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僧梵琦元末明初 ? — 1370
梵琦
字楚石
小字昙曜
象山人
姓朱氏
出家海盐天宁永祚寺
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
元英宗诏令金书藏经
闻谯楼鼓声。
豁然大悟。
遍主法席。
名满夷夏。
泰定中当湖福臻院。
晚归天宁。
筑西斋退老。
明兴再被诏徵。
建法会于蒋山。
居第一。
赐伊蒲供于文楼。
洪武三年秋
问鬼神之理。
馆于天界寺
示微疾。
书偈曰。
真性圆明,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西方日出。
书毕而化。
赐谥佛日普照慧辩禅师
宋濂为撰塔铭。
铭曰:大监密旨馀十传,妙喜起蹴龙象筵。
有如大将据中坚,铁卒十万佩櫜鞬。
或触之者命发悬,谁欤五世称象贤
佛日晓出瀛海壖,红焰闪闪行中边。
流光所至无幽玄,忆初飞锡来北燕
彤楼画阁金星躔,一击三际皆廓然。
火中新敷清净莲,绀色涵空绝蔓牵。
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膻。
内而诸夏外朝鲜,纷纷来者人驾肩。
示以实相非空言,塔庙赫赩名山川。
一佛能变万与千,会万归一道则全。
不识诬为有漏缘。
帝敕中使来传宣。
钟山法超沈绵。
万人瞻依曲两拳。
一朝入灭同蜕蝉。
西方弹指即见前。
白玉楼阁琉璃田。
金铃宝树演真诠。
师之往矣神弗迁。
寂光常定无偏圆。
我作铭诗翠琰镌。
昭朗盛业垂年年。
愚庵及公有悼楚石诗云:潦倒奚翁的骨孙,高年说法屡承恩。
麻鞋直上黄金殿,铁锡时敲白下门
烦恼海中垂雨露,虚空背上立乾坤。
秋风唱彻无生曲,白牯狸奴亦断魂。
钱与善曰:曹溪五派临济下,妙喜递传元叟,而琦公嗣之,有六会录,流布丛林。
电坼霜开,金声玉振
姚广孝亦谓琦公于净业一门,至老力行不懈。
云溪宏禅师亦推琦为明宗师第一。
有净土、和陶诸诗。
游凤山,西斋三集。
楚石倡诗,教于永祚。
正、嘉、隆、万间,诗僧辈起,吟派之盛,于兹为最矣。
广化禅师
广化字无期嘉兴梅溪人。
海盐天宁寺
有《唾馀集》。
王百谷赵凡夫姚叔祥项子瞻唱和。
重建古东林社
云栖大师曰:化公丛林高表,不染时风。
释如本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如本字妙圆
万历时与妙光慧禅师同游黄山,止于佛岭,把葺亭,设施茗,弘其愿力,相与胼胝,百具更新,遂成胜地。
为歙岩王氏子,则遗其氏里。
尝自述《佛岭纪事》一篇,略云:“万历甲辰,自浙之虎跑来游黄山,至歙西潜口之上五里曰‘佛岭’。
前后十里间,悄无人烟,岭头有亭,额曰‘佛岭云亭’。
时当炎夏,行人苦渴,因与道侣雪樵,行头蛇(陀)行,煮水以赡行旅,就亭右诛茅,为蔽风雨计。
忽于荒草中见一断碣,苔藓㳽漫,大半剥蚀,然隐隐可辨,于唐有志满,于宋有云林,具见林传,而亭亦于淳祐甲辰为汪桢珉所建,工费壮固。
自宋至元,废兴不常。
明洪武甲子,亭将圯,众为修治,有僧栎庵居之。
正德丙寅,里人汪以辅氏,又为更新,盖佛岭之名,由来旧矣。
既爱其叠峰排空,中通一线,松声涧响,云影山光,鸟鸣喈喈,掩映其间,诚佳境也。
