大家。
屠长卿亦曰:先生文益疏宕有奇气,生平魁玮大节,不愧其为文。
世人徒知先生以其诗,且不尽也。
又曰:近世作者或乏长材。
乃诡而跳诸偏枯,以为险绝而务掩其短。
每撰一篇杜门首,蒙𧝉被搆思累月,颖为秃而出。
号于人曰:吾能钩玄尚奇。
然按覆其旨,犹夫人尔。
则胡不遵大路趋。
而崎岖走间道为。
必若先生
斯所谓遵大路而趋者也。
长卿言专抑里中一古文家,而独推先生
其言最有功学者,即先生之文可知矣。
余尝数求丰对楼遗文四百篇,在其族人某家,余友曾尽见之,即往从借钞。
而某已持此本,献一当事,竟失于兵火中,惜哉惜哉。
先生在当时,喜以文宠同辈,及所传叙先贤行事最详。
万之际,阙焉无徵,俱先生遗文散佚所致也。
先生殁后,百年中名贤高逸,仅能购其诗,存其名氏,而其生平大节,绝无可考遍。
询诸故老所闻,略一二。
盖斯文之事,坛墠久虚,遂使世逾近而文献逾失徵,殊足叹也。
梨洲黄先生谓余曰:及今不为采录,则后此益不可问矣,是皆吾辈之罪也。
黄先生遂归选姚江诗,余亦有甬上耆旧诗之选,故特于丰对楼遗文有三叹息焉。
袁世振明 ? — 1631
维基
袁世振(?
—1631年),字抑之号沧孺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任江西临川县知县,有惠政。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擢升浙江金华府同知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再升南京应天府治中。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袁世振淮南扬州一带推行了纲盐法,取代原来的开中法。
魏党诬陷袁世振纵子通贿,由两淮盐商代为缴纳赃款,削职还乡。
崇祯二年(1629年)户部尚书毕自严举荐袁世振,但因贪污前科为思宗所否决,崇祯三年礼部左侍郎徐光启说:“官猛行五分之一,而私盐居五分之四矣。
崇祯四年(1631年)毕自严再提此事,终为朝廷同意,委为扬州海防副使,兼理盐法,惜未到任而卒。
施兆昂明末
维基
施兆昂字颙昆福建福清人见卢辅圣、崔尔平《中国书画全书》(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明末官员、画家。
施兆昂万历四十七年(1609年)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据《明实录.神宗实录》第591卷记载:「辛亥改授考选进士
倪启祚丁进施兆昂姚明恭侯恪张翀吴士元杨梦衮鲁时升杨世芳顾锡畴刘宇亮金秉乾朱继祚何吾驺姚希孟许可徵姜曰广杨维新陈万言丁乾学雷跃龙胡尚英庶吉士
与同一甲孔贞运等送翰林院进学。」。。
他学问渊博、工诗赋、精书画。
一生著有《天尺楼稿》及《馆课四江集》。
闻山水便心动,曾游历稻庐三天门灵岩啸台、及礼斗坛诸遗迹。
董承业
维基
董承业字绍休,山西汾州府介休县军籍。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山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初任中书舍人泰昌元年八月考选,擢刑科给事中天启元年正月刑科右给事中,疏参工部屯田司员外宋良翰
以母忧归,擗踊骨立,乡人翕然称孝。
服阕,补兵科右给事中天启四年甲子,与翰林检讨顾锡畴典试福建,监临同邑乔公承诏也,初,五经文例不誊录,闱中得颜茂猷卷,深美其才,同官俱以违例不敢荐,二公力持之,疏入,上特可其奏。
入朝陈策刺时政,魏珰嗾使人弹劾为东林门户,被降调,遂免归。
杜门谢客,著《礼记集抄》行世。
逆党事败,召赐陛见,晋秩太常寺少卿,旋以疾告归,卒于家。
生平坦荡,平易近人,加惠梓里。
初,邑粮输边,皆用本色,里中苦之,承业奉使至云中,言于张大中丞,得准改折,介民至今赖之。
墓在城西三里官道北。
县有“会魁坊”,在东街,为万历癸丑科会试第五名董承业建,又有“忠谏坊”,为任兵刑两科给事中时建。
又“父子容台坊”,在北关,为太常寺少卿董让、董承业子建
倪启祚
维基
倪启祚字允昌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民籍陕西咸宁县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改庶吉士天启元年(1621年)编修教习内书堂,同馆姚希孟顾锡畴皆重之。
天启间,逆阉魏忠贤虐善类,启祚方在告,闻之愤甚,草疏论其奸状,会遘疾,不果上,旋卒。
徐复阳
维基
徐复阳字见初别号怀岵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民籍。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初授莆田县知县四十六年丰城县
天启中,官南京江西道御史,党附魏忠贤,请毁讲学书院,以绝东林党根。
天启六年二月徐复阳疏参原任太仆寺少卿曾汝召浙江参政魏士前、奉旨降调之郝土膏,得旨:曾汝召阿附邪党,羽翼移宫,希图定策;魏士前倚恃熊廷弼周嘉谟,恣肆贪婪,骤跻臬宪;郝土膏作令麾亲无父,典试讪上无君,并前降处的方逢年章允儒顾锡畴丁乾学熊奋渭李继贞,都著削了籍为民,仍追夺诰命。
董承业文气稍平,姑照前旨;郝土膏赃私狼籍,仍行抚按提追,从重拟罪。
崇祯元年七月,调南京四川道御史,为给事中黄绍杰劾罢,寻以魏忠贤逆党削籍。
福王时,阮大铖冒定策功,起用,其逆案始翻,复阳继起为官。
刘之勃明末 ?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陕西凤翔人字安侯
崇祯七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
曾疏陈节财六议与东厂三弊,皆为思宗所纳。
十五年出按四川
十七年张献忠成都,被执死。
魏呈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龙溪人字中严号倩石
崇祯元年进士
庶吉士兵科给事中,疏陈兵屯之策与北方水政,皆为思宗所纳。
旋以言不可令中官王坤按核巡按御史胡良机,忤思宗,贬三级出之外。
后再起为光禄署丞
蒋德璟明末 1593 — 1646
维基
蒋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蒋德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因不附魏忠贤,遭排斥。
崇祯时,迁少詹事
崇祯十一年(1639年)杨嗣昌兵部尚书,增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后来杨嗣昌卒于军,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
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崇祯十五年(1642年)首辅周延儒荐拔「德璟可大用」,与黄景昉吴甡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之前崇祯帝问:“天变何由弭?
