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林枝桥明末清初 1586 — 1642
全粤诗·卷五七○
林枝桥字阳仲
新会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
初授当涂,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
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
崇祯初,诏复官。
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
贵州参政,进按察使
寻以忧归,卒于家。
有《白鹤山房集》。
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维基
林枝桥(1586年7月7日—1642年)字阳仲别号存莪广东广州府新会县民籍。
丙戌年五月二十二日生,己酉乡试五十一名,会试一百五十一名,廷试三甲七十名。
刑部观政
母梁氏,弟枝荣、枝茂。
娶陈氏,子尧世、尧徽、尧揆。
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授当涂县知县,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
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
崇祯初,诏复官。
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
贵州参政,进按察使
寻以忧归,壬夏六月卒于家。
有《白鹤山房集》
倪文焕明 ? — 1629
维基
倪文焕(?
—1627年), 直隶江都县(今江苏扬州)人,晚明政治人物。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
行人司行人,擢监察御史
崔呈秀引见,入魏忠贤幕,与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同为忠贤党羽,号“五虎”。
期间李日宣李邦华周顺昌等数十人,轻者削籍,重者拷死。
后出按畿辅,为忠贤建生祠三处,累官太常寺卿
思宗即位忠贤倒台,朝廷清算阉党,将倪文焕逮治处死。
明史》有传。
郑三俊
维基
郑三俊字用章号玄岳南直隶池州府建德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授北直隶元氏县知县,调真定县知县,累迁南京礼部精膳司郎中,出为河南归德府知府
天启初年,召为光禄寺少卿,后改太常寺卿
崇祯元年(1628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
郑三俊刚上任时仓库不足一月之饷,而郑三俊力祛宿弊,纠正怠忽职守的官员,并与兵部力争虚冒兵额的开支,不久之后士兵都能吃饱。
看见芜湖淮安杭州三个地方榷关的官员贪污腐败,郑三俊也上书弹劾把他们罢免。
崇祯八年(1635年)转任吏部尚书,主持京察,斥罢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时论都佩服他办时公平。
接著他又上书请求「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都被崇祯帝采纳。
后来又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因曲庇侯恂下狱,卢象升等上疏救援,内阁先后拟旨“回话”、“为民”、“提问”,最后,崇祯帝批:“可将三俊罪状,一一讲明,不必更处奏事官。”。
家门前悬挂有“天子三问”匾额。
崇祯十五年后重新起用为刑部尚书,不久后又取代了李日宣成为吏部尚书
郑工俊先后举荐了李邦华刘宗周足以继任吏部尚书,又荐黄道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四人,又奏罢不称职的吏部官员数人。
但后来引进吴昌时,故颇为世所诟病。
程接道明末清初 ? — 16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河南洛阳人
宋儒程颐后裔。
崇祯间河南巡按李日宣程颢后嗣无人,请以程颐后人继嗣,诏许之。
遂以接道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后被农民军于大忠部杀死。
王徵俊明末清初 ? — 1644
维基
王徵俊(?
—1644年),字梦卜山西阳城县人
王徵俊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
韩城县知县
崇祯初年,变民军来犯,王徵俊抵御击退。
大计考察时,贬为归德府照磨
巡按御史李日宣向朝廷推荐,给事中吕黄钟请用天下必不可少之人,提及王徵俊,于是改为滕县知县
官至山东右参政,分守宁前,丁忧归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军攻克阳城,被俘不屈,下狱。
士民都说他的好话,闯军将他释放。
回家后向北面再拜,上吊自缢而死。
章正宸明末 ? — 1646
维基
章正宸(?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
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
崇祯六年(1633年)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
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
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
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
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
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
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萧琦明至南明 ? — 1648
维基
萧琦(?
—1648年3月10日),字韩若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萧琦原名萧嗣琦天启七年(1627年)中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进士,授广东始兴知县,调高要县,兴建阅江楼诸生讲学,因事连坐罢官。
李邦华李日宣为他辩护,迁工部都水主事,又谪浙江诸暨知县,案件未留下任何文书。
许都作乱,与陈子龙招降他,转为刑部河南司主事仪制主事
隆武年间杨廷麟命他到广东,他却侵吞事例银数万;除授礼科给事中,住在郝永忠军营内,获推荐担任左佥都御史监督粮饷、恢复国土和剿灭敌匪。
郝永忠索求粮饷,他出力聚敛。
永历帝打算进入土州萧琦疏上「十方便、十不方便」劝止,擢升为兵部左侍郎
永历元年(1647年)十一月,代王化澄出任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推荐书记刘方中书舍人迁官职方主事
萧琦本来有民望,注重名节,但到此时是未能保持廉洁;其时国库空虚,卖官取财,积得数万也无济于事。
次年(1648年)永历帝南宁萧琦王化澄严起恒马吉翔、庞天寿、许兆进、吴其雷、尹三聘、洪士彭同行。
李成栋反正,他贿赂北镇赵元符向罗成耀自荐;陈邦傅掌政,让家丁包围萧琦的船辱骂,将其财产丢到象州水中。
十月,朝廷驻扎韶州萧琦追问劫饷的人民,被地方民众群殴,受重伤,走到南雄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