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熊师旦明末 1592 — ?
维基
熊师旦(1592年2月21日—?
),字于侯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民籍。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四川乡试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三甲第二百五十八名进士
吏部观政,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陕西按察司佥事,六年(1626年)八月浙江布政使司右参议十一月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兵备临巩。
博洽经史,尤工古文词,著有《晋言全刻》。
陈霆明 1479 — 1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德清人字声伯
弘治十五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诛复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
博洽多闻,工诗、词、古文,留心风教。
有《唐馀纪传》、《两山墨谈》、《山堂琐语》、《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
词学图录
陈霆(1479-1560) 字声伯号水南
浙江德清人
工词,有苏辛遗范。
所撰词话为明代词学重要文献。
有《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水南词》。
字声伯德清人
弘治壬戌进士
刑科给事中,谪判六安州,历山西提学愈事。
有《水南稿》十九卷。
(《四库总目》:诗意境颇为萧洒,而才气坌涌;信笔而成,故往往不暇检点。
惟诗馀一体较工,其豪迈激越有苏、辛遗范。
末附诗话一卷,中间论词一条,谓明代骚人,多不务此,间有知者,十中之一二。
则其自负亦不浅矣。
陈霆两山墨谈》: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馀,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
《玉堂联句》有云:「七碗风清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上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
何时一酌中冷水,重试君谟小凤团。
」观此则一时赏重可知矣。
予谪宦六安,见频岁春冻,产不能广,而中贵镇守者私徵倍于官贡,有司督责,头芽一斤至卖白金一两,山谷窭民有鬻产卖子以买充者。
六安始若利民,而今为民害,则甚。
汉武帝南巡,以衡山远阻不及登燎,即州南之霍山行礼,遂封为南岳
山有汉时拜郊台、淩霄树,宦游其地者,每纵登览以快一时之观。
然而供给飞挽,山民告病久矣。
正德辛未,予召还秋曹,朝除以江右刘某者为守。
刘起举人,临行请益,予赠之诗云:「踏槐曾作少年游』高入青冥一鹗
匣剑久韬冲斗气,郡符新下梦刀州。
雨前纲茗春阳早,笏外南山爽气浮。
相送一言烦记取,大廷方简富民侯
」)
维基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震伯号水南两山浙江德清县人
明朝官员,学者。
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
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第一百二十名,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
刑科给事中
为人耿直
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
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
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
杨茂清明 1480 — 15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6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志澄号芝山
杨守阯子。
以荫为太学生,授南京鸿胪寺丞,迁贵池知县,历知忻州沔阳州,俱有政声。
字志澄号芝山
碧川先生,年四十五,始举公。
自儿时即嗜学,步履如老成。
以父任为鸿胪丞
大鸿胪刘公数称公曰:任子自有奇,此唐裴李宋范韩后人也。
公在散曹历九年,禄入甚少,乃以月奉所积,计口画日而食之,不溢用一钱。
秩满,出知贵池县
池滨江使传驿络,民好讼最,号难治
公至,相土俗所宜稽故牒,为去民所不便。
期月间,上信下服,遂大治。
泾县王瓒者,负青阳富家周鉴钱,欲陷之,乃养一丐妇于家,及索钱,妇死,遂诬杀之。
守令俱以周富家避嫌,莫为白,御史檄公往治。
公廉知其情,乃门有沟阴,易朽椽为桥,俟鉴至,驱妇出与争,堕桥死,即妇不知也。
遂定罪,得免。
石埭一杨翁生二子,长子有子曰标,次子死而其妇与仆奸,翁逐之,仆复潜至其家,翁指为盗,扑杀之。
是日标在青阳,为所亲寿置酒,而仆家控谓标所杀,系狱。
翁历诉标在外,身当伏罪,俱不听。
复檄公治,公复侦得,乃使标具言青阳酒坐客姓名,尽逮至入讯,使各在一所,每一人入,辄使言客何人,若出一口。
乃断翁出钱收埋,释标出。
后三年,公道经其家,尽室男女出罗拜,且携一小儿告曰:此标出后所生也,非公,杨氏斩矣。
县中王武刘廷璋相结为奸。
一日,廷璋怀伪金过家,谓其果金也,醉以烈酒杀之,使其妻共舁而沈于江。
公访得,坐死,吏谓其妻应从坐。
公曰:妇人惟夫所使,且吾怜其两儿俱褓也。
铜陵诸生胡弘绪有才,试辄高等。
会其仆挈家走,潜迹所往,缚诣县。
而仆巳得,疾死狱中。
其家人控胡生,遂被系,不得白御史
亦下公治,公详鞫之,谓生缚其仆以诣令,非私治也。
仆背主应得罪,且巳先有病,遂原胡生。
公念乡试期迫,即夕具狱牒以上,胡生随出。
是岁举于乡,其辨冤,狱释滞多类此。
由是御史台监司檄委无虚日,在县未常得煖席,旌举凡十数。
六年,迁知沂州,诸部使者闻之,叹曰:岂有美如贵池,仅得薄迁耶?
