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桂萼明 1478 — 15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1 【介绍】: 江西安仁人字子实号古山
正德六年进士
丹徒知县
嘉靖初迁南京刑部主事
时帝欲尊崇本生父母,张璁迎合帝意,疏请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由是受知。
累迁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开尚书学士之例。
性多疑猜,排斥异己,言官交章论劾,宠渐衰,遂致仕。
后又召还,不久引疾归。
有《桂文襄奏议》等。
维基
桂萼(1478年—1531年)字子实号见山古山江西承宣布政使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省馀江县)人。
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正德二年(1507年)桂萼中式丁卯江西乡丁卯江西乡试第十九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326名,三甲62名进士,历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屡忤长官,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元年(1522年),由成安县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
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爆发大礼议事件,桂萼上疏请斥逐杨廷和,并率先与张璁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
嘉靖四年(1525年)升任詹事,仍兼翰林学士,因为屡次支持世宗,而受到廷臣反对,其与张璁接连成功弹劾费宏石宝等人。
此后屡次被给事中弹劾,但仍然留用,他亦请求世宗开言路并惩治奸臣浪费等,得到实行。
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仍然兼翰林学士
同年九月,改吏部左侍郎,又升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明代尚书学士桂萼始。
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加太子太保
《明伦大典》书成后,加少保太子太傅,之后接连弹劾不依附其的官员。
嘉靖八年(1529年)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
升迁之速,史上罕见。
同年八月,因恐被弹劾,自请退休,同年九月复奉召回京,帝赞为“俊彦宿学”,赐银质印章两方,一刻“忠诚敬慎”;另一镌“绳愆匡违”。
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以疾归,八月卒于家中,葬于安仁七都杨源塘(今锦江镇铁山山底邱家村),清同治年间尚存有墓志铭。
追赐太傅谥文襄
杨廷仪明 ? — 1540
维基
杨廷仪(?—1540年)字正夫四川成都马家镇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
杨春之子,杨廷和之弟。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甲第四名进士
历官吏部文选司郎中正德五年(1510年)二月太常寺少卿七年十二月太仆寺卿,十年正月太常寺卿三月丁忧守制。
服阕,起复原职十二年七月工部右侍郎,管理易州山厂,十四年七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十六年三月奉命领官军三千人迎护兴王朱厚熜赴京,五月本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王宪去位,署掌部事,为御史方凤所劾,称病去职。
曾作《八阵图修复记》。
史道明 1485 — 15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54 【介绍】: 顺天府涿州人字克弘号鹿野
正德十二年进士
兵科给事中
劾罢顺天巡抚刘逵己。
嘉靖十五年大同巡抚,创建五堡,声势联络,开拓田土以给边粮。
官至兵部尚书
维基
史道(1486年—1555年)字克弘号鹿野直隶顺天府涿州人
正德癸酉解元,丁丑进士
嘉靖初,曾出使朝鲜
累官兵部尚书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联捷,未及廷对,翁柏庵去世。
史道哀毁过礼,庐于墓侧。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殿试,名列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兵科给事中,劾罢顺天巡抚刘达,救吏部尚书王琼
嘉靖改元,奉命赐玉带一品服,出使朝鲜,馈赆一无所受,虽《皇华集》亦却之。
朝鲜国王史道之清介奏闻,且以《皇华集》封进。
敕礼部颁给。
回国后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因弹劾大学士杨廷和被下诏狱,二年(1523年)二月河南南阳府通判,再贬金坛县县丞
三年八月恢复给事中官职四年起复,升授河南按察司佥事六年十一月光禄寺少卿九年二月大理寺左少卿十年正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一年十二月大理寺卿十二年五月廷推时失误被吏部尚书汪鋐所劾,降为山西布政司右参议,寻令闲住。
嘉靖十五年(1538年)十一月起复,擢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十六年三月鞑虏入侵大同,总兵官梁震斩首百馀级,梁震史道俱升官一级,史道右副都御史十八年十月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二十年六月兵部左侍郎,令回部管事,二十一年二月山西三关失事,被革职为民。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入寇至京师史道被重新起用,令赴京听用,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不久因俺答多次要求开放马市交易,史道再次被任命以原职兼右佥都御史,前赴大同经略边事。
七月因成功主持马市交易,升兵部尚书十月回京协理戎政,不久因科道弹劾,乞休归。
十一月太子少保,荫一子兼锦衣卫百户
叶桂章明 1485 — 1527
维基
叶桂章(1485年—1527年)字叔晦号少峨,四川雅州名山县民籍,江西贵溪县人
国子生中式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四川乡试第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十四名,第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历官翰林院编修,升侍讲
嘉靖六年(1527年)大学士杨廷和锦衣卫百户邦奇弹劾,其子杨敦下狱,义子叶桂章被令戴捕至京审讯,行至柏乡桂章以小刀自刺而死
杨慎明 1488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
杨廷和子。
正德六年进士
翰林修撰
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
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
卒于戍所。
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
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
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
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
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
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
有《升庵全集》。
词学图录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
四川新都人
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
谥文宪
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
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
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
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
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
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
字用修号升庵
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
受业于李东阳门下。
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
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
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
