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韩观明 ? — 14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4 【介绍】: 凤阳府虹县人字彦实
韩成子。
生长兵间,有勇略。
舍人宿卫,忠心谨慎,为太祖所知。
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先后镇压各处土官反抗,威名甚著。
然鸷悍嗜杀,太祖特戒令以绥怀为要。
征南左副将军
永乐间张辅交趾
事平,总兵镇其地。
方孝孺明 1357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7—1402 【介绍】: 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
宋濂弟子,尽得其学。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
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
修《太祖实录》,为总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
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
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
有《逊志斋集》。
词学图录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别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逊志方文正公等。
台州宁海人
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宋濂学,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惠帝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改文学博士
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被执下狱,使草诏,坚不从,手书"燕贼篡位"四字,殉国。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家、学者。
字希直又字希古
宁海(今浙江)人。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授汉中府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
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诏书,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杀,宗亲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连坐被杀。
追谥文正
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
曾撰《黄鹤楼诗卷序》(又题《书黄鹤楼卷后》),反映当时武昌地区战乱与《黄鹤楼诗卷》的编辑内容概略。
又作《武昌十景图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字希直宁海人
建文时,官翰林学士,死节。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
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
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
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
盖其志在于驾轶,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
燕王篡立之初,、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
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
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
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
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
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
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
」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
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
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
羊裘老子早见,独向桐江钓烟水。
」直于子陵心上说出。
宋诗不及于唐,固也。
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
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
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
」诚为确论。
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
希直《送诚意伯士端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
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
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
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
」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兹三叹。)
朱志𡐤
王隐王尚炳第三子,湣王樉之孙,太祖曾孙。
宣德三年富平王进封。
景泰六年薨。
有《默庵》。
张叔豫
维基
张叔豫字顺动号忍庵江西永新县人
永乐三年(1405年)中式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中解元)。
永乐四年(1406年)联捷丙戌进士
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编撰《永乐大典》。
学生刘如贵、彭学用、刘邦善、戴礼、欧阳奎、陈至中等。