去之日,惟败橐数事,图书萧然,倾一县人,出送无不泣下者。
在沂一年,以才徙知沔阳,复三年,其奏治俱如贵池时。
公性澹于进取,遂力请老归。
家居恂恂然,身敦至行,比于万石君
戴南江诸老为耆会,日相唱酬。
年至九十,犹手抄古今野史、丛谈。
里中先辈诗,岁必满箧,诸杨推为祭酒焉。
谢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庭兰
永乐四年进士,除刑部员外郎,迁平阳知府,擢广西按察使,政声卓异。
长于诗,好作奇语。
有《蜗濡集》。
字廷兰,本蜀人,徙家于鄞。
为人魁岸,性倜傥,嗜学。
进士出使粤中。
庾岭见大木委道傍,因作悼木赋以见志。
尚书夏公原吉览而奇之,荐于朝,授刑部员外郎,迁郎中
法平
出知平阳府
平阳俗尚武悍,先生戒其属吏曰:治民在顺其常性而已。
能顺之,则俗不扰而易安。
由是所部帖然。
丁外艰,方治归,部民俱走阙下请留,上特报可。
秩满,迁广西按察使,数辨冤狱,军吏俱畏服之。
年五十七,卒于官。
先生所在奏治行第一,尤以诗文擅名。
所著蜗濡集行世。
郡守沈凤峰先生恺序吾乡诗曰:四明诗源,起自唐贺秘监,当时巳与李、杜并驰。
循至宋元,攻尚互异,篇什不传。
及洪建以来,作者辈出。
倡雅中朝则有郑千之,继以张白斋、金本清杨文懿诸贤,后先凌竞,彬彬以兴。
先辈戴南江序曰:四明诗人,萌芽秦汉,鸣盛于开元。
宋元而下,其诗失传。
洪建中,吾乡诗学始盛,尽归雅驯。
尝得名家数十人,若谢廷兰章文重金本清、张白斋、魏云松,其杰然者,风雅之体,于是为备。
余按两家所述吾乡诗源,一以郑千之为举首,一以谢廷兰为举首。
郑先生家学渊源,蔚然作者,余巳选其全集,录冠此卷。
及读谢先生传,意其负才气,历落自许,词赋流传,为当代巨公所重。
而诸选家仅录诗一首,意殊不满。
近始从范氏天一阁得读其蜗濡集,于腐题烂句中,时作惊人语,老气横厉,方称其人。
若非先辈藏书,则风流尽矣。
余既录其七言七首,他若吉州曰:乱山过雨迷高下,斜路穿云入有无。
秋云曰:晨度空林迷马鬣,晚拖疏雨带龙腥。
樵唱曰:数声去疾云生屦,一曲归迟月在薪。
金山寺曰:月转天心山压卵,塔横灯影水吞虹。
沙浦曰:青裙移棹脚双赤,金鲤出波鳞半红。
幽居曰:新声歌罢春生榻,老瓦盆乾月满楼。
奇句也。
字庭兰鄞人
永乐丙戌进士,出使粤中。
以荐除刑部员外郎,迁郎中,出知平阳府,擢陕西按察使
有《蜗濡集》。
田按:庭兰诗好作奇语。
沈中畏
中畏字警存号荆门嘉兴人
其才博洽高旷,工诗古文词,擅书精医,深于禅观诗,酷嗜李于鳞
尝赴省试,过按察司,徘徊不去。
人问之曰:吾思李于鳞耳。
人问于鳞为谁,因占一绝云:策蹇来游过臬司济南文物著当时。
峨嵋天际空相忆,说与君家总不知。
一笑而别。
有集十二卷,不传。
其孙起亦诸生,明亡,祝发归浮屠,号墨庵人称为墨禅师
程可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休宁人字仲权
家贫,为童子师。
从人借古书,挑灯夜读,遂博洽能为诗文。
有《程仲权诗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权休宁人
有汊上集。
丁惟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休宁人字以舒
倜傥尚义博洽古今。
南京国子监,名贤多折节。
有《管涔集》、《齐云山志》。
杨慎明 1488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
杨廷和子。
正德六年进士
翰林修撰
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
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
卒于戍所。
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
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
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
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
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
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
有《升庵全集》。
词学图录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
四川新都人
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
谥文宪
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
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
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
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
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
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
字用修号升庵
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
受业于李东阳门下。