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
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
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字升庵成都人
正德状元,官修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
正德辛未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
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以议礼杖谪永昌
天启初追谥文宁
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四库总目,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
薛宁《考功》: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
唐四杰不能过也。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
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
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
」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
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
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
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
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
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
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
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
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
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
如题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
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
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
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
杨公曰:「注张,柳星也。
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
《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为鸟之咮也。
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
《汉书天文志》:为鸟喙。
」内使以复。
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
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
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
上令问内阁,不知也。
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
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
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
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
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
」楚今故在。
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
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
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
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
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
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
地当西晋且风流。
」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
其诗如《咏》「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
又《古意》「淩波洛浦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
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
大抵皆自古乐府出。
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
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
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
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
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
馀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
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
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
杨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
杨慎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
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
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
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
十日后,杨慎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
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杨言明 1488 — 15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62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惟仁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行人。
嘉靖时历官礼科给事中,屡上疏论事,词切直,往往不被纳。
六年锦衣百户邦奇诬讦杨廷和彭泽等,上书力争。
帝怒,亲审于午门备受酷刑,断一指,卒无挠词,狱亦以解。
后累官湖广参议
先生字惟仁
年十六为诸生,即开门授弟子经。
进士,以行人使于代。
王故好学,闻先生名重,因从受易,且疏留,使授代诸生经。
其高弟后多为名臣。
先生甫复命而代乱,王出奔,上再使往安,代王得归国。
礼科给事中
时议崇兴献,礼既定,复有进世室之说,即抗疏:陛下考献帝而祀之观德殿,明亲亲也,不复跻于太庙以干正统,明尊尊也。
斯协诸义而协者也。
献帝虽有圣德,非若周文武之兴王创业也,而欲袭世室名,舛矣。
太祖太宗既正祀世室,而复参以献帝,可乎?
若以献帝为所自出之帝,是前无祖宗也。
献帝为祢而宗之,是近无敬毅也。
诸所云云,俱为不经。
陛下前既罪医士刘惠,而今乃纳署丞何渊;前既俞礼卿席书之议,而今乃咈书之后议,臣不知其何说也。
臣非不知陛下顺旨则喜,逆旨则怒,不逢喜而逢怒,岂臣之情?
但义有不可,即殒首阙下,臣必不敢奉诏。
未报。
凡三疏争之会。
廷臣亦多谏者,事得已。
他如谏张璁不可为兵部侍郎,谏、萼不可典两都乡试,谏杨一清不可召还内阁,因天变极陈六科失职,致用人行政颠倒。
已又独为杨公廷和讼冤曰:先帝晏驾时,江彬挟边军四万,图为不轨,内外汹汹。
元辅杨廷和不爱其死,用密谋诛之,顷刻间寻定大计,以伦序迎立陛下。
此社稷之勋,非止开国佐命者也。
即使有罪,尚当十世宥之。
今以奸人之,既褫其爵矣,又逮其子若婿矣,乃又听百户邦奇之诬,而尽逮其乡里,诬为蜀党。
圣明之朝,何意忽有此举。
臣谓若编修叶桂章辈唯有自愤无辜,非缢则刎耳。
至言费宏、石瑶之阴,私曾无左證,岂小人之必可听,大臣之行必尽可疑耶?
唯陛下裁察,不以无藉暧昧之词,辱陷社稷重臣,为圣世大累。
书奏,上大怒,刑鞫于午门,至折指终不易词,谪判宿州
以知溧阳,三迁至吏部郎,稍稍起矣,而忌者倾之。
再谪知彝陵州,三迁至湖广参议,又稍稍起矣,而忌者复倾之,竟落职归。
先生所在有治行,溧阳夷陵皆为生立祠。
初在蜀,传恩诏至,有曰:唯议礼诸臣不赦。
先生题诗驿亭志感,读者洒泪。
次宿一驿,梦有客绿衣迎曰:忠良亦来此耶?