爰与道友定居焉,此可见本之志愿矣。
又亭之北麓有水,一泓乳汁,涔涔出石骨中,白拟流酥,清同法鉴者,雪照泉也。
泉以石为腹,泉心清彻,可鉴毛发,偶立久之,凉气沁人,不待洗涤,尘垢自消。
慧初辟地,疏凿成池,用以济行旅饥渴。
因给庵僧食饮,至今赖之。
尝参憨山清,清有《示妙圆禅者》,偈曰:“湛湛青莲花,居泥而不染。
明明出世心,雪在玻瓈盏。
”足状其禅心澈悟,功候圆成。
故寂,辞众偈云:“打破虚空,如风扫叶。
天外山青,岭头日白。
正岩豁堂《雪霁寄妙圆老宿》有“寄言久卧寒,共拂高枝仰太阳”之句。
康熙中始寂,盖有高年者。
谢彦章《赠妙光上人》诗,叙曰:“十年前为作《募修石路疏》,今路已成,经楼佛阁,亦复焕然。
观其愿力,可谓无负厥功。
”其诗云:“四十年如一日过,入泥入水意如何。
从他觉路光明殿,不比山僧愿力多。
”可见慧开拓之勤。
僧德宝明 1512 — 1581
笑岩禅师
名德宝
字月心
生于正德壬申腊之望日
其父吴氏。
乃金台世袭锦衣也。
师以父卒。
锐自立。
不乐嗣职。
爱游佛地。
因听华严。
恍如破梦。
乃卸世籍。
为大比丘
历参南北知识三十馀人。
然访隐者于西山
质单丁于破院。
又莫计也。
卒得道于龙泉聪禅师
出世。
高座牛首圆通诸处。
当是时。
义学纷纭。
禅宗落寞。
而少室一枝。
流入评唱。
断桥一派。
几及平沉。
虽南方刹竿相望。
率皆半生半灭。
佛祖慧命
殆且素矣。
师力弘法柄。
随方建立。
可行则行。
否则默之。
然铲邪劈胶。
间不容发。
即据室匡徒之辈。
雕龙吐凤之俦。
始与师抗。
次与师游。
终乃俛首。
入煅死尽偷心。
至于盘根固执三隅不反者。
师不少假词色。
图为孽生种草也。
庐阜禅客
请曰。
窃闻。
和尚阐化多年。
而得人未见其广。
况今禅社萧然。
异知殊见。
茅塞宇内矣。
师掌珠不展。
其晚近何繇得入。
伏冀。
曲以垂慈。
入草求人。
以为何如。
昔船子不得夹山
药山宗风。
不几扫土乎。
曰。
诸公之言。
不无可采。
但无上佛祖心印。
者。
毕世一人足矣。
下迄曹溪
时英竞发。
不得已。
而印可亦不繇不如是而然也。
山僧秖是任分。
未敢越理穿凿。
待彼自化。
虽无人。
未为多罪也。
故师法幢所树不定何所。
有龙象八人。
常随师游。
时号八杰。
师尝于楚汉两间寓
新秋二日
衲子随侍。
金沙滩头地坐。
四顾无人。
忽有庞眉沙门
逼前庄立。
朗声问曰。
仁者。
可识从上相承密论密义否。
师。
从容答曰。
善来仁者。
密则非论。
论则非义。
沙门乃以锡横肩。
翘一足曰。
是甚么义。
师于地书更字酬之
又以锡画地。
阔两胫立画上。
复以锡横按。
亚身而视曰。
者是甚么义。
师书嘉字酬之。
又卓锡于地。
两手叉腰翘一足。
切齿怒目。
作降魔势曰。
是甚么义。
师书之字酬之。
又分手指天地。
周行一匝曰。
是甚么义。
师书尤字酬之。
又复进前一步。
作女人拜。
分手指两衲子曰。
是甚么义。
师书蚕字酬之。
又绕师三匝作礼。
立于师右。
师书[佛/(佛*佛)/魔]字示之曰。
会么。
沙门拟对。
师止曰。
设到此地。
复书[佛/(佛*佛)/魔]字曰。
更须知有者个始得。
沙门欢喜合爪。
面师叹曰。
咦。
摩诃衍萨婆若上士
振锡而去。
衲子惊喜曰。
彼是何沙门
所为复是何义
师良久曰。
还识么。
