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魏校明 1483 — 15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43 【介绍】: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才
祖先本姓李
苏州葑门庄渠,因自号庄渠
弘治十八年进士
南京刑部郎中,治事直行己意,不为守备太监刘琅所屈。
兵部郎中,移疾归。
嘉靖初起为广东提学副使,官至太常寺卿,寻致仕。
卒谥恭简
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学,主张理气合一,而贯通诸儒之说,别择尤精。
有《大学指归》、《六书精蕴》等。
维基
魏校(1483年—1543年)本姓李字子才一字子材号庄渠直隶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市)人。
归有光之师。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应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联捷乙丑科殿会试第七,殿试二甲第九名进士
正德初担任南京刑部主事,后来升任为员外郎郎中
为免刘瑾逼害,转为兵部职方郎,不久就因丁忧返回。
嘉靖初起家为广东提学副使丁父忧归。
服阕,补江西兵备副使,改督河南学政三月后转任大理寺少卿,明年转国子监祭酒,充经筵日讲。
太常寺少卿添注,八年,担任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次年致仕归乡。
二十二年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曰恭简
胡世宁李承勋余祐善等人并称“南都四君子”。
主要活动
  • 1505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龚良傅
维基
龚良傅(16世纪—16世纪),字起岩湖广武昌府蒲圻县人
龚良傅天顺八年进士龚晟之孙,弘治十三年贡生、浙江佥事龚鍊之子,正德五年(1510年)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获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兴建南旺等闸,治理漕运有功,升为兵部武选司主事、挑选良将、淘汰冗兵,前往淮国册封不接受馈赠。
之后升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判案公正,人称「青天」,又严禁溺女风俗,与万云鹏徐阶张岳合称「四君子」,再升河南参议,在荒年捐俸煮粥,救活不少人民,改官山东按察司副使督兵海上,在任内去世。
龚良傅长子龚乾中为嘉靖十七年贡生,次子龚乾瑞为嘉靖二十三年贡生,任霸州同知,三子龚乾曜则是隆庆六年贡生;孙子龚棻是嘉靖四十三年举人、龚本则是万历四年举人,任沔池知县
主要活动
  • 1526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宋廷训
维基
宋廷训字仰宇山东靖海卫官籍(文登县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三年15825年)乙酉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授户部主事
西夏哱拜、刘东旸之乱,疏请视朝听讲,抑畏修省等事,督税淮关清江浦,尽革常例,丝毫不染,剔夙弊,政余课士讲学,以阐圣教。
叙职列优,转户部正郎
寻以税绌受谪回籍,山居数载,足不入城市,当事重之。
著有《孝经详解》、《小学概栝》、《儿训女箴》。
起补刑部郎中,历升山西布政使司参议,清操彻骨,未三年,政教翔洽。
北上入觐,民遮送泣送。
告归,年余卒,乡人思其功德,祀乡贤
明朝少保丛兰郎中林洙参议宋廷训知州刘必绍合称‘四君子’。
丛兰以经济显,林洙以清节著,宋廷训、刘必绍服习理学、身体力行。
四君子余泽所被,熏染良深。
延及国朝,百余年间,封疆大吏勋业烂然,出宰百里者亦慈惠可师,盖至乾嘉之际,流风犹未艾。”。
主要活动
  • 1589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徐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新城人字子式
万历十一年进士
中书舍人,册封秦王,不受馈赠。
历官永平知府,官至云南布政使
万历时四君子之一。
维基
徐准字子式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人,匠籍。
山东乡试第四十二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十七名,登三甲第二百六十三名进士
曾任直隶永平府知府
主要活动
  • 158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张敷华明 1439 — 15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9—1508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公实号介庵
景泰初以父张洪死土木之难,为国子生
天顺八年进士
成化元年,授兵部主事
累迁为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与林瀚林俊章懋南都四君子
正德间左都御史论奏刘瑾,罢官。
有《介轩集》。
维基
张敷华(1439年—1508年7月20日)字公实号介庵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景泰初年,进入国学。
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成化元年(1465年),与刘大夏从部事,授兵部主事,升任郎中
成化十一年,出任浙江参议,居浙江十余年,历任浙江布政使
弘治初年,迁湖广布政使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途奔丧,除服后恢复原职