次日询之,即编修叶公桂章,就逮自缢处。
先生前疏,所云其人必感愤自杀者也。
年七十五,卒于家,郡人称其居曰忠谏里。
所著集行世。
先生疏草,忠愤之气塞于两间,而其诗宛秀明丽,几近子房之貌。
余既录诗十三首,复采其佳句,曰:月落明渔火,风轻稳钓舟。
曰:短竹生幽响,高松落午阴。
曰:沙寒稀雁,木落露松虬。
水涨鸥移渚,香燕猎泥。
曰:孤舟虚白日,双鬓落青丝。
并足传也。
维基
杨言字惟仁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
曾任给事中,以敢于直谏闻名。
官至湖广参议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杨维聪进士
授行人。
嘉靖四年(1525年)礼科给事中
数日后即上书痛陈朝廷弊端,世宗以“无中生有”斥责之。
同年,光禄署丞何渊请求扩建宗庙,祭祀世宗生父兴献王杨言与诸臣抗争,不被采纳。
杨言又上书指陈利害,辞激烈。
嘉靖六年(1527年)锦衣百户邦奇借事诬陷杨廷和彭泽费宏等,将兴大狱。
杨言再次抗疏,斥责王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诟辱大臣,荧惑圣听”,世宗大怒,将杨言收押,并在午门亲自审问。
杨言备受刑讯,折断一指,却毫不屈服。
世宗命下五府九卿继续审议。
但兴大狱之事也不了了之。
杨言被贬为宿州判官
溧阳知县,历南京吏部郎中
又因事谪守夷陵
累官湖广参议
明史》有传。
陆釴明 1495 — 15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举之号少石子
陆铨弟。
正德十六年进士
编修
预修《武宗实录》,进修撰。
出为湖广佥事,官至山东按察副使
有《病逸漫记》、《贤识录》、《少石集》。
公字举之,甫能言,母杨太淑人命以字,百试不爽。
稍长,神智锐发,读书数行下。
进士,廷试一甲,授翰林编修,益尽览中秘书,意驰骋古今。
馆中宿老俱下之少励名节自许古人不肯𪘏𪘏从俗时议礼诸臣骤贵俱倾心于公欲引为重公漠然卒不应其人以为少已深衔之会大礼告成议礼者已当轴出公湖广按察佥事治江防其官新设凡簿书文牒尽属草创公定制俱足为后法外台诸君相顾曰陆君史馆来其治才即老吏莫及也稍迁江西参议粮储其于转输能酌诸郡赢缩验物产之登耗与时损益之人以为便再迁山东督学副使敦尚风俗易郡中所奉神祠崇祀先贤诸生有文而行笃者引之若肺腑士习为变山东旧无通志公慨然曰圣贤百世之师也泰山五岳之宗也六经斯文之祖也此一方文献而天下古今之事备焉志奚可废也遂汇古采今补遗正陋穷日夜力不懈踰年书成而公病矣遂上书乞骸骨不报卒于官公性温厚口未尝言人短而正气不挠卒与时忤位终于外台天下惜之长兄都御史钶号石楼次兄布政使铨号石溪公少石时称陆氏三石并擅文章所著少石子集十三卷公之前昆山陆釴鼎仪天顺癸未进士一甲第二公姓名适同中正德庚辰进士一甲第二鼎仪史馆出为太常被疾乞归公亦自史馆出为外台被疾乞归两公并有文名年位未称俱适相合斯亦一奇也
维基
陆釴(1495年—1534年)字举之号少石子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正德末年榜眼及第。
累官山东副使
陆铨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
正德十五年(1520年)联捷礼部会试第五十五名。
礼部按例请殿试,然武宗南巡未归,阁老杨廷和认为「临轩策问,必天子亲御」,因此殿试未能举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无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朱厚熜以旁支小宗入嗣大统,即皇帝位,是为世宗
至五月十五日世宗方在西角门赐策问贡士
陆釴位列杨维聪榜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因大礼议被廷杖。
武宗实录》预修完成,晋升修撰。
后来,因为大礼议之事牵连,出任湖广按察佥事,迁江西参议,又迁山东提学副使
当时山东尚无通志,陆釴感叹山东为「山川之宗,圣贤人物之望,六经文章之祖」,应修通志而备录古今之事。
逾年,通志修成,上疏告老还乡,没有答覆,卒于官。
鄞县志》有传。
明史》附其事于王慎中传后。
杨春明 1436 — 15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5 【介绍】: 四川新都人字元之号留耕
成化十七年进士
弘治初行人司正,擢湖广按察佥事提督学政,考核诸生以德行为先,所识鉴之士多登科第。
维基
杨春(1436年—1516年)字符之号留耕四川成都马家镇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
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杨廷仪之父,状元杨慎祖父。
在其子杨廷和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之后,杨春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辛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名进士,历行人司正,官至湖广提学佥事
徐阶明 1503 — 1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3—1583 【介绍】: 松江华亭人
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
嘉靖二年进士
编修
以忤张孚敬,斥为延平府推官
累官为国子祭酒,迁礼部侍郎,改吏部
接见庶官,常咨边腹要害,吏治民情。
