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唐龙明 1477 — 15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
正德三年进士
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
兵部尚书总制边军务
陕西饥,屡败吉囊俺答
累官至吏部尚书
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
卒后复官,谥文襄
有《渔石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虞佐兰溪人
正德戊辰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
字虞佐兰溪人
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
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
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
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
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
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
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
《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
集为蔡子木所编辑。
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
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
」)
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
谥文襄
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禦刘六进攻。
父丧丁忧去职。
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
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
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
再出按江西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
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
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
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左侍郎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
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
明世宗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
唐龙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
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
尚书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太子少保
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
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提督团营军务
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
十二月熊浃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
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
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
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曾玙明 1480 — 15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58 【介绍】: 四川泸州人字东玉号少岷山人
正德三年进士
官至建昌知府
宁王朱宸濠叛,从王守仁破之,收复南康
致仕归后,构茅斋数楹,藏书数万卷,以著述自娱。
有《少岷拾存稿》。
维基
曾玙(1480年—16世纪),字东石号少岷四川泸州直隶州人。
曾玙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四川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进士,获授户部郎中,因为忤逆刘瑾遭外任建昌府知府
宁王之乱期间,他带著书生和广信府知府周朝佐攻下南康九江,协助王守仁讨平叛乱,当地人将踏入祀名宦祠。
曾玙擅长诗文,和新都杨慎、州人章懋等人友好,有作品《计部大事记》、《少岷存藁》流传。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董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兰溪人字道卿
师事章懋
太学,出为南昌府学训导,官至感恩知县
平居以孝闻。
卒年七十余。
毛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士广
天顺元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成化三年偕六科诸臣谏帝省游戏宴饮之娱。
掖垣负气敢言,声震朝宇,帝颇厌之,而慷慨议论无所屈。
成化间都给事中
得疾暴卒。
字士广
少禀至性,每读书至古忠臣烈士,辄抵掌自喜。
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历九年,进都给事中
公在谏垣时,言论激昂,天下望其风采。
凡关时政得失,廷臣有邪正,辄直言无所避。
上每见公疏,辄曰:昨日毛弘,今日毛弘
然终用其言。
翰林章懋黄仲昭庄昶以谏鳌山忤旨,廷杖谪外,公抗言:三臣出自草茅,初居史院,能不顾其身,敢言直谏,此真盛世事。
乞复三臣原官。
先是,翰林罗伦亦以论李贤起复被贬,公言之益力,谓不足惜,恐天下将以言为讳,遂得旨。
四人俱改官南京
慈懿皇太后崩,上命议祔葬礼,公首具疏曰:慈懿皇太后为先帝配,为皇上之母,慈爱兼至。
今焘终后,自应合葬,裕陵居左,皇太后、万岁后居右,一体祔庙,诚合天下万世公论。
今上谕谓于圣母有碍,当在裕陵相近择地安葬。
臣等肉颤心惊,不胜鸣咽。
皇上奉两宫生事如一,不应于其身后别而二之。
皇太后即不从,当再三几谏,无陷圣母于有过之地。
且深恐天下或有窃发,以正名为词,则祸将不可言,臣等敢以死谏。
由是太后亦开悟。
上即批答曰:所言俱合朕意。
遂得祔葬如礼。
公直声益震。
太后欲识其面,垂帘见之,宫人俱呼为毛秀才
时有上所幸臣望一见公,数使客致意,公但答以将往,竟不与通。
前后执谏十馀年,上方大用。
公会中疾暴卒,天下惜之。
维基
毛弘字士广南直隶鄞县人
明朝官吏、同进士出身
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登进士
天顺六年,授刑科给事中
宪宗成化三年,进言劝停赏筵,得到批准。
慈懿太后崩,宪宗下旨另择葬地(英宗遗愿是与慈懿太后同葬),毛弘上疏阻劝,未被接纳。
毛弘遂与众官伏哭文华门,宪宗最终同意慈懿太后英宗合葬。
后三迁至都给事中,因病而终。
主要活动
  • 145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詹泮明 1490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玉山人字少华
正德十六年进士
章懋弟子,以讲学为己任。
官至礼科给事中
诗文别具一格,有《少华集》。
维基
詹泮(1490年—?
