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用思。唐顺之祖。家贫,事亲至孝。弘治三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奉命稽核两广仓庾,诸欠悉清,民亦称便。旋乞归。
维基
秦金(1486年—1578年),字懋南,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治《春秋》,行十,由国子生中式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三甲第三十三名进士。丁忧归。服阕谒选,因与无锡兵部尚书秦金同姓名,命其改名,卒不改,因忤其意,授南京刑部主事。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分考南畿,取唐顺之、汪南宁等士子,皆为名臣。不久,转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出守江西吉安府,以忤严嵩,甫莅郡,遂以考察计典中之,罢归。秦金面貌清癯,廋削如鹤立,抵掌娓娓不休。寿九十有三。
先生字选之,按察副使称之第二子也。美风仪,质性英锐过人。读经史百家言,一览辄解,解辄能不忘。操笔为文,即奇气横发,率出自胸中,所造直追古人,时论目为柳柳州苏文忠一流。以进士为刑部主事,值大礼议起,先生哭谏,廷杖几绝而苏。寻以才推典十三司章疏,数断大狱,若绳沈藩不法,处分哈密情罪,举朝不能决。先生直以片词折之。改武库员外郎。是岁朝廷初命内臣司外文柄。先生出主福建考,称得人。转礼部仪制郎中。上方稽古礼文、更新制作、创四郊亲、籍亲蚕诸议。内降、旁午。先生讨论陈奏、须臾凡数四。宗伯大臣尽倚以为办。上特颁白金采币旌其才。竟以永嘉所忌,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摄海道。漳故利窟,先生严立法禁,诸射利奸人无不敛迹。迁河南参政,值岁旱蝗,民多流徙,先生劳心招恤,所复业数百万人。寻迁广西按察使,时弩滩猺贼侯公丁杂处胡、蓝二姓间,共为寇。当事议大举,兵歼之。先生曰:是坚贼党而分我兵力也。且顺逆难尽明,不若讨渠首而释其馀,弩滩果定。尚书毛公秉钺至安南,知先生才,密与谋。先生为画征抚之策,安南遂平。随迁广东布政使,以内艰归,卒于家。先生少负才,雄视当世豪杰,每诵陈同甫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意以自许。居官判棼解剧,应之常有馀。时方以丰功巨绩期之,竟赍志而殁,识者憾焉。所著诗文集藏于家。余尝手录先生诗七十一首,序之。曰书,曰诗,曰志,谓诗在能宣其志所欲言也。由是谐之成声,束之中律,此论诗之本也。三百篇言孝子之志莫如蓼莪七章,言忠臣之志,莫如北山六章,彼亦尽其志所欲言而止,初不知有自我先,有自我后也。以至司马长卿所夜诵,苏属国所赠,枚生所唱叹铜雀,三祖所歌,尚仍各言其志也。自钟嵘作诗品,于一人下必系曰其源出于某家,形似彷佛,可发一笑。后人祖其说,遂谓确有所本,然初未尝显然剽窃也。至西涯之后,北地勃兴,一时词人尽宗之,转相拟议,刻画字句,以能作楚相衣冠,抵掌足欺新丰犬鸭,便谓得附正宗。于是天下之诗,俱言人所言,不复自言其志矣。吾乡诸先生耻之。自白斋、文懿、文定十馀家,并能卓荦自持,不同于流俗。而吾石溪陆先生,更以奇气激亢,横绝其间。先生少负异才,意历落自许,睨视一世,慕古人仗节死义事,所过奇山水必登望。既以廷诤大礼受杖,每言及永嘉长鬣竖儒,辄欲横唾其面。试读其挽罗峰与李中溪叙别诸诗,执义忼慨,声詈并发,浩然沛然,直写其志所欲言,而莫能禦,正使懦夫读之,亦有起色。盖先生论诗,专以性情为主,尝曰:宋不能唐,唐不能汉魏。其似者,宋之唐,唐之汉魏耳。斯其持论独立若此,以俯视世人闭气噎声,句䜈字割,毕身作诗,未得吐心吐意,自作一语,真𪘏𪘏可怜虫也。仲长统曰:百家杂碎,请用从火。唐荆川先生曰:若付祖龙,当使南山竹木减价,差快人意矣。先生诗惟家乘写本一卷,故词家无知先生者。其后人陆珍俟出此卷相示。余谓家藏神剑,长闭室中,使龙身虎气不得腾出人间,亦奚贵世有风胡子邪。因为手录其诗一卷,序而传之。万生允诚曰:先生方选白斋二集。今复录石溪诗,其伯仲若何?余曰:白斋高士,石溪奇男子,风格微不同。但白斋力去陈言,确以作者自命。石溪则无意求工,而芜言宿气亦能摆落。要诸两先生,真诗家之乌获也。
维基
