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仲方。洪武三年进士。授中牟知县,迁台州同知,谪戍庐陵。士人李昌祺自陈有志经学,愿得矩为师。因此得起为庐陵训导。尚书夏原吉治苏松水利,受聘为幕僚。以经义治水,为吴人所称道。工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1
【介绍】:
明湖广随州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户部主事。永乐元年迁员外郎,出为山东参政。以夏原吉荐,召为工部左侍郎。时太子监国南京,寿陈兵民困状,又乘间言左右干恩泽者多。太子深纳之。九年以汉王高煦谮,下狱,贫不能给朝夕。竟死狱中。仁宗即位,追赠工部尚书,谥敏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德州人。洪武中,由国子监生授刑部主事,署本部右侍郎。出为湖广按察副使,迁陕西参政。永乐初,佐夏原吉治理苏、松水道。官至北京行在刑部右侍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3—1435
【介绍】:
明四川巴县人,初名瑢,字宜之。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颇称帝意。建文时超擢吏部右侍郎,于齐泰、黄子澄等兴革事宜无所建明。燕兵入京,迎附。永乐时历进吏部尚书,辅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与户部尚书夏原吉称“蹇夏”。其后历侍仁、宣二帝,并见倚任。卒谥忠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
【介绍】:
明河南修武人,字孟桢。初授岷王府纪善。永乐初,从夏原吉治浙西水灾,改长洲县丞,兼理农事。以母丧去官,县民遮留,事闻复任。卒官,无以为殓,县民为之归葬,留其衣冠为冢,称刘公墩。
字廷兰,本蜀人,徙家于鄞。为人魁岸,性倜傥,嗜学。以进士出使粤中。经庾岭见大木委道傍,因作悼木赋以见志。尚书夏公原吉览而奇之,荐于朝,授刑部员外郎,迁郎中。持法平。出知平阳府。平阳俗尚武悍,先生戒其属吏曰:治民在顺其常性而已。能顺之,则俗不扰而易安。由是所部帖然。寻丁外艰,方治归,部民俱走阙下请留,上特报可。秩满,迁广西按察使,数辨冤狱,军吏俱畏服之。年五十七,卒于官。先生所在奏治行第一,尤以诗文擅名。所著蜗濡集行世。郡守沈凤峰先生恺序吾乡诗曰:四明诗源,起自唐贺秘监,当时巳与李、杜并驰。循至宋元,攻尚互异,篇什不传。及洪建以来,作者辈出。倡雅中朝则有郑千之,继以张白斋、金本清、杨文懿诸贤,后先凌竞,彬彬以兴。先辈戴南江序曰:四明诗人,萌芽秦汉,鸣盛于开元。宋元而下,其诗失传。至洪建中,吾乡诗学始盛,尽归雅驯。尝得名家数十人,若谢廷兰、章文重、金本清、张白斋、魏云松,其杰然者,风雅之体,于是为备。余按两家所述吾乡诗源,一以郑千之为举首,一以谢廷兰为举首。郑先生家学渊源,蔚然作者,余巳选其全集,录冠此卷。及读谢先生传,意其负才气,历落自许,词赋流传,为当代巨公所重。而诸选家仅录诗一首,意殊不满。近始从范氏天一阁得读其蜗濡集,于腐题烂句中,时作惊人语,老气横厉,方称其人。若非先辈藏书,则风流尽矣。余既录其七言七首,他若吉州曰:乱山过雨迷高下,斜路穿云入有无。秋云曰:晨度空林迷马鬣,晚拖疏雨带龙腥。樵唱曰:数声去疾云生屦,一曲归迟月在薪。金山寺曰:月转天心山压卵,塔横灯影水吞虹。沙浦曰:青裙移棹脚双赤,金鲤出波鳞半红。幽居曰:新声歌罢春生榻,老瓦盆乾月满楼。并奇句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
【介绍】:
明湖广宜都人,字希贤。洪武中由国子生累擢为江西布政司左参政。永乐初坐事降御史,升大理丞,署户部。十九年,夏原吉以谏帝亲征沙漠下狱,师颜亦被累同囚。仁宗即位,释为礼部侍郎。
维基
杨荣(1371年—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朝内阁首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溥共称“三杨”,其为“东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谥文敏。建文、永乐年间建文元年(1399年),杨子荣考中己卯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子荣迎谒问朱棣:“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听后促骑马谒陵,子荣遂得赏识。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改名杨荣。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摺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后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而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永乐五年(1408年),杨荣奉命赶往甘肃处理军务,沿途记录山川形势,考察军队百姓,并检查城堡守卫,还奏武英殿。