陆瑜明 1409 — 14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1489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廷玉
宣德八年进士
刑部主事,究心律例条格。
景泰中任山布政使
天顺二年,任刑部尚书
熟习法律、典故,屡辨冤狱。
卒谥康僖
字廷玉号省庵
年十四为名诸生,弱冠中进士,授刑曹。
奉命出录两淮、江南北十七郡狱参错讯,鞫务得平,所释系囚三百馀人,改从轻比者千馀人。
历迁郎中,以才望擢为山东布政使
齐鲁大饥,民相聚鬨取富人
监司坐强劫,当死。
公曰:民苦饥,攘以免道殣耳,奚更杀之。
改从抢夺,例俱得免死。
英庙初复辟,李文达公贤时,为上言公才。
刑部尚书阙,朝议数拟以进,俱不许,遂徵拜公。
及陛谢,上语左右曰:国家持刑得人矣。
公先在刑曹,于格律轻重,尽若披掌。
凡有大狱,诸曹不能决,先质于公。
公曰:某年某所狱类此,可比拟。
曹吏发故牒视之,不少差。
门达治锦衣狱,用法酷。
弘农卫卒诬指挥李斌谋反事下达煅炼,具狱,会廷议,公独言其冤。
怒,语侵公,公曰:所执者,祖宗法耳,奈何枉人至族耶?
奏公庇反者,上不听,为赦妻子。
未几败,言者俱欲置之死。
李文达以质公,公曰:典制狱,任情轻重是其罪,然视纪纲马顺则有间矣,卒得不死。
曹钦夜为乱,公被执,巳知为公,遂释不害。
或执佃人数千,俱为逆党,公以谋逆仓卒,诸佃相去各数百里,岂得与谋,尽释之。
上素重公名,凡游上苑出猎,俱召公从行,礼遇甚渥。
宪庙初年,公历九载,乞致仕。
上曰:国家方倚任老成,卿安得去。
每遇小疾,上遣御医往视,中使临问,赐饮馔相望。
疾少间,特免公朝参。
复六年,坚乞骸骨归老,上特赐宝钞治行,进公阶荣禄大夫
公初在曹,年少有重名,故以郎擢长外藩,以外藩特召为尚书,俱异数也。
方官主事时,郎中仲闵为之长。
仲君心知公大器,每举太祖太宗朝法比沿革告公,且曰:陆君他日必大用,此国家旧典,当先尽心。
故公于律例条格,无不精晰。
既入掌邦宪,每举仲君所言教。
属吏诸曹贤者,礼之若宾友。
其用法酷者,辄严责之,务使持平乃已。
都御史寇深暴戾自用,凡会鞫强断,众莫敢抗。
徐发一言,执理定罪,不觉自诎。
前后在刑曹十八年,尚书十五年,倚任既久,遂为国家名法臣第一。
公家在鉴湖,晚年鹤发曳杖,逍遥十洲间,为诗吊贺季真
里居复十七年卒,年八十一,谥康僖
其族人世有显者。
维基
陆瑜(1409年—1489年)字廷玉号省庵浙江鄞县城内月湖边人。
天顺成化间官至刑部尚书
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浙江乡试第九名。
宣德八年(1433年)参加癸丑科会试第五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十二名,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升员外郎
正统九年(1444年),受命与郎中郭恂审察南北直隶狱囚,巡行淮扬十七郡,审核释放无罪囚犯上百人,升任郎中
景泰二年(1451年),擢山东右布政使,转左。
天顺二年(1458年)刑部尚书
成化五年(1469年)致仕,弘治二年(1489年)卒,谥康僖
许思温明 1366 — 14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6—1408 【介绍】: 名或作斯温
苏州府吴县人字叔雍
国子生刑部主事,累官北平按察副使
永乐元年,以守城功升刑部左侍郎,改吏部,兼左春坊左赞善
汉王谮,下狱死。
周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顺天府东安人字用杰
宣德间,坐与汉王(汉庶人)朱高煦连姻,戍万全开平卫
都督杨洪信任,在边累有功,正统时历升正千户
景泰时指挥使天顺五年官至都指挥同知
成化中卒。
华钰明 ? — 16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8 【介绍】: 镇江府丹徒人字德夫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荆州推官
以禁税监陈奉横征,被诬陷下狱。
在狱中数年,与同狱之湖广佥事冯应京研究理学。
遇赦,释为民。
维基
华钰字德夫直隶镇江府丹徒县匠籍。
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进士,授湖广荆州府推官,荆大猾刘襄以财雄,又恃湘邸姻娅,擅杀人,至,立擒斩之,人大悦。
阉人陈奉开税荆州,二张甚,荆人汹汹,皆愿甘心。
凌压长吏,尝纵奴驰太守道,太守第旁皇,左右视,立禽其奴,抑而榜诸市,荆人又大悦。
石首县缺,御史往视令事,而适自荆至沙市,将开税沙市,民益不平,愿手毙
乃恐,且憾曰:此必华推官教之。
趣骑抵黄州,开税团风,团风民汹汹,愿毙沙市
时有经历车任,重府檄税团风,愈憾曰:此必承华推官指也。
而湘邸以杀刘襄故,又阴左右之,遂具疏自御史曹楷至有司李商耕、赵文焕、高则巽等尽罗为阻挠国税,而以与车任重为祸首,逮诣阙受杖,使必证曹御史
第大呼:太祖太宗在上。
明日又覆杖,肉尽骨露,屹不动,系镇抚狱。
湖广按察司佥事冯应京亦以故逮至,相与论主静穷理之学,牢户秽泾,淫雨没膝两人者皮,而讲学弗辍也。
在系凡五年,甲辰遇赦归丹徒,又二年卒。
壬戌都御史邹元标议,诏赠尚宝司少卿,录其子华宗涞入太学读书。
士大夫负气节,著直声者,多至为峭绝孤特之行,独和平浑厚,归而与人言学,娓娓不倦,海内士大夫望之为祥麟威凤,当不远数千里一见颜色,卒时年仅四十有八,郡学祀乡贤,荆人建冯华二公祠合祀之。
杨言明 1488 — 15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62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惟仁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行人。
嘉靖时历官礼科给事中,屡上疏论事,词切直,往往不被纳。
六年锦衣百户邦奇诬讦杨廷和彭泽等,上书力争。
帝怒,亲审于午门备受酷刑,断一指,卒无挠词,狱亦以解。
后累官湖广参议
先生字惟仁
年十六为诸生,即开门授弟子经。
进士,以行人使于代。
王故好学,闻先生名重,因从受易,且疏留,使授代诸生经。
其高弟后多为名臣。
先生甫复命而代乱,王出奔,上再使往安,代王得归国。
礼科给事中
时议崇兴献,礼既定,复有进世室之说,即抗疏:陛下考献帝而祀之观德殿,明亲亲也,不复跻于太庙以干正统,明尊尊也。
斯协诸义而协者也。
献帝虽有圣德,非若周文武之兴王创业也,而欲袭世室名,舛矣。
太祖太宗既正祀世室,而复参以献帝,可乎?
若以献帝为所自出之帝,是前无祖宗也。
献帝为祢而宗之,是近无敬毅也。
诸所云云,俱为不经。
陛下前既罪医士刘惠,而今乃纳署丞何渊;前既俞礼卿席书之议,而今乃咈书之后议,臣不知其何说也。
臣非不知陛下顺旨则喜,逆旨则怒,不逢喜而逢怒,岂臣之情?
但义有不可,即殒首阙下,臣必不敢奉诏。
未报。
凡三疏争之会。
廷臣亦多谏者,事得已。
他如谏张璁不可为兵部侍郎,谏、萼不可典两都乡试,谏杨一清不可召还内阁,因天变极陈六科失职,致用人行政颠倒。
已又独为杨公廷和讼冤曰:先帝晏驾时,江彬挟边军四万,图为不轨,内外汹汹。
元辅杨廷和不爱其死,用密谋诛之,顷刻间寻定大计,以伦序迎立陛下。
此社稷之勋,非止开国佐命者也。
即使有罪,尚当十世宥之。
今以奸人之,既褫其爵矣,又逮其子若婿矣,乃又听百户邦奇之诬,而尽逮其乡里,诬为蜀党。
圣明之朝,何意忽有此举。
臣谓若编修叶桂章辈唯有自愤无辜,非缢则刎耳。
至言费宏、石瑶之阴,私曾无左證,岂小人之必可听,大臣之行必尽可疑耶?