杨本仁(1495年—?),字次山,河南开封府杞县人,民籍。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河南乡试第五十四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五名,登第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差理河务,累官刑部郎中,出为江西按察司副使、九江兵备道,历升广西按察使、湖广左布政使致仕。所著《少室山人集》文词古茂,同时赵时春、唐顺之辈共推之。
公字民望,别号鹿园居士。先世定远人,以开国勋世为宁波卫指挥佥事,因家于鄞。性笃孝友,禀绝异。读书目数行下,体中文弱,被服固儒者,而其气自盖一世。年十七袭职,即屏居西皋外。每昼出骑射,夜归则烧烛读书。慕诸葛武侯为人,志在经营天下。中武举第一。会试对策论任将,曰:将系于相,天下未尝无将,特患无相耳。主者欲置第一,以所言多忤时,改十八。擢都指挥,督浙运,所立法尽为转漕画一。至淮,值岁大饥,千里无炊烟,公忾然曰:民呼噏垂尽,岂能待请?吾何惜此一身,易万姓之命。即发所督运米赈之。已竟得免,以浙江司阃,稍迁漕运参将,再起为左军都督、漕运总兵,前后历漕,于河漕利害,洞若披掌。初二洪水涸,议者谓黄河改流,公著论折之。又有议欲由涡河凿阳武,以通卫河为便者,公复力言其不可。他如论海运、论轻赍、议本折通融、议召开荒田,及奏处异常水害漂流粮米诸奏议,前后凡数千万言,俱系国本至论,详在会典及经济文录中。已由南京都督佥书请病归,常居武林,寄迹西溪山水间。适倭乱起,东南日骚然。公念国家承平久,士不识战,平生喜从方外游,惟少林释徒最善格斗精悍,可备缓急用,因尽与相结纳,至是贼猝犯赭山,当事仓皇无可禦,俱问策于公。公乃精选所识僧,得二百人,使少林释孤舟,统以出,薄贼营,纵火前击之,贼败走,复乘胜破之,省下解严。由是公所部名著远近。贼犯太仓,操江蔡公遣使从公乞师浙中,当事方恃为长城,不肯发。公别募月空等十八僧往,且属蔡公使,以公书聘少林释天员为将,当可破贼。时天员方登曲座说经,及得公手牍,为罢讲。先报书曰:此非山僧事,但须为知已一出。遂集所教僧八十馀人,蛇山十人,并月空为一军,各精治兵械。下山,与贼遇于翁家港。诸僧俱归,袈裟持杖,口含淀蓝。及见贼各诵佛号伏地,即尽卸其衣,以蓝涂面及四体,奋起前击贼。初,贼遥望诸僧状貌衣烂烂,已大疑之。及自地上跃起,俱裸鬼前搏,大惊,以为有神。而僧结陈,使兵器相间,先用长矛冲前,随夹以弩矢,下持钩,枪掣其足,仆则以杖掊之,刀割其首,贼遂大败。馀走嘉兴之白沙滩,追及,尽杀之。自倭深入,我兵望风未尝敢与斗。至是始知贼可杀,士气为一奋,俱用公所结客也。然倭数为患,由奸人王直导之。公策其粗莽可用间,得直除之,则倭自去。而里中有蒋洲,其人辩士,多计略,且能得直要领可使,因日与当事谋遣直,俱逡巡未果。其后胡少保竟用公言,使洲诱直至,斩以徇,东南遂晏然。一时奇功,亦出公所画策也。朝论共推公,复起都督,佥书南京中府。道经苏州,猝遇贼杨泾桥,所从惟帐下健儿,孤军与力战得出,身中流矢,义儿一人战殁,至南都下血数斗,即具陈固守京畿之策。上大司马以书报家人曰:家世死战,惟吾持文墨议论,未尝身将。今晚年增一箭瘢,可不恨矣。竟以病剧请归。再推浙直海防总兵,不起。公留心天下大计,凡有建画,俱垂为定制。其论边事益详。尝谓古今二大患,内河外边,公筹之,历历皆如目中。闻家国有急,辄思以身赴之,为死传一时事,即为精思其后而卒,未竟所用。所著书凡十馀种,文章敷陈条畅,为诗有孟韦风味。一时王汝中、唐应德、罗达夫三先生以理学名于世,公议论与相上下,分晰秋芒,各相悱发。先辈谓古名将以文学饰勋名,亦间有之。然未有研精道学,与儒林宿老相颜行,则屈指古今,不易见也。卒年五十有九。是夕,大星霣于庭。公殁后,人时见公采药名山中。至前岁有客入闽山,渐造深岩,遇一叟,风貌非常,留客与语三日夜。客发其几上书,俱署鹿园居士作。客亲与余言之。公生有异相,玉色方颐,额上有三文,相者以为刘青田一流。初先忠毅公最擅风仪,疏眉目,体长玉立。里中有故老望见曰:李司马真天人也。自吾所识先辈风貌,总戎万公而后,此复一人矣。其足追慕如此。万氏以开国勋,有四忠三节一义。至公更由对策起家,再绾将印,子孙相继为大将。至曾孙泰,乃以治易举于乡,为名孝廉二十馀年,天下和雍,尽归品目,即江南所称履安先生者也。先生有子八人,俱传其学。长孙言,更擅文章。盖勋门之盛,于斯极矣。