),字文化号少华江西广信府玉山县人,民籍。
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给事中
江西乡试第二十一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进士
早年从章懋学习,以讲学自任,诗文别具一格。
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改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礼科给事中
平生淡泊名利,无意于仕进。
以亲老乞养归。
主要活动
  • 152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庄昶明 1432 — 14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2—1498 【介绍】: 应天府江浦人字孔旸学者称定山先生
成化二年进士
翰林检讨
因谏内廷张灯忤旨,谪桂阳州判官,改南京行人司副
以忧归,居定山二十余年。
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
刻意为诗,而喜用道学语。
有《庄定山集》。
定山江浦人官吏部郎
字孔旸江浦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以谏谪桂阳州,迁南行人司副,进礼部郎中
天启初追谥文节
有《定山》。
(《四库总目》:癖于讲学,故其文多阐太极图之义,其诗亦全作击壤集主体。
然如「山随病起青逾峻,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墙烘野日,午溪随步领和风」,「碧树可惊游子梦,黄花偏爱老人颜」,「酒残漫倾刚月上,钓丝绕扬觉风和」,录之以备别格,亦论唐诗者存《寒山子集》之意也。
麓堂诗话》:庄定山未第时,已有诗名,苦思精链,累日不成一章。
如「江稳得秋天」,「露冕停江上树」,往往为人传诵。
晚年益豪纵,出入规格,如「开辟以来元有此,蓬莱之外更无类」之类。
陈公甫有曰「百练不如庄定山」,有以也。
升庵》:庄定山早有诗名,诗集刻于生前。
浅学者相与效其「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以为奇绝。
又有绝可笑者,如「赠我一壶陶靖节,还他两首邵尧夫」,本不是佳语,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宦苞苴诗云「赠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疋好南京」,闻者捧腹。
定山晚年诗入细有可并唐人者。
古诗如《题》及《养庵》雨篇,七言如《题玉川尽》。
五言律如「野暝微孤树,江清著数鸥。
与君真自厚,不是两相留」,七言律如《游琅邪寺》「偶上蓬莱第一重,道人今夜宿芙蓉。
尘埋下界三千丈,月在西岩七十峰」,又「秋灯小榻留孤艇,疏雨寒城打二更」,「北海风回帆腹饱,长河霜冷岸痕高」,和沈仲律原字韵「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寄刘东山云「尘外有人占紫气,镜中疑我尚朱颜」,《次东桥》诗云「电悬双眼疑秋水,髻拥三花禦野风」,又「岂无湖水甘神瀵,更有溪毛当紫芝」,又「招隐谁甘同寂寞,著书不独为穷愁」,《木昌道中》云「行客自知无岁暮,宾鸿不记有家归」,《寄邓五羊》云「后时自许甘丘壑,前席将无问鬼神」,「浮世虚名非得已,出山小草却悲人」,「别时笑语风吹断,会处迷离梦写真」,此数首若隐其姓名以示人,观者决不谓定山作也。
(《艺苑卮言》:庄孔旸佳处不必言,恶处如村巫降神,里老骂坐。)
维基
(1437年—1499年)字孔抃又字孟旸号定山直隶江浦县(今属江苏省南京市)人。
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编修章懋黄仲昭疏谏内廷张灯,后忤旨廷杖二十,谪桂阳州判官
后改南京行人司副,三年后母丧丁忧,之后父丧,哀毁,丧除不复出。
学者称「定山先生」。
弘治七年,因举荐奉诏起用,担任行人司副,后升南京吏部郎中
次年因病乞归,部臣不为代奏。
次年京察,尚书倪岳以老疾罢其官。
居二年卒,年六十三。
天启初年追谥文节
主要活动
  • 146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仲昭明 1435 — 15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5—1508 【介绍】: 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
成化二年进士
编修
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
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
弘治初江西提学佥事
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
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仲昭,以字行,莆田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纶修。
坐谏鳖山烟火予杖,谪湘潭知县,迁南大理评事,进寺副,乞休。
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寻致仕。
有《未轩集》十四卷。
(《升庵文集》:宋时御前内宴,翰林撰致语,八节撰帖子,虽欧、苏、曾、王、司马、范镇皆为之,盖张而不弛,文武不能,百日之蜡,一日之泽,圣人亦不之非也。
成化中,黄编修仲昭庄检讨昶不撰元宵词,又上疏论列以去,以此得名。
然自是而后,内外隔绝,每有文字,别开幸门,有文华门、仁智殿辈,每得美官,至蠹政害人,曷若仍旧之愈乎!