唯陛下裁察,不以无藉暧昧之词,辱陷社稷重臣,为圣世大累。
书奏,上大怒,刑鞫于午门,至折指终不易词,谪判宿州
以知溧阳,三迁至吏部郎,稍稍起矣,而忌者倾之。
再谪知彝陵州,三迁至湖广参议,又稍稍起矣,而忌者复倾之,竟落职归。
先生所在有治行,溧阳夷陵皆为生立祠。
初在蜀,传恩诏至,有曰:唯议礼诸臣不赦。
先生题诗驿亭志感,读者洒泪。
次宿一驿,梦有客绿衣迎曰:忠良亦来此耶?
次日询之,即编修叶公桂章,就逮自缢处。
先生前疏,所云其人必感愤自杀者也。
年七十五,卒于家,郡人称其居曰忠谏里。
所著集行世。
先生疏草,忠愤之气塞于两间,而其诗宛秀明丽,几近子房之貌。
余既录诗十三首,复采其佳句,曰:月落明渔火,风轻稳钓舟。
曰:短竹生幽响,高松落午阴。
曰:沙寒稀雁,木落露松虬。
水涨鸥移渚,香燕猎泥。
曰:孤舟虚白日,双鬓落青丝。
并足传也。
维基
杨言字惟仁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
曾任给事中,以敢于直谏闻名。
官至湖广参议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杨维聪进士
授行人。
嘉靖四年(1525年)礼科给事中
数日后即上书痛陈朝廷弊端,世宗以“无中生有”斥责之。
同年,光禄署丞何渊请求扩建宗庙,祭祀世宗生父兴献王杨言与诸臣抗争,不被采纳。
杨言又上书指陈利害,辞激烈。
嘉靖六年(1527年)锦衣百户邦奇借事诬陷杨廷和彭泽费宏等,将兴大狱。
杨言再次抗疏,斥责王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诟辱大臣,荧惑圣听”,世宗大怒,将杨言收押,并在午门亲自审问。
杨言备受刑讯,折断一指,却毫不屈服。
世宗命下五府九卿继续审议。
但兴大狱之事也不了了之。
杨言被贬为宿州判官
溧阳知县,历南京吏部郎中
又因事谪守夷陵
累官湖广参议
明史》有传。
成克巩明末清初 1608 — 16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8—1691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大名人字子固号青坛
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清顺治间荐授国史院检讨,官至秘书院大学士
康熙间致仕。
迭主乡试、会试,历充《太宗实录》、《太祖圣训》、《太宗圣训》总裁
成克巩字子固号青坛大名人
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
入国朝,授检讨,官至秘书院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有《清慎堂集》。
维基
成克巩(1608年—1691年)字子固号青坛直隶大名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末进士,改庶吉士
不久仕,官至内秘书院大学士
克巩明崇祯十六年(l643年)三甲进士,改庶吉士
明末回乡避乱。
清兵入关,顺治二年(1645年),经过左庶子李若琳推荐,成克巩开始仕,被授予国史院检讨
顺治五年(1648年),迁秘书院侍读学士
不久,擢升弘文院学士
顺治九年(1652年),迁吏部侍郎
次年升任吏部尚书
不久,擢升秘书院大学士
因推荐御史郝浴,以“失人”之过降二级。
顺治十二年(1655年),还所降级。
同年加太子太保,短期暂摄左都御史职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加少保,改保和殿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
次年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十八年(1661年),圣祖即位成克巩复改为国史院大学士
康熙元年(1662年),调任秘书院大学士
次年乞休回籍。
康熙三十年(1691年)卒,年八十四岁。
克巩数次主持乡试、会试,堪称“得士”,汤斌马世俊张玉书严我斯梁化凤等,皆出于其门下。
还曾充任太宗实录及太祖太宗圣训总裁
黄机明末清初 1612 — 16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168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人字次辰
顺治四年进士
编修,累迁为礼部侍郎
康熙间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卒谥文僖
黄机字次辰号雪台钱塘人
顺治丁亥进士,改庶吉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谥文僖,有《浥露堂诗文集》。
维基
黄机(1612年—1686年)字次辰号雪台
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
清初政治人物。
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被选入庶吉士任弘文院编修
顺治帝巡院时命其与侍讲纂修撰文,皇帝看后任命他为左中允,后升任弘文院侍读
十二年进谏请求对太祖太宗圣训进行编撰,获准,任纂修官
先后担任国史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
康熙六年(1667年)任礼部尚书,疏奏民穷之根源在于官吏、兵丁、权贵的欺压等,主张严肃吏治,皆获准。
康熙七年(1668年),调任户部,再调吏部
后因为辩议任用官员的制度和品级的授予,被御史季振宜弹劾,黄机经过再三辩护,方被免去罪责。
不久因为迁葬而上奏归乡。
康熙十八年(1679年)又奉旨回京,暂任吏部尚书一职管理刑部。
十九年(1680年)正式授吏部尚书,想要告老还乡,没有被批准。
二十一年(1682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