当时正值盛暑,成祖大悦,并亲自为杨荣切西瓜。不久,杨荣晋右庶子,仍兼任原职。次年,因父丧归里,下葬后随即再起。次年,杨荣因母丧乞归,成祖以北巡时间急迫而不予批准,并命其与胡广、金幼孜随行。甘肃总兵官何福称脱脱不花等请降,杨荣再赴甘肃,偕同何福受降,并持节即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之后赶往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疆事务,回朝后奏请十事,均得到成祖批准采纳。永乐八年(1411年),杨荣随成祖北征,抵达胪朐河,解决兵饷问题。次年,乞求回籍奔丧,成祖命中官护行。杨荣返回后,成祖问及福建民情及当年丰歉,杨荣具对。之后,奉旨在文华殿侍奉诸位皇孙读书。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进言,蒙古有叛乱恐为边疆后患。朱棣于是派遣杨荣抵达陕西,与丰城侯李彬探讨进兵方略。杨荣回朝后奏报:“冬天并非出兵时候,且有罪的人不过数人,不宜出兵。”朱棣于是接受其言,叛者也投降了。次年,杨荣与胡广、金幼孜再次跟从成祖北巡。再一年,北征瓦剌,皇太孙朱瞻基随行。朱棣命杨荣在军中给朱瞻基讲说经史,兼领尚宝事。之后朱棣下令,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必须经过杨荣奏报才得以发送。永乐十四年,其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跟从返回京师。明年,再次跟随朱棣亲征。永乐十六年(1419年),胡广去世,杨荣掌管翰林院事,朝中大臣多有嫉妒杨荣,并欲疏远,共同举荐其担任国子监祭酒。朱棣则表示不可,诸位大臣不再敢言。两年后,他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兼任翰林学士。次年,跟随朱棣迁都北京。永乐二十年,再次跟随北征出塞,还师后,朱棣劳赏将士,分四等赐宴,杨荣、金幼孜列前席、受上赏。不久,再次征讨阿鲁台,有人请调用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朱棣咨询杨荣,他对答到:“陛下许诺百姓复业刚二十年,一旦再征用,恐怕难以示信于天下。”朱棣遂打消此法。次年,跟随出塞,军务均委托杨荣,朱棣称其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又过一年,杨荣再次跟随北征,当时朱棣已经五次亲征,士兵饥冻,馈运不继,死者十有二三。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仍然不见敌军。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大臣纷纷唯唯诺诺,只有杨荣、金幼孜进言班师回朝。朱棣遂同意。部队撤退到榆木川,朱棣驾崩。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以礼入敛、熔锡为椑,载置于舆中。而每日的进膳则如常,但日益严厉军令,使人无法预测。此外杨荣与少监海寿率先驰入南京告诉太子朱高炽讣告。抵达后,朱高炽命其与蹇义、杨士奇急议筹备事项。另在永乐末期,江浙四川有贼乱,臣议发兵平定。当时朱棣在塞外,奏摺抵达后朱棣拿给杨荣看。他表示:“愚民因官员而受苦,不得已相聚自保。如果派兵,只会使其更团结而不宜解决问题。应当派使招抚,不应当再发兵。”朱棣听从,之后果然平定盗患。杨荣虽然论事激烈,不能容忍他人过错。但遇到他人触怒明成祖,其往往能够以微言导帝意,使问题得以解决。夏原吉、李时勉等人得以不死,都御史刘观得以免除戍边,都仰赖于杨荣之力。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太常寺、大学士、工部)。当时杨士奇、黄淮均辞去尚书的俸禄。杨荣、金幼孜亦固辞,不被批准。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宣德三年,跟从宣宗北巡边界,抵达遵化时,听闻兀良哈将骚扰边界,宣宗于是留下随从文臣,独命杨荣跟从。于是率轻骑出击喜峰口,破敌而还。两年后,晋升杨荣为太子少傅,杨荣因此辞去大学士俸禄。宣德九年,再次跟随宣宗北巡边界,抵达洗马林后班师。自明成祖攻佔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请许其方便。”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
棨字子启,吉安永丰人。永乐甲申以第一人及第,授翰林修撰。历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事。卒赠礼部侍郎,谥襄敏。有《巢睫集》十卷。