寻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尚书
严嵩所忌,度未可与争,乃谨事之,而精治斋迎帝意,不能图。
未几,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密疏发仇鸾罪恶,因此诛。
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部尚书
四十一年,使邹应龙子世蕃,勒致仕,代为首辅。
世宗卒,草遗诏,悉罢斋醮、土木等弊政,牵复言事得罪诸臣。
后为高拱所扼,于隆庆二年致仕归。
卒赠太保谥文贞
有《世经堂集》。
存斋华亭人官宰相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升松江华亭人
嘉靖癸未进士第三,授编修,斥延平府推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召为司经局洗马,累官少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太师谥文贞
少湖集。
维基
徐阶(1503年—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及思想家,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徐阶自幼善于读书,少年时期结识阳明学江右学派门人聂豹
他弱冠之年乡试中举,殿试联登探花,受到杨廷和极高的赞赏。
嘉靖早年张璁执掌朝廷时,徐阶直言反对张璁的提议,被贬出京城
当时嘉靖帝因此刻石说「徐阶小人,永不录用」,而徐阶在地方督学十数年后,在夏言的帮助下回到京城
徐阶回京后先主事国子监数年,在内结识杨继盛等谏臣,随后辗转六部之间。
他先后主事礼部、吏部翰林院等重要机构,在翰林院结识了后来的重臣张居正高拱学生
徐阶随后依靠其出众的青词入直无逸殿,冷静处理了危在旦夕的庚戌之变,期间以礼部尚书之职负责北京城防,拖延敌军,成功保护京城不被攻入。
他又改革了吏部、礼部、太医院所存在的旧弊,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嘉靖三十一年入阁后徐阶严嵩独断朝政,隐忍多年,最终取代严嵩的首辅之位,尽反严嵩之政,试图以“三语”政纲改良内阁的运作现状。
嘉靖末徐阶成功劝阻皇帝南幸承天府,叫停当地大兴土木;帝弥留之际,徐阶又劝其停服丹药,并将左右方士和相勾结的太监一体斩决。
嘉靖驾崩后徐阶拟写了《嘉靖遗诏》和《隆庆登极诏》,在两张诏书下达后,朝野大臣都举手相贺,将此举和杨廷和所拟《嘉靖登极诏》被统称为正始正终第一政。
但是,明人支大纶却批评徐阶说他只是依靠玄奇的青词入直,在任期间献媚讨好他人,没有做出任何政绩,只有到了隆庆时期才有所改善。
嘉靖死后,由于早年辅佐穆宗有功,隆庆年间徐阶依旧担任首辅,他多次调和穆宗和外廷的矛盾,在两年中多次上疏阻止宦官中官)获得更多的权力,于隆庆二年成功引退致仕。
徐阶共入内阁十七年,元辅七年从政长达四十余年,时人誉为“元臣”、“名相”。
他不但足智多谋,本身度量、器识都是上品,受到冯梦龙等人的推崇;现代学者对其则多有争议,也有一些人对他持有肯定态度,如谭平先生认为徐阶对比与其学生张居正,更加沉稳也更少贪恋权位。
徐阶在任内培养了张居正等政治家,在任期间试图改变内阁在朝廷中的位置,对后期内阁制度做出很大影响;同时又试用新晋官员用他的方法教导宦官,试图依靠义理让他们不成为刘瑾等人的后继者,也可以藉此改变宦官在朝廷的面貌和作用。
另一方面,抗倭寇名将张经被冤杀,以及胡宗宪瘐死狱中,也都是徐阶所一手造就,甚至高拱张居正日后不和,亦与徐阶不无关系。。
徐阶致仕后,由于家中子弟作恶多端,徐阶被牵扯其中,多次与牢狱只有毫厘之差,甚至不得不致书好友求救,高拱等人同时又以旧案诘难徐阶
直到万历十一年徐阶华亭家中逝世,赠太师谥文贞
杨名明 1505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5—1559 【介绍】: 四川遂宁人字实卿
嘉靖八年进士
编修
十一年应诏上疏言帝喜怒无常,用舍不当。
语切直,帝怒,下诏狱究主使。
数濒死而无所承。
乃谪戍瞿塘卫
寻放归。
居家奉亲,以孝闻。
亲没,庐墓,终丧病发,卒。
维基
杨名(1505年—1559年)字实卿号方洲四川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人。
明朝翰林嘉靖七年四川解元,连中探花
翰林院编修,因向明世宗直言进谏,而得罪下诏狱被罢黜。
杨名年少时,督学王廷相认为其言语称奇,补做其门下弟子生员。
嘉靖七年(1528年)四川乡试第一(解元)。
嘉靖八年,登进士一甲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听说祖母去世后,请求紧急归乡;之后再回朝廷,担任展书官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十月,天有彗星,依律群臣进言。
杨名上书称明世宗喜怒失中,用舍不当。
其言痛切刚直,世宗怀恨在心,但仍回旨称其为忠言,并令其不必隐讳。
杨名不谱世宗心思,继续直言道:吏部是百官之首,尚书为百官之表;然而吏部尚书汪鋐却是最卑鄙的小人。
此外,武定侯郭勋奸诈狡猾,太常寺卿陈道瀛、金赟仁粗鄙酣淫。
这几人,舆论早都称其不应任用,然而陛下你仍任用他们,这是圣上有偏爱的缘故。
诸位大臣进言忤逆了圣上,此心实为可原谅的。
大学士李时以爱惜人才为情,既然被圣上嘉奖采纳,但吏部却不为他签署发批准。
臣所说的谓虚文塞责的事,难道完全没有么?
这些得罪的大臣们,舆论认为应当宽恕,但陛下却不肯原谅他们,这是圣上有偏怒的缘故。
士邵元节利用点卑鄙技巧,蒙蔽圣上。
您曾经下令在内府设斋醮,并命左右大臣为供事奔走,所以致使有不肖之徒在黑夜乞求出入宫门的。
如果将这些写入史册,后世人们将如何评价?
