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高明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平阳人字则诚,一说永嘉人名明,以字行,号菜根道人
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
处州录事,辟行省掾
方国珍据浙东,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县栎社。
明初,太祖闻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辞。
作《琵琶记》,为南曲名著。
有《柔克斋集》。
明字则诚永嘉平阳人
至正五年,张士坚榜中第。
长才硕学,为时名流。
处州录事,辟丞相掾
方谷真叛,省臣以温人知海滨事,择以自从。
幕府论事不合,谷真就抚,欲留置幕下
即日解官,旅寓鄞之栎社沈氏楼居,因作《琵琶记》。
记成,时清夜按拍歌舞,几上蜡炬二枝,光忽交合,因名曰「瑞光楼」。
明太祖闻其名召之,以老疾辞,还卒于家。
所著有《柔克斋集》。
词章斐然,东海赵汸称其学博而深,才高而赡云。
词学图录
高明,生卒年不详,其弟高旸生于大德十年(1306)左右,则高明生年当距此不久,卒年有至正十九年(1359)和明初两说。
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
温州瑞安人,因瑞安古属永嘉郡(亦称东嘉郡),故人称东嘉先生
出身书香门第,理学家黄潽弟子。
至正五年进士,先后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椽吏、浙东阃幕(统帅府都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官声颇佳。
晚年隐居宁波城鄞县之栎社沈氏楼,以词曲自娱,作南戏传奇《琵琶记》,被称为"南曲之祖",另有《柔克斋集》二十卷。
江敬弘
敬弘字斐然休宁人
有《斐然》。
(《新安文献志》:斐然赵东山,博学能诗。
洪武初以吏谪濠梁
会稽唐肃钱塘董嘉、吴中王端临川元瑄、甬东王胄天台梁楚材、刘昭文,皆谪居濠上,相与结诗社。
后免归。
任原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本初
父鼐筑精舍于富川之上,延祁门汪克宽讲授《春秋》,又从学于东山赵汸
元末,朱元璋徽州出佐军,募兵捍御,以功至显武将军、雄峰翼管军万户
字本立休宁人
明初,以武功历官显武将军、雄峰翼管军万户
有集。
(田按:明初,休宁文士以武功显者,有任本立原、俞子茂荣。
子茂镇禾川,有威惠,其《平符溪凯旋马上作》云:「挈壶欢迓民连野,策马归来雪满身。
云阳李祁和之,且为之序云:「禾川有符溪者,既服复叛,公破其寨,缚其渠魁,诛党恶数十人,平民纵遣还舍,猪羊鸡犬悉令认辨给还,民大欣悦。
公既还府,宾佐咸集,独留儒学士十数人,列浊张宴,坐中口占马上所得诗,众宾咸和,乃缉成卷。
仆从众宾之后和之曰:『溪桥石路不生尘,幕下初闻号令新。
土卒衔枚冲夜雪,将军横槊赋《阳春》。
已擒渠恶从枭首,未死么么许乞身。
德意已孚威力著,愧无椽笔纪苍珉。
』」子茂文采不及本立,因录本立诗,附见其事于此。)
郭奎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
元末从余阙治经,屡称之。
朱元璋起江淮,归之,从事幕府
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参其军事。
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连累坐诛。
有《望云集》。
望云集》五卷,明郭奎撰。
字子章巢县人
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
朱文正大都督府南昌,尝参其军事。
文正得罪,亦坐诛。
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冕传》中。
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
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
七言古体,时近李白
五言律体,纯为唐调。
七言律体,稍杂宋音。
绝句则在唐宋之间。
元末明初,可云挺出。
赵汸宋濂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
案嘉靖辛夘吴廷翰重刋是集,但称五言古诗三十七、词歌曲十三、五七言律百有九、排律杂诗四十四,不言有文。
岂后人得其手稿附入耶。
集中送《陈克明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
古诗《上山采蘼》,以“素”、“馀”、“故”同押。
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