二十二年(1683年)再次奏请辞官归乡,被批准后卸任归乡。
二十五年(1686年)病卒。
朝廷追赠太傅太师谥号文僖
葬于灵鹫山金墩武林白乐桥之南。
著有《浥露堂诗文集》。
清史稿》有黄机传。
朱承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字国华
太祖第七子齐王朱博裔孙。
南京
王宗人多凶狡,承彩独好文学,以文采风流相标榜。
万历中开大社于南京,会海内名士一百二十人,授简赋诗,秦淮名妓马湘兰以下四十余人侍宴,一时传为盛事。
承彩字国华,齐王孙。
(《列朝诗集》:齐藩宗支,散居金陵
高帝子孙,于今为庶。
国华独以文彩风流,厚自标置,掉鞅诗坛,鼓吹骚雅。
万历甲辰中秋,开大社于金陵,胥会海内名士张幼于辈,分赋授简百二十人,秦淮伎女马湘兰以下四十馀人,缉文墨,理弦歌。
承平盛事,白下人至今艳称之。
其诗亦殊清拔。
「天迥孤帆没,江空独雁寒」,所谓送别登楼,俱堪泪下者也。)
蒋赫德明末清初 1615 — 16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70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遵化人本名原悔
诸生
明崇祯二年后金遵化,被选入文馆赐名赫德
汉军镶白旗
入关后,历国史馆学士大学士,改文华殿大学士
清康熙元年,为弘文院大学士,调国史院
屡充殿试读卷官、《太宗实录》副总裁、《太祖太宗圣训》总裁
卒谥文端
李东阳明 1447年5月10日 — 15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6 【介绍】: 湖广茶陵人字宾之号西涯
天顺八年进士
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八年礼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与谢迁同日登用,对时弊多所匡正。
十七年,赴阙里祭孔。
还,上疏言沿途所见民生困苦状。
受顾命,辅佐武宗
刘瑾入司礼,东阳悒悒不得志,而常设法保全善类。
正德七年,谏武宗调边将江彬等入,不从。
乃以老病辞官。
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年,清节不渝。
喜奖掖后学,推挽才隽。
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
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而已。
罢政家居,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为生活待客之费。
卒谥文正
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词学图录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
湖广荼陵人,迁籍北京
历官礼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澜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居相位十五年。
谥文正
宰臣领袖文坛。
其诗开"荼陵派"。
有《怀麓堂集》,词在集中。
李东阳(1447~1516) 明代官员、学者。
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生于北京
天顺八年(1464)进士(传胪),授编修,充东宫讲官
弘治七年(1494)内阁,参预机务。
历任礼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为宰辅长达十五年
卒赠太师谥文正
喜奖掖后学,推挽才隽,为“茶陵诗派”领袖
有《怀麓堂集》等。
青年时代曾游览黄鹤楼,所作七古《寄题黄鹤楼秦开府》,描绘当年登楼揽胜的情景,其后有秦金王守仁聂贤邵宝夏言等二十馀位当时高官名流与此诗唱和,迹近小型同题诗会。
李东阳致仕后曾在蛇山住过,高观山龙华寺后有“东阳洞”。
字宾之茶陵人
正德时,官少师谥文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宾之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内阁,累进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太师谥文正
有怀麓堂前后集、南行北上诸槁。
东阳字宾之茶陵州人
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历左庶子太常少卿,擢礼部侍郎,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再加少师
卒赠太师谥文正
有《怀麓堂集》一百卷。
(《四库总目》:东阳文章为明一代大宗,自李梦阳何景明崛起弘、正之间,倡复古学,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才学足以笼罩一世,茶陵之光焰几烬。
逮北地、信阳之派转相摹拟,流弊浙深,论者乃稍稍复理东阳之传,以相撑拄。
平心而论,何、李如齐桓、晋文,功烈震天下,而霸气终存。
东阳如衰周弱鲁,力不足禦强横,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遗风。
殚后来雄伟奇杰之才,终不能挤而废之,亦有由矣。
杨一清《石淙类稿》:西涯先生高才绝识,独步一时。
文深厚雄浑,不为倔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古意独存。
《笔谈》:长沙李东阳大韶》一奏,俗乐俱废;中兴宗匠,邈焉寡俦。
《馀叙录》:西涯先生晚年耽对棋酒,不善棋,然寿付有客,未尝不与,颇以为劝。
先生曰:「将何消日?