在任期间处理粮运管理等。
改为陕西巡抚,制定婚丧礼仪等。
之后南京兵部右侍郎
弘治十二年(1499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等府。
之后掌管南京都察院,与南京吏部尚书林瀚佥都御史林俊国子监祭酒章懋共称「南都四君子」,就迁南京刑部尚书
正德元年(1506年),召为左都御史
同年冬,大臣与言官请求驱逐刘瑾宦官内阁力主此事。
武宗犹豫不决。
继而朝廷风气大变,宦官势力大增。
张敷华只能与杨守随辞职,至徐州时乘坐小艇遇到洪水,触石几乎溺死。
刘瑾仍然忌恨,欲借湖广仓储浥烂事,连坐张敷华
翰林院修撰康海刘瑾说:「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
刘瑾于是稍微解意,仍然连坐其与杨守随罪。
次年六月病卒。
主要活动
  • 1464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吴悌明 1502 — 15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2—1568 【介绍】: 江西金溪人字思诚别号疏山
嘉靖十一年进士
乐安知县,调宣城,征授御史
诸生答策讥时政,被罚停试,为之求宽。
夏言严嵩当国,皆江西人不随众誉
为首辅,引疾家居近二十年
严氏败,起故官,隆庆初官至刑部侍郎
卒谥文庄
学宗王守仁,然清修果介,反躬自得为多,学者称疏山先生
时称悌与吴岳胡松毛恺南都四君子
维基
吴悌(1502年—1568年)字思诚号疏山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人
江西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零一名进士
礼部观政,除乐安知县,调繁宣城
倜傥有才,讨明学术。
为政首重伦纪。
有夫鬻妻者,必还妻而惩其夫。
岁祲,出公帑令强干吏粜之封外,粜之封内,民以无饥。
用介特忤当事,遂借前令逋赋为罪。
邑人惧失,争为完逋,而亦怡然。
监察御史
吴悌厌恶严嵩擅政,养病家居。
二十年馀,起复监察御史,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历官南京太仆寺卿、南京大理寺卿
隆庆初年,官南京刑部右侍郎,不久卒。
谥文庄
主要活动
  • 153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徐贡元明 1507 — 15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平府繁昌人字元献号紫岩
嘉靖二十年进士
户部郎中出知德安知府以清廉不挠著名。
累官至户部左侍郎
海瑞等并称四君子
有《省身日记》。
维基
徐贡元(1507年—1574年)字孔赐直隶太平府繁昌县人,民籍。
正德二年(1507年)闰正月二十四日生。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名举人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二百十一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进士
历官德安府知府、浙江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万历二年甲戌(1574)卒。
主要活动
  • 154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薛天华
维基
薛天华字思素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民籍,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广东右布政使
福建乡试第四十九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进士
授南京刑部主事
杨继盛严嵩害死,薛天华杨豫孙董传策朱天球捐款为其殡殓。
时称“四君子”。
此后,薛天华出任四川重庆知府,升云南提学副使,迁浙江参议,擢广东按察使广东右布政使
主要活动
  • 155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毛一鹭明 ? — 16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遂安人字孺初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松江府推官
巡漕御史天启时巡抚应天
党附魏忠贤,为魏建生祠于苏州虎丘
天启六年,捕杀怒打阉党走卒苏州颜佩韦等五人,以媚阉党。
崇祯元年,以附阉党被逐。
维基
毛一鹭(?
—1628年),字序卿号孺初浙江淳安汾口镇毛家村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曾任松江府推官
三十八年考选,四十年广东道御史四十二年巡按贵州四十三年丁忧四十六年起补广东道御史巡按直隶及漕运,四十八年提督苏松等处学政
天启二年(1622年)大理寺右寺丞三年升本寺右少卿五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
六年南京兵部右侍郎七年南京兵部左侍郎
天启年间,任应天巡抚,依附阉党,为魏忠贤立生祠于苏州虎丘
天启六年(1626年)毛一鹭织造太监李实构陷东林党人周顺昌等,激起苏州民愤。
魏忠贤锦衣卫苏州逮捕周顺昌时,苏州人民激于义愤,数万人云集衙门,痛打锦衣卫毛一鹭躲到厕所而侥倖逃脱,事后捕杀了颜佩韦等五抗暴领袖
天启七年(1627年)七月毛一鹭因病辞官,允之
崇祯元年卒。
《古今图书集成》载:抚台毛孺初痢如鱼脑,肠鸣切痛,闻食则呕,所服皆芩、连、木香菖蒲、藿香、橘红、芍药而已。
后有进四君子汤者,疑而未果,飞艇相招,兼夜而往,诊得脉虽洪大,按之无力,候至右尺,倍觉濡软。
余曰:「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亟须参附可以回阳。
」孺翁曰:「但用参朮,可得愈否?
」余曰:「若无、附,虽进参朮,无益于病,且脾土大虚, 虚则补母,非补火乎?
