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祖镫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二月八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祖镫字无尽
姓王氏四明人也。
父好谦,尝写《华严经》,五色舍利见于笔端,父方惊叹曰:“般若之验,一至于斯耶。
”时年尚幼,闻言兴感。
及至成童,即求出家,依郡中天宁良伟习经咒,寻事东白明得度。
复受具戒于开元奎。
已而日溪泳来,代明说法,命掌纲维,司藏钥。
日溪跻座,即问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乞赐指示。
”日溪曰:“十二时中,密密参究。
忽然触着,郤来再问。
抗声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
”语未终,日溪便喝,遽礼拜。
日溪曰:“见何道理,便尔作礼。
曰:“开口即错。
”日溪颔之。
服勤数载,出参名德,以验所證。
中峰本在天目,方山瑶居净慈,无见睹华顶斗岩芳主景星
證往来辩诘,多所印。
因念既欲得道,当澄虑息影,蹈晦幽林,及遇上云,卓锡其中,遂至终身。
盖天台上云峰,在州城西南十馀里,重厓叠巘,如云旓翠蕤,荡摩于空濛,而灵岩龙湫,吐纳光景,尤号胜绝。
五季时,东瓯大士永安来居之,疏释经论达百馀卷,依者日聚,辟为钜刹。
钱忠懿王,赐额曰“證道”。
三百年间,游罹灾祸,焚毁殆尽,唯存断础于斜照荒烟中。
元延祐甲寅始至此,周览故址,䀌焉伤之,因缚草为庵,宴坐其间,虎狼蛇豕,交迹户外。
一念摄伏,猛毒驯化,各不相害。
日与其徒,修苦行以自给,一裘,一葛,朝夕饭一孟,影不出山者,踰五十载。
人多慕之,以勤劳修持为第一义,荆棘之区变为宝坊,金碧交晖,上矗天际,诸禅林环列其下,上云之境,遂为之冠。
有以土田为布施者,则辞之曰:“先佛以乞食为事,吾焉用此为?
”南堂名重一时,作长偈寄之,称其行业不让大士。
然天性尤孝,迎母终养山中。
或疑非沙门所行,曰:“世尊尚升忉利天为母说经,我何人斯,敢忘所自。
明洪武己酉春正月,忽示微疾,召弟子普饶继其席。
二月八日,复作书别所契道侣,夜将半,顾左右曰:“天向明乎?
”对曰:“未也。
”因举“古德坐疾,有问者云:‘还有不病者乎?
’古德云:‘有。
’又问:‘何物是不病者?
’古德云:‘阿爷阿爷。
’”良久乃曰:“如此以为病者,得乎?
”众皆无言,曰:“色身无常,早求證悟,时至吾将去矣。
侍者执纸乞偈,乃书曰:“生灭与去来,是如来藏。
拶到五须弥,廓然无背向。
”投笔端坐而逝,寿七十八,腊五十七。
火化舍利无算,塔于峰左。
隆恩道原为之状,徵宋文宪濂铭其塔,文具《銮坡前集》。
释力金元末明初 1327 — 137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万金(槜李英华姑苏志禅林诗辑俱作万金。
蒋之翘云:皆误,当是力金),字西白号白庵吴郡人
早从衍道原出家,后依铭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宁寺,筑孤云庵以奉母。
洪武初,诏主天界寺,开善世院统领释教五年
敇建法会于钟山,总持斋仪,皆称为白庵金禅师
六年,举泐公自代,以母老辞归。
有《澹泊斋稿》。
力金禅师
号白庵(有本。
名万金)。
吴门姚氏子也。
幼孤。
楞伽寺道原衍公
沙弥
绝世交。
碧山堂以自娱。
因以白庵
且爱其姿。
资金行脚。
遂深入古鼎铭公之堂奥。
已而归
垒土为孤云庵。
以事其母。
其母亦得悟焉。
元至正间
宣政
以净慈请
不就。
乃开法瑞光。
次移嘉禾之天宁。
南北英灵。
集如箕敛。
元帝师大宝法王
号。
曰圆通普济禅师
是时金之名日重矣。
愚庵素倔强不肯可。
诸方闻其名。
常致书问于楚石
以为古鼎有子乎。
楚石亦因褒之。
其词曰。
道迈古今。
学兼内外。
白牙香象。
蹴踏而截流。
毛狮子。
哮吼而踞地。
机用可谓逸群。
文章乃其游戏。
青天白日。
放古佛之瑞光。
闹市红尘。
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
少林不识。
曹溪不会。
却净慈道愈高。
笑诸方进为退。
乃吾古鼎铭兄之的传。
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
愚庵以为然。
作偈东曰。
闻道湖南第一山
交参龙象杂官班。
东头卖贵酒头贱。
空手来时赤手还。
顶𩕳一机犹掣电。
语言三昧若连环。
铁舡下载休轻举。
老叔谈禅亦强颜。
明初。
有诏主天界。
高帝留神内典。
楚石愚庵辈。
亦赴焉。
以犹子之列与之。
援经据论。
披诘玄理。
大元叟家声。
五年。
敕集三宗二千人。
建钟山法会。
大驾临幸。
命金升座。
阐扬宗旨。
复命儒臣。
出众烧香。
疏曰。
无量太虚。
因三才而建极。
有涯沧海。
会八德以朝宗。
发含灵心里之花。
至哉先觉。
秉枢斗寰中之秉。
久矣高人。
宝鉴当空。
自合昆冈之璧。
而玄珠在握。
谁停赤水之车。
化广无为。
音宣大吕。
岂非人天协赞。
日月双悬。
曰。
皇风浩荡。
即凡心而印佛心。
慈泽弥漫。
据圣智目开世智。
乃拈香鞠躬起立曰。
会么。
打面还他州土
唱歌须是帝乡人
便下座。
高帝大悦。
万众称善。
年暮欲谢退。
不可。
乃喟然曰。
吾以虚名滥当圣代。
每怀煨芋诸公。
予不逮矣。