曰。
「词翰熟自天成,足娱日力,既惠后生,又垂远世。
先生笑曰:「此后生计,吾老不暇为此。
」一日先生在棋酒间,有奉当道命以巨轴乞词翰者踵至。
先生弗怡,大书一绝云:「莫将性命作人情,写字吟诗总害生。
惟有围棋堪遗兴,客来时复两三枰。
观之悚然,知先生前意之所在也。
升庵》:子元荐与予书,论本朝之诗,弘治间文明中天,古学焕日。
艺苑则李怀麓、张沧洲为赤帜,而和之者多失于流易。
《梦蕉诗话》:弘治庚戌殿试进士李西涯与诸老读卷,相与倡和,有云:「国有祯祥非物宝,天将吾道付儒绅,」「云边晓日中天见,梦里春雷昨夜声。
」「星辰画下尚书,风日晴宜进士巾。
」诸作中最为警句,人多诵之。
翰林》:弘治初,上注意讲学,遣太监戴义传示圣意,学士李东阳等各撰诗十首,用寓启沃。
东阳拟十题,各撰七言律诗一章,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务学」、曰「任贤」、曰「讷谏」、曰「节用」、曰「爱民」、曰「恤刑」、曰「讲武」,上嘉纳焉。
《艺苑卮言》:李文正为古乐府,一史断耳,十不能得一。
黄才伯辞不称法,顾华玉边廷实刘伯温法不胜辞,此四人者,十不能得三。
王子衡差自质胜,十不能得四。
徐昌谷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何、李乃饶本色,然时时已调杂之,十不能得七。
于鳞字字合矣,然可谓十不失一,亦不能得八。
《弇洲读书后》:向者于李宾之拟占乐府,病其太涉议论,过尔剪抑,以为十不得一。
自今观之,奇旨创造,名语叠出,纵不可被之管弦,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
崔廷槐《楼溪集》:西涯乐府优于诗。
四溟诗话》:李西涯阁老善诗,门下多词客。
刘梅轩阁老忌之,闻人学诗,则叱之曰:「就作到李、杜,祇是酒徒。
李空同谓刘因噎废食是也。
西涯久于相位,陆沧浪以诗讽之曰:「声名高与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已西。
回首湘江春草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 《四友斋丛说》:李西涯当国时,其门生满朝。
西涯又喜延纳奖拔,故门生或朝罢,或散衙后,即群集其家,讲艺谈文,通日彻夜,率岁中以为常。
一日有一门生归省兼告养病还,西涯集同门饯之,即席赋诗。
诸人中独汪石潭才最敏,诗先成,中有一联云:「千年芝草供灵药,五色流泉洗道机。
」众人传玩,以为绝佳。
西涯将后一句抹去,令石潭重改,众皆愕然。
西涯曰:「归省与养病是二事,今两句单说养病,不及归省,便是偏枯,且又近于合盘。
」众请西涯续之。
西涯即援笔书曰:「五色宫袍当舞衣」。
众始叹服。
馀堂诗话》:李文正公怀麓续稿五月七日陵忌日》诗云:「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
孤臣林壑馀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
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
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
」读之使人掩卷流涕。
诗薮》:成化以还,诗道旁落,人风致,几于尽隳。
文正才具宏通,格律严整,高步一时,兴起何、李,厥功甚伟。
王兆云《乌衣佳话》:西涯李公曾与客联句,拆敝褥中故絮以代烛。
人或谓其好奇之过。
馀曰不然,亦古人刻烛之遗意耳!
其《次白洲留别》诗有「看花不厌伤多酒,燃絮还供未了诗」,盖纪其实也。
国史唯疑》:李长沙云:「馀今年作《诗止诗》自戒。
越两月,为鸣治师召所督,得联句四章。
鼎仪闻之,拆简告罚。
乃以鸡酒往受盟,鸣治师召以猪红三斤、蛤蜊数十为助。
亨父明仲闻亦来稽。
师召太常音;鸣治谢文肃铎
太平休暇,词臣共诗酒为乐,最福德事,所饮馔仅尔,俭质具见。
列朝诗集》:文正以金钟玉衡之质,振朱弦清庙之音,含咀宫商,吐纳和雅。
沨沨乎,洋洋乎,长离之和鸣,共命之交响也。
《明诗选》:陈卧子云:「文正网罗群彦,导扬风流,如帝释天人。
虽无宗派,实为法门所贵。
」 《池北偶谈》:海盐徐丰医《诗谈》云:「本朝诗莫盛国初,莫衰宣、正。
至弘治,西涯倡之,空同、大复继之,自是作者森起,于今为烈。
」当时前辈之论如此。
盖空同、大复皆及西涯之门。
牧斋撰《列朝诗集》乃力分左右袒。
长沙、何李,界若鸿沟,后生小子竟不知源流所自,误后学不浅。
高士奇天禄识馀》:明朝典礼中有庆成宴,每宴必传旨云「满斟酒」,又云「官人每饮乾」。
西涯李文正公诗云「坐拥日华看渐进,酒传天语饮教乾」,盖纪实也。
《明诗别裁》:永乐以后诗,茶陵起而振之,如老鹤一鸣,喧啾俱废。
后李、何继起,廓而大之,骎骎乎称一代之盛矣!
王元美长沙之于何、李,犹陈涉之启汉高,此习气未除,不免抑扬太过,宜招后人主掊击也。
田按,西涯宏才硕学,汲引风流,播之声诗,洵足领袖一时,惟相业差有可议耳!)