这都是圣上心中稍有的偏激,因此臣敢抒发自己的狂愚。
奏疏呈上后,嘉靖帝震怒,即刻逮捕杨名下诏狱拷讯。
汪鋐上书称道:杨名是与杨廷和同乡,最近张孚敬离任,杨廷和的同党总是计划要报复,所以这才攻击我。
臣为皇上选拔任用,一心只想重振朝廷纲法,但总有大臣指责我操之过急。
而且内阁大臣都在培植党羽,所以杨名才敢如此欺君放肆。
明世宗深信其言,更加愤怒,于是命锦衣卫追问杨名的主使。
杨名数次濒临死亡,但没有什么可承认的,只说曾将奏疏草稿给同榜进士程文德看过,明世宗遂将程文德一并拿下诏狱。
当时侍郎黄宗明、侯补判官黄直论救,均先后入狱。
致使三法司再拟杨名罪过,均不能恰当反映明世宗内心想法。
于是,明世宗亲自下诏,令杨名戍边,入编伍瞿塘卫
第二年即释放回来。
后来多次举荐,均不再召
杨名家居二十多年,侍奉双亲。
双亲都死后,他弟弟杨台在坟墓旁结草庐居住。
孝期满后,因病去世。
隆庆元年,赠光禄寺少卿
明世宗明 1507 — 1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7—1567 【介绍】: 即朱厚熜
明朝皇帝。
宪宗孙,兴献王朱祐□子。
正德十六年,因大臣议,以武宗从弟身份入继帝位。
次年改元嘉靖
即位后议兴献王尊称。
群臣据礼教,谓当以孝宗为“皇考”,称本生父为叔。
帝怒,谓父母不可更易。
进士张璁迎合帝意,上疏请加兴献尊号,于是“大礼议”起。
元年三年,初则勉从众意,称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后,不加“皇”字;终则尊为皇考。
首辅杨廷和蒋冕毛纪先后因而罢去,廷臣下狱者一百数十人,廷杖致死者十七人。
张璁桂萼等由此进用。
以后余波不息,助长报复奔竞之风,朝政益紊。
帝又欲服药求仙,中叶以后,用事之臣皆以“青词”(醮祀时告神之文)得信用,严嵩嘉靖二十一年入阁,二十三年为首辅,至四十一年始罢,以一人而系二十余年之朝局。
辅臣如夏言敢言者如杨继盛皆遭杀害。
鞑靼俺答兵临京师城下,东南倭患严重。
严氏败后,帝仍深居西苑,专事斋醮,终以服金石药中毒,卒于四十五年十二月
世宗讳厚熜兴献王子,宪宗之孙。
武宗无子,入继大统建元嘉靖
在位四十五年崩,葬永陵。
有《诩学诗》一卷,《宸翰录》一卷,《咏和录》一卷,《咏春同德录白鹊赞和集》一卷。
(《名山藏》:世宗中兴藩服,淹贯经史,杰作奇思,远继高帝
殿阁词林记》:嘉靖八年,正月元夕,臣道南应制撰灯词十五首以进。
上亲制一章云:「黄道开蓬殿,青阳溢泰穹。
赏春才令节,养志自慈宫。
珠佩轩车从,霞觞祝颂同。
千秋还万岁,物阜与民丰
」九年七月敬一亭成,上复命儒臣落成,锡宴进诗。
十年,演马环碧殿,御制歌词赐同游,诸臣和之。
十三年,臣自徽州赐环,上亲洒《钟粹宫词》,命和之,赐金绮有差。
弇山堂别集》:肃庙以礼部尚书席书病目,赐诗问之,期以弼亮。
刑部尚书赵鉴致仕,赐诗送之,嘉其止足。
皆龙笺禦墨,天书焕烂,真传家之至宝,耀世之盛事也。
野获编》:世宗初政,每于万几之暇,喜为诗,时命大学士费宏杨一清更定,或御制诗成,令二辅臣属和以进,一时传为盛事。
张璁等用事,自愧不能诗,遂露章攻,诮其以小技希恩。
上虽不诘责,而所出圣制渐希矣。
上尝命一清拟赋《上元诗》进呈,有「爱看冰轮清似镜」,上以为似中秋,改云「爱看金莲明似月」。
一清疏谢,以为「曲尽情景,不问而知为元宵矣。
圣资超悟,殊非臣下所及」,信乎非一清所及也,惜为辈所挠,使天纵多能,不遑穷神知化耳。)
李宗儒
维基
李宗儒(15世纪—16世纪),字希雍云南云南府昆明县人
李宗儒成化十九年(1483年)举人次年(1484年)联捷进士,因父亲逝世回乡庐墓三年,服阕后获授刑部主事,任内以平允称;升官员外郎,兄长李宗泗南京监察御史入觐,二人同时谒见杨廷和,皆获称为人才,不久在任内去世,行李没有馀物,只有《进退食》、《漫吟遗稿》一卷,金齿张志淳为他写下墓志铭。
梁景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顺德人字宗烈
肄业太学
初知崇明县,多善政。
镇江府同知
杨廷和假子杀人,论死,杨一清为请减罪,拒之。
迁寿府长史,告归。
全粤诗·卷一六三
梁景行字宗烈
顺德人
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年)举人
崇明县,除镇江府同知,寻迁寿府长史
致仕,归隐壶山学者称为壶山先生
景行与父文冠及弟景孚俱师白沙。
著有《壶山集》。
传附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梁文冠传》。
彭泽明 1459 — 15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兰州人字济物号幸庵
弘治三年进士
工部主事
刑部郎中,势豪杀人,处以死。
中贵祈免,不听。
正德初,历浙江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称。
再迁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镇压刘六刘七赵燧等起事。
始至,申明军法,将校畏缩当死,自此大小数十战,无不得胜。
右都御史
总督川陕诸军,镇压廖麻子、喻思俸等。
左都御史
经略哈密,以与王琼忤,又得罪钱宁,遂因经略不当被斥为民。
世宗即位兵部尚书
未几,因前经略哈密事被劾夺职。
隆庆初,复官。
谥襄毅
维基
彭泽(1459年—1529年)字济物号幸庵陕西承宣布政使临洮府兰州(今甘肃省兰州市)人,军事将领
官至兵部尚书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
出为直隶徽州府知府,任内赏识礼遇生员唐皋,后来唐皋考中状元。
正德初年,改任真定府知府,为政严明。
升任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均已威猛而著称。
升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