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
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
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
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
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
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字升庵成都人
正德状元,官修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
正德辛未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
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以议礼杖谪永昌
天启初追谥文宁
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四库总目,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
薛宁《考功》: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
唐四杰不能过也。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
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
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
」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
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
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
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
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
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
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
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
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
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
如题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
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
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
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
杨公曰:「注张,柳星也。
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
《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为鸟之咮也。
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
《汉书天文志》:为鸟喙。
」内使以复。
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
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
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
上令问内阁,不知也。
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
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
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
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
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
」楚今故在。
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
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
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
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
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
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
地当西晋且风流。
」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
其诗如《咏》「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
又《古意》「淩波洛浦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
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
大抵皆自古乐府出。
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
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
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
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
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
馀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
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
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
杨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
杨慎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
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
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
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
十日后,杨慎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
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戴鱀明 1490 — 15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0—1556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时重号东石
戴槚子,戴鲸弟。
正德十二年进士
精于吏事,负气高亢,累迁至四川佥事,以忤时宰夺职。
家居八年,复起,官至四川巡抚
为吏能体察民情,好轻车诣诸部问民疾苦,为之兴利除弊。
后为流言所中,落职归卒。
有《戴中丞遗集》。
维基
戴鱀(1490年—1556年)字时重号东石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浙江乡试第十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八十一名,二甲第八十四名进士
刑部河南司主事,进河南司员外郎,升四川按察司佥事、整饬安绵兵备,但因触怒朝中高官而遭落职。
回乡家居八年,再次启用,出任河南按察司佥事,寻转江西布政使司参议提督粮储,升副使兵备饶州兼督造尚方磁器,丁内艰归。
服阕,起补广西府江兵备副使,升江西参政,寻升山西按察使,历升广西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丁外艰,免丧补江西左布政使
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任地方官时,经常轻车简从下访民间问候老百姓的疾苦,并为之兴罢。
精于吏事,又负气节。
因流言蜚语而遭夺职回乡,居家三年而卒,年六十七。
许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靖州人字时泉
嘉靖十三年举人
博洽多闻,任河南新安知县
工乐府。
有《太和元气记》诸词曲。
孟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高安人字实夫
举人叙州府训导,升福安知县
博洽工诗文,有《山楼集》。
宋恢
字弘之,以经术授里中子弟及门最盛。
陆康僖公瑜,其最著者也。
先生尝悯郡中文献失徵,因选天顺成化以来,诸名士诗合为一集。
冢宰碧川杨公见之,深善其意。
因从钞一本,以授子茂清,即知州芝山君也。
其后参议南江戴公,更从芝山处得此集,因为增辑,序之曰:“余尝慨想乡贤篇什,思搜访而不可得。
一日,从芝山杨君所见四明雅集一编,乃诗人宋弘之先已纂辑
因取诸家近诗,增所未备,总得六十人集,成四卷。
不惟吾名山之助,其文献亦有足徵者,故乐为邦人道之。
吾乡有选诗本于此。
教授郑千之先生,家学渊源最久。
其为四明文献录所集宋元先辈诗,仅四家。
自其大父蒙隐先生、父以道先生外,一为奉川董秉彝,一为吾乡蒋敬之
然则所录里中诗只一人而已。
余复尽读宋元志乘所载,诗亦绝少。
太守公恺序吾郡诗曰‘宋元间,攻尚互异篇什不传。
’在当时固巳如此,然亦由纂述无人致传者益少也。
宋弘之先生始录天顺成化间名士诗二十人曰《四明雅集》。
于是南江戴先生因所选为广之得五十五人,仍其名。