俱对曰。
不识。
师曰。
此乃应真圣贤。
所呈金刚王变相三昧。
及三昧王三昧。
用来勘吾。
然彼亦将有新證耳。
又过潼关
熊耳祖塔。
寺僧叱曰。
憨拜空塔奚为。
师指曰。
空塔乎。
曰。
然。
师曰。
祖师聻。
曰。
携履西逝久矣。
师曰。
苍天苍天。
师尝倒握拂柄。
以示僧曰。
会么。
曰。
某已识和尚做处也。
师曰。
你道荆州黄四娘。
礼佛求个甚么。
又僧问。
打破镜。
未审。
作么生相见。
师曰。
惭愧杀人。
僧顿领旨(即昙上座)。
于是。
江湖闻而慕之者虽切。
然搆之者益稀矣。
万历丁丑
燕京缁素建精舍。
挽师归隐。
师既谢游辙。
门无杂宾。
乃整齐先觉经纶。
提掇古德纲目。
或徵或赞。
或判或颂。
高巘晓霜。
千江秋月也。
五年
悬衣大寂。
阅世七十一。
坐夏四十八。
塔于京城西直门外高浪桥之北郊。
署师正宗南行者。
幻有传禅师也。
代师阐化北之东台者。
峰和尚也。
其卧隐于优昙苑者。
幻也
老宿也。
识者谓。
济宗鼎峙。
则师不负于龙泉矣。
师前后所参尊宿。
约出天奇之门。
独于襄西得谒大觉圆。
圆为海舟慈公之四叶。
其腊高貌硕。
词如截铁。
因历举古公案。
以诘师。
师对无滞响。
圆曰。
若以诸方子当绝类。
为不可测人。
老僧却不然。
再将烂熟底一则机缘问你。
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外道大悟
且既不涉有无。
良久亦是閒名。
正恁么时。
道悟去。
悟个甚么。
师拟对。
圆急掩师口曰。
止。
止。
师顿契其机。
即以偈献圆。
圆大喜曰。
奇哉。
斯乃从上果地人语也。
师住后。
道圆公之为人。
释明玉明 1524 — 1595年一月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明玉字无瑕
姓刘氏西蜀龙居人也。
生性倔强,少与俗合,不治主人产业。
长娶汪氏,举三男。
长儿聪慧笃孝,虽心爱之,不为儿女家计,居常以佛为念,每供养二亲,蔬食必絜,亲亦以此安之。
及双晖并谢,即判然弃妻子,从方外游。
时年四十六,长儿年十二,踯躅相随,至播州楼头山东洋海庵父子俱薙发为沙弥,授具戒,明隆庆三年五月五日也。
自尔携儿行脚,即督课业为弟子。
父子相从云游万里,遍历名山,参叩知识,苦行绝伦,每日中一食,糠菜不糁,树下冢间,随遇顺适,自是终身胁不至席。
万历初,谒普陀,过金陵,至都下,游履五台,寓三塔寺,礼《华严经》,经六十万字,一字一拜,每昼夜必稽首三千,如是者经三匝。
至十二年,复至京师碧峰寺,礼《法华经》,六万馀字,一字一拜,如前者十二匝,终而复始,夙夜罔懈。
长儿为沙弥者,年德日益,长多亲讲肄,听习《华严》、《法华》、《楞严》、《圆觉》、《唯识》诸经论,善开晓发蒙,而事父日益谨,一时称异,谓有弟子如此者,诚所罕觏。
十七年,内监王太监欲开精舍,延其弟子为弘法,且为休老地,乃卜阜城门外二里许,捐赀创寺,寺成请额,圣母嘉之,赐曰“慈慧”。
大宗伯棠轩李公记其事。
一日谓弟子曰:“吾以业系娑婆,七十二年侵寻老病,久住何益,吾将归矣。
尔当以法为怀,勿生爱恋。
”遂不食,念佛不绝者旬日,声响如钟,颜色不衰。
弟子问生死大事,但曰:“嘻嘻呵呵,呵呵嘻嘻,不是妄念,不是真知。
”良久云:“你说是如何?