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抚
当时刘惠赵燧河南叛乱,命彭泽咸宁伯仇钺进剿,连续数十次战役后,平定。
后晋升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荫子锦衣世百户
替代洪钟总督川、陕诸军,讨伐四川廖麻子、喻思俸叛军。
平定后,不久,内江荣昌贼乱再起,之后他转移征讨,平定后升任左都御史太子太保
其再三请求归还后,得到批准;但未离开时,恰逢土鲁番佔据哈密,逮捕忠顺王速檀拜牙郎离去,并索要金币。
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等上报,请求派遣大臣经略
大学士杨廷和等一同举荐彭泽
彭泽因为久居战场早已生厌,请求归乡引病辞职,并推举邓璋咸宁侯仇钺可继任。
明武宗下诏书慰问勉励,方才赴任陕甘总督
为抵达后事平,遂归还处理都察院事。
当初,兵部尚书一职位缺,廷臣举荐彭泽,但王琼得到,且私下诋毁彭泽
言官多弹劾王琼,于是两人有矛盾。
彭泽又时常辱骂钱宁王琼告诉钱宁,但钱未听信。
王琼于是邀请彭泽喝酒,并在屏间藏匿钱宁,挑拨彭泽喝醉并辱骂,使得钱宁听到。
当时恰逢蒙古入侵宣府,廷臣商议以许泰率领部队进攻,彭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
诏书刚下,罢免许泰,又不命彭泽总制,唯独派遣提督率领两个游击部队六千人,意以困住彭泽
彭泽于是上奏派遣成国公朱辅,恰逢蒙古撤军,彭泽归还梳理都察院事。
当初写亦虎仙私下与土鲁蕃酋速檀满速儿勾结,而彭泽最初不知而派遣。
满速儿以城印来归降,留下速檀拜牙郎等人。
写亦虎仙再次出使并私通满速儿,准备进占肃州
当时,彭泽已经离开,赵鉴也离去,李昆担任甘肃巡抚,他顾虑有变,在甘州扣留人质,并驱逐写亦虎仙出关。
满速儿听后大怒,再次进占哈密,并分兵进攻沙洲,亲自率万余骑兵进犯嘉峪关
游击芮宁参将存礼抵禦,芮宁率领七百部队在沙子坝遇到敌军,后兵败阵亡。
满速儿遂屠城杀掠。
明武宗再次诏彭泽提督边军务
恰逢副使陈九畴称因为逮捕使者而使得内应绝,于是再次请求和议。
于是撤销彭泽出兵,彭泽乞求归乡。
此后,王琼追论嘉峪关战败,而钱宁从中参与,而大学士梁储等坚持反对,于是事方止。
王琼仍然坚持追论彭泽事,李昆陈九畴一同被逮捕追论。
彭泽被贬为民、李昆被罢免官位,陈九畴除名。
明世宗继任后,钱宁事败,王琼亦得罪。
御史杨秉中请求召回彭泽,随即起用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侍经筵、奉敕提督团营军务
李昆陈九畴两人亦恢复官职。
嘉靖元年(1522年)彭泽对军队官员进行改制,淘汰锦衣卫所等官员,从而招致大量积怨。
言官交相弹劾,仍然加少保,赐敕乘传归。
当时锦衣百户邦奇亦诋毁彭泽,称哈密之事,是因为彭泽贿赂土鲁番求和而导致,言语涉及杨廷和陈九畴等。
因此张璁桂萼遂逮捕陈九畴戍边。
彭泽亦被夺职为民,家居郁郁而卒。
隆庆初年,恢复官职,谥襄毅
蒋冕明 1463 — 15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3—1533 【介绍】: 广西全州人字敬之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正德时,累官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时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武宗崩,与杨廷和共诛江彬
嘉靖初,以议“大礼”忤旨,代杨廷和为首辅仅二月即乞归。
卒谥文定
有《湘皋集》、《琼台诗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敬之全州人
成化丁未进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师谥文定有湘皋集
字敬之全州人
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中允谕德侍讲学士少詹事,擢吏部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少傅,改户部,进谨身殿大学士,乞休,落职闲住。
隆庆初,复官。
谥文定
有《湘皋集》三十三卷。
田按:文定尝著《琼山诗话》,专纪丘文庄诗,相业远过琼山,诗则末逮也。
维基
蒋冕(1463年—1532年)字敬之一字敬所号湘皋湘原
广西承宣布政使桂林府全州(今广西全州县全州镇北门一带)人。
明朝弘治、正德两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累官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成化十三年(1477年)丁酉广西乡试第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与兄蒋昪同登进士,列会试第十一名,二甲十一名,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弘治十三年,历司经局校书
正德中,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诰敕,进礼部尚书,仍掌詹事府事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参赞机务
十二年,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十四年扈帝南征还,加太子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蒋冕协助杨廷和协诛江彬,并参与迎封明世宗
世宗即位后,议定策功,加封伯爵蒋冕坚持辞退。
改为荫锦衣世指挥,又辞去。
于是改为荫五品文职,仍进一阶。
