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初杲明 1480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潜江人字启昭
正德十六年进士
四川道监察御史
嘉靖初,以议“大礼”被廷杖几死。
后出巡山西河东等处盐法,为政务求便商利民
官至云南布政司参政
维基
初杲(1480年—?
),字启昭湖广荆州府潜江县人正德末进士
嘉靖年间官至云南参政
早年问学童承叙
正德八年湖广乡试第八十五名举人十六年(1521年),登二甲进士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选授四川道试监察御史,大礼议时引经抗疏,忤旨遭到廷杖,几乎毙命。
后劾都御史席书巡视河东盐法,不久转河南佥事,分巡睢陈,擒灭流贼王长子、洪辅等数千人。
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云南按察司副使,十三年因云南巡抚顾应祥御史杨东互行攻讦,事连初杲,被逮问。
云南参政,乞休。。
张景明 1485 — 1546
维基
张景(1485年—1546年)字光启别号西墅,河南汝宁府汝阳县民籍顺天府大兴县人
治《春秋》,正德八年(1513年)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一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三名进士
山东峄县知县,调山西阳曲县七年正月擢授山东道试御史巡视东城,复巡南城,丁父忧归。
十年辛卯免丧,实授山东道御史,奉命巡按陕西延绥,弹劾巡抚张宏偏执失士卒心,恐致他变,张宏被免职。
母丧归,服阕,十三年九月改除浙江道御史十一月巡按浙江,建天真书院,用以祭祀王守仁
十五年冬任满还京,复掌浙江道,十六年正月弹劾国子监祭酒许成名司业童承叙不称职。
三月从驾幸天寿山谒陵,六月奉命巡按徽宁池太四府,因病未行。
十八年二月复起,仍掌浙江道,点视十二团营。
因与严世蕃相左,嘉靖十九年三月以年例出为陕西按察司副使兵备汉中,不赴任辞官归,二十年考察落职闲住。
嘉靖二十五年卒,享年六十二。
廖道南明 1494 — 15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7 【介绍】: 湖广蒲圻人字鸣吾
正德十六年进士
编修
预修《明伦大典》成,升中允
坐事谪徽州通判,旋召还复职。
嘉靖十八年,归田。
有《殿阁词林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鸣吾蒲圻人
正德辛巳进士,改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徽州通判寻复职有玄素子
维基
廖道南(1494年11月11日—1548年1月29日)字鸣吾号桐野又号玄素子湖广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赤壁)人,军籍,进士出身
弘治七年(1494年)生。
湖广乡试第六十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
五月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翰林院编修六年正月充《大礼全书》纂修官,疏陈洪范九事,七年右春坊右中允八年四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一年正月右赞善,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理文官诰敕,三月殿试读卷官四月武举考试官十二年七月以事降徽州府通判
十三年三月召复原官,十五年八月以母丧归,十六年丁父忧,十八年九月考察闲住。
童承叙张治等人并称为“楚中三才”。
嘉靖⼆十六年(1547年)卒。
陈柏明 1506 — 15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6—1580 【介绍】: 湖广沔阳州人字子坚一字宪卿号苏山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兵部职方司主事,以忤严嵩外补井径兵备副使丁母忧归。
与程德、邹守益倡明学术,信从者众。
工诗,有《见南山集》、《苏山集》、《兼山》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坚沔阳州人
嘉靖庚戌进士历官按察副使有苏山集
维基
陈柏(1506年—1580年)字宪卿号太蒙苏山湖广承天府沔阳州人,军籍。
自幼聪颖绝伦,十二岁时得知州李濂称赞,与童承叙齐名。
嘉靖七年(1528年)中式戊子湖广乡试第七十六名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九十二名进士
丁父忧归。
三十三年兵部职方司主事,与程文德邹守益友好。
三十七升武库司郎中,改职方司,因不附严嵩,出为山西井陉兵备副使,数月后因母亲去世归乡。
四十二年癸亥京察革职。
在家建见江南阁,闭门读书。
隆庆二年以子文烛考最,诏以原官致仕。
万历八年庚辰三月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包孝明 1508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嘉兴人,徙居松江华亭字元爱
嘉靖十四年进士
中书舍人南京御史
疏论礼部尚书温仁和主宰辛丑(嘉靖二十年)会试有奸弊,为谏官著风采。
母亡,哀痛而死,年四十六。
维基
包孝(1508年—?
),字元爱号吴石,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民籍,浙江嘉兴县人同进士出身
祖父包鼎,官至池州府知府
到了父亲一辈,全家迁居直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
嘉靖十年(1531年)包孝中式辛卯应天府乡试第六十一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八名,三甲九十九名进士历官中书舍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担任南京监察御史
直言敢谏,曾疏论礼部尚书温仁和,主宰嘉靖辛丑会试有奸弊,并且弹劾庶子童承叙赞善郭希颜编修袁炜,没有得到嘉靖帝回执。
不久,又弹劾巡抚孙襘、吴瀚吴瀚被罢免。
母亲病卒,包孝哀痛而死。
杨嗣昌明末 1588 — 16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1 【介绍】: 湖广武陵人字文弱
杨鹤子。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
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
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
文灿专主招降,嗣昌任之,乃曲为之解。
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
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
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
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
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
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
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
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
嗣昌闻之,畏罪自杀。
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
万历庚戌进士历官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李自成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太平县玛瑙(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