盖即其例,非落韵也。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
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
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
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
大儒先生不敢忽也。
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且问所以为合作者。
公曰:三百篇而后,有汉魏六朝
朱子尝有取焉。
然其为体不一,大抵世有治乱,人品风俗不同,极其才情则淫伤而无节,尚词藻则绮靡而失真,善学者慎之可也。
余独爱阴何徐庾氏作,音和而庄,思约而正,华不至,约不至陋,浅而不浮,深而能著。
其音清以醇,其节舒以亮,有承平之遗风焉。
然后知杜少陵所以称诵不置者,盖在于此。
大历元和而后知者鲜矣。
日观公诗稿,试以此说求之,颇得去取大意。
往来江湖间,每论诸能诗者,或唯唯或否否,唯武威余公所赋乃若一以公言为师,无复他有,出入而高雅浑厚,自非齐梁间作者可及。
岂禁苑从游时,尝论及于斯耶。
抑所见之偶同也。
自是每恨不得全稿观之,兵兴以来,此事姑置。
岁辛丑春正月初,与淮南郭公子章遇于星源,子章尝游余公之门者也。
因论公平居崇尚选学,于后来变体一无取焉。
而五七言近体,每欲弃绝不为。
公大节既立,而诗文皆散逸罕存矣。
闻者相与太息,于是乃得子章所赋曰《望云集》者,与一二友朋共吟讽焉。
古五言远宗魏晋,得其高风远韵,不杂后人一语。
近体亦质厚微婉,足以达其志气所存。
信乎渊源之有自也,又可见余公居常教人悉本朱子,至其斧藻盛时,陶写幽抱,独与虞公相表里,而不必他人之已同,斯其所以为合作者,与以子章之才能守师法而不变,亦可谓贤矣。
友人有请而传之者,乃述所闻书于卷端,庶观者知所自来也。
或曰郭公志士也,今四海横流,生民涂炭,起管夷吾舅犯先轸,诸人相与属櫜,鞬执鞭弭,以救之犹恐不及,顾相与论歌诗之源,制作之体,无乃非公意乎。
虽然,吾闻子章少无宦情,尝欲泛大江三峡,徜徉蜀汉之间,览诸山川之奇秀,吊昔人经营遗迹,求严君平岷峨之墟,咨访大人先生之流,相与上下。
其议论然后大发于诗,遭乱志勿遂也。
语曰在朝言朝,在野言野,使子章据功名之会,真有以自见于当时而诵其诗者。
考论师友渊源与其高蹈之志而传之,不亦可乎。
新安赵汸序。
望云集》者,郭君子章所作之诗也。
子章尝从青阳先生学治经,而性尤嗜诗。
自黄初以降,诸名家多嚅哜其芳腴,故剔句锼辞,趣味隽永。
而韵度婉微,青阳亟称其能。
曾未几何,戈甲抢攘,二亲与弟昆咸亡。
子章只影飘零于江湖间,进退无依,遂仗剑从军,艰难险阻,莫不备尝。
凡世道之污,隆时序之,推移人事之变,更每触之于目。
必有感于心,感久辄悲,悲不能已,乃悉假诗以写之。
通名其集曰《望云》。
望云志思亲也。
余常取而观之,何其情思之萦纡,音节之激烈哉。
譬犹秋风刁骚,霜月凄白,孤臣畸士,恸哭于山泽苍凉之间。
而闻者莫不陨涕焉。
哀思之切,何其一至此乎。
在昔先王之世,四方乂宁,民各保其室家,颂声洋溢播之郊庙。
及其衰也,政赋日逼,士困于行,役而不能归,至有陟屺岵以望其父母与诸弟者。
说者谓其思之切而哀之至,况子章兵难相仍,非特行役之劳而已。
亲没家燬,非特不能归而已,宜其情之所触有不能自已也。
夫以子章之才之美,不生于太平无事之日,以颂清庙閟宫之盛,顾独驰骋于变风之末。
呜呼!
其命也耶,其命也耶。
虽然,否与泰相为循环者也。
今天已厌乱,戈甲将向息矣。
子章方宣嘉猷以著劳烈,其必吐和平之音,以鸣天下之盛耶。
子章名奎淮南人金华宋濂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
朱文正大都督府节镇江西太祖参谋文正得罪坐诛有望云集
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
明初朱文正开府南昌以儒士为参谋
文正得罪,坐不谏诛。
有《望云集》五卷。
(《四库总目》: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
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
元末明初可云挺出。
赵汸、宋廉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诗谈》:郭掾史子章兴洽情真,固是逸才,如「落日平淮树,春潮带皖城」,「东邻茅屋新烟起,南涧石桥春水生」,此例佳甚。
田按:参谋诗天才挺拔,俊逸不凡,郁塞磊落之气,时露毫端。
如《亡家》云;「杖策邓生犹未遇,亡家韩信定谁依?
淩风欲便乘槎去,天上秋虹跨海飞。
」《富池江口夜泊》云:「华发青灯共一船,闻一鸡独起看龙泉,风云未遂平生志惭愧周瑜长十年。
」「草昧英雄望列侯,梦中三十六春秋。
功名总被儒冠误,两岸猿啼夜愁。
」《南康除夜》云:「十年客泪不曾乾,丘陇成行骨肉残。
为报淮南兄与弟,紫髯憔悴未为官。
」甚赋《感土不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