东沙张先生益广之,得一百五十一人,更名曰《四明风雅》。
至崇祯中陈太仆、陆中翰诸君,复耑录吾鄞诗得四百四十七人,名曰《甬东诗》,括盖此邦文献之传。
数百年间,得世有所徵,俱宋先生祖构之功也。
南江先生诗格逼盛唐,其柏梁体最妙,调高而意远。
今所传者绝少。
余为录存数章,使后来学者追述先民,得知其世系焉。”
释正派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正派字觉非
姓蔡氏晋江人也。
生有夙慧,苦志勤学,出家后居东塔院,博洽诸经,兼以文蓻,助我禅悦。
时有无断老宿栖止寺中,淹通内外典籍,素见重于王遵严诸文学
正派承其启迪,别有会心,无断深契之,一时名籍甚郡。
司寇詹咫亭以直言归结室北山,巢云延正派居之,礼意殷殷。
山中唱和,有竹下烹茶,云入袖松间,倚杖鹤窥人之句。
后游吴越名蓝胜境,咸有题咏,人多传诵。
咫亭复邀朋辈,及诸名德,结《楞严社》,每会人立一义,多方参辨,唯正每夺其标,有云:“惭愧未能成底事,逡巡难得似前人。
”可见之素履不以文害志也。
临终示偈曰:“勿毁勿赞,本无涯岸,云度长空,月浮碧汉。
”世寿七十九。
吾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开化人字善有
举博学,为开化训导,升东莞教谕
淳古博洽,为文不属稿,人称吾夫子
赵贞吉明 1508 — 15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8—1576 【介绍】: 四川内江人字孟静号大洲
博洽闻,最善王守仁学。
文章雄快。
嘉靖十四年进士
编修
国子司业
俺答京城,大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当宣谕诸将,监督力战。
贞吉合帝旨,立擢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
严嵩所中伤,廷杖谪官。
后累迁至户部侍郎,复忤夺职。
隆庆初起官,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颇思改弦易辙,而与高拱不协,遂乞休归。
卒谥文肃
有《文肃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孟静内江人
嘉靖乙未进士,选庶吉士
累官礼部尚书,入直文渊阁,加太子太保,赠少保
谥文肃
有集。
维基
赵贞吉(1508年—1576年)字孟静号大洲,四川成都府内江县桐梓坝人。
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南宋右丞相赵雄十世孙。
幼时聪慧,六岁能读经,嘉靖七年戊子四川乡试第四名举人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会试第十九名,二甲第二名进士,初任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王敏肃对他十分称赞。
后任右春坊右中允管司业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河南道监察御史
之后因得罪严嵩,而被贬为贵州荔波县典史,量移徽州通判,后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郎中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右通政光禄寺卿户部右侍郎,皆在南京
嘉靖四十年(1561年)始入为户部右侍郎,又因得罪严嵩遭到罢职,隆庆改元,起用为吏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
上幸学,暂掌祭酒事,出为南京礼部尚书;召入兼翰林院学士,协管詹事府事,寻拜文渊阁大学士
隆庆年间,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因与高拱不睦,遂辞官返家,在桂湖街讲学,与杨慎任瀚熊南沙合称“蜀中四大家”,著有《赵文肃公诗文集》。
万历四年(1576年)三月十五日卒,享年69岁,赠少保谥文肃
冯惟讷明 1513 — 15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3—1572 【介绍】: 山东临朐人字汝言号少洲
冯惟敏弟。
嘉靖十七年进士
宜兴知县累擢江西左布政使,为政多便民。
后以光禄卿致仕。
有《风雅广逸》、《文献通考纂要》及诗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言惟敏弟,嘉靖戊戌进士,除宜兴县兵部员外出为陜西浙江提学佥事江西左布政光禄寺卿致仕有光禄
惟讷字汝言惟敏弟。
嘉靖戊戌进士,除宜兴知县
魏县,历蒲州知州扬州同知,改松江
徵授南户部员外,进郎中,改兵部,出为陕西佥事,历河南参议、浙江副使山西参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改江西,加光禄卿致仕。
有《光禄集》十卷。
(《四库总目》:冯惟讷古诗纪》前集十卷,皆古逸诗。
正集一百三十卷,则汉、魏以下,、随以前之时。
外集四卷,附禄仙鬼之诗。
别集十二卷,则前人论诗之语也。
时代绵长,采遮繁富,其中真伪错杂,以及抵牾舛漏,所不能无。
故冯舒作《诗纪匡谬》以纠其失。
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
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别求。
固亦采珠之沧海,伐木之邯林也。