维基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县(今湖南茶陵)人,金吾左卫(今属北京市)军籍,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
北京长大,自幼即以才华之名。
天顺甲申进士正德初累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首辅,文坛领袖
卒谥文正
郭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正传浙江会稽人字文远
洪武七年太祖问天下宿学之士于宋濂饱学,并持其文以进。
太祖召见,授翰林院应奉,直起居注
后累迁出署湖广布政司参政
徐一夔元末明初 1318 — 14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8—约1400 【介绍】: 元明间浙江天台人字大章
博学工文,元末,尝官建宁教授
明洪武二年,征修礼书
其友人王祎又荐修《元史》,一夔贻书言元朝史料残缺,顺帝朝尤甚,难成良史,辞不往。
后起为杭州教授,召修《大明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足疾辞归。
有《始丰稿》、《艺圃蒐奇》等。
一夔字大章天台人
博学善属文。
危太朴元时尝言于朝,授建宁路教授
元末避兵于郡之白苧里,有屋三四楹,牖外有一大柞,因作独柞轩记以见志。
钱塘潘时雍题一诗曰:潇洒幽轩面水开,轩前老树倚云栽。
閒来倚杖过三匝,醉后支颐看百回。
风雨欲随龙化去,云霄常听鹤飞来。
结邻儗共荣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明吴元年,以诏至都,时方置三局:一曰律局,定律令,凡旧官练于宪章者居之。
二曰礼局,究礼仪,凡宿儒通于古制者居之。
三曰诰局,撰诰命,凡俊才优于文辞者居之。
一夔特撰诰文,赐蟒衣䌽币。
缙绅欲荐入禁近,坚以足疾辞。
杭州学县教授
始丰稿。
尝作贺表,有云光天之下,又云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太祖览之,大怒曰:竖儒乃如是侮我耶!
以生字、光字作则字,声律犯忌,欲坐以不敬礼。
臣请曰:草茅不知忌讳,乞宥之。
并请钦定表式,颁示天下。
从之。
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徙嘉兴
元末建宁教授
洪武二年,徵修礼书三年,书成,授杭州教授
六年与修《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赐文绮遣归。
有《始丰类稿》。
(《至正庚辛倡和集补传》:大章博学善属文,危太朴元时,尝言于朝,授建宁路教授
元末避兵于郡之白𦆭里。
有屋三四楹,牖外有大柞,因作《独柞轩记》以见志。
钱塘潘时雍题一诗曰:「萧洒幽轩水面开,轩前老树倚云栽。
闲来扶杖过三币,醉后支颐看百回。
风雨欲随龙化去,云霄常听鹤飞来。
结邻拟共荣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 田按:明初以考《》徵者,如杨维桢、王锜、张宣朱右鲁渊钱宰林弼刘俨、张翅、陈世昌辈,不堪枚举。
其见于明集礼者,仅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曾鲁十人。
此外如高季迪《送舒徵士考礼毕归四明》诗云:「寄语关门吏,休轻尚布衣。
叔孙聊应诏周党竟辞归。
赤日京尘远,苍烟海树微。
送君还自叹,者却故山
」徽士不能举其名,盖亦应诏考《》毕辞归者也。
刘仲修清江集》有《秣陵述怀》诗云:「误蒙曲台召,秉笔从诸公。
」是仲修亦以考《》徵矣。
曾得之以修《元史》毕留礼局。
高季迪《送徐大年严陵序》云:「大年被召与修《元史》,书成,以老乞还。
春官议修《五礼》,复奏留之,其书又成,有司具礼传送归。
是大年亦以修史留《》局者。
《集礼》何以不列大年名?
大年所修《五礼》,又别自成书欤?
梁孟敬《赠徐大章序》云:「吴元年丁未岁以召徵至都,四方之土翕然云集。
」是时置三局,一律局,旧官之陈于宪章者居之;二礼局,宿儒之通于古制者居之,三诰局,俊才之优于文辞者居之。
明史》云:「太祖首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徵宿学耆儒,分局讨究。
是礼局之外又有乐局。
厥后《集礼》书成,末附钟律雅乐俗乐三事,始为合并耳。
谢密庵《送朱伯贤考礼序》云:「皇帝混一初元,命中书暨翰林太常,率诸儒定拟《三礼》。
明年再命集仪《礼乐》,又明年徵在野道德文章之士,相与考定之。
」盖自吴元年洪武三年,无岁不诏诸儒考礼。
三年九月,《集礼》成,特以大章等十人竣事耳。
大章王子充所荐续修《元史》,力辞。
其《报子充书》,深明史法,为世所称。
始丰稿》十四卷,独缺诗。
今所录者,皆散见于他选本者也。)
李善长明初 1314 — 13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90 【介绍】: 明初凤阳府定远人字百室
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
元末迎谒朱元璋,劝元璋效法汉高祖,“行仁义,禁杀掠,结民心”。
从下滁州,为掌书记
力赞渡江。
元璋吴王,拜善长右相国
洪武初左丞相封韩国公,制词比之萧何
四年,致仕。
十年,复命与李文忠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胡惟庸案,坐胡党者众,善长如故,且领御史台事。
至二十三年善长已老迈,久不问事,乃以胡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朱元璋元末明初 1328 — 139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元璋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高皇帝 1367年—1398年
1367年—1368年正月 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
洪武 1368年—1402年六月 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宗即位沿用。高丽王朝自1370年起始行大明年号,朝鲜王朝1392年建立后沿用大明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8—1398 【介绍】: 明朝开国皇帝。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初名重八兴宗字国瑞
幼年穷苦,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旋即出外化缘乞食。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投郭子兴红巾军,自亲兵升九夫长,娶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号“朱公子”,始改名取字
次年,擢为镇抚
十五年子兴死,子郭天叙受宋龙凤政权任为都元帅,以元璋左副元帅
同年,渡江攻集庆
天叙阵亡,元璋独任元帅府事。
十六年,克集庆改称应天府,遂称吴国公
此后,东与张士诚争江浙,西与陈友谅争长江中游地区。
宋小明王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攻杀陈友谅
次年,称吴王
龙凤十二年,围张士诚苏州
次年,始称吴元年,破苏州,俘杀张士诚;继之,出兵北伐。
次年,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
同年,克大都,灭元。
陆续攻克南北各地,屡次出塞攻击北元
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杀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
在位时严惩贪污,以操之过急,不免冤滥。
大狱,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死者数万人。
开国功臣多非善终,文人学士以文字取杀身之祸者亦有多人。
定八股取士之制。
严禁百姓私往海外贸易,禁用白银交易。
太祖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人
元至正十一年辛卯起兵,丁未吴元年,戊申建元洪武
在位三十一年崩,葬孝陵。
有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黄瑜《双槐》《岁钞》:洪武八年秋八月,上览川流之不息,陋尹程《秋水赋》言不契道,乃亲更为之。
赋成,召禁林群臣观之,且曰:「卿等亦各撰赋以进。
宋濂率同列研精覃思,铺叙成章,诣东黄阁次第投献。
上皆亲览焉。
复置品评于其间。
已而赐坐,敕大官进天厨奇珍,内臣行觞。
觞已,上顾曰:「卿何不尽饮?