」遂用人参五钱,熟附一钱五分,炮一钱,白朮三钱,连进三剂,吐止食粥。
再以补中益气加、附,十四剂后,即能视事。
主要活动
  • 160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杨豫孙明 1521 — 1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7 【介绍】: 松江府华亭人字幼殷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累官太仆寺少卿
因系首辅徐阶同乡,又相知交,朝士有求知于者,辐辏其门。
豫孙谢之不得,乃力求出外,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政尚宽平。
维基
杨豫孙(1521年—1567年)字幼殷号朋石直隶松江府华亭县民籍青浦县人
嘉靖丁未进士,官至湖广巡抚
十七岁中式嘉靖十六年(1537年)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五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七名,廷试二甲十二名进士,由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历官礼部郎中
杨继盛因劾严嵩论死,豫孙与同郡董传策晋江薛天华漳浦朱天球为其治丧,时有“四君子”之称。
湖广提学副使,升河南参政,入为太仆寺少卿
同乡徐阶担任首辅,请豫孙辅佐,凡涉及海内人物、国家典故,均先向其咨询然后施行。
士大夫中请其引见者络绎不绝,豫孙不堪其扰,力求外调。
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踰年卒于官,年四十七。
主要活动
  • 154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李流芳明 1575 — 16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29 【介绍】: 苏州府嘉定人字茂宰又字长蘅号香海又号泡庵晚号慎娱居士
万历三十四年举人
两应会试不第,遂绝意进取,誓毕其余年,读书养母,刳心学道,以求正定之法。
工诗善书,尤精绘事。
知县谢三宾唐时升娄坚程嘉燧流芳诗,刻为《嘉定四先生集》。
居南翔里,其读书处名檀园
有《檀园》。
词学图录
李流芳(1575-1629) 字茂宰又字长衡号檀园香海泡庵晚号慎娱居士泡庵道人
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
万历丙午(1606)举人,厌恶魏忠贤,决意功名。
魏忠贤建生祠不往拜,与人云:"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
"工诗,擅书画,亦能印。
吴伟业称为"画中九友"之一。
尝语钱牧斋"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吟诗作画,此吾生平第一快事。
"牧斋曰:"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
" 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称"嘉定四君子"。
钱谦益为友,常往来常熟
有《檀园》、《西湖卧游图题跋》等。
李承勋明 1473 — 15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3—1531 【介绍】: 湖广嘉鱼人字立卿
弘治六年进士
太湖知县,累迁南昌知府
正德六年,从都御史陈金镇压华林军。
超迁浙江按察使
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时边备废弛,城外数百里皆诸部射猎地。
承勋疏请修筑。
世宗即位,发帑银。
承勋身负畚锸先士卒,筑边墙墩台,招徕逋逃,广开屯田。
官至兵部尚书
维基
李承勋(1473年—1531年)字立卿湖广嘉鱼县(今湖北)人,弘治癸丑进士
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李田,官至顺天巡抚
弘治六年(1493年)李承勋癸丑进士,由太湖县知县升任南京刑部主事,历任南京工部郎中南昌府知府
正德六年(1511年)赣州贼侵犯新淦,扣押参政赵士贤
各地盗乱,李承勋率部进攻,屡次有战功。
都御史陈金李承勋讨伐,并成功平定。
此后升任浙江按察使,历任陕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巡抚辽东,在任期间防备嫣然。
累官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书
嘉靖六年(1527年),改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李承勋随后加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专督团营,兼掌都察院
因弹劾官吏而被给事中王准等弹劾,下清法司
兵部尚书胡世宁致仕后,世宗李承勋归还兵部,并代任,仍然兼督团营。
言官攻击张璁桂萼时,言语涉及李承勋李承勋不得不辞职,世宗仍然温旨挽留。
当时大同有警报,朝议派大臣督军,大家推举都御史王宪王宪不肯前行。
给事中夏言举荐李承勋李承勋也不自请。
于是给事中赵廷瑞一并弹劾,恰逢敌寇撤退,此事遂罢。
嘉靖十年(1531年),致仕回乡,不久病卒。
世宗哀悼,赠少保谥康惠,特赐白金、䌽币、米蔬等。
李承勋为官四十年,家无余产。
胡世宁魏校余祐善等人并称“南都四君子”。
主要活动
  • 149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黄道周明末清初 1585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1646 【介绍】: 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
天启二年进士
编修
崇祯初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
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
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
十五年,复故官。
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
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
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
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
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
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以言事落职。
寻起官,以谕德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谪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
复起礼部尚书
有大涤函书浩然咏。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主要活动
  • 1622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