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棣 | 成祖、太宗 |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文皇帝 | 1402年—1424年 | ||
永乐 | 1403年—1424年 | 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0—1424
【介绍】:
即朱棣。明朝皇帝。太祖子。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至封地北平。屡率诸将出塞击北元。建文元年,起兵号“靖难”。四年,陷京师,即皇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尽灭其族,坐“奸党”死者至众。次年,定年号永乐,改北平为北京顺天府。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在位时,开会通河,解决南粮北运问题。五次亲自领兵出塞击败鞑靼、瓦剌二部。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管理。自永乐三年起,派宦官郑和下西洋,终永乐之世,远航六次,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又用宦官监军,为明朝重用宦官之始。命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定文臣入直文渊阁,预机务之制。永乐二十二年,北征还至榆木川,病死。
维基
胡濙(1375年—1463年),字源洁,号芝轩,直隶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建文庚辰进士,五十馀年间,历仕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精研医学,有《芝轩集》等。谥忠安。建文、永乐年间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建文四年(1402年)十月初四日为兵科右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年),迁户科都给事中。建文帝生死不明,一说削发为僧外逃。成祖派遣胡濙以行医名义,四处查访其下落,永乐十四年(1416年)还,擢礼部左侍郎。永乐十六年(1418年)六月,成祖又遣礼部左侍郎胡濙巡江浙,临行前,皇帝告诉他:“人言东宫多失德”,胡濙暗中调查结果认为并无此事,“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永乐二十一年,胡濙似乎已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史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洪熙、宣德年间仁宗即位,召胡濙为行在礼部侍郎。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胡濙进礼部尚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字处梦。善诗画,尤精医术。永乐间以能医荐入太医院,累从郑和出使南洋诸国,官至太医院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宦官,永乐时为司礼少监。元年奉命往乌思藏迎僧哈立麻,四年回至南京,以劳擢太监。郑和第二次和第三次航海,显皆随行。十一年,出使尼八剌(今尼泊尔)、地涌塔二国。十三年,使榜葛剌。十八年,使沼纳朴国。宣德二年再至乌斯藏等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人,字希贤。善医。曾从郑和三次出使海外。以医有名于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8—?
【介绍】:
明昆山太仓卫人,字公晓。十四岁代兄从军。永乐、宣德间,随郑和等通使西洋,先后四次,历览海外诸国人物、风土、物产。正统元年撰成《星槎胜览》,是研究明代亚、非地理及中西交通之重要史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宦官。永乐三年任郑和副使,出使西洋。以后郑和第二次、第三次、第七次航行时也都同行。宣德九年又出使苏门答腊。死于爪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马观。明浙江会稽人,字宗道,号会稽山樵。天方教(伊斯兰教)徒。以“善通译番语”,于永乐、宣德间三次从郑和通使西洋。有《瀛涯胜览》一卷,记所历各国情事。书初成于永乐十四年,其后续有修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人,号养素生。宣德间,从郑和出使西洋诸国,记其风土人物,成《西洋番国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6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时雍。刘仁宅子。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传成化间曾隐匿郑和航海档案,以防宪宗仿成祖所为。弘治六年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十五年拜兵部尚书,数疏陈国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权幸用事,争之不得,乞休归。刘瑾复坐以事,戍肃州。瑾诛复官,寻致仕。卒谥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字登之,号二南里人。生平无考,约生活于万历年间。小说家。著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百卷,记叙郑和奉使南洋诸国事,内有不少怪诞神奇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