愚谓于丽语中寓规谏意,如六一公「玉辇经年不游幸,上林花好莫争开」,「君王念旧怜遗族,长使无权保厥家」,亦何不可?
田按:成化三年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进奉。
仲昭编修章懋检讨庄昶谏:张灯岂尧舜之道?
诗词岂仁义之言?
乞将烟火停止。
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仲昭等妄言,并杖之阙下,左迁其官。
时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人称翰林四谏。
程克勤篁墩集》有《元夕观灯应制》诗云:「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入口。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古来张弛皆有道,赏心一日非为多。
」未免近于迎合上旨矣!
维基
黄仲昭(1435年—1508年)名潜字仲昭,以字行,号未轩福建莆田县(今莆田市)东里(今荔城区英龙街东里巷)人,明朝官员。
明宣宗宣德九年(1435年)出生,“性端谨”,“年十五、六即有志正学”。
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与编修章懋等上《谏<元宵烟火>诗》疏,讽朝廷耽于逸乐,谪为湘潭知县
弘治元年(1488年),由吏部尚书推荐,弘治三年(1490)江西提学佥事
弘治八年(1495年),辞官返乡。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一日黄仲昭病逝,葬于华亭云峰。
主要活动
  • 146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姚文炤明 1495 — ?
维基
姚文炤(1495年—?
),字在明号虚谷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盐籍。
明朝官员。
治《书经》,行八,由府学增广生中式壬午(1522年)福建乡试第六名举人,年二十九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五名,第二甲第五名进士
刑部主事,升郎中
嘉靖九年,知金华府
葺丽泽四贤书院,建章文懿陆鹤山诸祠,寻以奏最行,老稚填道泣下,刻石纪恩。
历任至湖广右布政、浙江左布政
三十二年京察以中途托疾罢。
主要活动
  • 152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程文德明 1497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7—1559 【介绍】: 浙江永康人字舜敷号松溪
初师从章懋,后从王守仁游。
嘉靖八年进士
翰林编修
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
三十三年,供事西苑。
所撰青词,颇有所规讽,帝衔之。
后以上疏辞南京工部右侍郎,劝帝享安静和平之福,被诬为谤讪,除其名。
卒谥文恭
有《松溪》、《程文恭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舜敷永康人
嘉靖己丑进士第二,累官吏部左侍郎翰林学士改南工部左侍郎礼部尚书谥文恭有松溪集
维基
程文德(1497年—1559年)字舜敷,初号益斋、后号质庵、复号松溪,学称松溪先生浙江永康县(今浙江省永康市)人,榜眼翰林院学士南京国子监祭酒
父亲程銈弘治十二年进士,曾因忤逆刘瑾,多年不升;刘瑾被诛杀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司副使
程文德早年接受家庭影响,首先受业于胡琏林文俊
十四岁,再拜朱芳、李沧为师。
十五岁,进入县学为秀才
十八岁时,前往兰溪,拜章懋为师;后赴余姚,求学于王守仁,为姚江学派门人。
正德十四年程文德浙江乡试第八名。
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四名,殿试第二名进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嘉靖帝特例加封其父程銈中宪大夫