”对曰:“拯百姓,即弭天变。
近加辽饷千馀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
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
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以下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
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德璟博闻强识,“九边厄塞、河漕、盐策水利、历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
”性鲠直,能用人,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皆由他推荐,谓「贤才不可不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亡。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蒋德璟林欲楫黄景昉陈洪谧同时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键败走,德璟绝食,是月卒于家中。
释天隐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天隐荆溪闵氏子。
早岁失怙,奉母居贫,不能力学,种圃以养。
年二十,始自检束,蔬食盟心,然未识三宝归向,唯对神立誓,若邪念忽起,则默诵《小人閒 居为不善章》,顿然念息。
一日听讲《楞严》“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自警惕,欲图解脱。
适幻有禅宿来自清凉山唐凝庵太常吴安节通政延居龙池山,道风远鬯,乃往归之。
虽处尘寰,无心世味,母知其志坚,遂允出家。
万历戊戌,初从芟染,看赵州无字䛡,无有入处,更参未生前本来面目,工候急切,昼三夜三及百馀日,偶展《楞严》见“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
于是,如善财入弥勒楼阁,顿空豁境界,疑情放下。
明年春,随幻有入城至显亲禅堂,问“永嘉大师道:忽然如托空时如何”,幻有一喝,复顾隐曰:“我代尔修行去。
礼拜,便会得宾主照用之句。
复入石城天界寺,谒松云。
貌古腊高,精勤定课,寒暑不移,亲炙久之,获益良多。
又访文斋能仁寺,敏而能文,出语新奇,人心畅。
辛丑还山,掩关两载,终日蒲圃,正在忘绝境界之际,忽闻驴鸣,恍然而悟,顿释前疑。
有偈曰:“忽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
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
”自是,见解圆通,了无滞碍。
偶闻风拂松梢,雨打窗纸,口占云:“风声与水声,不必论疏亲。
一耳闻为快,何曾有二音。
甲辰四月八日,解关趋觐幻有于燕都普照,时已残冬,命呈所见,偈曰:“人说北地寒,我道南方暖。
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
”异日复徵云:“祇如四料简,汝如何会?
以四法界荅之,幻有首肯。
时古辉老宿博通三藏,讲经于白塔寺,因思古德云“通宗不通教,开口便胡道
通教不通宗,如蛇入竹筒
宗教两俱通,如日处虚空。
宗教俱不通,如犬吠丛。
”于是更历教海。
慈圣太后建无遮,大创于台山,静渊主法席,亦与焉。
更与妙峰居塔院数月,每当请益,忻羡真诚,苦行建树德业,浩然无穷。
后回京,复与密云南游浙中,谒幻也于天童,高风逸韵,世所罕及。
丁未,还龙池
明年秉拂,隐辞之。
癸丑命理院事,复辞。
因假岭南静室掩关,幻有以偈寄之云:“老衲于今不坐关,既无住也幸无间。
何曾进又何曾出,只在寻常天地间。
”及闻幻有寂,破关,匍匐归诣龛前。
已而曳杖入关。
居久之,为凝庵居士强之始出,遂归龙池
庚申,欲编历诸方,偶得山南幽处名磐山荆溪极深谷也,诛茆为庵,自大雪绵绵,积五十馀日,人迹罕到,徘徊四顾,唯饥禽野兽而已。
储尽粮空,烟爨欲绝,因卓杖语侍曰:“若老僧数尽,即埋此山,他日自然成就伽蓝地也。
”后果藉檀信经营,十二载,竟成丛席。
崇祯七年秋八月,移主湖州上柏山报恩禅院,示众云:“老僧多病不能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石为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切不可当面错过,若错过,只知事从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盖年已六十矣,当掩关岭南时,顾九畴大史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曰:“白云封我圆光户,恰似无人坐室中。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曰:“风送白云归洞去,祇留一个野僧閒 。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曰:“了知四大原非我,白云聚散本无踪。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曰:“几度白云来伴我,就里和衣带月眠。
”得法弟子通问箬庵,入室呈颂云:“千玄万妙隔重重,个里无私总不容,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崖吹落五更风。
曰:“玄妙即不问,如何是不隔底句?
通问拟议,便捧之。
复示颂曰:“千波万浪隔重重,识得源头处处通。
根境脱然全体用,拈来物物始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