大通桥上交粮客,原是南方送米人。
”临化索浴,更衣端坐,持珠念佛,益哀促,连声大𧦝“佛佛”,声绝而逝。
时万历乙未春正月十九日也,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二十有六。
子真贵即玉长儿,为慈慧法师者,奉塔于黄村,乞憨山为之铭。
释明證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明證字无尘会稽魏氏子。
性醇厚简默,望之若愚。
少不食腥膻,常欲出家。
偶过邻寺,遇五台老僧,如旧相识,便求皈依。
僧曰:“汝三年后,始可薙发。
当先苦行,学诸经典。
”乃往丛林,勤力作务。
尝学《楞严咒》,日读一字。
偶误摩作磨,经三日改正。
自旦至暮,仅守一言,夜礼佛号,彻晓不寐,三年咒成,大喜狂啸,登树言往西方,堕地几绝。
良久方苏,卧病七日,周身痛楚。
病愈,宛如隔世。
动静言语,顿殊平昔。
及期,五台僧果至,为明祝发,受具戒焉,且属明终身诵《法华》。
明初未尝学问,展经朗诵无滞。
已而《华严》、《涅槃》诸经,悉得成诵。
乃谓老僧曰:“吾欲乞食,以供养报。
”是夜忽失老僧所在。
后明日诵《法华》一部,途中尝负小册树下,道旁趺诵不辍,日唯二餐,更不杂食,三经衣钵之外,一无所畜。
人有施予,随得随舍,每讽人出家,不择贤愚人。
或讪之,明乃叹曰:“贤者应度,代佛扬化。
愚者应度,轮回免堕。
”所度弟子,凡二十馀辈。
或入其门,俨如客僧,不致一言,诵经危坐,拂衣便去,或留之,则曰:“疏乃益亲。
”人问法,但微笑,不多言。
昼夜持念,胁不至席,如是者三十年。
自知期至,往谒云栖,还至涧中。
侍者曰:“汝往报众徒,我明日当去。
”明日亭午,诸徒咸集,但闻异香馥馥,空中诵声朗朗,合掌而逝。
云栖大师闻之,欣然率众,为之举火,时万历癸巳年也。
释广寄明 ? — 1621年二月二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广寄字寓安姓余氏开化人也。
生而聪慧,年幼失恃,父听无为法公言,舍令出家。
父故石工,携与工作,主人食以鱼胾,不受,曰:“爷已许出家,岂可复食此?
”父不觉泪下。
及为沙弥,好学多能,博雅游艺,往来于休婺之间。
一时士大夫,无不器重,乐与为忘年交。
居尝叹曰:“人生驹过隙耳。
泛泛若此,何以出家为?
”年二十四,始决志参访,屡行为亲知,羁留不果,乃宵遁,单瓤只杖,径造云栖大师,见而器之,为授具戒,开示念佛法门,曰:“念佛无他,专在一心不乱。
服膺久之,乃司维那,居恒刻意精修,单持一念,谨束三业,严整威仪,调和内外,众心悦怿。
云栖一日临众,曰:“梵语维那,此云悦众。
维那,可谓称职矣。
”由是众咸推重,居斯职也。
八易寒暑,以省师归故山,闭关三年。
明万历庚戌,入黄山丞相原诛茅藏修,精进自策,一念不移,若忘人世。
久之,一方缁白归信者众,图南汪公为结庵以居之。
岁逾一纪,偶婴疾,竟不言,动止如常人,莫之知。
久之疾笃,乡人请医诊视之。
曰:“生死如客耳,当行即行,又何为乎?
