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吴瑾明 1413 — 14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3—1461 【介绍】: 蒙古人字廷璋吴克忠子。
土木堡之役,被俘,逃归。
嗣爵恭顺侯
天顺五年太监曹吉祥与其侄曹钦反。
闻变,椎长安门上告。
门闭,攻不得入,率五六骑与力战死。
谥忠壮
杨荣明 1371 — 14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1—1440 【介绍】: 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
建文二年进士
编修
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
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奏乃发。
累官文渊阁大学士
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金幼孜言宜班师。
帝从之。
中途,帝卒。
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
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首请帝亲征。
少傅
正统三年少师
历事四朝,谋而能断。
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
卒谥文敏
有《后北征记》、《文敏》。
初名子荣,宇勉仁建安人
建文庚辰进士,授编修
永乐初,入直内阁,赐今名,历修撰、侍讲右谕德右庶子学士掌翰林院事,进文渊阁大学士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进工部尚书
宣德中、进少傅
正统初,进少师
卒赠太师谥文敏
有《默庵》、《云山小稿》、《静轩》、《退思》等集。
(《四库总目》:当明全盛之时,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儒生遭遇,可谓至
故发为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
应制诸作,沨沨雅音,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
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足以震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
与杨土奇同主一代之文柄,亦有由矣。
殿阁词林记》:永乐八年成祖北徵至野狐岭,召学士胡广等赋《平胡》诗。
杨荣曰:「圣主尊居四海安,天教戎虏自相残。
」上甚嘉之。
未几,谍知本雅失里与其下阿鲁台仇杀,东西奔遁,乃召谕曰:「此贼果自残灭,汝前日之诗,安知不为谶乎?
下马叩谢。
上喜,命赐羊酒。
翰林》:永乐八年,上亲征,次清水源,水皆苦咸,不可饮,人马俱渴,改营西北二三里许,忽有泉涌出,清彻可爱,命杨荣胡广往观,遣中官以银瓶汲取,上亲尝之,味甚甘美,赐等饮讫,士马争趋之,皆给足。
命曰「神应泉」。
又明日,应制撰《神应泉诗铭》,上嘉之,各赐上尊。
宣德二年三月驺虞见,献颂,上褒赏之。
三年扈从北征,凯旋,进《平胡》诗凡十篇,各立题命意。
上览之喜,屡沐白金钞币之赐。
闽小纪》:闽有贫生客京师,饥寒滨死,颇善丹青,不能售一钱,因以两幅献杨文敏公荣
公题其上而还之。
诗云:「谁家老屋枕溪滨?
十里青山半是云。
此处更无尘迹到,只应啼鸟隔花闻。
」明日张此画于市,价遂涌起。
田按:西杨铭东杨墓云:「北裔西垂,从狩万里。
职典著文,亦兼知武。
羌虏胸臆,帅垣弱强。
重瞳屡顾,敷奏惟明。
」参机务者,不熟塞垣形势,何以禦侮?