」廉出,跽奏曰:「臣陛下圣慈,赐以醇酎,敢不如诏?
第臣年衰迈,恐不胜杯杓,志不摄气,或愆于礼度,无以上承宠光尔。
」上曰:「卿姑试之。
即席而饮。
将彻,上复顾曰:「卿更宜酹一觞。
再起固辞。
上曰:「一觞岂解醉人乎?
卒饮之。
举觞至口端,又复瑟缩看三。
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
」对曰:「天威咫尺间,不敢重有所渎。
」 勉强一吸至尽。
上大悦。
颜面变赪,顿觉精神遐漂,若行浮云中。
上复笑曰:「卿宜自述一诗,朕亦为卿赋醉歌。
」二奉御捧黄绫案进。
上挥翰如飞,须臾成《楚辞》一章,曰:「西风飒飒兮金张,特会儒臣兮举觞。
目苍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
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泛琼斝兮银浆。
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既醉,下笔欹倾,字不成行列。
甫缀五韵,上遽召至,命编脩官朱右重书以遗
遂谕曰:「卿藏之以示子孙。
非惟见朕宠爱卿,亦可见一时君臣道台,共乐太平之盛也。
五拜叩首以谢。
上更敕侍臣应制,赋《醉学》《士歌》者四人:考功监丞华克勤、给事中宋善、方徵、彭通闻。
而续赋者五人:秦府长史林温太子正字桂彦良翰林编修王琏张唯、典籍孙蕡
彭与孙皆吾广人也。
黄佐翰林》:太祖尝出御制诗文,以示词臣
太子正字桂彦良即于上前大声诵之琅然,左右惊愕,学士承旨詹同私戒之。
上知之,谓曰:「儒者事君,正当诚意,毋事矫揉也。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丙午年六月,上祷雨钟山获应,赋七言喜雨诗,命待制黄哲等赓和。
已而诸将告捷,多令翰林诸臣应制赋诗,上亲加品评。
洪武十年十二月,上制十题,命典籍吴伯宗赋之,援笔立就,词语峻洁。
上嘉其才敏,赐织金绵衣。
尝幸清流关,赋诗,命扈从儒臣和之。
起居注刘季道有「治定不教生纵逸,功成犹遣历间关」之句。
上叹赏曰:「可谓安不忘危。
」赐以白金文绮。
起居注蒋子杰应命即物赋咏,立成。
上大悦,特宠赐和章。
一日命群儒撰《豢鹤文》,吴府伴读王骥操觚立就,学士宋濂为之进呈。
上称善。
及日将南至,大祀于园丘,上复命群臣赋七言律十二韵,冠以三百言序。
与黄昶先成,跽读禦榻前。
上听毕,加奖励,命进学禁林云。
解缙《春雨轩集》:洪武二十有八年北平永清卫之龙门,禾有异茎穗之祥。
今上皇帝遣皮来进,群臣上表贺。
太祖高皇帝亲禦翰墨,为诗一章,以赐今上皇帝。
其诗首言创业之艰,天命之不易,除暴禁乱之师,抚民致治之略。
中言天锡丰登之屡,史书垂示之严,明堂里禋荐之重。
末示谦冲戒谨之意。
为善不足之诚,大矜下民之惠。
与民同乐之盛心,滋于言表。
盖不以嘉禾之祥为可矜,而以为可惧,而思以自勉,圣不自圣,兢兢业业,足以垂讯于千万年。
今上皇帝服膺圣训,念手泽之存,飒诵追维,不能自已,乃永乐三年用摹勒于石。
拓本装治成轴,分赐诸王及近臣。
于是臣亦得与赐焉。
杨慎《艺林伐山》:吾蜀解元王孝忠,乡试《贺平西蜀表》中有云:「川四巴三,收弹丸黑子之地;傅一廖二,成大统函夏之天。
」傅一廖二乃太祖御制《平西蜀颂》中谓「傅友德之功第一,廖永忠之功第二」也。
人咸服其博洽。
董谷《碧里杂存》:宋太史濂乞归时,彻制诗二首饯之云:「白下开尊话别离。
知君此后迹应稀。
续云:「臣身愿作衡阳,一度秋风一度归。
」上悦,赐白金、缗币、文绮,曰:「与汝作百岁衣也。
」自是岁一朝焉。
田按:《尧山堂外纪》:「洪武十年宋学士景廉乞骸骨归,华亭朱孟辨纪其事,作诗送之:『城上春云暖更飞,念卿此地迹应稀,臣身愿作随阳雁,一度秋来一度归。
』」据此则又为孟辨诗,而非太祖赓续也。
诗亦小有异同。
周亮工闽小纪》:林廷纲洪武初,承太祖亲擢吏科给事中,宠遇日隆。
尝侍游江间殿。
太祖首唱诗二句曰:「江间小殿与云齐,梁上新添燕子泥。
」公承旨足成三联曰:「雉尾晓开红日近,龙衣湿彩云低。
旌旗影裹貔貅息,斧钺门前骐骥嘶。
簪笔诗成拜舞,太平天子赐新题。
」后赐名恒忠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皇帝神武天授,生目不知书。
既下集庆,始厌马上,长篇短歌,操笔辄韵,有魏武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骈偶之习。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草木子》谓上有佳句云:「乌啼红树裹,人在翠微中。