维基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东厓,谥襄毅,亦作襄敏,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揭阳县(今广东省揭阳市)人。明朝中叶重臣。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嘉靖四年(1526年)举广东乡试,嘉靖五年(1526年)联捷丙戌科二甲进士,次年授户部主事,管理河西务钞关,九年升署员外郎,督通州漕储,十年升署郎中。十二年(1533年)出为广西梧州府知府。当时咸宁侯仇鸾镇守两广,纵容部下士兵为虐。翁万达逮捕其中尤横者并施加杖刑。居官四年,其声闻显著。朝廷商议讨伐安南,推荐翁万达担任广西副使,专门处理安南事务。万达即进言出兵战略,并以两广部队讨伐叛乱,升任浙江右参政。因总督张经举荐留用,任广西参政。其进言毛伯温以招降为上策,并得到采纳,于是最终评定获胜。升任四川按察使,历陕西左、右布政使。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翁万达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不久再进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代替翟鹏担任宣大总督。弹劾罢免宣府总兵官郤永、副总兵姜奭,荐何卿、赵卿、沈希仪代任。其在任期间,赏罚分明,防禦得当。其率众抵禦蒙古数万部队进犯,总兵官张达力战退敌。又上疏增加防备,并请求皇帝发帑银二十九万。明世宗批准,但兵部称大同防备已经得到,不应当在边疆内筑墙,世宗不听,于是从大同东路天城、阳和、开山口诸处为墙百二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阳河、洗马林、张家口诸处为墙六十四里等地设立防禦设备。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检举揭发代府宗室朱充灼谋反,晋升为左都御史。翁万达因为在边疆做事很久,深得世宗倚重,其进言均得到听从,唯独俺答汗称臣之事与世宗想法不一致。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阿不孩派遣使者石天爵等求贡,但明朝廷并不采纳。石天爵等人再次抵达,巡抚龙大有等逮捕。石天爵后被磔杀。蒙古大怒,于是大举进犯、屠杀村堡,绝信使五年。恰逢玉林卫百户杨威被掠夺,杨威诡称可以能够互市而得以释放。俺答汗于是再派使者同款大同左卫,边帅家丁董宝等逮捕使者并斩杀,以报首功。翁万达再次上疏请和议,而没有得到使者赞同。不久,俺答阿不孩复奉印信番文请求合议。兵部尚书陈经称难以相信蒙古,请求边疆核实,并责令翁万达十天内回奏。翁万达归还其使者,并与其约定,但在期限内使者没有抵达。他担心世宗追究责任,从而以好言相劝使者挽留。但世宗仍然不予批准,并指责其渎奏。此后,俺答汗与小王子达延汗有矛盾,小王子欲进攻辽东,俺答汗密谋告诉明朝,请求中国夹击进攻以建立信任。翁万达不敢上报,使者再次抵达后,才向朝廷上奏,但世宗不予批准。嘉靖二十七年三月,翁万达再次称蒙古因求贡不得,而大举进犯边界,请求给予边疆大臣便宜从事的权力。世宗大怒,激切指责他,此后通贡的议论结束。同年八月,俺答汗进攻大同无果后,退而进攻五堡,明军在弥陀山击退。之后蒙古部队转移山西,再次大败而退。次月,再次进攻宣府,掠夺永宁、隆庆、怀来等地,军民死伤数万人。翁万达连坐停俸二级。后因弥陀山战功而恢复俸禄。俺答汗再次进攻宣府,总兵官赵卿怯战,翁万达上奏以周尚文代替。周尚文未抵达,蒙古已经进犯滴水崖,而指挥董抃、江瀚、唐臣、张淮等战死,并南下驻隆庆石河营。游击王钥、大同游击袁正抵达抵禦。恰逢周尚文的数万骑兵、参将田琦数千骑兵会合,在曹家庄连续作战。这时翁万达率领参将姜应熊等驰援,明朝大军顺风鼓噪,扬沙蔽天,蒙古大惊于是当夜车队。诸将追击,蒙古连败。世宗侦得其事战情,大喜,立即升温万达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之后召回处理兵部事务。后因父丧丁忧。次年,大同因战事失利,总督郭宗皋、巡抚陈耀下狱。世宗起用翁万达任总督。他恰逢生病疽,且守墓中,乞求致仕终制。不久,俺答汗进攻京师。兵部尚书丁汝夔得罪,而起用翁万达代任。他家居岭南,距京师八千里,行走四十日方才抵达京师。当时蒙古气焰非常强,世宗每日夜都在期待翁万达抵达。因为迟赴的事,其询问严嵩。严嵩因为很早就不喜欢翁万达,于是他说敌寇现在就在肘腋处,诸位大臣仍然观望,这并非是君臣之义。于是世宗起用王邦瑞为兵部尚书。几天后,翁万达抵达,并具疏自明。世宗责怪其欺慢,念其守丧之事,姑且夺职别用。