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求罢免蒋冕
御史赵永亨亦诋毁石宝不能掌管吏部
蒋冕石宝遂求辞去。
朝廷大臣商议称此不平,而诸位给事中御史俱称不可去。
世宗于是命鸿胪寺下谕请留,并再下诏嘉奖,随后两人重新起用。
嘉靖三年世宗遣官在江南织造,命蒋冕起草敕书。
蒋冕江南受灾,而上疏请止,世宗不听,敕书亦久不进呈。
世宗责其违慢,引罪而止。
大礼议事件,蒋冕坚持此前的世宗武宗之后人说法,与杨廷和等人一同与世宗力争,因反对世宗为生父立庙被夺职削官。
卒于家。
隆庆初年(1568年)敕令复官,谥文定
王瓒明 1462 — 15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永嘉人字思献
弘治九年进士
充经筵讲官,进讲时举直错枉,以讽刺刘瑾
矫旨诘责。
诛,擢礼部侍郎,鉴于储位久虚,疏请育宗室一人,并乞停止巡幸。
维基
王瓒(1462年—1524年)字思献号瓯滨一号环庵浙江永嘉县(今属龙湾区)人,弘治丙辰榜眼
官至礼部右侍郎
弘治八年(1495年)乡试中举。
次年会试第十五名,殿试登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大明会典》。
正德五年(1510年)翰林院侍讲充经筵讲官,因得罪刘瑾,被贬国子监司业
刘瑾被诛后,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改北京国子监祭酒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礼部右侍郎
嘉靖初年(1522年)大礼议中,因与张璁支持明世宗封生父兴献王为皇考,而遭到礼部尚书毛澄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反对,并被贬为南京礼部侍郎
随后母丧丁忧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
礼部尚书谥文定
石宝明 1464 — 15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
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
与修《大明会典》。
累擢为礼部尚书学士掌詹事府事
检讨
嘉靖三年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
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
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
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
有《熊峰》、《恒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邦彦槁城人
成化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掌翰林院礼部尚书,转吏部,入直文渊阁,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太保谥文隐,更谥文介
恒阳集。
维基
石宝(1464年—1528年)字邦彦号熊峰直隶藁城县人
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顺天府乡试第三名(亚元)。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数次称病居家,直到弘治末年才升任修撰。
正德改元,提拔为南京侍读学士,历任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祭酒,迁南京吏部右侍郎,改礼部,进左侍郎
上疏力谏武宗前往宣府,不报。
掌翰林院事
正德十六年(1521年)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
世宗即位石宝取代王琼,任吏部尚书
其为人刚直方正,谢绝请托,引起内阁杨廷和不快。
仅仅两个月即卸任,重掌詹事府。
嘉靖元年(1522年),奉旨祭祀阙里及泰山
事竣还家,多次请求致仕,言官因其德高望重,纷纷上书请留,于是仍然起用。
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大礼议”爆发后,廷臣伏阙抗争,石宝毛纪都参与相助,无济于事,后终因直言敢谏去职。
历加太子太保,直至少保
嘉靖七年(1528年)冬卒,谥文隐
隆庆初年改谥文介
唐皋明 1469 — 1526
维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号心庵(一作新庵),别号紫阳山人
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
明正德年间状元,官至侍讲学士经筵讲官
曾奉旨出使朝鲜,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明史稿》有传。
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学思想积淀深厚的徽州唐氏文献世家。
他“生而英迈”,但因家道中落穷迫难以为生,靠宗族亲友和乡邻方音等人救济度日。
于是,他发奋读书,胸怀抱负。
乡人方富祯、方銮父子,累世积书,为岩镇著姓,他常往借阅,遂博极群书,又与乡人程元俊等友善。
他名理宿识、文采敏捷,“下笔立就,或请改窜,辄迅笔更撰,不袭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
时任徽州知府彭泽称其为“状元才”,“延礼甚厚” 。
唐皋“尝以年家好谒浔阳守。
守一见,期大魁,赠百缗。
途次,知同行友窘状,怆然曰:‘公贫倍我,何不罄持去为婚养资!