”竟勿药。
唯安然端坐,如不有身。
一日,召弟子曰:“吾行矣,末后一事,汝等识之。
”言讫,跏趺而逝,天启元年辛酉二月二日也。
初,弟子不意其遽化,未理龛室,乃置坐于几上,且恐形变,急积薪荼毗。
值天大雪,不能行事,如是七日,远近缁素,闻而破雪奔吊,见颜色如生,喜容可掬,唇红不改,手柔如绵,咸曰:“此生人,安忍火?
”固止。
乃借佛龛收敛,供于丈室,雪乃止。
弟子相谓曰:“此岂末后一事耶?
”于是亦不敢火,经夏秋炎热,形气不变。
明年壬戍三月,弟子大守匡山,具白其事于憨山清,且请为铭。
闻而叹,曰:“吾沙门之行,贵真修实證,不在衒名闻、立门庭为得也。
且谓于生死,神往形留,化臭腐为神奇,非戒定熏修,精心融贯,岂能然乎?
即佛祖之金刚不坏,常住不朽,亦由是而致此。
可證之道行精能矣。”
僧德清明 ? — 1623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德清字澄印晚号憨山
姓蔡氏全椒人也。
彦高,母洪氏。
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抱之遂娠。
及诞,白胞重裹,生性颖异。
方七岁,叔父死,陈尸于床,便问“死从何处去?
”及见人举子,又问:“生从何处来?
”若已抱生死去来之疑者。
九岁能诵《普门品》。
才及舞勺,辞亲入江宁报恩寺,依西林染剃。
内江赵文肃公摩其顶曰:“儿他日人天师也。
”逾年受《法华》,四月而成诵。
遂以次讲习,通贯内外典籍。
年十九,祝发受戒具于无极,听讲《华严玄谭》,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
云谷结禅于天界寺,发愤参究。
疽发于背,祷于伽蓝神,愿诵《华严》十部,乞假三月以毕禅期。
祷已熟寐,晨起而病良已。
三月之中恍在梦中,出行市上俨如禅坐。
嘉靖丙寅,寺燬于火,有司以本寺官住,头首执事司法者十五人。
寺为皇室造建,所费皆出内帑,事干重典,法当论死。
僧众惧逃,独清奔走法庭看点。
盐菜饘粥,荷担往来,多方调护,设法解救,竟从末减,坐罚囚粮。
先是西林临化,抚嘱众曰:“我身后,寺事无大小,立我像前,听此儿主张,庶几可保无虞。
”由是一寺僧众,皆服其知人。
雪浪恩誓志兴复,相与畜德俟时。
远出参方,大德檀越 ,庶或旦夕遇之。
故尝听讲天界,厕溷除,了无人迹。
每早起见后院脩洁,意主东净者非常人也。
访之,一黄面病僧,目光射激,遂与定参访之约,质明则已行矣。
江南习气柔暖,宜入苦寒之地以自摩厉,遂飘然北迈。
大雪,乞食广陵市中,曰:“一钵足轻万钟矣。
”抵京师妙峰衣褐来访,须发毵毵如河朔估客,望其眸子,相视哑然。
参编融,融无语,唯张目直视。
又参笑岩问:“何方来?
记得来时路否?
”曰:“一过便休。
曰:“子却来处分明。
”游盘山至千像峰石室,见不语僧,遂相与樵汲度夏,时明万历元年癸酉也。
明年妙峰蒲坂,阅《物不迁论》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邻人曰‘昔人犹在耶?