《艺苑卮言》:冯汝言诗,如晋人评会稽王,有远体而无远神。
《海岳灵秀集》:少洲诗俊逸秀丽,纵横绳墨间,时出奇锋。
列朝诗集》:汝言有《光禄集》。
评其诗者,以为博洽多闻,自出为鲜。)
维基
冯惟讷(1513年—1572年)字汝言号少洲辽东广宁左卫军籍山东临朐县人
嘉靖戊戌进士,官至光禄寺卿
山东乡试第五十六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进士
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以敢治强豪著称。
,改任魏县,曾任山西蒲州知州扬州府同知、浙江提学副使
嘉靖末历官陕西右布政使隆庆二年(1568年)五月江西左布政使五年二月以疾乞休,诏进光禄寺卿致仕。
隆庆六年(1572年)卒。
朱睦㮮明 1517 — 1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7—1586 【介绍】: 宗室,字灌甫号西亭
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橚六世孙。
封镇国中尉
幼端颖,李梦阳奇之。
及长,从河洛宿儒游,精研经学。
万历五年举文行卓异为周藩宗正
尝倾资购江都葛氏、章丘李氏藏书,建万卷堂。
有《五经稽疑》、《授经图传》、《韵谱》、《陂上集》、《建文逊国褒忠录》等。
人物简介
朱睦㮮(1518~1587),明藏书家、学者。
字灌甫号西亭,学称西亭先生
宗室。
安徽休宁人
封镇国中尉
睦㮮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六世孙。
封镇国中尉万历中宗正
有《陂上集》二十卷。
(胡应鳞《诗薮》:宗室攻古文词者,嘉、隆间惟灌父最博洽,饶著述。
余髫岁即与交。
豫章用晦,先鸣诸子勃起,贞吉宗良与馀酬复特久,一时竞爽,名家未易屈指尽也。
列朝诗集》:灌甫被服儒素,覃精经学,从河洛间宿儒游。
奉手抠衣,执经函丈,受礼于睢阳许先,章分句释,辨析疑义,达旦不寐,三月而尽其学。
年二十通《五经》,尤邃于《》、《春秋》。
家故饶赀财,僮奴数百人,皆逐赢夷老屑梦,执业自给,逐十一之利,其家益大起。
访购图籍,请接宾客,倾身游贵显间,通怀好士,内行修洁,筑室东陂之上,延招学徒,与分研席,用是名声籍甚。
万历初,毕文行卓异,为周藩宗正十馀年,国中大制作皆出其手。
修《河南通志》,撰《中州人物志》。
中州之文献徵焉。
谓本朝经学,一禀宋儒,古人经解残阙放失,访求海内通儒,缮写藏弆。
李鼎祚《易解》、张洽春秋传》皆序而传之。
丁丑,领宗学,约宗生以三、六、九日午前讲《》、《》、《》,午后讲《春秋》、《礼记》,虽盛暑寒不辍。
诸生刺举同异,撰《五经稽疑》若干卷、《授经图》及传四卷。
陶九成辍耕录》载前元十九帝统系,作《大明帝系世表》一卷、周国世系表一卷。
感建文革除,记录失实,作逊国记、裒忠录五卷。
考史记以来谥法,作较定谥法一卷。
沈约吴棫韵,举正误缪,撰《韵谱》五卷。
其诗文有《陂上集》二十卷,文尤典雅可诵。
有明之宗室,宪园比肩间、平,而灌甫美子政,洵昭代之盛事。
唐、宋听希觏也。
海内藏书之富,近代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
灌甫倾赀购之,竭四十年之力,仿唐人四部法,用各色牙签识别,凡一万二千五百六十卷。
起万卷堂,讽诵其中,圈点仇勘,丹铅历然。
子勤羹,号竹居,亦嗜书,收藏益富。
余从中牟张民表钞得其书目。
武林卓尔康学官于汴,借钞得数十帙,未竟而罢。
汴亡之后,陂上之充栋插架者,漂荡于洪流怒涛,可胜叹哉!)
万武
字世忠,先定远人
大父武略将军斌,从高皇帝起兵,守滁州,充义兵万户
后从大将军征沙漠,大战于阿鲁完河,死之。
父钟袭,以战功授宁波卫指挥佥事,因家于鄞。
靖难兵起,战死于花园。
公少忼忾,尚气节,力能超距。
喜读书,时与郡中先辈相辩问,知圣贤之学。
尝夜坐,见月出当心,皎然如白日,欣然曰:人心不当如是耶。
因名其坐处曰秋月轩。
既袭官,以廉直名,自念大父、父俱身死国事,飘魂万里,因作望云亭,忾然北向。
公馀每与客论古今成败,见前世乱臣奸贼,辄厉齿发上立如竿。
客或曰:论人易,身蹈难。
公但直视之,不答。
永乐中黄岩大盗金躔起,阃檄公往。
贼方据险,狐鼠伏。
公曰:母急攻,徒寡人妻子为也。
因勒兵,密以计縳躔致幕中黄岩帖然,士大夫俱赋诗纪其功。
竟以事忤监司,谪戍交趾
公忼忾,裹一剑出门,道中回书。
恭人陈,使善养。
曹太恭人奉家训,肃清闺阁,不放尼媪入门。
又曰:家中无钱,可卖小马作支费,俟大马下驹,亦随卖用。
虽有数家亲戚,即死,不可改志求人,致辱上祖。
惟有文书并手卷,为先公所遗,手泽不可被人将去。
文弟须送至郑先生处读书,不可误渠。
吾今一路作诗题画,相敬纷纷,岂不知文章直钱。
末附口号一首,万氏藏其书,以为世宝。
会征交趾,公从黔国公进兵,次于檀舍,江时公巳病,尚披甲,诵唐人诗曰:裹疮犹出战,遂陷阵而死。
弟文,倜傥善骑射,少读孙吴书,性至孝,后袭兄爵。
其为将,廉明而有威,尝率舟师禦倭海上,大战于莲花洋海门诸处,所斩贼无算,获其巨舰。
复移守桃渚
适有门龙夜戏,潮浮海面。
将军乘月遥望,两炬光烁烁,以为贼火,即引强弩射之,应弦落其一炬,不知为龙目也。
龙负痛,翻海水数十里,将军亦船没。
时乘潮上下,为神人,称曰射龙将军
盖万氏自万户公至将军,三世四人,相继以身报国,或死沙场,或死绝徼外,或死巨海浪中,俱不得裹片骨归葬。
自勋臣之门,所未有也。
子孙为招魂,葬于西山,人称曰万氏四忠冠剑墓。
余尝观公侄宣威将军,藏公二家书,装潢为卷。
先辈黄南山先生题其后曰:公虽在患难中,而忠笃之道始终不渝,可谓毅然大丈夫矣。
戴南江先生亦曰:读二书,知万氏贤子孙必有大其后者。
是以馀风所被,三百年中,名臣高贤蔚起,为吾乡勋门第一,是岂偶然哉!