嘉靖十一年进士杨名弹劾吏部尚书汪鋐武定侯郭勋太常陈道瀛、金赟仁等,严厉指责嘉靖帝任用不当,嘉靖帝震怒,当即逮捕杨名入狱,杨名被拷打将近昏死,但只供说奏章草案曾程文德过目。
程文德因此受牵连,一并下诏狱。
在被嘉靖帝命人拷问后,程自称是幕后主使者,后被贬为信宜县典史
他在途径梧州时,被两广总督陶谐留下,聘任为岭表书院主讲
次年,奔赴信宜县,被邀至高明书院主讲
嘉靖十四年汪鋐被罢免致仕,程文德升任江西安福县知县,任内建造复古书院,并治理民政有方。
不久父丧离职,丁忧除服后,起用为南京兵部员外郎
嘉靖二十年,转为南京兵部郎中
后升为广东提学副使,未赴任,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再升至礼部右侍郎
俺答汗入犯京师程文德镇守宣武门,当时京师外难民纷纷奔来入城,京师九门中,唯独宣武门放行,数万人因此得以生还;不久,转任吏部左侍郎
嘉靖三十二年,出任会试主考官,后兼任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教授庶吉士
嘉靖三十三年北直隶南直隶河南山东四省饥荒,程文德上书请赈灾,得到批准。
同年,供事于西苑的程文德,感叹宫中每年设醮祈祷,耗费大量经费,撰写《元宵词》中言语讽刺,嘉靖帝因此怀恨在心。
当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当时朝廷推举程文德担任;严嵩父子控制朝廷,严世藩向程文德索贿,遭到拒绝。
次年南京吏部尚书一职空缺,朝廷举荐程文德;此时,严嵩上疏称其写青词有欺君之心,程文德因而再次得罪明世宗,而被贬南京工部右侍郎;随后他进谏劝嘉靖帝享平静和平之福,明世宗认为他是诽谤嘲弄,而将程文德贬为民。
程文德回籍后,专注于著书。
死后,监察御史王好问请体恤;万历初年,加赠程文德礼部尚书谥文恭
程文德墓现为永康市物保护单位。
主要活动
  • 1529年,榜眼,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陈壮明 1439 — 15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9—1504 【介绍】: 浙江山阴人
字直夫号古迂,祖坐事谪戍京卫,因居京师
天顺八年进士,授南御史
疏谏派中官采买花木等事。
江西佥事,致仕归。
弘治中以荐起官福建,擢河南副使
岁荒赈饥,民怀其惠。
致仕归,觞咏湖山以终。
维基
陈壮字直夫,祖籍浙江山阴,调籍京卫
年二十中景泰丙子顺天乡试举人天顺八年(1464年),中甲申进士,三年后授南京监察御史
当时翰林院编修章懋等建言得罪,陈壮抗疏救之。
之后劝阻皇帝派中官采花木,以及尚书陈翌请以马豆代百官俸的建议。
陈壮历任江西佥事,致仕归。
弘治年间尚书张悦举荐,起官福建
两年后再次乞致仕。
倪岳举荐其担任河南副使,在任期间赈灾,为民所怀念。
佥都御史林俊谢病,举荐陈壮代替,陈壮又乞致仕。
巡抚孙需奏留之。
二年后致仕归。
主要活动
  • 146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张敷华明 1439 — 15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9—1508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公实号介庵
景泰初以父张洪死土木之难,为国子生
天顺八年进士
成化元年,授兵部主事
累迁为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与林瀚林俊章懋南都四君子
正德间左都御史论奏刘瑾,罢官。
有《介轩集》。
维基
张敷华(1439年—1508年7月20日)字公实号介庵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景泰初年,进入国学。
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成化元年(1465年),与刘大夏从部事,授兵部主事,升任郎中
成化十一年,出任浙江参议,居浙江十余年,历任浙江布政使