’志曰‘吾似昔人,非昔人也。
’”遂豁然省悟,顿了“旋岚掩 岳”之旨,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峰一见,遽问何所得。
曰:“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
曰:“且喜有住山钱矣。
”遇牛山法光禅师,坐参请益,法光发音如天鼓,深契之。
五台,居北台之龙门,老屋数椽,在万山冰雪中。
春夏之交,流澌冲击,静中如万马驰骤之声,以问妙峰
峰举古人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證观音圆通语。
然之。
日寻缘溪横彴,危坐其上。
初则水声苑然,久之,忽然忘身世,众籁阒寂,水声不复聒耳。
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明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见其中。
既觉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徒起灭。
”游雁门,兵使胡君请赋诗,甫搆思,诗句逼凑喉嗌,从前记诵见闻一瞬见前,浑身是口,不能尽吐。
默念此法光所谓禅病也,唯睡熟可以消之。
拥衲跏趺,一坐五昼夜,胡君撼之不动。
鸣磬数声,乃出定。
默坐却观,知出入动息,住山行脚,皆梦中事,其乐无以喻也。
还山,刺血书《华严经》。
点笔念佛,不废应对。
口诵手书,历然分明。
邻僧异之,众相诘难,已皆赞叹而去。
尝梦登弥勒楼阁,闻说法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
依识染,依智净
染有生死,无诸佛。
”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
尝与妙峰,登建祈储道场于五台,光宗既应期而生,遂远遁东海之牢山。
慈圣命龙华寺瑞庵,行求得之,遣使再徵不能致,赐内帑三千金。
复固辞,使者不敢复命。
曰:“古有矫诏赈饥之事,山东岁凶,以此广圣慈于饥民,不亦可乎?
使者持赈籍还报,慈圣感叹,率阖宫布金造寺,赐额曰:“海印”。
因诣京谢恩,为报恩寺请藏,遂奉命赍送。
寺塔有光,照曜累夕。
迎经之日,如浮桥北度,经在光中行也。
还,以报恩本末具奏,曰:“愿日减膳羞百金,十年工可举也。
”慈圣许之。
而黄冠之难作。
住山十三年,方便说法,东海弥离车地,咸向三宝。
而黄冠以侵占道院,飞章诬奏,有旨逮赴诏狱。
先是,慈圣崇信佛乘,敕使四出。
中人谗搆,动以烦费为言,上弗问也。
而其语颇闻于外庭,所司遂欲中清以法,因以株连慈圣左右,并按前后施舍帑金以数十万计。
拷掠备至,一无所言。
已乃从容仰对曰:“公等欲诬服,易耳。
狱成,将置圣母何地?
公所按数十万,在县官锱铢耳。
主上纯孝,度不以锱铢故,伤圣母心。
狱成之后,惧无以谢圣母,公穷竟此狱,将安归乎?
”主者舌吐不能收,乃具狱。
上所列惟赈饥三千金,有内库籍可考,慈圣及上皆大喜。
然犹坐私造寺院,遣戍雷州,非上意也。
达观真可闻之,将走都门,为之申救。
遇于江上,曰:“君命也,其违乎!