文森明 1462 — 15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2—1525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宗严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与修《宪宗实录》。
授知庆云县,值岁旱,疏乞免田租、赈饥民,民赖以安。
又教民掘塘蓄水御灾,禁民间“打旱魃”祈雨。
监察御史刘瑾擅权时致仕。
败,复职,官至右佥都御史
文氏家藏集略
涞水公洪,字公大成化乙酉举孝廉,署直隶涞水县教谕
公为人笃行勤学,世称醇儒,雅好吟咏,不事副墨,兴至成篇,辄复散去。
所藏括囊稿盖十之一二云。
温州公林,字宗儒涞水公之长子也。
成化壬辰进士博洽典籍,有经济才,宰永嘉博平二邑,有声行取至
先是,东省守臣珰廉得博平,大如瓶,重一觔以上,歛取充贡。
公恐害民,令一夕伐去之。
珰怒,行间,欲危公,几不免。
乃稍迁南京太仆寺丞,移疾家居。
久之起为温州太守,卒于官中。
丞公字宗严涞水公次子。
成化丁未进士,授直隶庆云县知县,赈饥开河俱有惠政。
监察御史,会宰缺,有夤缘求进者,公疏斥之,且举刘大夏周经可用。
下诏狱,上察其无他,特笞而不问。
后因逆瑾擅权致仕,再起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考满升都察院佥都御史
有疾,乞休,卒于家。
公为诗往往口占不留笥,故所存仅百馀首。
维基
文森字宗严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民籍,湖广衡州府衡山县人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丙午应天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六十七名,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
庆云县知县
游朴明 1526 — 15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游朴(1526—1599)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
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
入为大理寺评事
历迁刑部郎中
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
官终湖广参政
有《藏山集》。
游参知藏山集序
鸣鹤以隆庆改元,补博士弟子。
是岁,参知游先生举于乡,其文于同举者最尔雅,余独善之,恒诵习以为模。
万历甲戌先生进士,遂以制义名海内。
及为比部郎,虑囚浙江,又善书狱,其文则西京,其所反除则宁成义纵之流不能易。
籍而布之,士味其文,老吏味其法,莫不人人知有游先生矣。
久之,余从谢司徒汉甫许得先生诗数篇,每一读,辄一叹赏,恨不遂负先生之墙,穷其青箱也。
岁癸丑,秦川有修志之役,余以宾萌得与笔札。
是时先生捐馆舍十五年矣,余采舆论,传之名宦。
其子惟辅居柘阳山中,去州治百二十里,不知也。
比余将归之前,一日舆疾来请校其先集。
余业戒徒不得留。
明年,惟辅不禄。
明年,其子仲卿辈因余友张叔韬示余以《藏山集》,柘阳非群玉藏书一也。
先生乐府格高词峻,声可绕梁;七言古雄逸瑰伟,气可拔山;五言古及诸近体皆雅秀醇厚,正宗遗响。
文则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论如云。
自唐设科取士,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士各颛门,才无兼茂,是以李杜之文,不入于艺苑,韩柳之诗,仅附于接武,而士之抽经谭诗者,未有能习竹刑而无害者也。
明以制义贡举,收寻其风雅,刍灵其古文,无所用之耳。
徐何李郑,首奋于正、嘉;中原七子,嗣兴于隆、万。
然皆年少登庸,精力尚锐,故得生今反古,图树千秋。
至于爰书李法,则惟恐其尘污人矣。
况肯委心以求其当乎?