’竟垂橐归。
自身困穷不济却资助他人,体现出唐皋仗义疏财的品格。
安贫读书的唐皋,治《春秋》经,但他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
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
熊桂任内大兴文教,重建紫阳书院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拨七校士合四十人”,亲自讲道其中。
唐皋就是这四十人之一。
据传说,熊桂其人“长于青乌之学,相其家(引者注:谓唐皋宅),称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为御阶水,必登高第。
因为买其邻之地,凿水如法”。
作为知府,竟然亲自帮助唐皋完善风水,可谓对其才学十分推重,对其中举也十分期待了。
正德八年(1513年),在从紫阳书院肄业后,唐皋再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时任主考官伦文叙贾咏等人),结果得中第二名亚元、《春秋》第一名。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京师参加甲戌科会试,又获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储毛澄等人)。
同年三月殿试(读卷官杨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据说,放榜前有人先后驰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认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状元。
原来,他多次梦见“面前列瓜锤一对”,这正是他中状元后游街归第的仪仗。
有司送状元归第以黄盖、瓜锤为导从,就是从此科开始。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翰林院修撰承务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会试。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
新登极的明世宗任命唐皋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鲜
在出使期间,唐皋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苏世让郑士龙李希辅南衮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层面上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介绍到鲜,对李朝中后期文学复古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朝后,唐皋参修《武宗实录》。
《实录》成,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讲官,受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一袭。
这部实录是在“大礼议事件”这一特殊环境下撰写的,且总裁纂修诸臣大都是武宗反对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为君讳”的作法,对武宗违背“祖训”之荒唐政治和荒诞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为始终参与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对《武宗实录》这部明代史学重要著作的成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仅五十八岁。
“临终犹进《君子小人章》”,“用不尽其才,野惜之”。
明世宗“以其讲读效劳,特与祭一坛”,归葬歙县
“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诗。
消息传到鲜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学家李荇郑士龙等人也都作诗寄托缅怀之情。
费宏明 1468 — 15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8—1535 【介绍】: 江西铅山人字子充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正德中,累迁户部尚书,以拒与幸臣钱宁宁王宸濠交结,被诬构,遂乞归。
世宗即位,复起,入阁辅政,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后代杨廷和为首辅,为张璁等攻讦,致仕。
等去位,再起为原官,寻卒,谥文宪。。
有《武庙初所见事》、《宸章集录》、《费文宪集》
费宏(1468~1535) 明代官员、学者。
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晚号湖东野老
江西铅山人
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状元,授修撰。
其后三次入阁,历官礼户吏三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首辅官加太子太师卒谥文宪
有《鹅湖摘稿》《费文宪集》。
有七古《登黄鹤楼中丞公和少师韵》。
字子充铅山人
成化丁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赞善谕德太常少卿,兼侍读,擢礼部侍郎,进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太子太保,进武英殿大学士,改户部尚书,致仕。
嘉靖初,起原官,加少保,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再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保谥文宪
有《鹅湖摘稿》二十卷。
田按:世宗朝,先以议礼,次以斋醮,君子小人,迭为消长,然其初政,如费文宪杨文襄石文隐辈,未尝不倾心延接,君赓臣和。
史称帝御平台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
叹其尊礼,前刚此未有。
馀检《宸章辑录》,帝赐文宪诗云:「每从古训寻治理,歌咏研磨陶性情。
诗成朕意或未惬,中侍传宣出紫清。
」赐文襄诗云:「才兼文与武,内外资安攘。
宽朕西顾忧,遂使吾民康。
」赐文隐诗云:「卿以延荐入,资特刚方。
在木类,在玉如圭璋。
可否每献赞,忠实无他肠。
张璁桂萼以议礼贵,忌宠,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得冯宠灵,淩压朝士
」未几,、缶皆去,一清被倾陷,发愤疽发背死,而缶致仕,后卒,且得下谥矣。
维基
费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号健斋又号鹅湖晚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县横林(今河口镇柴家村)人,祖籍湖广永兴(今湖北阳新)状元
成化十六年(1480年)广信府童子试文元
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江西乡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状元,年仅十九岁,为翰林院修撰,成为明代最年轻的状元翰林八月,参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
明武宗继位后,升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充日讲官
正德二年(1507年)升为礼部右侍郎,后转为左侍郎
正德五年(1510年)礼部尚书次年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官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进为户部尚书
宁王朱宸濠蓄意谋反,对费宏“以䌽币珍玩”相馈赠,费宏拒绝,道:“闻宁王辇金入,谋复护卫,若听他所为,我江西人必无噍类,我在阁一日,必不允行。
”遭攻讦,被迫辞归。
明世宗即位后,重新起用,加少保,进入内阁,与杨廷和蒋冕毛纪等一同辅政、帮助革除武宗弊政。
杨廷和辞职后,费宏担任首辅,加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大礼议中,其为张璁桂萼所陷害,嘉靖六年(1527年)二次致仕。
嘉靖十四年(1535年)再度复官,世宗赐“旧辅元臣”银章。
不久即卒,赠太保谥文宪
著有《费文宪集选要》等。
沈恩明 1472 — 1533
维基
沈恩(1472年—1533年)字仁甫号西津
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应天府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
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一名进士,授刑部主事
因忤刘瑾落职。
败,复原官。
正德十五年(1520年)陕西副使分巡河西
历迁云南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忤执政杨廷和免归。
崇祯年间,敕封青浦县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