」天下诵之。
皇太子《新月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入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
」野史附之。
谓为太祖懿文不享国之證。
草木子》乃元遗民国初所著书,谓上者,顺帝也;皇太子者,爱猷识理达腊也。
盖以其不获有天下,而在东宫颇擅权,故记之耳。
高帝集》无此二句。
朱孟震《续玉笥诗谈》:近有作《道听录》者,指黄巢《咏》,元梁王《晓行》之作以为高皇,宋人讥高宗《养鸽》诗载叶氏《草木子》,而以为武宗北狩。
书非异闻,时非久远,尚谬妄若此,况远且僻哉!
田按:《明史艺文志》:太祖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四库》著录二十卷。
汉祖马上得天下,《大风》一歌,妙合音节。
明祖起自布衣,与汉合符,御制篇章,炳为巨集。
野史所载,最为繁杂,兹择其可信者著于编,以瞻一代之风尚焉。)
宣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彦学一字彦温
少颖悟好学,襟度旷达,不以家贫为意。
洪武中被召,询以治道,条对甚悉。
帝问:“汉高祖功臣光武全功臣,优劣何如?”对曰:“高祖功臣功臣自杀;光武全功臣功臣自全。
”帝闻之甚悦,授四川参政
居官有惠政。
朱高炽明 1378 — 142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高炽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昭皇帝 1424年—1425年
洪熙 1425年—1425年 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25 【介绍】: 即明仁宗
明朝皇帝。
成祖子。
好学问,喜与儒臣谈论。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
成祖用兵出塞时,常受命监国,屡遭谗构,几被废黜。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死,嗣位。
次年改元洪熙
在位时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等,政务宽大。
然于十三布政使司皆设镇守中官,实为弊政。
洪熙元年五月病死。
仁宗讳高炽成祖长子,建元洪熙
在位一年崩,葬献陵。
有御制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杨士奇《三朝圣谕录》:永乐七年赞善王汝玉每日于文华后殿道说赋诗之法。
一日,殿下顾臣士奇曰:「古人为诗者,其高下优劣如何?
」对曰:「诗所以言志。
『明良喜起』之歌,『南薰』之诗,是唐、虞之君之志,最为尚矣。
后来如汉高大风歌》,唐太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作,则所尚者霸力,皆非王道。
汉武帝秋风辞》,志气已衰,如隋炀帝陈后主所为,则万世之监戒也。
如殿下于明道玩经之馀,欲娱意于文事,则两《汉诏》令亦可观,非独文词高简近古,其间亦有可裨益治道。
如诗人无益之诗,不足为也。
」殿下曰:「太祖高皇帝有诗集甚多,何为诗不足为?
」对曰:「王之学所重者不在作诗。
太祖皇帝圣学之大者,在尚书注诸书,作诗特其馀事。
于今殿下之学,当致力于重且大者,其馀事可姑缓。
」殿下又曰:「世之儒者亦作诗否?
」对曰:「儒者鲜不作诗。
然儒之品有高下,高者道德之儒,若记诵词章,前辈君子谓之俗儒,人主尤当致辨于此。
杨士奇东里文集》:仁庙好文重士,乐善有诚,时节宴群臣,间赐诗奖谕,悉识以东宫图书。
尹直《謇斋琐缀录》:仁庙在东宫时,尝观二内侍象戏,因命曾子先生应制,诗云:「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残枰。
」仁庙和云:「等闲识得军情事,一著功成见太平。
」君臣之器量见矣。
《双槐岁钞》:仁厨潜心经学,礼重宫寮,文仿欧阳,诗尚《选》体。
名山藏》:仁宗有典有则,模范雅训,不啻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