”为作《逐客说》而别。
清度五岭,入曹溪,抵五羊,赭衣见粤帅,就编伍于雷州
岁大疫,死者相枕籍,率众掩薶,作广荐法会,大雨平地三尺,疠气立解。
参政周君鼎石,率学子来叩击,举“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发问。
曰:“此圣人示指人,要悟不属生死一着耳。
”周君击节叹赏。
粤之文秀冯昌历辈,闻风来归。
搆禅室于壁垒,间说《法华》,至宝塔示见娑婆华藏涌见目前,开悟者甚众。
居粤五年,乃克住锡曹溪,归侵田,斥僦舍、屠门、酒肆,蔚为宝坊。
缁白分集,摄折互用。
大鉴之道,勃然中兴。
丙午始遇赦,癸丑衡阳
南岳,礼八十八祖道影。
甲寅夏,至湖东。
慈圣上宾,诏至,恸哭,披剃返僧服。
又二年,念达观法门生死之谊,赴葬于双径,为作荼毗佛事。
吴越禅人之病,作担版歌。
莲池宏于云栖,发挥其密行以示学者。
吴门庐山,结庵五乳峰下,效远公六时刻漏,专脩净业。
示人偈曰:“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尝不断。
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见面。
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
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异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
”居四年,复往曹溪
天启三年癸亥十月十一日妙峰登也,示寂。
曹溪水忽涸,百鸟哀鸣,夜有光烛天。
三日入龛,面色如生,须发皆长,鼻端微汗,手足如绵。
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
所著有《楞伽笔记》、《华严纲要》、《楞严悬镜》、《法华击节》、《楞岩法华通义》,《起信唯识解》,及《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大学中庸直指》、《春秋左氏心法》、《梦游集》各若干卷,于世。
身体魁梧,气宇轩朗,所至及物利生,如日暄雨润,加被而人不知。
山东再饥,尽发其囷,亲泛舟至辽东,运籴以赈,旁山之民咸免捐瘠。
税使与粤帅有隙,嗾使市民以白艚作难,群噪围帅府缓颊谕税使解园,不动声色。
会城以宁珠船千艘罢采不归,剽掠海上,而开矿之役,绎骚尤甚。
采使谒曹溪以佛法摄受,徐为言开采利害,由是珠船罢采,不入海,而矿额令有司岁解。
制府戴公遗书谢曰:“吾今乃知佛祖慈悲之广大也。
”尝言居北台时,大雪高于屋,昏夜可鉴毛发。
坚坐待尽,身心莹然。
迟明,塔院僧穴雪以入,相携雪洞中里许,乃出。
当诏狱拷治时,忽入禅定,榜箠刺爇,若陷木石。
逾年在雷阳,闻侍者趣呼,逮系毒楚卒发,几无完肤,此《楞伽笔记》所由作也。
前后得度弟子甚众,从之于狱,职纳橐饘者,福善也。
始终依于粤者,善与、通炯超逸通岸也。
归肉身于五乳,留爪发于曹溪,为之塔铭者,弟子皖舒吴应宾常熟钱谦益也。
为之传与碑记者,会稽陆梦龙也。
为述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者,刘起相也。
俱详《梦游集》。
韩敬明末 1584 — ?
维基
韩敬(1584年—?
),字求仲一字简与号止修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浙江吴兴)军籍,乌程县人
明末状元,政治人物。
早年受业于汤宾尹
好佛学,曾追随云栖莲池大师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顺天府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侍郎王图主持会试,汤宾尹为分校官
会试时,韩敬的试卷为其他考官所弃,汤宾尹越房搜得此卷,坚决要求萧云举王图等人将韩敬录取为第一名。
此后廷试亦取得第一名。
本年闰三月翰林院修撰三十九年四月患病回籍。
四十年十月汤宾尹给事中孙振基弹劾,夺官,韩敬亦被令冠带闲住。
汤显祖却为韩敬叫屈。
此后又丁忧在家,服阕后,万历四十六年十月上疏奏辩申冤,礼部左侍郎何宗彦奏请结案,四十七年三月降二级,调南京别衙门用。
陈梁明末清初
字则梁亦称梁父
初名昌应字梦张
海盐人
年十八,皈依莲池大师法名广籍
未几,走长安上书,不用。
晚年无意于世,自称散木子
有《园诗》。
人称苋园公
仑者菑浣笔池藏稿。
或称仑者山翁
亦称浣公
自题其墓曰:“生无愧怍,去无牵缠。
”其联云:“与尔同龛枕米汁,至今孤冢有梅花
”有《个亭集》。
为文光怪崛特,奇不可句,而事必准古,言足垂世,诗亦如之。