当时仇鸾为大将军,受到世宗宠信,从而在世宗面前诋毁翁万达。翁万达于是降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紫荆关等。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自陈致仕。得到批准,因濒行疏谢中被摘出有不敬的字,被罢免为民。次年十月,兵部尚书赵锦因依附仇鸾而戍边,再次请求翁万达起用代替。但诏书未抵达,他已经去世,享年五十五岁。隆庆改元,追谥襄敏,赠太子少保。翁万达为人孝顺。其亦喜好谈性命学,与欧阳德、罗洪先、唐顺之、王畿、魏良政为友。为人通古今、刚介坦直,勇于任事。并能够身先士卒、善于保护鼓励将士。隆庆年间,追谥襄毅。
宗周,字归儒,正德间嘉兴玉枢院道士。遍游名山,归坐楼居,寒暑一裘,结发如毡,爪如钩。或数日不食,或并日而食。尝有鼻箸下垂,雪中趺坐,人呼为金仙。能出阳神,化形至西湖浒,遇唐太史荆川,与之化席,曰:我玉枢院中人。唐不荅,偶登岸入院,见一道士坐定,身下席,为火所灼。后倭寇至,见其入定,罗拜而去。嘉靖中,作诗化去。
束字约之,郑人。嘉靖己丑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员外,复授编修,出为湖赓佥事。历福建参政,迁河南提学副使。有《后冈集》二卷。
(《四库总目》:束与唐顺之为同年,共倡为初唐、六朝之作,以矫李、何之习。而所学不逮顺之,年仅三十馀而卒,文章亦未成就。故顺之终以古文鸣,而束无称焉。
《中麓闲居集》:后冈诗每情会景来,思奇与发。一篇成则一篇便可名世。大抵李、何振委靡之弊而尊杜甫,后冈则又矫李、何之偏而尚初唐。
《司功集》:陈子方龄于终童,比才于贾生,雕章绮合,藻思罗开。考其遗编,早铸四杰,晚镕二张,道轸于平原,曦驾于康乐。丽于游咽,充于入洛,隽永于浮湘,备于吴、越、瓯、闽间,展可传以不朽。
《艺苑卮言》:陈约之诗如青楼小女,月下箜篌,初取闲适,终成凄楚。又如遇雨残荷,虽尔衰落,姆然有态。
《国雅》:陈学宪约之,馀读其集,篇篇都秀润,句句少警拨,亦就色象中自然写出。如波擎菡萏,净丽天茁,尚未舒笑。
田按:约之《高苏门集序》,阐明诗绪,正变得失,言言科律,字字珠玉,岂在多乎?今观所作,意极矜鍊。境乏闳深;趋步虽工,音节未壮。良由赋质荏弱,又伤早逝。采录遗诗,为之三欢。)
开先字伯华,章丘人。嘉靖己丑进士,除户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中,擢太常少卿。有《中麓闲居集》十二卷。
(《四库总目》:嘉靖初,开先与王慎中、唐顺之、熊过、陈束、任瀚、赵时春、吕高称八才子。其时慎中、顺之倡议,尽洗李、何剽拟之习,而开先舆时春等复羽翼之。然开先雅以功名自负。既废以后,犹作塞上曲一百首以寓其志。又《闲居集》末卷有《苏息民困或》问,及《颜神事宜》、《浚渠私议》、《漯议》诸篇,汲汲于经世,不甚争文苑之名。故所作随笔挥洒,一篇或至数千言。其诗亦往往叠韵至百首。其持论确于李、何,而终不能夺李、何之坛坫,盖有由矣。
《海岳灵秀集》:中麓积书好客,豪宕不羁,著作甚富,如貅貅纵横,江海泛溢,一韵百篇,盖白乐天之流也。然词意浮浅,多何尚焉!
《列朝诗集》:伯华弱冠登朝,奉使银夏,访康德涵、王敬夫于武功、鄂、杜之间,赋持度曲,引满称寿。二公恨相见晚也。罢归,置田产,蓄声妓,徵歌度曲,为新声小令,择弹放歌,自谓马东篱、张小山无以过也。为文一篇辄万言,诗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所著词多于文,文多于诗。改定元人传奇、乐府数百卷。尝谓古来才士不得乘时柄用,非以乐事声其心,往往发狂病死。今借此以坐消岁月、暗老豪杰耳。
田按:嘉靖八子王道思、唐应德之文,自是一代杰出。诗则道思体颇清俊,尚不足与边、徐角胜,何况李、何。陈约之善论诗,而所作殊不称其言。伯华诗尤颓放,颇称好事,藏书画极富,自负赏鉴,当作《画品》,次第明人以戴文进、吴伟,陶成、杜堇为第一等,倪瓒、庄麟为次等,而沈局、唐寅居四等。王渔洋香祖笔记云:「伯华论画,舆吴人颇异。王龠洲与之善,尝言过中麓草堂,观所藏画无一佳者。而伯华谓文进画高过元人,不及宋人,亦未足为定论。」渔洋与伯华为乡曲,且不能为之左袒矣。)
维基