弘治初年,迁湖广布政使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途奔丧,除服后恢复原职
在任期间处理粮运管理等。
改为陕西巡抚,制定婚丧礼仪等。
之后南京兵部右侍郎
弘治十二年(1499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等府。
之后掌管南京都察院,与南京吏部尚书林瀚佥都御史林俊国子监祭酒章懋共称「南都四君子」,就迁南京刑部尚书
正德元年(1506年),召为左都御史
同年冬,大臣与言官请求驱逐刘瑾宦官内阁力主此事。
武宗犹豫不决。
继而朝廷风气大变,宦官势力大增。
张敷华只能与杨守随辞职,至徐州时乘坐小艇遇到洪水,触石几乎溺死。
刘瑾仍然忌恨,欲借湖广仓储浥烂事,连坐张敷华
翰林院修撰康海刘瑾说:「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
刘瑾于是稍微解意,仍然连坐其与杨守随罪。
次年六月病卒。
主要活动
  • 146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李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西人字白夫
弘治中举人
兰溪教谕,从章懋讲学。
搜集《三礼》经传,考订钟律及乡射冠婚仪。
累官至户部员外郎
有《名儒录》、《明乐谱》等。
刘瑞明 1461 — 15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5 【介绍】: 四川内江人字德符号五清
弘治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遇事常有论建。
正德初上疏请召用章懋王鏊等人。
刘瑾用事,即谢病。
以贫不能还乡,依从母子李充嗣澧州
榜之为奸党,削籍罚米,因而更贫,授徒自给。
诛,复官。
嘉靖初,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卒于官。
谥文肃
有《五清集》、《外台集》。
字德符内江人
弘治丙辰进士,选庶吉士
检讨
以忤刘瑾除名。
诛,起浙江提学副使,进南太仆少卿,就迁礼部侍郎
卒赠尚书
隆庆初追谥文肃
有《五清先生集》十八卷、《外台集》六卷。
(《静志居诗话》:五清先生正德丁丑按察副使提督江学政,广购经史子集,发十一府儒学公贮备览。
每册隶书于序尾,钤以关防。
今各府俱散夫人间,子每每见之,惟湖州府学尚多存者。
予家听纱施宿张淏会稽》二志,乃其所储本也。
公有《五清先生集》十八卷,又《外台集》六卷。
访二末获也。
田按:何大复有《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云:「天台文宿冲紫霄,先生捧敕驰星轺。
越山桃李花万树,春色早渡钱塘潮。
忆昨先生遭斥逐,漂泊湖湘望巴蜀。
九江鸿雁冥冥,七泽龙蛇昼盘曲。
」史称刘瑾用事,即谢病,贫不能还乡,依李充嗣于澧,为奸党。
此诗所谓「斥逐漂泊」,纪其事也。
五清集》世所罕见,予从《全蜀艺文志》获诗二首,亟登之。
维基
刘瑞(1461年—1525年)字德夫德符),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民籍。
四川乡试第六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进士
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明武宗时,疏陈进言推荐官吏等,后因刘瑾擅政,借病辞职。
刘瑾定其为奸党,命罚米输塞上。
刘瑾被诛后,担任副使浙江学校,召为南京太仆少卿
嘉靖二年,由南京太常卿任礼部右侍郎
之后因大礼议起,其偕九卿合疏反对。
嘉靖四年去世,赠礼部尚书
隆庆初年谥文肃
主要活动
  • 149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程定
维基
程定字□美直隶绩溪县人,民籍。
程定自幼颖敏,日记数千言。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应天府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