评者谓其如湘川乱云,峨嵋残雪,知言哉。
释天隐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天隐荆溪闵氏子。
早岁失怙,奉母居贫,不能力学,种圃以养。
年二十,始自检束,蔬食盟心,然未识三宝归向,唯对神立誓,若邪念忽起,则默诵《小人閒 居为不善章》,顿然念息。
一日听讲《楞严》“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自警惕,欲图解脱。
适幻有禅宿来自清凉山唐凝庵太常吴安节通政延居龙池山,道风远鬯,乃往归之。
虽处尘寰,无心世味,母知其志坚,遂允出家。
万历戊戌,初从芟染,看赵州无字䛡,无有入处,更参未生前本来面目,工候急切,昼三夜三及百馀日,偶展《楞严》见“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
于是,如善财入弥勒楼阁,顿空豁境界,疑情放下。
明年春,随幻有入城至显亲禅堂,问“永嘉大师道:忽然如托空时如何”,幻有一喝,复顾隐曰:“我代尔修行去。
礼拜,便会得宾主照用之句。
复入石城天界寺,谒松云。
貌古腊高,精勤定课,寒暑不移,亲炙久之,获益良多。
又访文斋能仁寺,敏而能文,出语新奇,人心畅。
辛丑还山,掩关两载,终日蒲圃,正在忘绝境界之际,忽闻驴鸣,恍然而悟,顿释前疑。
有偈曰:“忽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
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
”自是,见解圆通,了无滞碍。
偶闻风拂松梢,雨打窗纸,口占云:“风声与水声,不必论疏亲。
一耳闻为快,何曾有二音。
甲辰四月八日,解关趋觐幻有于燕都普照,时已残冬,命呈所见,偈曰:“人说北地寒,我道南方暖。
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
”异日复徵云:“祇如四料简,汝如何会?
以四法界荅之,幻有首肯。
时古辉老宿博通三藏,讲经于白塔寺,因思古德云“通宗不通教,开口便胡道
通教不通宗,如蛇入竹筒
宗教两俱通,如日处虚空。
宗教俱不通,如犬吠丛。
”于是更历教海。
慈圣太后建无遮,大创于台山,静渊主法席,亦与焉。
更与妙峰居塔院数月,每当请益,忻羡真诚,苦行建树德业,浩然无穷。
后回京,复与密云南游浙中,谒幻也于天童,高风逸韵,世所罕及。
丁未,还龙池
明年秉拂,隐辞之。
癸丑命理院事,复辞。
因假岭南静室掩关,幻有以偈寄之云:“老衲于今不坐关,既无住也幸无间。
何曾进又何曾出,只在寻常天地间。
”及闻幻有寂,破关,匍匐归诣龛前。
已而曳杖入关。
居久之,为凝庵居士强之始出,遂归龙池
庚申,欲编历诸方,偶得山南幽处名磐山荆溪极深谷也,诛茆为庵,自大雪绵绵,积五十馀日,人迹罕到,徘徊四顾,唯饥禽野兽而已。
储尽粮空,烟爨欲绝,因卓杖语侍曰:“若老僧数尽,即埋此山,他日自然成就伽蓝地也。
”后果藉檀信经营,十二载,竟成丛席。
崇祯七年秋八月,移主湖州上柏山报恩禅院,示众云:“老僧多病不能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石为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切不可当面错过,若错过,只知事从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盖年已六十矣,当掩关岭南时,顾九畴大史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曰:“白云封我圆光户,恰似无人坐室中。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曰:“风送白云归洞去,祇留一个野僧閒 。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曰:“了知四大原非我,白云聚散本无踪。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曰:“几度白云来伴我,就里和衣带月眠。
”得法弟子通问箬庵,入室呈颂云:“千玄万妙隔重重,个里无私总不容,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崖吹落五更风。
曰:“玄妙即不问,如何是不隔底句?
通问拟议,便捧之。
复示颂曰:“千波万浪隔重重,识得源头处处通。
根境脱然全体用,拈来物物始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