遂称病笃。
解还旧隐。
未久圆寂
塔于嘉兴环翠兰若。
高帝
诏选名宿。
辅导诸藩。
蜀王椿
师事见心复
复名溢都中。
叹曰。
复公其不免耳。
复果罹难而终。
故诸方嘉靖退。
为丛林福云。
赞曰。
水火相憎。
铛居其中。
则世味以调。
邪正相反。
智居其中。
则精神俱化。
铭公之摄六宗。
其智能过于调化者也。
丹青虽异。
文彩全施。
贵其知宜也。
天岸虽高。
明舟不犯。
贵其用意也。
源之径山
乃良于知宜。
而用意焉。
知退而不知进者。
滞于寂也。
知进而不知退者。
伤于勇也。
白庵其无滞伤之病。
与师资鼎峙。
俾风化有醐酪之纯。
其流慈岂小小哉。
力金
字西白
吴郡姚氏子。
七岁颖悟异常。
一日请于母曰。
儿患世相起灭不常。
将求出世间法。
可乎。
母曰。
出家甚苦。
尔年幼。
岂能堪之。
曰。
儿心乐之。
自无苦也。
请之不已。
母知其志不可夺。
俾依吴县宝积道原衍法师
后见古鼎铭公径山
悟人甚深。
声光烨烨。
起丛林间。
至正丁酉
出世住苏之瑞光。
嘉兴天宁寺灾。
守贰咸以非师不足起其废。
具币遣使。
力迎致之。
师至。
未久。
俨如兜率天宫下现人世。
经过者。
无不瞻礼赞叹。
帝师大宝法王
贤师之行。
授师以徽号。
师自幼丧父。
唯有母存。
乃去城一舍。
筑孤云庵。
以奉养焉。
或议之。
师喻之曰。
尔不见编蒲陈尊宿乎。
何言之易易也。
洪武改元
有旨。
起师住持大天界寺
万机之暇。
时召入内庭。
奏对多称旨。
盖师精通西竺典。
及东鲁诸书。
其与荐绅谈论。
霏霏如吐玉屑。
故咸乐与之游。
四年命师总持钟山法会。
仪制规式。
皆堪传永久。
寻以母年耄。
径山泐公自代。
复还庵居。
五年冬诏。
复建会如四年。
大驾临幸。
诏师阐扬第一义谛。
自公侯以至庶僚。
环而听之。
靡不悦服。
一日忽示弟子曰。
吾有夙因未了。
必当酬之。
汝等勿以世相遇我。
未几示微疾。
谢去医饮药食。
委顺而化。
茶毗。
舍利无算。
观者竞取之而去。
师神观秀伟。
智辩纵横。
宗教为己任。
不畜私财。
得财施辄举以给贫者。
诚法门之伟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力金字西白
姓姚氏吴人也。
母周氏,梦一庞眉僧类应真者,直前麾斥,惊𧦝而觉,已而有孕。
时至而育,奇芬满室。
年方龀髫,广颡修颈,皙白如玉,见者爱怜。
性尤颖悟,凡书一览,即能记忆。
尝游佛寺,见像辄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县中宝积院,礼道原衍祝发。
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观十乘之旨,领其枢要。
主秀之德藏,为纲维,轨范肃然。
忽喟然叹曰:“名相之学,略谙之矣。
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
”遂更衣入虎林,谒古鼎铭于双径。
一见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见龙潭语。
奋然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遂为记堂。
未几,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灵雨沾润,四众信服。
复登前堂,声光烨烨,起丛林间。
元至正丁酉,出主苏之瑞光寺,会嘉兴天宁寺灾,郡守贰咸以为非不足以起废,具礼币遣使者力致之。
至,未久,俨如兜率天宫,下见人世道路,过者莫不瞻礼赞叹。
帝师大宝法王闻其贤,授以圆通普济之号。
有明初兴,洪武改元,弘阐佛乘,首开善世院
俾擢有道浮屠莅天下名山。
杭之净慈主席尚虚,佥欲起居之,疏币交至。
浙江省丞,复遣使趣之。
皆力辞。
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
先夕有仆梦花,发如芙蓉,光彩绝异。
旁一人曰:“此花天子当取之而去。
”旦而命下,果符所兆。
应诏至阙下,见于外朝。
慰劳优渥,即令内官送其入院,赐以天厨法馔。
万几之暇,时召入禁庭,奏对多称旨。
精通内典,博极群书,其与荐绅谭论,霏霏如屑玉,故咸乐与之游。
至于勘辩学子,直指心源,宗说兼行,机用迭发,尤足使闻者敬仰。
四年春,诏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众二千,设广荐法会于钟山,命金总持斋事。
于是灵承上旨,仪制规式,皆传之远永。
五年,诏复建,会大驾临幸,诏阐扬第一义谛。
自公侯以至庶僚,环而听之,靡不悦服。
一日忽示微疾,谢去医药饮食,手书一偈,委顺而化。
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停龛六旬,始行茶毗。
其貌如生,火时获舍利无算。
寿四十七,腊三十六。
三会语》有录。
塔于嘉兴城西环翠兰若。
幼丧父,奉母至孝,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
或有议者,则婉告之曰:“不见编蒲陈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
”平生以宗教为己任,神观秀伟,智辩緃横。
尝以《楞伽经》及《法宝坛经》为释门心要。
当毒暑时,挥汗誊钞,锲梓以传弟子觉慧,深恐遗行将泯,因条系群行为书,乞宋濂为之云,文见《銮坡续集》。