江以朝(?—?年),字于春,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督学江良贵之子。与弟江以宗同中嘉靖元年(1522年)江西乡试举人,与从弟江以达同登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进士,列三甲第一百四十四名。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六年(1527年)十一月除授南京大理寺评事,迁大理寺副,奉使淮藩。迁刑部云南司员外郎,擢本部福建司郎中,辞任考功司郎中,与严世蕃不合,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四月调升南京尚宝司卿。谪福建盐运司运副,迁兴化府同知、广东按察司佥事,所至政绩卓然。致仕归后,在水边建一楼,与弟以宗读书楼上,白首同寝食,家居三十年而卒。嘉靖七年(1528年)江以朝曾任戊子科应天府乡试礼经考官,拔取包节、程烈等,阅取其他经卷,拔取唐顺之等。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监试广东秋闱,持择礼经卷,拔取海瑞等。以朝去世后,子江应龙向海瑞索求墓志铭,海瑞为其立传。
维基
江以达(1502年—1550年),字于顺,号午坡,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县泗沥镇)人。诗人。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进士。当时四方名士唐顺之、陈束、李开先、赵时春、任瀚、熊过、屠应埈、华察、陆铨、曾忭等人和江以达,都在各部司曹任职。江以达原为刑部主事,嘉靖七年(1528年)与兵部员外郎陆铨主持福建乡试。累官兵部武选司署员外郎,十四年(1535年)二月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十七年十月升湖广提学副使。楚王欲提前往承天府祭拜皇太后梓宫,被以达阻止,遂被弹劾而入狱,后来被革职为民,因病逝世。
维基
李学诗(1503年—1541年),字正夫,号方泉,明朝翰林,山东平度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兼修撰。李学诗少时在平度两髻山前桃花洞畔读书。嘉靖四年(1525年)考中举人,次年联捷丙戌科进士。任直隶永平府推官,因治绩优异,升吏部稽勋司主事,又升为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嘉靖十一年(1532年),李学诗与唐顺之等共十二人被特选入翰林院,任编修。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会试同考官,所取进士中有茅坤等人,成为其门生。嘉靖十八年(1539年),升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修撰,充经筵讲官。次年,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嘉靖二十年(1541年),病逝于京师。
维基
罗洪先(1504年11月14日—1564年9月19日),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状元、学者、地理制图学家,江右学派代表人物。罗洪先自幼端重,不为嬉戏,嘉靖四年江西乡试第八十名举人,八年(1529年)成己丑科会试第二十六名,廷试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十八年(1539年),官至春坊左赞善,明世宗迷信道教,次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等见朝政日非,联名上《东宫朝贺疏》,被撤职。自谓「丈夫事业,更有许大在。此等三年递一人,奚足为大事也。」嘉靖四十三年(1564),去世。诏赠光禄少卿,谥文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5—1557
【介绍】:
明镇江府丹徒人,字山甫。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至山东提学副使,转太仆少卿。嘉靖初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熊过、任瀚、李开先、赵时春为八才子。以大计罢归。有《江峰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5—1593