《东里集》:太宗皇帝龙飞第一科进士中,简明秀通敏者二十八人就文渊阁,尽出中秘书,俾进所业,朝暮大官供膳,月给内帑钞为膏火费,盖期之于古人,曾君子启其首也。后有荐文士于上者,必问得如曾棨否。子启为文章,如源泉混厚,沛然奔放,一泻千里。又如园林得春,群芳奋发,组绣烂然,可玩可悦。赋咏之体必律唐人。兴之所至,笔不停挥,状写之工,极其天趣,他人不足,己常有馀。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致。自解大绅、胡光大后,独步当世。
《抑庵集》:曾公为文,思发如涌泉,大篇短章,各极其趣。诗词尤雄放清丽,出入盛唐诸大家。精于草书,笔势纵逸,若秋隼奋扬,天骥决骤,不可追蹑。
《殿阁词林记》: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近侍官轮班入直,若本院官则日在馆阁。吴沈、刘三吾、胡广、杨士奇、胡俨、王英、王直辈尝有内直倡和诗。曾棨《东华门内新馆初成入直有作》云:「东华楼观郁岧峣,高阁新成抗碧霄。秘府图书金作匮,禦沟流水玉为桥。草分碧色承殷辂,鸟弄歌声和舜《韶》。当直几番清坐久,隔帘时有禦香飘。」盖当时车驾常临幸馆阁故也。)
《井观琐言》:曾子启诗,佳处不减昆体。
《国雅》:曾少詹该博逸荡,其才长于七言,古遂切直,健捷为工,颇以繁靡为累,故永、成间多效其体。先辈于肃湣、杨文贞诸公互相宗尚,亦一时艺林风气使然也。其《行路难》、《燉煌》二作,颇不失唐家声。
《艺苑卮言》:曾子棨如封节度募兵东征,鲜华杂遝,精骑殊少。上尝召试《天马歌》,援笔立就,佳之,赐宝带。又因醉遗火,延烧民居,上弗罪也。后病卒,且气绝,呼酒饮至醉,题曰:「宫詹非小,六十非天。我以为多,人以为少。易篑盖棺,此外何求。白云青山,乐哉斯丘!」
《明诗选》:阵卧子曰:「学士诗如南金在握,未入丹鼎;又如金羁玉勒,微有蹄齧之恨。」
田按:洪武中选举人张唯等肄业文华堂。永乐二年,远道士为庶吉士百有十一人。又选二十五人合一甲三人进学文渊阁,世比之二十八宿,所得人才为多。肄业文华堂者无甚表见,盖洪武时所选者仅河南、山东二省,永乐时则合天下之士,而精其选也。二十八人者:永丰曾棨,吉水周述、用孟简、罗汝敬、刘子钦,泰和杨相、王直、馀学夔,庐陵王训,安福彭汝器、李时勉,宁海章朴,星子卢翰、馀鼎,丰城熊直,永嘉王道,海宁沈升,馀姚柴广敬,金溪王英,怀安洪顺,武进段民,江宁杨勉,会稽章敞,晋江倪惟哲,慈溪陈敬宗,衡山袁添禄,开化吾绅。子启及东王、西王、南祭酒陈光世、北祭酒李时勉,其表表者也。子启夫第时,见赏于解大绅,为作《莲竹堂记》,其文章烂漫亦颇似大绅。不甚持择,故遭讥议,然论才人于永乐时,终为轶群之骏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襄阳人,字允实。洪武中由岁贡生为行人,永乐初累迁户部侍郎,佐夏原吉治河,有劳绩。后坐事谪辽东二十年。洪熙元年召为通政参议。性介直,持守坚正。宣德中致仕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5—1449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文弼。靖难兵起,从父河间王张玉力战,为指挥同知。父死嗣职。从入京师,封信安伯。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四年为右副将军,副朱能,统兵入安南。能死,代为统帅。六年,班师,封英国公。前后凡四赴交南。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使人赴辅所,诱为内应,辅执之奏闻。从宣宗亲征平叛。四年,解兵权。历事四朝,与蹇义、夏原吉、三杨同心辅政。正统末从英宗亲征,死于土木堡之变。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高炽 | 仁宗 |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昭皇帝 | 1424年—1425年 | ||
洪熙 | 1425年—1425年 | 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25
【介绍】:
即明仁宗。明朝皇帝。成祖子。好学问,喜与儒臣谈论。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用兵出塞时,常受命监国,屡遭谗构,几被废黜。永乐二十二年,成祖死,嗣位。次年,改元洪熙。在位时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等,政务宽大。然于十三布政使司皆设镇守中官,实为弊政。洪熙元年五月病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81
【介绍】:
明湖广湘阴人,字韫辉。夏原吉子。以荫为尚宝司丞。好谈兵。景泰时数上章言兵事,被沮不用。官至南京太常少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6—1507
【介绍】:
明湖广湘阴人,字廷章。夏原吉孙。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两上疏言时务利病,时论韪之。官至右通政。辑有《夏忠靖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