后来惟张江陵庶足当此。
维基
杨荣(1371年—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县)人。
明朝内阁首辅、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溥共称“三杨”,其为“东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
谥文敏
建文永乐年间建文元年(1399年)杨子荣考中己卯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
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子荣迎谒问朱棣:“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朱棣听后促骑马谒陵,子遂得赏识。
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改名杨荣
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
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
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摺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
”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
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
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
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
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尚未至,不得论功。
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
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
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
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
永乐五年(1408年)杨荣奉命赶往甘肃理军务,沿途记录山川形势,考察军队百姓,并检查城堡守卫,还奏武英殿
当时正值盛暑成祖大悦,并亲自为杨荣切西瓜。
不久,杨荣右庶子,仍兼任原职。
次年,因父丧归里,下葬后随即再起。
次年杨荣因母丧乞归,成祖以北巡时间急迫而不予批准,并命其与胡广金幼孜随行。
甘肃总兵官何福脱脱不花等请降,杨荣再赴甘肃,偕同何福受降,并持节即军中封何福宁远侯
之后赶往宁,与宁阳侯懋规画边疆事务,回朝后奏请十事,均得到成祖批准采纳。
永乐八年(1411年)杨荣成祖北征,抵达胪朐河,解决兵饷问题。
次年,乞求回籍奔丧,成祖中官护行。
杨荣返回后,成祖问及建民情及当年丰歉,杨荣具对。
之后,奉旨在文华殿侍奉诸位皇孙读书。
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进言,蒙古有叛乱恐为边疆后患。
朱棣于是派遣杨荣抵达陕西,与丰城侯李彬探讨进兵方略
杨荣回朝后奏报:“冬天并非出兵时候,且有罪的人不过数人,不宜出兵。
朱棣于是接受其言,叛者也投降了。
次年杨荣胡广金幼孜再次跟从成祖北巡。
再一年,北征瓦剌皇太孙朱瞻基随行。
朱棣杨荣在军中给朱瞻基讲说经史,兼领尚宝事。
之后朱棣下令,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必须经过杨荣奏报才得以发送。
永乐十四年,其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跟从返回京师
明年,再次跟随朱棣亲征。
永乐十六年(1419年)胡广去世,杨荣管翰林院事,朝中大臣多有嫉妒杨荣,并欲疏远,共同举荐其担任国子监祭酒
朱棣则表示不可,诸位大臣不再敢言。
两年后,他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兼任翰林学士
次年,跟随朱棣迁都北京
永乐二十年,再次跟随北征出塞,还师后,朱棣劳赏将士,分四等赐宴,杨荣金幼孜列前席、受上赏。
不久,再次征讨阿鲁台,有人请调用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朱棣咨询杨荣,他对答到:“陛下许诺百姓复业刚二十年,一旦再征用,恐怕难以示信于天下。
朱棣遂打消此法。
次年,跟随出塞,军务均委托杨荣朱棣称其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
又过一年杨荣再次跟随北征,当时朱棣已经五次亲征,士兵饥冻,馈运不继,死者十有二三。
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仍然不见敌军。
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大臣纷纷唯唯诺诺,只有杨荣金幼孜进言班师回朝。
朱棣遂同意。
部队撤退到榆木川,朱棣驾崩。
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
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
以礼入敛、熔锡为椑,载置于舆中。
而每日的进膳则如常,但日益严厉军令,使人无法预测。
此外杨荣少监海寿率先驰入南京告诉太子朱高炽讣告。
抵达后,朱高炽命其与蹇义杨士奇急议筹备事项。
另在永乐末期,江浙四川有贼乱,臣议发兵平定。
当时朱棣在塞外,奏摺抵达后朱棣拿给杨荣看。
他表示:“愚民因官员而受苦,不得已相聚自保。
如果派兵,只会使其更团结而不宜解决问题。
应当派使招抚,不应当再发兵。
朱棣听从,之后果然平定盗患。
杨荣虽然论事激烈,不能容忍他人过错。
但遇到他人触怒明成祖,其往往能够以微言导帝意,使问题得以解决。
夏原吉李时勉等人得以不死,都御史刘观得以免除戍边,都仰赖于杨荣之力。
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
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
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太常寺大学士工部)。
当时杨士奇黄淮均辞去尚书的俸禄。
杨荣金幼孜亦固辞,不被批准。
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
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
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
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
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
宣德三年,跟从宣宗北巡边界,抵达遵化时,听闻兀良哈将骚扰边界,宣宗于是留下随从文臣,独命杨荣跟从。
于是率轻骑出击喜峰口,破敌而还。
两年后,晋升杨荣太子少傅杨荣因此辞去大学士俸禄。
宣德九年,再次跟随宣宗北巡边界,抵达洗马林后班师。
明成祖攻佔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
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
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
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
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
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
请许其方便。
”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
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
主要活动
  • 1400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吴克勤明 ? — 14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9 【介绍】: 蒙古人吴克忠弟。
都督
土木之变,与兄俱没于宣府。
谥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