【介绍】:
明常州府江阴人,字厚德,号戒庵老人。少为诸生,七试试屋均落第,淡于仕进,居家以读书著述自适。性耽文史,潜心性命之学,与唐顺之辈互为砥砺。著有《戒庵老人漫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君俞。唐顺之曾孙。少读书任侠,挥金不问出入,家畜女妓,极园亭歌舞之胜。工书画,书宗米体,画有宋元余韵。尝诣阙为顺之请谥,不就荫叙归,而家益落。有大志无所展,怅怏而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维基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5日),字熙甫,一字开甫,直隶昆山县(今苏州昆山市)人,明朝文学家,早年因老家在昆山项脊泾(今属昆山市玉山镇),自号项脊生,晚年居于震泽(太湖的雅称)附近,人称震川先生。因曾任南京太仆寺丞,又称归太仆。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诗文唱和,合称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与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为“唐宋派”。归有光又与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并列《明史·列传·文苑》。归有光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归家为昆山世族,先世多以文学著称,祖母是太常寺少卿夏昶的孙女。但归有光这一支并不显赫,祖父归绅、父亲归正均未入仕,且归有光父叔辈感情不睦,互抢祖辈家产闹翻不往来,故归有光讨厌父方归姓亲属,与祖母与母亲等女性亲属感情密切。归有光自幼聪颖,九岁能属文,十岁写《乞醯论》流传至今。师事同县名儒魏校,喜读《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之文,也阅佛家《大藏经》。嘉靖四年(1525年),归有光以童子试第一名补为苏州府学生员,时年十八岁,后以贡生选入南京太学。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受到主考官张治的赏识,举应天乡试第二名。以后的二十年,八次礼部会试均落第,对科举失望。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迁居嘉定(今属上海)之安亭江边,讲学授徒二十年之久,从者数百人,自号「震川」,因太湖古称「震泽」,也尊敬当时的文士何震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道南。读书日诵千百言,为古文,下笔立就。从唐顺之游,声名大起,然累试皆不第。与耿定向论学,由王守仁上溯孔子。卒年四十二。
维基
熊过(1506年—?),字叔仁,号南沙,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民籍,明朝文学家、政治人物。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四川乡试第九名举人,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四十八名进士。改庶吉士,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十九年(1540年)升礼部祠祭司郎中。二十年(1541年)四月因忤严嵩意,谪云南白盐井副提举,改常州府通判,升福建按察司佥事,二十三年(1544年)调湖州府通判,二十四年(1545年)迁安吉州同知。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坐云南左参政高简事贬秩,后除籍为民。学问渊博,治学严谨,是状元学者杨慎的好友,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并称“嘉靖八才子”。杨慎因议论朝政得罪于上,流放云南,曾绕道富顺,拜望熊过,尝与熊过父子荡舟湖上。段玉裁评价熊南沙说:“叔仁奥博,时谓在王(王慎中)、唐(唐顺之)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