游先生八岁能诗,博极群书,乡绅林佥宪试以典故,无所不知,佥宪大惊,遂引与抗礼为小友。
先生之于诗文,其天性耳,顾又不自居高,而推其余力于爰书李法
其书狱则如其诗文,焕乎耀采;而诗文则如书狱,斤斤守法,是殆夫子之所谓“犹龙体成章,而变化无形者”耶。
先生与七子同时而恶涉其颓波,及弃参知归山,诗文遂与身俱隐。
余尝论著《东越文苑》,自薛令之以迄于当世,作者凡五百余人,而不及先生
余之寡闻固不足道,徐孝廉惟和邓少参汝高,皆号博洽善知人者也,惟和之辑《安风雅》,汝高之辑《闽诗正声》,皆于先生失之。
嗟夫,入海探珠而遗明月,可胜恨哉。
先生不秘《延露》、《陵阳》而秘《采菱》、《阳阿》,其以余辈为鄙人乎?
余幸后死,二子复因叔韬固请而发之,亡久藏名山,令后世终遗明月也。
是刻诗十卷、文二卷,其谳书别为集。
万历丙辰腊月望候官后学陈鸣鹤序。
游子乐府叙
古诗皆乐也,古乐皆诗也。
离诗而称乐府自汉始,至唐而诗诸体分,乐府居一焉。
至宋元以诗余词曲为乐府,而诗亡矣。
余尝取汉乐府准三百篇:郊祀,颂之遗也;铙歌鼓吹,雅之遗也;琴曲杂诗,风之遗也。
又取汉、魏、六朝、唐人诗准乐府: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绝句易见者无论,若齐梁人《折杨柳》、《梅花落》,非五言律乎?
虞世南《从军行》、耿纬《出塞曲》,非五言排律乎?
沈佺期卢家少妇》、王摩诘居延城外》,非七言律乎?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非五七言长篇乎?
盖乐府备古今诗体如此。
汉去古近,乐府多于古诗,六朝十之四,盛唐十之二,中晚以降,百不得一,诚难之耳。
而好事者往往为拟乐府,用力勤而失之弥远,何以故?
王僧虔云:诗有丰约,解有多少。
诸曲调解有辞有声,而大曲有艳有趋有乱。
今所传多不可解,迫诘屈曲,或谓缺文断简,或谓曲调遗声,或谓兼正辞填调,大小混录,取其讹误以为规萭,其不能合宜矣。
即不然者,面目虽合,神情中乖,安足贵哉?
游太初,自为诸生,及仕为理官,入为廷评,居京师为比部郎,使越,出秉宪岭南,参知藩政守郢中,积三十年之功为古乐府,不规规,法其调,袭其意,而调与意、时与古相得,国事民情,有所感概,形诸咏叹。
率自创体裁,不复仿效,悲壮激烈,浑雄真致,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上者优孟之抵掌,胡宽之营新,丰次不失,为蔡中郎虎贲矣。
余亟善元微之持论乐府,沿袭古题,唱和重复,文有短长,义咸赘媵,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
近代惟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马》、《丽人》诸歌行,即事名篇,无有倚傍,友人白乐天辈谓是论为当。
明兴,自许为古乐府者,莫如历下、下雉,然且不免后生弹射,独太仓乐府,变有少陵卓绝之识,即他所拟,亦总之类虎头传神手。
太初与元美生同时而不及从游,假令元美遇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矣。
太初诗,诸体俱有至境,而沾沾乐府,抟心辑志三十年不休。
夫三十年攻乐府,则其于诗诸体,譬之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太初之以诗名,有以也。
南新市人 李维桢 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太初福宁州人
万历甲戌进士,除成都推官历官湖广右布政使藏山
维基
游朴(1526年—1599年)字太初号少涧
福建福宁柘洋(今柘荣县)人。
万历甲戌进士,官至湖广参政
原籍柘荣县,父游德
游朴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少年聪慧,九岁能文,因家贫寄读于桐山园觉寺。
隆庆元年(1567年),中式福建乡试第八十四名,万历二年(1574年),登三甲第七十一名进士
成都府推官,入京担任大理寺评事,“三主法司,无一冤狱”,升迁郎中
出为广东副使,后再升迁湖广参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退休,回柘荣,任《福宁州志》总裁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