南京国子监,深得祭酒章懋、司叶罗钦顺赏识,且与湛若水陆深极相友善。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进士
观都察院政
主要活动
  • 150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陆震明 1464 — 15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4—1519 【介绍】: 浙江兰溪人字汝亨号鹤山
从章懋学,以学行知名。
正德三年进士
泰和知县,有政声。
官至兵部员外郎
以谏武宗南巡,被杖死。
字汝亨兰溪人
正德戊辰进士,除太和知县
徵为兵部主事,进员外,谏南巡下诏狱,杖死。
嘉靖初,赠太常少卿
维基
陆震(1462年—1519年)字汝亨号鹤山,浙江承宣布政使金华府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正德戊辰进士
正德末,官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因谏武宗南巡遭廷杖身死。
陆震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以学行知名。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泰和县知县
当时刘瑾独揽朝政。
因拖欠盐税督责县民偿还者牵连数百人,陆震极力向上陈述,得以免除。
成镇守太监每年徵收进贡的细葛布,陆震均减少数额。
增建学校供诸生居住,捣毁过多的祠堂,祭祀有忠贞品操的人。
额外的钱粮税款,陆震调查后多达一万五千石。
他还在县旁建造粮仓,储存粮食以备赈灾饥荒。
他还亲自巡行乡间村落,鼓励农桑。
他还制定防备盗贼的措施,并修砖城七里,外以土城十里包围。
当时,朝廷派广西狼兵讨伐盗贼,所到之处均扰民不止。
陆震告诉总督,命其不要任意停泊,官府准备粮草,按次序进食,士兵行进秩序井然。
他还继监督搜捕永丰新淦盗贼,因功受赏。
巡抚巡按御史纷纷举荐,被徵召为兵部主事
泰和人建生祠奉敬他。
他在兵部主管各司奏章,并与宦官势力对抗,改任巡察紫荆关等地。
后因进言都御史彭泽副使胡世宁无罪,而得罪尚书王琼陆完
孝贞皇后去世后,明武宗从宣府赶回。
举办丧事数日后,又想北行。
陆震向皇帝直接上疏称:奏疏没有得到武宗回应。
但不久,陆震升任兵部武选员外郎
明武宗南巡之争中,他与黄巩联名上疏劝阻武宗南巡,于是被打入诏狱。
在狱中,他与黄巩研究《易经》的九卦,阐明忧患之道。
一同被逮捕入狱的人都在处理后事,只有陆震一语不发。
他被施杖刑,受了重伤,便写信给他的儿子们称:“我虽然死了,你等应当勤勉竭忠尽孝。
我虽然笔记草乱,但是心神不乱。
”随后去世。
明世宗即位后,赠太常寺少卿,并赐予祭祀。
崇祯十七年(1644年),安宗朝廷追谥忠定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稷
维基
吴稷(15世纪—16世纪),字舜弼号石湖,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北俞塘河南人
吴稷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次年(1514年)联捷进士,获授金华推官,府内永康县有马姓贵人羞辱知县,他按法惩治,忤逆上级而调任惠州推官;在惠州他代理府事,裁革多馀税项和繇役,减少监狱囚犯,设立规过匮于府门,训练保甲侦察流寇,得巡抚聂贤称赞,在其他府县采用其办法。
博罗人民聚众犯事被擒,株连无辜,有赖他辨解释放,海丰知县林克润以贪污罢黜,恃著有靠山继续治县,他下令驱逐对方,得罪巡按御史,不得升官。
之后吴稷迁任荆府左长史,服阙后改任徽府长史,进表《王箴》、《芸窗赋》规谏徽王朱厚爝,很快致仕,归隐县东。
他生平锐意钻研程朱理学,在金华时经常拜访章懋请教,于惠州任职期间又和督学魏校等人切磋,著有《自园稿》、《宦游稿》、《石湖漫稿》、《破愚录》、《史纲纂要》等作流传,死后入祀乡贤祠。
主要活动
  • 151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